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善法絕非執著
苟嘉陵
2021.03.08
不少佛友修「般若觀空」到了一個程度,就把所有的善法與善功德都看成執著,以為這些都不「究竟」,必須將其「掃地出門」。比較顯著的一種看法,就是以為人天功德都是「懷有目的」,所以是著相。也就和三法印裡講的「諸法無我」不相應。但這種瞭解是對般若觀空的誤解,並非「諸法無我」的真義。
因為人天善法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就好像蓋樓房不能只蓋二樓三樓而不蓋一樓一樣。把這層法義講清楚,是佛教現代化所必須的。否則當然會是「浮沙建塔」,講什麼開悟與解脫都會失真。印順論師把人天善法的修行歸類為「五乘共法」(注釋一),也就是這個道理。
共法的意思,就是說它是所有佛法修行的共通部分,而不是說它層次比較低。也不是說它只是一個暫時過程,用完就可丟棄。因為人天乘的主題是講因果法則,而因果與空義沒有違逆,是同樣意思的一體兩面。任何的現象(諸法)因為是空(無自性),才會有變化(無常),也才會有因有果。諸法如果不是空,就不會變化,因也就不會有果了。龍樹論師也因此而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所以修五乘共法(人天乘)的人雖不見得明白一切法空的道理,但「善有善報」可以說就是空義在世間大多數人生命裡的實踐。
表面上看,人乘與天乘似乎只是在講如何才能「生而為人」或「生於天上」,而給人一種近乎迷信的「不科學印象」。但了義的六道說(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其實只是指出了一個事實,即生命的存在狀會因眾生不同的所作而有不同。這並沒有不合科學,而且六道裡的人道與畜生道,都是可以透過人的感官而認知的。
但其他的四道,難道我們就無法認知了嗎?我以為六道其實是都在人的認知範圍內。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老早就講過「一念三千」的輪迴觀,指出人當下的一念不但是有善有惡,而且還可在一剎那間「徧歷十法界」(注釋二)。意思就是人如果滿是貪欲永不滿足,就是在餓鬼道中。若一天到晚地好與人鬥,而不停地處在與他人對立為敵的狀態中,就是在阿修羅道中了。而畜生道的意思一點都沒有對動物的輕視,而只是指有的人幾乎完全欠缺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而已。至於地獄道也當然就不只是死後才發生,而是當一個人如果只有貪瞋癡而無法止息,其生命的存在狀態當然會是充滿痛苦,乃至念念均如是⋯⋯。
所以現代人所應修的人天善法,只是覺知自己是否有落入各種的「惡道陷阱」,是否因而喪失了人的喜悅而已。這是普遍存在的因果法則,和種族與信仰無關。人如果能不受無度的貪欲所綑綁,也沒有人我對立的敵意束縛,自然就會有喜悅。
而這種喜悅是一種生命的品質,在佛法裡被稱為「心地」。而它之所以被稱為「地」,是因為這種生命狀態能承受與接納「菩提道種」,使其滋養,成長與茁壯。乃至有一天,它能長成一棵大樹,為棟為樑⋯⋯。
所以人天善法絕非執著,也不是專屬於佛教。但它一定是更進一步修行佛法的基礎。現代人可以因相信科學而不相信「下一生」會變成什麼的說法。但既是相信科學,就應嚴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分際,而不去對「六道輪迴」加以否定,雖可以存疑。
因人天善法的主題是講因果,只是在傳達「你就是你的所做」(You are what you do) 的訊息,並非是宣揚「有主體的輪迴」。因不相信有主體的輪迴就輕視或貶低人天乘,是主次上的倒錯。
人天善法事實上是最切實的修行。因為其修行是五戒與十善(注釋三),都是在講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實際行為。太虛大師講過「人成即佛成」,就是說「把人做好」才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筆者以為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應特別重視人天善法。也就是應恢復中國人本有的因果觀念,也應加強對是非善惡的認知。這些基礎如果缺席,講太多解脫、無我與開悟都不會有什麼用。
注釋一:
五乘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乘為車乘、載具義。指修行人可以搭乘這些載具而到達某地。
注釋二:
十法界為:一、地獄法界,二、餓鬼法界,三、畜生法界,四、阿修羅法界,五、人法界,六、天法界,七、聲聞法界,八、緣覺法界,九、菩薩法界,十、佛法界。
注釋三:
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為:不殺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慳貪,不瞋恚,不邪見。
作者投稿禅世界。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