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世界佛法修学研讨会的片段想法
2020.01.29
- 研讨会的发言人和听众,都是佛法的学生,我想您同意吧。我希望大家交换意见,平等沟通,没有人在这里是导师、权威,我们也不需要权威,佛陀是我们的老师就够了。欢迎您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放矢,让研讨会与会者受益。
- 我刚仔细看了您的文档内容,似乎您对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和神秘主义感兴趣,而且我不太清楚您的主题与本次研讨会的关系。佛学中的世俗谛,指的是佛教认为的有助于人们理解佛法和令现代人们倾向于佛法的世间智慧和方法,而不是佛陀不感兴趣的星象、占卜和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不如实的东西。请您谈谈和澄清您的看法和目的,包括您的重复性的幻灯片如易经系辞、阴阳符号、中0/1。谢谢。我个人之见:大卫之星和印在美钞上面的金字塔之眼,不是佛学所说的世俗谛,而只是世间的一些相而已。谛,真实的别名。不当之处,请您批评。您说的几种符号,听众们中有专家。碰到菩提比丘,他是哲学专业的博士,可能对金字塔之眼的历史含义理解得更深,佛学理解力也不会差。以色列人当中有对大卫之星的理解和认识比一般人更深,应该不会错。我不太明白您要同他们谈什么。如果以为世间之法只有某些人懂,别人不懂,这很不好理解,恕我坦率。
我大致了解您说的这几种符号,符号学方面,我因读小说《达芬奇密码》,还特意去研究了一下。我们曾经对西方符号学,包括梅森组织、圣殿骑士在美国之类花了时间。至于易经和八卦与二进制的传言,我作为一个科学家,还有听众中的计算机专家,相比您来说不会了解不多。
易经所体现的朴素道理,很多人都在研究。您站在您的角度,似乎想说大家都不太懂。我希望我们平等讨论,相互有益。
有争议和不同意见,对研讨会来说,很正常。各种谛,即各种真实,探讨它们,是我们的任务。
从您前两次发言来看,易经和道德经方面的历史学、版本学和注释学研究,我们都需要加强。
- 我对易经的了解,在于那时处于文明之初,先哲们对自然有一种朴素的认识,如天人合一,简单抽象,万物合一,可是对万物的本质的空性或缘起的认识,不如佛陀的深刻。毕竟从现代科学所了解的人类文明发展和文明梯度延伸看,古埃及比印度早1000年左右,而古印度比古中国可能早500-1000年。而易经和道德经到汉代,版本已经演化了很多,您看到的可能与早期的版本有些意思都有可能相反,这是不能不察的。对古代经典,我们辨析后可以汲取。很多人喜欢厚古薄今,仁者见仁,我不这样认为。
- 我们在研讨会上不是一定要将自己以为的特别是所谓“唯一”真理灌输给别人,而是平等地将自己对佛学的认识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和批评,互相启发,互相利益。既然大多数人都不敢说自己开悟,还是以一颗平等心彼此想待吧 – 即使没有开悟,我们照样可以研讨佛法和修学,这是佛陀倡导的、我们实践的修学之路,没人有资格说不吧。
- 每个人根性不同,愿意学习什么,是她/他的自由 – 佛陀因机施教,按大乘佛教的说法,法门无量。
- 法师的思想也是一家之言。研讨会提倡学人用自己的修学经验和看法来讨论佛法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自己如实思考和修行,我们买一套阿含经/尼柯耶,或者通读一遍法师的著作就万事大吉了。
- 修学佛法是一件很困难而伟大的事情,要自己身体力行。
- 印顺导师在辨析大乘三系时,特别强调要想没有思维上的矛盾,学人必须用三系它们各自的概念、义理,来阅读其相应的经典;相反用”真常唯心“的概念去读阅读”虚妄唯识”的东西,必然是糊涂混淆。这也说明大乘三系割裂很深,虽同为佛教宗派,但是彼此矛盾。究其原因,佛教的历史迁流, 让大乘各派的法义离开佛陀的核心教义越来越远。所以学人可以站在上座部、大乘各系的立场上修行,这是自由;可是要警惕是否偏离了佛陀的核心教义,这不可不知,因为修行是要依靠个人自己的抉择,除了自己,无人能代替自己去抉择和修行,不管自己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