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禅世界版】KN.8长老偈

返回《小部》


卷一1-180卷二181-360卷三361-540卷四541-720卷五721-900卷六901-1080 和 卷七1081-1279


礼敬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

《长老偈》KN.8【禅世界现代汉语版】

 禅世界 译

(翻译中…… 欢迎加入禅世界翻译组)

南传上座部经典《长老偈》【禅世界版】参考邓殿臣中文版、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英译版和其他英译版由禅世界翻译组用现代汉语译出。欢迎批评和建议

【完成】:

【邓注】:引用邓殿臣版的长老传。

【注】:《长老偈》偈号格式(KN.8.m.n):m: 卷号;n:《长老偈》中的偈号。


KN.8.1  卷一

(KN.8.1.1-KN.8.1.180)


一偈集

第一品

(KN.8.1.1-KN.8.1.10)

KN.8.1.1 须菩提(Subhuti)

【邓注】:须菩提出生于舍卫城苏摩纳长者家,是给孤独长者的幼弟。给孤独建祇园,须菩提随兄谒佛听法,出家受具,到林中修慈心三昧,成就阿罗汉。因常住林中,佛称他为“林居第一”。“……在无诤住(dewell without conflict)的比丘弟子中的第一者,是须菩提(Subhuti)。”(AN.1.201)。VT。

我的棚屋有顶,舒适

可避风雨;

我的心,很好地居中,

得到解脱。

我保持着热忱。

所以下雨吧,天神!

来啊,下雨吧。

KN.8.1.2 摩诃拘絺罗(Mahakotthita)

【邓注】:摩诃拘絺罗出生于舍卫城婆罗门家庭,俗名拘希罗·帝须。“……在得无碍解的比丘弟子中的第一者,是摩诃拘絺罗(Mahakotthita)。”(AN.1.218)。VT。

冷静,克制,

从容不迫提供忠告,

他摆脱诸邪恶品质 –

恰如微风过处

一片叶子从树上脱落。

KN.8.1.3 更柯雷瓦达(Kankharevata)

【邓注】:更柯雷瓦达出生于舍卫城富贵之家。修禅观,断烦恼,成为阿罗汉。他以偈颂称道佛之修智慧。……在修禅的比丘弟子(meditators)中的第一者,是更柯雷瓦达(Kankharevata)”(AN.1.204)。VT。

如是所见:

诸如来的洞察智慧,

象夜晚燃烧的火,

对那些来的人

给予光亮,给予诸眼(giving eyes),

打消他们的疑惑(doubt)。

KN.8.1.4 满慈子(Punna Mantaniputta)

【邓注】:满慈子,本是阿罗汉,门下有五百沙门。“……说法第一者是满慈子(Punna Mantaniputta)。”(AN.1.196)

善良明智之友值得交往,

他们有高超的智慧。

广大深远的真理,

其义甚为深奥而很难理解。

精勤修学的有眼力远见之人,

才能很好地达到此智慧。

KN.8.1.5 达巴(Dabha)

【邓注】:达巴出生于末罗国(Malla)宫庭中。

无论谁难以调伏

他已经通过调御而驯服。

有能力,满足,

已经越过疑惑。

因为他的诸恐惧被驱散而胜利凯旋:

他有能力,不被束缚,

内心坚定而不动摇。

KN.8.1.6 寒林住者(三浮陀;Sambhuta)

【邓注】:三浮陀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学习了婆罗门诸种技艺,与三位友人听佛说法后皈佛出家,到寒林(Sitavana)修禅,习不净观。VT。

比丘独入寒林

满足,心安而住。

修习身随念,

坚定,无畏,正念具足。

断除诸烦恼,

清净,胜利而归。

KN.8.1.7 跋利迦(Bhalliya)

