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纯思维的快乐
苟嘉陵
2021.09.01
存在于中国佛教里最大的问题,是修行颇大程度地被玄学化了。三十年前我就以为如此。至今依旧。
这不代表我不认同大乘法义,或反对净土宗与禅宗。而是中国佛教的发展到了近代,几乎已完全失去了以「觉」为修行主轴的精神。而佛法的修行如果离开了觉,就不能说是佛法了。但何以中国佛教到今天几乎已失去了觉的精神呢?佛法的被玄学化,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罢!
但什么是佛法的被玄学化呢?或者我们更该问:「玄学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玄学并不是发源于佛教,而是中国文化里本来就有的倾向。它大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清谈。
玄学的含义是指「立言玄妙,行事雅远」,所追求的是一种玄远旷达的思想境界。玄远,是指远离具体事物而专门探讨「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相当于西方哲学里形上学(metaphysics) 所探讨的第一法则(first principle)。当时在中国,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向秀等人。他们的人生主题简而言之,就是「坐而论道」。
但所论之事完全与国计民生与人的生活无关,也就是在享受纯思维的快乐。这种快乐存在于中国文化里已逾千年,影响力可说是至今犹在。但当它影响到中国佛教时,我就感觉有需要说几句了。因为佛法并非玄学,就算它有一个程度的「哲学成分」。当玄学成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时,修行人会很难体会到佛法原本的修行精神,是很自然的。
有人说原始佛教难道不也是在讲缘起、无常与无我等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所谓的「涅槃」难道不也就是一种玄学吗?但这种想法正是被玄学思想影响后的结果,是一种误解。存在于此「误解传统」里的佛法修行人,对此是很难自觉的
原始佛教所讲的缘起、无常与无我,都是基于经验的事实(actuality),而不是只存在于脑子里的想像。大家只需想想人间的各色存在到底是不是无常,就可以得到佛法是不是玄学的答案。无我与缘起事实上也一样,虽没有那么直接,但只要经由如实观(四觉知处)的修习就都可以见得到。至于涅槃,也只是借用古印度文化里的一个词,用来表达苦的止息而已。并没有任何玄妙之处。后世修行人对涅槃生出许多「浪漫想像」,只是人的所作。事实上涅槃只是一个修行标的,和一块路标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必须以四觉知处(四念处:身、受、心、法)为修行主轴的原因。因为它可以把人拉回实际的生命与存在。四觉知处所觉知的是自己的身体、感受、心与思想观念,也就是不断地看自己。它不是要人去对世界「提出解释」,更不是要修行人去看别人。当佛法的修行主题已不再是看自己,而失去了反省(反观自照)精神时,就背离佛法了。无论把它讲得再有理或圆融无碍,皆如是。
当人透过对世界的论说来「诠释佛法」,甚至是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理由时,就是佛法被玄学化的症候了。多少「大乘学人」难道不正是在以大乘法义的「开阔宏达」自居而沾沾自喜,甚至会嘲笑那些南传学人(尤其是出家人)们的严守戒律,以为那些都是教条主义的执著,也就是不懂「空」的「不自在」表现?
这就是不看自己,只看别人。而要在法义里「找理由」,去为自己的行为做注脚,正是一种不安。哪里会有什么自在?
我肯定大乘法义里有在今日世界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会是人类的明灯。但中国佛教如果无法超越那已被玄学化的金钟罩部份,就无法发挥出「无上正遍知」的力量来帮助那些深陷于我相泥沼中的人类。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