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长部》【禅世界版】22大念处经

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

什么是四念处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the body),热忱、清楚地理解(正知),具念(mindful),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feelings),热忱、清楚地理解(正知),具念(mindful),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mind),热忱、清楚地理解(正知),具念(mindful),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精神对象(mind-objects; 诸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精神对象,热忱、清楚地理解(正知),具念(mindful),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转载】开印阿闍梨:给LA《一切漏经注》读经班学员的勉言

20220115早上阿闍梨为LA《一切漏经注》读经班学员留音,当晚盈如将之誊录成文,翌日阿闍梨再依据该文增删修订成以下的「勉言」。

《一切漏经注》读经班的学员们大家好,我前两天收到盈如传来的讯息,知道你们都很用功、很精进,事前事后都对这部经注下了一番功夫,这是非常难得、非常好的一个增上慧善业。

刘新宪:哀伤疗愈家园

简介:本书两位作者都有过不同但都极为艰辛的丧亲历程,籍着对丧亲之痛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作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哀伤、延长哀伤障碍,及近代哀伤研究的主要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提供具体的案例。

念清:是哪根筋搭错了地方?-转载

本期讨论瞋心,就是兆康兄在提案中所提到的,人在面对政治迫害、种族歧视、不公待遇、侮辱人格、违反契约、不法侵害等等遭遇时,应不应该起瞋心?修行人应该如何看待瞋心?到底有没有解决瞋心的方法呢?

无虑:所有的嗔皆是苦-转载

佛陀说,贪是苦、嗔是苦、愚痴是苦。毫无疑问,所有的嗔皆是苦,无论这个嗔因何而起,也不论嗔的大小,或是如何表现,概莫能外,都是修行人应去除的恶不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