【邓注】:跋利迦是Pokkharavati一商人之子,与其兄Tapassu共同经商。二人遂以石蜜、米食供佛,并皈依佛法,成为最早的居士。VT。

驱散死王诸軍(the troops of the King of Death)的人,

– 如一道巨大洪流摧毁一座十分脆弱的芦苇之桥 –

胜利凯旋,

因为他的诸恐惧被驱除。

他得到调御,

没有束缚,内心坚定。

KN.8.1.8 毘罗(Vira)

【邓注】:毘罗是舍卫城波斯匿王一大臣之子。一日入定正享受禅悦,其妻前来百般撩拨,未能使之动心。

我曾难以调伏,

而今得到调御。

心生喜悦满足,

超越疑惑而无染污。

达到涅槃,内心坚定,

毘罗胜利而不返俗。

KN.8.1.9  逼林达瓦车(Pilindavaccha)

【邓注】:逼林达瓦车,瓦车为族姓。有一天神,前世曾为逼林达瓦车弟子,常来人间与他叙旧,仍尊之为师,因此逼林达瓦亦为众神所爱戴。“……在天神所爱与合意的比丘弟子中的第一者,是逼林达瓦车(Pilindavaccha)。”

审查诸法的差别与不同,

我找到最殊胜的而皈依佛陀。

正法伟大,

有益无损。

精勤修学佛法,

通达真实之义。

KN.8.1.10 满金(Punnamasa)

【邓注】:舍卫城三弥提(Samiddhi)婆罗门之子。出生时家中所有器皿中都充满了金币,故名。VT。

任何人,

一位通达了知的大师,

满足,心中克制,

摧毁对这里和彼岸的渴望,

对一切法(现象)无染污的人,

会知道此世间的生灭起伏。


第二品

(KN.8.1.11-KN.8.1.20)

KN.8.1.11 幼犊(Culavaccha; 鸠拉婆蹉)

【邓注】:憍赏弥国婆罗门种姓。青年时代学习婆罗门的学问技艺,后拜谒佛而出家,受具修禅。当时憍赏弥城中僧众发生争论,幼犊长老心生厌恶,遂远离争辩的双方,自修止观,成为阿罗汉。

佛陀言说正法而喜悦,

比丘行持涅槃寂静之道。

诸行息灭之时,

就能得到安住。

KN.8.1.12  大犊(Mahavaccha; 大婆蹉)

【邓注】:摩揭陀国那罗迦(Nalaka)三弥提(Samiddhi)婆罗门之子。听到舍利子说法后,心想其师必更伟大,遂去拜谒佛陀,因而出家受具足戒,证阿罗汉果。

具有智慧之力,

以及诸戒德的行持。

专注修习禅定,

充满正念而进食。

已经出离贪欲而清净,

只待涅槃之时。

KN.8.1.13  林犊(Vanavaccha; 瓦那婆蹉)

【邓注】:迦毗罗卫城婆蹉聚落婆罗门种姓。其母妊娠时特喜林木,愿往林中漫步,所生之子遂名「林犊」。孩提时代常与悉达多王子一同玩耍,王子出家后他便往雪山修苦行。后来得知王子得道成佛,于是追随皈依,于林中证得阿罗汉。当众僧问他林居有何妙处时,长老以此偈回答。

深蓝的云彩

闪烁着亮光。

清澈的溪流,

使我身心清凉。

那些瓢虫覆盖的

岩石峭壁使我活力焕发。

KN.8.1.14 林犊尸婆迦(Vanavaccha Sīvaka; 瓦那婆蹉的沙弥)

【邓注】:林犊长老的外甥。林犊长老胞妹听说兄长已出家修得正果,便叫儿子随舅出家,随侍左右。其子遵命而行,人称林犊尸婆迦。不久,尸婆迦回村探母,身染重病,林犊长老到村中探视。当时天色已暗,长老说:「我出家以来,从未住于村镇,现在必须返回林中。」尸婆迦说:「我即随师返回。」于是二人离村回林。尸婆迦后修成阿罗汉,回忆当年情境,颂出此偈。

