《相应部》卷35【禅世界版】11

SN.35.1-12SN.35.13-22SN.35.23-42SN.35.43-62SN.35.63-73SN.35.74-83SN.35.84-93SN.35.94-103SN.35.104-113SN.35.114-123SN.35.124-133SN.35.134-145SN.35.146-155SN.35.156-227,和SN.35.228-248


第四篇  六处品

《相应部》卷35【禅世界版】11

六处相应(相应三十五)
第十三品  屋主品

SN.35.124-133

SN.35.124  在毘舍离(At Vesali)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 那时,毘舍离的屋主郁伽(Uffa)去拜见世尊,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大德!为什么有些众生在这里的当生中没有成就涅槃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众生在这里的当生中(in this very life)成就涅槃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呢?”

“郁伽!有合意的(desirable)、可爱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讨人喜欢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认知的诸色。如果一位比丘在它们当中寻求欢喜,欢迎它们,持续秉持它们,他的识就会依赖于它们,并执取于它们。有执取的比丘不会成就涅槃。

郁伽!有合意的(desirable)、可爱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讨人喜欢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耳能认知的诸声音……意能认知的诸法。如果一位比丘在它们当中寻求欢喜,欢迎它们,持续秉持它们,他的识就会依赖于它们,并执取于它们。有执取的比丘不会成就涅槃。

郁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众生在这里的当生中没有成就涅槃的原因和理由。

郁伽!有合意的(desirable)、可爱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讨人喜欢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认知的诸色。如果一位比丘不在它们当中寻求欢喜,不欢迎它们,不持续秉持它们,他的识就不会依赖于它们,并且不执取于它们。没有执取的比丘会成就涅槃。

郁伽!有合意的(desirable)、可爱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讨人喜欢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耳能认知的诸声音……意能认知的诸法。如果一位比丘不在它们当中寻求欢喜,不欢迎它们,不持续秉持它们,他的识就不会依赖于它们,并且不执取于它们。没有执取的比丘会成就涅槃。

郁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众生在这里的当生中成就涅槃的原因和理由。“

(问题和回答与AN.35.118相同。)


SN.35.125  在跋耆人当中(Among the Vajjians)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象村(at Hatthigama)的跋耆人中。那时,象村的屋主郁伽(Uffa)去拜见世尊,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问题和回答与AN.35.118相同。)


SN.35.126  在那烂陀(At Naland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烂陀的卖衣者(Pavalika)的芒果园。那时,屋主优婆离(Upali)去拜见世尊,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问题和回答与AN.35.118相同。)


SN.35.127  婆罗堕(Bharadvaja)经

有一次,尊者宾头卢婆罗堕(Venerable Pindola Bharadvaja)住在拘睒弥(Kosambi)城瞿尸陀园(Ghosita’s Park)。 那时,优填那王(King Udena)去拜访尊者宾头卢婆罗堕,相互致敬。在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尊者宾头卢婆罗堕如是说道:

“婆罗堕先生!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呢?”

“大王!有知和有见的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这样说道:“来吧!比丘们!对年龄足以作你们的母亲的女人们,建立起她们是你们的母亲的想法;对如你的姊妹般年纪的女人们,建立起她们是你们的姊妹的想法;对如你的女儿般年纪的女人们,建立起她们是你们的女儿的想法。”  大王!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的原因和理由。”

“婆罗堕先生!心是放纵的(wanton)。有时甚至对年龄足以作其母亲的女人们,也生起贪欲;有时对如其姊妹般年纪的女人们,也生起贪欲;有时对如其女儿般年轻的女人们,也生起贪欲。有其他的原因和理由,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吗?”

