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部》。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 和 第八品。
KN.3.2 第二品 木哲林陀(Muccalinda)品
(KN.3.2.11-KN.3.2.20)
KN.3.2.11 木哲林陀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Uruvela)尼连禅河(the Neranjara River)岸的木哲林陀树下,新近正觉。当时世尊敏感于解脱的喜悦,在菩提树下一连坐了七天。
当时升起了巨大的反季节暴风云,伴随着七天的阴雨天气、冷风和强烈的黑暗。那时,龙王木哲林陀 – 离开自己的住处,用他的盘绕围着世尊的身体七次 – 站着,把他的大头巾覆盖在世尊的身上,想道:“不要让世尊被冷所扰!不要让世尊被热所扰!不要让世尊被众蝇、蚊、风、太阳和爬行物的触碰所扰!”
于是随着七天过去,世尊从禅定(concentration)中起来。龙王木哲林陀,意识到天已放晴、万里无云时,解开世尊身体上的盘绕,丢下自己的容貌,摆出一副年轻人的模样,双手放在心前,站在佛前礼敬。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对于一个满足的
已经听闻正法
而看见的人,
孤独就是喜悦。
对众生克制
关于此世间
没有痛苦折磨(non-affliction)是喜悦的。
对感官欲望的克服
关于此世间
冷静离欲(dispassion)是喜悦的。
但是对“我是”的狂妄我慢的征服,
这确实是终极的喜悦。”
KN.3.2.12 诸王(Raj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众多比丘食毕,从施食处返回,正在讲堂集会共坐,此时出现这一讨论:“学友们!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沙罗(King Seniya Bimbisāra of Magadha)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 of Kosala),这两位国王中哪一位有更大的财富、更大的财产、更大的宝库、更大的疆界、更多的骑兽、更大的军队、更大的力量、更大的威力呢?” 然而这个讨论没有得出结论。
那时,世尊在傍晚从独处禅修中起来,前往讲堂,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坐好后,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你们因什么话题在这里集会共坐呢?这个没有得出结论的讨论是什么呢?”
“大德!在这里,我们食毕,从施食处返回,正在讲堂集会共坐,此时出现这一讨论:“学友们!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沙罗(King Seniya Bimbisāra of Magadha)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 of Kosala),这两位国王中哪一位有更大的财富、更大的财产、更大的宝库、更大的疆界、更多的骑兽、更大的军队、更大的力量、更大的威力呢?” 这就是世尊抵达时没有得出结论的讨论。”
“比丘们!出于信念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积善之家的儿子们谈论这样一个话题,这是不适当的。当你们聚集在一起时,你们有两种职责:要么言说佛法,要么保持高尚沉默(圣默; noble silence)。”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任何此世间里的感官喜悦,
任何天界的喜悦,
都不值得
渴爱息灭之乐的十六分之一。”
KN.3.2.13 棍棒(The Stick; Dand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众多男骇在舍卫城与祇树林之间的路上用一根棍棒击打一条蛇。那时,世尊清早整理好他的内袍,拿着钵和上袍,进入王舍城托钵乞食。世尊看见多男骇在舍卫城与祇树林之间的路上用一根棍棒击打一条蛇。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当他自己寻求安乐时,
任何用一根棍棒击打
想要安乐的众生的人,
死后将不会遇到安乐。
当他自己寻求安乐时,
任何不用一根棍棒击打
想要安乐的众生的人,
死后将会遇到安乐。
KN.3.2.14 恭敬(Veneration (Sakkār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世尊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被礼敬,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一位接受者。比丘僧团也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被礼敬,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接受者。而其他外道游行者们没有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没有被礼敬,也不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接受者。因此,那些不能忍受给予世尊、比丘僧团恭敬的其他外道游行者,在村落与荒野看见比丘们时,他们就会以无礼、责骂的语言侮辱、辱骂、激怒和骚扰比丘们。
于是众多比丘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目前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被礼敬,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一位接受者。比丘僧团也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被礼敬,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接受者。而其他外道游行者们没有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没有被礼敬,也不是诸袍、施食、住处、病人的医药必需品的接受者。因此,那些不能忍受给予世尊、比丘僧团恭敬的其他外道游行者,在村落与荒野看见比丘们时,他们就会以无礼、责骂的语言侮辱、辱骂、激怒和骚扰比丘们。”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在村落或荒野野与快乐或痛苦接触时,
不要将它当作你的或其他人的。
诸触依赖于一种获得感(a sense of acquisition)去接触。
在没有获得感的地方,
诸触还会接触什么呢?”