我的导师对我说:

尸婆迦!我们从这里走吧。

我的身子留在村子里;

而我的心已经到了荒野。

即使躺着,

我也要离去。

没有一个

其了知而受到束缚之人。

KN.8.1.15  军头波谟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本名达那玛纳沃(Dhanamanava)。早年修习三吠陀,年长后才听佛陀说法出家。有一天佛陀要带诸阿罗汉外出乞食,让阿难使阿罗汉取筹,以计其数。阿难备好筹具,军头波谟便来抽取。阿难心生疑虑,佛陀却赐他「取筹第一」称号。他为了解除众人的疑惑,进入第四禅,凭神通升入天中,大声颂出此偈。

五分结之轭已被断除,

五下分结之轭已遭舍弃,

精进修得五根。

一位超越五种依着的比丘,

被称为一个渡过洪流之人。

KN.8.1.16 贝拉陀悉萨(Belaṭṭhasīsa)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最初在乌鲁维勒迦叶处修苦行,终日拜火祭神。不久,乌鲁维勒迦叶被佛调伏,佛向乌鲁维勒迦叶及徒众说「火燃经」(Adittapariyaya sutta),讲述六根、六境、六识皆在三毒八苦之火中燃烧,贝拉陀悉萨听后成为阿罗汉,并皈依佛陀。阿难皈依时,担任阿难的依止师。某日坐禅,出定后自说此偈。VT。

就象一匹优良的纯种骏马

摇曳的尾巴和鬃毛

毫不费力地奔跑一般,

既然我已经获得了

一种非肉体的愉悦(禅悦),

因此我的日日夜夜

也毫不费力地度过。

KN.8.1.17 驼萨迦(Dasaka)

【邓注】:生于舍卫城,为给孤独长者奴仆之子。给孤独长者常派他清扫寺院,他也因此常得见佛并闻佛说法。久而生信,皈依出家。因往世习气未改,懒散放逸,不求进取。佛为了教导他,说了此偈,他始勤奋用功,修止观而成阿罗汉。他回忆起佛的教诲,又重述了此偈。

懒惰、迟钝,

饮食缺乏节制,

睡眠没有规律 –

犹如喂养的一头懒猪,

会再次进入母胎而重生。

KN.8.1.18  辛伽拉比陀(Siṅgālapitar)

【邓注】:生于舍卫城,婚后得子名悉迦拉。后皈依佛出家,依佛教导修习「骨想业处」(Atthika Sanna Karmasthana),在林中坐禅时,林中守护神为激励他精进说了此偈。他听后自强不息,修成阿罗汉。为感谢树神的激励,他又重复了此偈。

有一个佛陀的继承人,

贝萨卡拉森林里的一位比丘,

他以“诸骨”之想(the perception of “bones”)

弥漫覆盖整个大地。

我想说,很快地,

他舍弃感官贪欲。

KN.8.1.19 昆大拉(Kundala)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青年时随佛出家,但因心中不能平静,迟迟未得果位。一天外出化缘,见到了修渠者、造箭人和做车轮的木匠。回来午休时回想起一路所见,心想:水可随人意而流动,木可随人意而变形,我为何不能调伏自心呢?于是专心修练,终得阿罗汉果位。

修渠者疏导水,

造箭者调校箭,

木匠矫正木料,

持戒者调整自己的心。

KN.8.1.20  阿逸多(Ajita; 阿夷多)

【邓注】:舍卫城宰相之子。以疑难问题去佛处请教。佛予以满意的解答,于是阿逸多从佛出家,修观成阿罗汉。

我于死无所畏惧,

于生无所依恋。

我有正知和正念,

舍弃这五蕴所集之身。


第三品

(KN.8.1.21-KN.8.1.30)

KN.8.1.21 尼拘律陀(Nigrodha)