“大王!有知和有见的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这样说道:“来吧!比丘们!你们应该观察从脚底向上,从头皮往下,皮肤所包裹充满种种不淨的此身:“此身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胸膜、脾脏、肺脏、肠、肠膜、胃、粪便、胆汁、痰液、脓液、血液、汗液、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液。””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的原因和理由。”

“婆罗堕先生!对那些身得修习、戒得修习、心得修习和慧得修习的比丘们来说,那很容易。但是对那些身未修习、戒未修习、心未修习和慧未修习的比丘们来说,那和困难。有时,尽管一个人会想:“我将待此身如不净的东西。” 但却视之为美好的东西。婆罗堕先生!有其他的原因和理由,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吗?”

“大王!有知和有见的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这样说道:“来吧!比丘们!要住于守卫诸感知根的诸门。用眼看见了一种色后,不要抓住它的诸相和诸特点。因为如果你让眼根不加守卫,贪婪和不满的邪恶不善法可能会侵入你,因此实践它的制约方式,守卫眼根,行持眼根的约束。用耳听见了一种声音后……用鼻闻到一种气味后……用舌尝到一种味道后……用身接触一种所触物后……以意认知一种精神现象(法)后,不要抓住它的诸相和诸特点。因为如果你让意根不加守卫,贪婪和不满的邪恶不善法可能会侵入你,因此实践它的制约方式,守卫意根,行持意根的约束。”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的原因和理由。”

“不可思议啊,婆罗堕先生!非同寻常啊,婆罗堕先生!

婆罗堕先生!有知和有见的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说得太好了!这是为什么这些年轻的比丘们,满头青丝,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的全盛时期,不在感官享乐中嬉戏,而在有生之年过着圆满清净的梵行生活并保持它的原因和理由。我也一样,当我进入后宫,没有守卫身、语和意,没有建立正念,没有在诸根当中制约,那时,诸贪欲状态(法)使劲地攻击我。可是当我进入后宫,守卫了身、语和意,建立了正念,在诸根当中加以了制约,那时,诸贪欲状态(法)就没有用如此的方式攻击我。

太伟大了,婆罗堕先生!太伟大了,婆罗堕先生!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婆罗堕先生以种种法门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世尊、法、比丘僧团。从今天起,请婆罗堕先生作记我为一个终生皈依的优婆塞。”


SN.35.128  须那(Son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园栗鼠庇护所。那时,屋主子须那去拜见世尊,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这里一些众生当生不证涅槃呢?那么,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这里一些众生当生证涅槃呢?”

(余下与SN.35.118相同。)


SN.35.129  瞿尸陀(Ghosita)经

有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拘睒弥(Kosambi)城瞿尸陀园(Ghosita’s Park)。那时,瞿尸陀屋主去拜访尊者阿难……对他说道:

“尊者阿难!人们说“诸界的多样性界(diversity of elements),诸界的多样性。” 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世尊谈及诸界的多样性呢?”

“屋主!存在眼界、合意的诸色和眼识:依赖于体验为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快乐的受生起。存在眼界、不合意的诸色和眼识:依赖于体验为痛苦的一种触而一种痛苦的受生起。屋主!存在眼界、作为平静处的诸色和眼识:依赖于体验为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生起。

屋主!存在耳界、合意的诸声音和耳识……鼻界……舌界…..身鼻……意界、合意的诸法和意识:依赖于体验为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快乐的受生起。存在意界、不合意的诸法和意识:依赖于体验为痛苦的一种触而一种痛苦的受生起。屋主!存在意界、作为平静处的诸法和意识:依赖于体验为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生起。

屋主!通过这种方式,世尊谈及诸界的多样性。”


SN.35.130  诃梨提迦(Haliddakani)经

有一次,尊者摩诃迦旃延(Venerable Mahakaccana)住在拘罗罗(Kuraraghara)断崖山(Mount Papata)的阿槃提人当中。 那时,屋主诃梨提迦尼去拜访尊者摩诃迦旃延……对他说道:

“大德!世尊说过:“依赖于诸界的多样性而生起诸触的多样性;依赖于诸触的多样性而生起诸受的多样性。”  大德!如何是这样的呢?”

