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藏


“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

在佛法的阐述中,有一些法师和居士的个人方便之说,甚至可能存在迷信和非理性的内容。学人在阅读时要善于分辨、思考和扬弃。


圣严法师 、印顺导师尊者菩提比丘星云法师大宝法王尊者坦尼沙罗比丘
开印法师法心尊者
中峰明本禅师(元)

庄春江苟嘉陵黄国达

传记文章:
西方比丘在斯里兰卡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AN.3.65  克萨普塔(Kesaputtiya)经;又名《卡拉玛经》 【禅世界版现代汉语版】

【卡拉玛经】(维基百科) 卡拉玛人因各宗派教义不同,而不能分辨是非真假,故向佛陀请教。佛陀对该问题讲述了《卡拉玛经》,意在告诉人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佛陀并为此总结了十准则(此准则出于上座部巴利藏,汉传大正藏无):

勿信风说;(不因传说而轻信)

勿信传说;(不因传统而轻信)

勿信臆说;(不因谣言而轻信)

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勿信基于寻思者;(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勿信基于理趣者;(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勿信熟虑于因相者;(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勿信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如果坚持这十种准则,就能够做到远离贪嗔痴三毒,在此生就能得到四种内心安乐:

  1. 第一种安乐:他会想:“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有无因果业报。但若它们存在,我死后肯定会出生在美好世界中。”
  2. 第二种安乐:他会想:“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有无因果业报。即使没有,我仍然在死后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博得美德。”
  3. 第三种安乐:他会想:“若恶人有恶报,那么我不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不造恶业,我将来肯定不会遇到不幸。”
  4. 第四种安乐:他会想:“若恶人没有恶报,那么至少我能做到无愧于他人。”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Chanworld.org】2017.08.26-2020.11.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