【邓注】:Nigrodha,舍卫城婆罗门种姓。祇园精舍布施给佛时,得见佛之庄严相好,于是随佛出家,修止观,得神通,享禅悦。VT。

我不害怕危险、恐惧。

我们的老师对无死(the deathless)精通娴熟。

不保留危险和恐惧的地方:

就是比丘们所行之道。

KN.8.1.22  吉陀迦(Cittaka)

【邓注】:出生王舍城一富有婆罗门家庭。去竹林精舍拜谒佛陀,听法出家。得念处在林中修禅成阿罗汉,僧众问及林中情景,他以此偈作答。VT。

头顶生冠,蓝色的

有着华丽颈项的孔雀们,

在迦羅瓦林(the Kāraṁvī woods)中啼鸣。

因凉风而颤抖,

它们唤醒沉睡者而禅修。

KN.8.1.23  瞿舍罗(Gosala)

【邓注】:出生于摩偈陀一富有家庭。因他人带动,归入佛门,到山林修念住,由母亲供养斋食。一天,他托钵回乡,母亲以蜂蜜、砂糖、奶饭为供。他将斋饭带到林中用过,坐禅修观,身心安宁,成为阿罗汉,又回到原住的山林之中。此偈讲述了这一过程。VT。  

我在竹林中,进食了蜂蜜米饭,

并正确地把握了诸蕴的生灭,

将返回山坡,

意向于隐退远离。

KN.8.1.24  苏甘达(Sugandha)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尚在母体中时,其母及所居室便有香气。待出生时,更是香溢四邻,父母因此为他取名「苏甘达」(意为「妙香」)。入佛门后从摩诃塞拉(Mahàsela)师学道,修观七日便成阿罗汉。

我出家一年,

见到微妙之法,

通达三明,

行持正法

而得到正果。

KN.8.1.25  难提(Nandiya)

【邓注】:因其出世使父母得大乐故名。迦毗罗卫城释迦种姓,阿奴卢塔等王子出家时他也随同出家,修观成阿罗汉。一天,魔罗作祟,百般恐吓。他说此偈,训斥魔罗。

他的心犹如光辉,

不断卓有收获:

魔罗,你这黑暗者!

攻击象那样一位比丘,

你将陷入痛苦。

KN.8.1.26  乌跋耶(Ubbhaya; 無畏)

【邓注】:本为一王子,尼乾陀(Nigantha)曾让他问佛陀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但佛陀却给予了令人满意的解答,他于是皈依佛陀出家,证阿罗汉。

听到太阳亲族的佛陀

讲述很好的言谈。

我彻悟微妙的东西,

犹如箭头刺穿一根马尾毛尖一般。

KN.8.1.27 路摩萨冈迦(Iomasakangiya)

【邓注】:意译为「毫躯」,因脚底生毫故名。迦毗罗卫释迦种姓。路摩萨冈迦请求在佛陀座下出家披剃。佛陀令其征求父母意见,母亲说他娇弱,不堪苦行,未准。为说服母亲,说了此偈。出家修证后又重复了此偈。

图婆、古沙草,

普塔、吉罗草,

优尸罗根,

门萨草,

披沥丛生野草,

我心远离,

禅修而心出离。

KN.8.1.28 閻浮村出生儿(Jambugamiyaputta)

【邓注】:Jambugamiyaputta,皈佛门后在娑枳多城安缮林修行。其父见他不甚用功,便写出这首偈送给他。他看后勇猛精进,得神通,成就阿罗汉。亲友建寺供养。因是在父亲之策励之下修得果位,为表达感激之情,又重复了其父所示之偈颂。

不讲究衣着,

也不喜欢装饰容貌。

送你戒德之香,

不要违反戒德。

KN.8.1.29 哈利达(Harita)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青年时遵父母之命与一门第相当的女子结婚。他深爱的美貌妻子不幸被毒蛇咬死,遂使他明白人生无常的真谛,于是皈依佛门。佛对他说了此偈。哈利得法喜完满,修成阿罗汉。