“屋主!在这里,用眼看见一种色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合意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眼识,依赖于体验为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快乐的受生起。接着,用眼见一种色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不合意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眼识,依赖于体验为痛苦的一种触而一种痛苦的受生起。接着,用眼见一种色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作为平静处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眼识,依赖于体验为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生起。

进一步,屋主!用耳听见一种声音后……鼻……舌……身……用意认知一种精神根现象(法)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合意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意识,依赖于体验为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快乐的受生起。接着,用意认知一种精神现象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不合意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意识,依赖于体验为痛苦的一种触而一种痛苦的受生起。接着,用意认知一种精神现象后,一位比丘如是了知一种作为平静处的东西:“它正如此!” 有意识,依赖于体验为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一种触而一种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生起。

屋主!通过这种方式,依赖于诸界的多样性而生起诸触的多样性,并且依赖于诸触的多样性而生起诸受的多样性。”


SN.35.131  那拘罗父(Nakulapit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的鳄鱼山(Sumsumsragira)毕沙迦逻园(Bhesakala)的鹿野苑的婆伽人(Bhaggas)当中。

那时,屋主那拘罗父去拜见世尊……对他说道:

(问题和回答与SN.35.118相同 。)


SN.35.132  卢希蹉(Lohicca)经

有一次,尊者摩诃迦旃延住在目迦罗阿槃提人当中的一个山林小屋。

那时,众多婆罗门青年们,卢希蹉婆罗门的学生们,在打柴时,前往尊者迦旃延的山林小屋。抵达后,他们在小屋的四周围跺脚和踩踏,欢闹和嘈杂地玩各种恶作剧,说: “这些光头沙门,卑贱者们,黝黑的低种姓的后代们,由他们的卑贱的信徒们尊敬、尊重、敬重、崇拜和崇敬(honored, respected, esteemed, worshiped, and venerated)。”

那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从他的住处出来,并对那些婆罗门青年们说道:“孩子们!你们不要吵闹。我将给你们说法。”  当如是所说时,那些青年们沉默下来。 于是,尊者摩诃迦旃延以偈颂对那些青年们说道:

“往昔在戒德上杰出的那些人们,

那些记得古代准则们的婆罗门,

他们住于内在愤怒的征服,

他们的诸感知根门得到守卫和善加保护。

那些记得古代准则们的婆罗门,

他们在正法和禅定中欢喜。

可是这些人已经堕落,宣称“我们诵读”。

凭种姓自傲而不正确地操行,

被愤怒所征服,用各种武器武装,

他们骚扰脆弱者和坚定者。

一个诸感知根门未经守卫的人,

他所有承担的誓言徒劳无物

就象一个人在一席梦中所得的财富:

断食与席地而卧,

黎明沐浴和三吠陀的研习,

诸粗糙的兽皮、结发和污泥;

诸颂歌、准则和誓约,苦行(Hymns, rules and vows, austerities),

虚伪,诸弯曲之杖,以及沐浴(Hypocrisy, bent staffs, ablutions):

这些婆罗门们的象征,

用来增加他们世间的利益。

一颗善加专注得定的心,

明净而无污点,

对一切有情众生(sentient beings; 有感知的众生)温和柔软 –

那是成就梵天之道。”

然后,那些愤怒和不满的婆罗门青年们,去见卢希蹉婆罗门,并告诉他道:“现在看到了吧,大德!沙门摩诃迦旃延直截了当地诋毁和藐视婆罗门们的诸颂歌。”

当如是所说时,卢希蹉婆罗门愤怒和不悦。但是他想道:“我只凭从那些青年们处所听到的为基准就咒骂和诽谤沙门摩诃迦旃延,那是不妥当的。让我前去询问他吧。”

于是,卢希蹉婆罗门与那些婆罗门青年们,一同去拜访尊者摩诃迦旃延。他与尊者摩诃迦旃延相互致敬。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对尊者摩诃迦旃延说道:“迦旃延先生!我的众多婆罗门青年们,打柴时曾来过这里吗?”