KN.3.2.15 优婆塞(Upasak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某位伊车能伽罗(Icchanangalaka)的优婆塞因一些事务已抵达舍卫城。在舍卫城解决了他的事务后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鞠躬礼敬,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着时,世尊对他说道:“你终于来了。”
“大德!我早就想来拜见世尊,可是总有一件又一件的事务,一直没能如愿。”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对于一无所有的
已经掌握正法的
博学多闻的人来说,
那是多么快乐。
一个人有某东西,
在色身上受束缚于人们,
看见他受苦。”
KN.3.2.16 怀孕女子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某位游行者的年轻妻子怀孕并即将临盆。于是她对游行者如是说道:“婆罗门!为了我的生产去取油吧。”
当如是所说时,游行者对她如是说道:“可是我要到哪里取油呢?”
第二次,她对游行者如是说道:“婆罗门!为了我的生产去取油吧。”
第二次,游行者对她如是说道:“可是我要到哪里取油呢?”
第三次,她对游行者如是说道:“婆罗门!为了我的生产去取油吧。”
当时,在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仓库里,油或酥油被施与众沙门和婆罗门,尽其所需,但不能拿走。于是游行者想道:“在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仓库里,油或酥油被施与众沙门和婆罗门,尽其所需,但不能拿走。我不妨到了那里,尽我所需喝油,回到家把油吐出来,在生产时来用它。”
于是,游行者到了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仓库,尽其所需地喝油,可是回家后既不能上吐,又不能下泻。因此他来回滚动,遭受剧烈的疼痛,尖锐、严重。那时,世尊在清早整理好他的内袍,拿着钵和上袍,进入王舍城托钵乞食。世尊看见那位游行者来回滚动,遭受剧烈的疼痛,尖锐、严重。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
那是多么快乐。
智慧的成就者们(通晓吠陀者)
是一无所有的人们。
一个人有某东西
在色身上受束缚于人们,
看见他受苦 。”
KN.3.2.17 独子(Ekaputt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某位优婆塞所亲爱的、心爱的独子死了。那时,众多优婆塞衣服湿着、头发湿着,中午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鞠躬礼敬,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那些优婆塞如是说道:“优婆塞们!你们为何衣服湿着、头发湿着中午来这里呢?”
当如是所说时,那位优婆塞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我所亲爱的、心爱的独子死了。这就是为何我们衣服湿着、头发湿着中午来这里拜见世尊。”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被看似珍贵的东西的诱惑所束缚,
众天神主(hosts of devas),大多数人类,
因苦难而疲惫不堪,
落入死亡之王(the King of Death)的圈套。
而那些夜以继日
精勤不放逸地舍弃
看似珍贵的东西,
连根挖出苦难 –
死亡的诱惑物如此难以克服。”
KN.3.2.18 苏帕婆莎(Suppavas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军持城(Kundiya)的军持处林(Kunditthana Forest)。当时,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她被种种猛烈的剧痛所触动,以三种想法忍住它们:“舍弃这种痛苦而教导正法的世尊确实遍正觉!修习而舍弃这种痛苦的世尊的弟子僧团很好地修习实践!没有这种痛苦之处的涅槃解脱确实是极乐的!”
那时,苏帕婆莎对丈夫说道:“来吧!年轻主人!去拜见世尊,用我的名义以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询问他是否没有疾病和痛苦、无忧无虑、强健、起居舒适,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以她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询问他是否没有疾病和痛苦、无忧无虑、强健、起居舒适。” 并且如是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她被种种猛烈的剧痛所触动,以三种想法忍住它们:“舍弃这种痛苦而教导正法的世尊确实遍正觉!修习而舍弃这种痛苦的世尊的弟子僧团很好地修习实践!没有这种痛苦之处的涅槃解脱确实是极乐的!””
“好极了!” 那位拘利人子回应着,然后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他对世尊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以她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询问他是否没有疾病和痛苦、无忧无虑、强健、起居舒适。并且她如是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她被种种猛烈的剧痛所触动,以三种想法忍住它们:“舍弃这种痛苦而教导正法的世尊确实遍正觉!修习而舍弃这种痛苦的世尊的弟子僧团很好地修习实践!没有这种痛苦之处的涅槃解脱确实是极乐的!”””