哈利达!要提升自己,

并且校直你的心

象一位射手校正一支箭一般,

会粉碎无明。

KN.8.1.30  郁抵雅(Uttiya; 郁帝迦)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种姓。青年时幻想长生不老,皈依外道。转入佛教后因不能严持戒律而无所成就。见自己同修道友皆得正果,心中焦急。佛以「诸根清净」为诫。他依此修行时又感染疾病,身心痛苦,于是颂此偈自我勉励,终成阿罗汉。

我的身体有病,

心应当保持正念。

身体生病时,

应该精进不放逸。


第四品

(KN.8.1.31-KN.8.1.40)

KN.8.1.31  伽趺瓦拉提利耶(Gahuratīriya)

【邓注】:舍卫城婆罗门。一日见佛显双通,心生敬仰,遂皈佛门,不久修成阿罗汉,仍居林中。亲友们说林中多蚊蝇,不宜久住,请他回舍卫城。僧以此偈表明决意林居。

在荒野,大森林中,

为蚊蝇所触,

象一头冲锋陷阵的龙象,

充满正念,接受那一切。

KN.8.1.32  須卑(Suppiya)

【邓注】:前世曾于迦叶佛时生于刹帝利家庭,是一位有学识的僧人。因自诩门第而贡高自傲,至乔达摩佛时遂再生于舍卫城一个看坟人家庭。某日去访友人苏波迦(Sopaka)长老,听他说法,遂入佛门,终成阿罗汉。

我要做一笔交易:

以衰老换不老之境(aging for the ageless)

以热苦换无束缚之境(burning for the unbound) – 

最高的平静,

无与伦比的

离轭休止安稳。

【邓注】:不老之境,即涅槃。离轭休止,即寂静。

KN.8.1.33  苏波迦(Sopaka)

【邓注】:意墓生。出生于舍卫城一个穷苦家庭。其母在生他时难产,以至于昏死。亲友们不省,便将「尸体」送到坟地,准备置柴木上火化。当时有诸神作法,将火熄灭;婴儿出生后,母方死去。天神化人,将婴儿抱走交看坟人,看坟人将此婴儿与生子須卑一起养大。苏波迦七岁时随佛出家,修慈心三昧,成为阿罗汉。为阐明慈心三昧的意义说了此偈。

正如一个人对其

亲爱的独生子很好一样,

一个人应该善待

无处不在的所有的生物。

KN.8.1.34  波舍(Posiya)

【邓注】:舍卫城长者之子,桑迦摩吉得(Samgamajita)长老之幼弟。青年时婚娶,并得子。不久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到林中修不净观而成阿罗汉。拜谒佛陀后回家乡探望亲友,旧时妻以居士身分供僧人斋,斋后肆意挑逗。僧心坚定,只觉女人愚昧,毅然起身回到林中。林中比库问及回乡情形,僧以是偈为答。

对于一位贤智者,

女子不可亲近。

有一天我从山林

回村里探望家人。

却从床上起身,

没有向任何人告假。

我的名字是波舍。

KN.8.1.35 薩曼那迦尼(Samannakani)

【邓注】:原本是一外道沙门,因目睹佛显神通而转入佛门,修业处得神通,成阿罗汉。当时有一外道友人名Kaniyani者,向僧抱怨道:「你追随佛陀,利养充足,我们却缺乏供养,苦不堪言。」僧说:「遵从佛说,可得真正的安乐,我入佛门决非为利养。」并说此偈加以开导。此外道听后也改信佛教,修成阿罗汉。

他修习八正道,

那唯一导向涅槃的直接之道。

当修习诸道支时,

祈求快乐,就会获得快乐。

他的美名传播四方,

并且他的声望与日俱增。

【注】:诸道支,即八正道的八个方面或八种因素。

KN.8.1.36 拘摩子(Kumaputta)