“婆罗门!他们来过这里。”

“迦旃延先生曾与他们有任何交谈吗?”

“婆罗门!我曾的确与他们交谈。”

“迦旃延先生与他们有什么样的交谈呢?”

“婆罗门!我与那些青年们的交谈是这样的:

“往昔在戒德上杰出的那些人们,

那些记得古代准则们的婆罗门,

……

对一切有情众生(sentient beings; 有感知的众生)柔软 –

那是成就梵天之道。”

 

我与那些青年们的交谈就是这样的。”

“迦旃延先生说“诸感知根门未经守卫”,迦旃延先生!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是诸感知根门未经守卫的人呢?”

“婆罗门!在这里,某人已经用眼看见一种色后,意图倾心于一种令人欢喜的色和由一种令人不快的色所排斥。他住于心意受限和没有建立起在此身当中的正念,并且没有如实了知心的解脱(心解脱)、通过慧的解脱(慧解脱),在其中那些邪恶不善的诸状态(法)得到无余息灭。已经用耳听见一种声音后……已经用鼻闻到一种气味后……已经用舌尝到一种味道后……已经用身接触一种所触物后……已经用意认知一种精神现象(法)后,意图倾心于一种令人欢喜的精神现象和由一种令人不快的精神现象所排斥。他住于心意受限和没有建立起在此身当中的正念,并且没有如实了知心的解脱(心解脱)、通过慧的解脱(慧解脱),在其中那些邪恶不善的诸状态(法)得到无余息灭。婆罗门!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是诸感知根门未经守卫的人。”

“不可思议啊,迦旃延先生!非同寻常啊,迦旃延先生!迦旃延师尊已经宣讲了一个其诸感知根门实际上未经守卫的人是一个“诸感知根门未经守卫的人”。可是,迦旃延先生说了“诸感知根门得到守护”。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诸感知根门得到了守卫呢?”

“婆罗门!在这里,某人已经用眼看见一种色后,没有意图倾心于一种令人欢喜的色和由一种令人不快的色所排斥。他住于心意无限(无量)和建立起在此身当中的正念,并且如实了知心的解脱(心解脱)、通过慧的解脱(慧解脱),在其中那些邪恶不善的诸状态(法)得到无余息灭。已经用耳听见一种声音后……已经用鼻闻到一种气味后……已经用舌尝到一种味道后……已经用身接触一种所触物后……已经用意认知一种精神现象(法)后,没有意图倾心于一种令人欢喜的精神现象和由一种令人不快的精神现象所排斥。他住于心意无限和建立起在此身当中的正念,并且如实了知心的解脱(心解脱)、通过慧的解脱(慧解脱),在其中那些邪恶不善的诸状态(法)得到无余息灭。婆罗门!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是诸感知根门得到守卫的人。”

“不可思议啊,迦旃延先生!非同寻常啊,迦旃延先生!迦旃延师尊已经宣讲了一个其诸感知根门实际上得到守卫的人是一个“诸感知根门得到守卫的人”。太伟大了,迦旃延先生!太伟大了,迦旃延先生!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迦旃延先生以种种法门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世尊、法、比丘僧团。从今天起,请迦旃延先生作记我为一个终生皈依的优婆塞。

请迦旃延大德去卢希蹉家吧,就象到在马迦拉迦的诸优婆塞家一样。婆罗门青年们和年轻女子们在那里,将会礼敬迦旃延先生,他们将会出于尊敬为他站立,他们将为他提供一个座位和水,并且那将长久地导致他们的福利和快乐。”


SN.35.133  韦罗诃蹉(Verahacciini)经

有一次,尊者优陀夷(Venerable Udayi)住在住在迦门陀村杜帝耶婆罗门的芒果园。 那时,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尼(女士)的一位学生去拜访尊者优陀夷,并且向他致敬。他们相互致意和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尊者优陀夷以法谈教导(instructed)、劝诫(exhorted)、激励(inspired)他,并使之欢喜。 已经以法谈得到教导(instructed)、劝诫(exhorted)、激励(inspired)和欢喜后,他起座去见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对她说道:

