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

禅世界WIKI辞典

天台宗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始于南北朝末期,是汉传佛教中最早一个完全由中国佛教法师所创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实际开创者智𫖮(智者)大师常驻浙江天台山说法,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因为该宗注重于修行止观,又称止观宗。因为它重视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时结合了止观的实际修行,以“教观双美”而闻名。中国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宁波延庆寺、观宗寺亦为传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场。宋朝之后,天台宗在中国衰弱,多数门徒归于禅门。

天台宗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盛极一时。与中国不同,在日本佛教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宗派,并引入密教修法,称为台密。日本天台宗总本山则为比叡山延历寺。


概论

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由中国本土佛教论师在中国开创,被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总持”当初智𫖮为魏晋南北朝末年北朝僧侣注重禅修,南朝的僧侣重视学习经论;智𫖮在南方北方都有参学因此合并南北佛教的优点。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

天台宗学统上承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𫖮、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实际立宗开创者为智𫖮,他的著作为天台宗宗义的根据。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根本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经》,观法是《大品般若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历史

天台宗的始祖,据章安灌顶《摩诃止观》序中的说法,可分为金口传承与今师传承二系:金口传承始于释迦牟尼,大迦叶受法后一系传承,至师子,其弟子末田地与商那和修二师同时,依《付法藏因缘传》在印度共传承24祖。今师传承,始于《付法藏因缘传》中13祖龙树,至慧文、慧思,加上立宗者智𫖮,共四师。但是由龙树至慧文之间的传承世系不明。

唐朝荆溪湛然另外提出九师传承说法,列出明、最、嵩、就、监、慧六师,随后为慧文、慧思、智𫖮。但是前六师的事迹不明。北宋宗鉴《释门正统》中,在慧文之前,列出明最、神最、嵩多、就多、鉴多、慧多六师,这六师都是行小乘禅观,但事迹不详,是前后相承关系。但南宋志磬《佛祖统记》认为这六师都是同时代的人,非前后相承。

日本最澄的天台宗教脉传承中,在龙树与慧文之间,列入鸠摩罗什与善慧大士。

各项记载中,都推崇慧文为天台初祖,但因为他没有著作传世,除了他生活在北齐时代,其余事迹不详,实际的教学也不详。

教理

性具善恶说
天台宗主张“如来不断性恶,一阐提不断性善”。他们认为,佛陀并没有把性恶断除,只是不受性恶影响,正如同一阐提恶性众生,仍然具备性善,只是性善没被发挥。

判教思想
主条目:天台宗判教
由于印度佛教长时期的发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别和经论,形成庞杂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由西来译僧逐渐翻译出来,中国佛教徒面对内容有别、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经典,因而产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时判教”、“化仪四教”及“化法四教”。

五时判教
五时判教是将佛陀一生的说法内容,判释为五个时期,相应于每一时,便有每一时所说的经典与所度化的对象。五时中,第一是“华严时”,第二为“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

化仪四教
化仪四教是对众生说法的不同形式,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教化形式可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

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是佛陀对众生不同的理解能力而讲说适当的内容,分别为“藏”、“通”、“别”、“圆”四种。

主要修行方式
主条目:止观
止观者,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谓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圆明也。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修习定慧的意思。是天台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天台忏法智者大师所撰的忏仪著述主要有四本:《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辅助仪礼〈法华经〉仪式》(法华三昧忏仪)、《方等三昧行法》(方等忏法)、《金光明忏法》、《请观世音忏法》,这是天台宗忏法的依据。同时,故智者大师以天台忏法确立了中国佛教忏法门的组织模式。

历代禅师主张

  • 慧文禅师:其理论主张“三智与三观”
  • 慧思禅师:其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心三观”的理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是观空;但虽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这是观假;然而空与假是同一的,此谓观中。在这个基础上智𫖮认为世上有3000种世间,但这3000种世间都出于一念心中,因此称之为“一念三千”。能将这一切都领会,那么人就达到了顿断三惑,圆证三智的境界。这变成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十如是与《大乘止观法门》、定慧双修、禅教一致、安乐行。
  • 智者大师:其理论主张如下:详见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五时八教、性具善恶(与华严性起善恶区别)六即佛、三种止观的著作、三大部与五小部。

禅世界WIKI辞典


【Chanworld.org】2020.03.24-2020.05.02-CB-RM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