【邓注】:其母名Kuma,阿般提国Velukanataka城长者之子,听舍利子说法后出家、修观并成就阿罗汉。拘摩子即难陀。

听闻佛法是殊胜的。

如法生活更为殊胜。

没有渴爱的生活总是殊胜的。

探究佛法的意义也是非常殊胜的。

恭敬地接受佛法是殊胜的。

修习这些东西称为“过真正的没有烦恼的僧侣生活”。

KN.8.1.37 拘摩子的朋友

无克制的人浪费时间走遍城市和国家。

他们永远无法达到心的专一性(one-pointedness of mind)。

到处漫游的目的何在呢?

停止做要报复的事情。

不要屈服于渴爱,而要禅修。

KN.8.1.38 牛主(Gavampati)

【邓注】本名耶舍(Yasa),四友之一。当他们得知耶舍出家后,便一起到佛处听法。法语听完时四人都成为阿罗汉。他们在婆枳多的安缮林居住时,佛亦带徒众来到这里。因住处不足,许多僧人便到萨罗浮河边的沙滩上安歇。半夜时河水上涨,浪涌沙滩,吓得尸婆迦们惊叫起来。佛令牛主阻止波浪,牛主施神通,使潮水在河中形成有若高墙的浪峰,而不得涌向岸边,比丘们才得安寝无虞。此后,僧便以神通广大而闻名于世。一次佛在说法时以此偈称颂了他的神通德行。

他能用神通阻止萨罗浮河(the Sarabhu)的流动。

这位牛主比丘,没有烦恼和渴爱。

这个伟大的圣人超越了一切束缚,超越了存在。

甚至诸天神也来崇拜这个伟大的圣人。

KN.8.1.39 帝须(Tissa)

【邓注】:佛陀姑母之子。从佛出家受具后在林中修练期间,常以出生高贵而傲视他人,因此成效甚微。一天,佛以慧眼观见僧正昏睡,便从舍卫城飞至空中将其唤醒,其后又对他讲说了《帝须长老经》(见《相应部》)。僧听后证得阿罗汉。

正如有人被剑击中后立即寻求帮助一样,

正如有人立即试图扑灭头上的火一样,

比丘应以强烈的正念

立即尝试断除贪欲(sensual desire)。

KN.8.1.40 瓦达玛纳(Vaddhamana)

【邓注】:吠舍离城离车王族出生。青年时代便笃信佛教,为一方施主。披剃之后有些懈怠,得佛激励之后方始精进。

正如有人被剑击中后立即寻求帮助一样,

正如有人立即试图扑灭头上的火一样,

比丘应以强烈的正念

立即尝试断除贪欲(sensual desire)。

【注】:文字上与KN.8.1.39相同。


第五品

(KN.8.1.41-KN.8.1.50)

KN.8.1.41 尸利婆陀(Sirivaddha)

【邓注】:王舍城婆罗门种姓。佛对瓶沙王说法时尸利婆陀也去聆听,听后生信,出家在山中修行。一天大雨滂沱,雷电交加,僧在山洞中顿感暑热消除,身心爽快,行禅入定,修成阿罗汉。

闪电一闪而下

打在维巴拉(Vebhara)和潘达瓦(Pṇḍava)的山缝上。

但在山缝中,无上之子镇定自若

专心安住于禅那。


第六品

(KN.8.1.51-KN.8.1.60)

 


第七品

(KN.8.61.1-KN.8.1.70)

 


第八品

(KN.8.1.71-80)

 


第九品

(KN.8.1.81-90)

 


第十品

(KN.8.1.91-100)


KN.8.1卷一1-40终。


卷一1-180卷二181-360卷三361-540卷四541-720卷五721-900卷六901-1080 和 卷七1081-1279


返回《小部》


【Chanworld.org出品】2021.03.28-2023.02.05-MG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禅世界版的内容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