“现在看见了吧,大德!你应该知道沙门优陀夷教导在开首、中间和结束当中都为善的一种法,义理和词句都很正确;他揭示了圆满和清净的一种梵行。”

“既然那样,年轻人!以我的名义邀请沙门优陀夷明天来用餐。”  

“是的,大德!” 年青人回答道。于是他去拜访尊者优陀夷,定对他说道:“优陀夷先生!请优陀夷先生同意接受我们的大德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在明天的用餐邀请。”

尊者优陀夷以沉默同意。那时,当那夜过后,尊者优陀夷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前去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的住处。在那里,他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 接着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亲手用各种美味的食物款待尊者优陀夷,使他满意。 当尊者优陀夷食用完毕,把钵拿开时,婆罗门女士穿上她的便鞋,在高座上坐下,包着头,然后告诉尊者优陀夷道:“沙门!说法吧。” “姐妹!将会有一个机会的。”  说了后,他就起座,然后离开。

第二次,婆罗门青年去拜访尊者优陀夷,并且向他致敬。当他们相互致意和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尊者优陀夷以法谈教导(instructed)、劝诫(exhorted)、激励(inspired)他,并使之欢喜。……“现在看见了吧,大德!你应该知道沙门优陀夷教导在开首、中间和结束当中都是善的一种法,义理和词句都很正确;他揭示了圆满和清净的一种梵行。”

“年轻人!你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称赞沙门优陀夷,但当我告诉他:“沙门!说法吧”时,他说,“姐妹!将会有一个机会的”,之后就起座,然后离开。”

“大德!这是因为你穿上你的便鞋,在高座上坐下,包着头,然后告诉他道:“沙门!说法吧。”  因为这些大德敬重和恭敬法。”

“既然那样,年轻人!以我的名义邀请沙门优陀夷明天来用餐。”  

“是的,大德!” 年青人回答道。于是他去拜访尊者优陀夷,并对他说道:“优陀夷先生!请优陀夷先生同意接受我们的大德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在明天的用餐邀请。”

尊者优陀夷以沉默同意。那时,当那夜过后,尊者优陀夷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前去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的住处。在那里,他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 接着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亲手用各种美味的食物款待尊者优陀夷,使他满意。 当尊者优陀夷食用完毕,把钵拿开时,婆罗门女士除去她的便鞋,在一个低矮的座位上坐下,露出头来,然后对尊者优陀夷说道:“尊敬的先生!阿罗汉们主张必须存在什么才有欢喜和痛苦呢?并且阿罗汉们主张必须息灭存在什么才没有欢乐和痛苦的呢?

“姐妹!阿罗汉们主张,当眼存在,就有欢喜和痛苦;而当眼不存在,就没有欢喜和痛苦。阿罗汉们主张,当耳存在,就有欢喜和痛苦;而当耳不存在,就没有欢喜和痛苦。……阿罗汉们主张,当意存在,就有欢喜和痛苦;而当意不存在,就没有欢喜和痛苦。”

当如是所说时,韦罗诃蹉氏族的婆罗门女士对尊者优陀夷说道:“大德!太伟大了!大德!太伟大了!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优陀夷先生以种种法门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世尊、法、比丘僧团。从今天起,请优陀夷先生作记我为一个终生皈依的优婆夷。”

第十三品屋主品终。


SN.35.1-12SN.35.13-22SN.35.23-42SN.35.43-62SN.35.63-73SN.35.74-83SN.35.84-93SN.35.94-103SN.35.104-113SN.35.114-123SN.35.124-133SN.35.134-145SN.35.146-155SN.35.156-227,和SN.35.228-248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10.22-2018.12.09-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