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会:二谛的根本义理

二谛的根本义理

山海会

05/18/2018

圣龙树其实在「中观论」裡,已经言简意赅地把佛法修行人对轮迴的看法与态度讲得很清楚了,就是「八不偈」裡的「不常亦不断」。(附录一)凡是以为有一个「我」或灵魂或神识,在三界裡作由一生到另一生的旅行,就是常见,是一种错误的佛法知见。这种见解是佛世时印度文化裡原先有的见解,也是后来又逐渐回到「佛教」裡的见解。而之所以要用引号,是因为这个见解并非佛陀所教,而是后来的人自己发明出来的,也就是重回了印度教的怀抱。龙树在佛去世几百年后见到这个现象,就作了许多论典去阐扬空义,也就是因「不忍圣教衰」而批评了这些知见。而他所批评的那些知见,自然也包括了落于常见的「轮迴观」。中国佛教自诩为大乘法义的传承者,但如果不能把这个基本的大乘法义的立场弄清楚,是没有资格自称为大乘佛教的。

但之所以有那么多佛法修行人要回归印度教原本的轮迴观,也是有原因的。就是人如果不能正确地了解缘起与空义,会误以为「五蕴皆空」意味着一旦空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无法再轮迴了。但事实上这和常见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落入了「断见」。而断见不是如来所说义。金刚经裡佛陀清楚地指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人如果以为有一个「我」在做「生死旅行」,那就是常见,固然是不合缘起,不正确。但如果以为生命一旦结束就是一了百了,完全地终结了而「不再存在」,也是不如实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因缘所生法,是「本来不生」,也原先就是「无有自性」的。是因为凡夫未解缘起而以为生命是「实有」,才会有以为死后是「实无」而落入断灭相的见解。故常见和断见是同样的一体的两面,也都是「不正知见」。而佛在世时诸大阿罗汉们所修的四念处,包含了法念处,所以也包含了要能澈见自己的「断常二见」。如果没有见到这些观念上的执着(法执),讲什么了生死,断轮迴,都是镜花水月。也正是圣龙树所批评的。

也有不少佛友以为远离断常二见很难,一般人做不到,就把其归类为「胜义谛」,而把一般人以为的「有我的轮迴」归类为「世俗谛」。他们主张佛陀与诸大菩萨都是依二谛而说法,所以不必批评「有我的轮迴论」,也就是主张把其视为「方便教说」。但这种颇为流行的看法是亟待商榷的。因为圣龙树不做如是观,而他是大乘佛教的「八宗共祖」。他之所以会有如是的看法,当然不会是缘于法义上的意气之争,而是有其护卫正法的立场的。

因为正知见是八正道之首,也就是修行的先决条件。知见如果不正确,是无论如何地修,也修不出什么名堂的。佛说的解脱道修行方法,也就是以四谛为骨干的修行体系,必须是菩萨道以及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故修行人如果不能先正其知见,进而在解脱道上有了法喜的体验,怎么修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圣龙树之所以一生都在「破邪显正」,甚至不惜身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般若广场所提倡佛法现代化修行的重点,也就是希望要能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句,来阐述表达原始佛法裡正知见的意义。

所以般若广场不能接受断常二见是二谛裡的「权教」,也就是方便教说的看法。因为断常二见是「不正知见」,会是修行解脱道上的严重障碍。正见如果有偏差,无论一个人是如何地修四念处或禅定,也无论其人有多么地精进,都不会有佛法解脱道裡真正的法喜道乐。而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法喜道乐,是无法帮助别人有的。

这个看法不只是原始佛说是如此,圣龙树的所见是如此,就是后来的藏密大成就者也都是如此看待。白教过去有一世的大宝法王叫自生金刚,就曾在他所作的「大手印愿文」裡写过「离断常边二谛根之义」的句子。这就是在更清楚地指出「远离断常二边」是佛法裡的基本正见。不仅是胜义谛如此,就是世俗谛也是如此的。许多人以为自己懂得缘起而有了「正见」,但仍然是在断常二边之中。这其实是没有如实了解二谛的根本义理的现象。

如果我的观察无误,目前中国佛教裡的修行知见,应是普遍性地偏向常见———以为有一个「我」在「生死海」裡做轮迴旅行。这个见解,当然是需要被调整而改正的。

附录一
中论一开始就有: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首发于般若广场。

Posted in 未分类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