(世尊说道)“愿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健康、没有疾病!并且愿她生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 于是在世尊声明的同时,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
“很好,大德!” 那位拘利人子说着,欢喜和赞同世尊所说的话,起座向世尊鞠躬礼敬,然后右绕离去,回到自己的家。他看见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健康、没有疾病,已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看见这个时,他想道:“不可思议啊!非同寻常啊!在世尊声明的同时,由于如来的伟大神通力、巨大威力,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 他很欣慰,快乐、狂喜和欢乐。
于是,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对丈夫说道:“来吧!年轻主人!去拜见世尊,用我的名义以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以她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 并且如是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现在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她以七天食事邀请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大德!愿世尊与比丘僧团一起默许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的七天食事。””
“好极了!” 那位拘利人子回应着,然后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他对世尊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以她头在世尊的双足表示恭敬。并且她如是说道:“大德!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现在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她以七天食事邀请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大德!愿世尊与比丘僧团一起默许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的七天食事。””
当时,某位优婆塞已经邀请了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次日的食事,那位优婆塞是尊者大目犍连的支持者(供养者)。于是世尊对尊者大目犍连说道:“来吧!目犍连!去见那位优婆塞,抵达后,对那位优婆塞如是说道:“朋友!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现在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她已经以七天食事邀请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让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作七天食事吧。之后你将作你食事。” 他是你的支持者(供养者)。”
“如你所说,大德! ” 尊者大目犍连回应世尊,去见那位优婆塞,抵达后,对他如是说道:“朋友!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怀胎七年,七天难产,现在健康、没有疾病,生了一个没有疾病的儿子。她已经以七天食事邀请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让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作七天食事吧。之后你将作你的食事。”
“大德!如果尊者目犍连将是我的三种事物即财物、生命和信念的保证人,那么就让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作七天食事吧。之后我将作我的食事。”
“朋友!我是你是两种事物即财物和生命的保证人。只有你是你的信念的保证人。”
“大德!尊者目犍连将是我的两种事物即财物和生命的保证人,那么就让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作七天食事吧。之后我将作我的食事。”
那时,尊者大目犍连说服了那位优婆塞,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那位优婆塞已被我说服了。让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作七天食事吧。之后他将作他的食事。”
于是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七天亲手以精美的硬食与软食(主食和副食; staple & non-staple food)款待与使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满意。并且她让那个幼儿礼敬世尊与比丘僧团。那时,尊者舍利弗对那个幼儿如是说道:“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忍受众事物。我相信众事物对你来说很舒适。 我相信没有痛苦。”
“尊者舍利弗!从哪里我能忍受众事物呢?从哪里众事物对我来说很舒适,而我在一个血腥的肚子里生活了七年呢?”
那时,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心想:“我的儿子与法将(the Dhamma General)在交谈。” 她很欣慰,快乐、狂喜和欢乐。
那时,世尊知道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欣慰,快乐、狂喜和欢乐,对拘利人女儿苏帕婆莎如是说道:“苏帕婆莎!你会想要另外一个象这样的儿子吗?”
“世尊!我会想要另外七个象这样的儿子。”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不合意的
以合意的样子装扮,
不可爱的
以可爱的样子装扮,
痛苦以喜悦的样子装扮,
它们征服一位放逸者。”
KN.3.2.19 毗舍迦(Visakh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当时,鹿母毗舍迦与拘萨罗波斯匿王有些交易,但他并没有如她所愿。于是鹿母毗舍迦中午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世尊对她如是说道:“那么,毗舍迦!你中午从哪里来呢?”
“大德!刚才我与拘萨罗波斯匿王有些交易,但他并没有如我所愿。”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所有对其他人的屈从
是痛苦的。
所有的独立自主
是喜悦。
有共同点的东西
带来痛苦,
因为诸责任难以超越。”
KN.3.2.20 拔提亚葛利钩达(Bhaddiya Kaligodh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阿努皮亚(Anupiya)芒果园。当时,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众多比丘听说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听到他时,想道:“学友!尊者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无疑不享受梵行,因为当他是一位屋主时,他知道王权的喜悦,以致现在他回忆着那个,当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于是众多比丘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他们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大德!尊者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无疑不享受梵行,因为当他是一位屋主时,他知道王权的喜悦,以致现在他回忆着那个,当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那时,世尊对某位比丘说道:“来吧!比丘!你用我的名义召唤拔提亚,就说“拔提亚学友!大师召唤你。””
“如你所说,大德!” 那位比丘回应世尊,去见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抵达时,他对尊者拔提亚葛利钩达之子如是说道:“拔提亚学友!大师召唤你。”
“如你所说,学友!” 拔提亚尊者葛利钩达之子回应,去拜见世尊,抵达时,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世尊对拔提亚尊者葛利钩达之子如是说道:“是真的吗?拔提亚!你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会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
“是的,大德!”
“拔提亚!当你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时,你心里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呢?”
“大德!以前当我是一个屋主,保持王权的喜悦时,我在王家住宅内外、城市内外、乡村内外都有侍卫。但是即使我被如此守卫,被如此保护,我仍然生活在恐惧中 – 躁动不安、没有信心和害怕。可是现在,大德!我单独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不再生活在恐惧中,不慌不忙,有自信,不惧怕 – 不关心,安然若素,靠别人的供养生活,我的心象一头野鹿般自在。大德!当我去旷野,去树下,或去空屋时,重复感叹,“多么喜悦啊!多么喜悦啊!”时,这就是我心里令人信服的理由。”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出自其心没有挑衅
对他来说存在和非存在
都被超越的人,
他 –
超越恐惧,
幸福安乐,
没有悲伤 –
是一个天神们尚不能看见之人。”
KN.3.2 第二品木哲林陀(Muccalinda)品终。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 和 第八品。
返回《小部》。
【Chanworld.org出品】2021.05.11-2022.05.28-MG
禅世界版的内容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