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Liberation)
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梵语:मोक्ष,转写: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印度教吠檀多派认为达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脱。佛教则认为依靠修行转生到天界并不能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无漏学来修行,达到阿罗汉圣果或正等正觉佛陀的两种涅槃方可脱离轮回。具体的方做法有许多种,如印度教讲禅定、瑜伽、诵咒语等,佛教讲诵陀罗尼咒、念佛、禅定等,依各教派传承而定。
佛教 ^ 讲中道 ^,不落二边,即不落入两个极端,破除简单二元论。如既不主张修苦行,也不主张随顺欲乐;既反对断灭,也反对常有。以中道修行,依照四圣谛 ^ 、十二因缘、八圣道 ^ 、三无漏学的道路,通过禅定 ^ 、念佛 ^ 等法门,逐渐清除业,断除执着和烦恼,从较粗的烦恼——五下分结(疑结、边见结、戒禁取见结、欲贪结、嗔恚结)开始断,终至断除最粗的烦恼——五上分结(掉举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我慢结、无明结),永远断除一切粗细的烦恼,达到涅槃 ^ 的境界、解脱三界生死、六道众生 ^ 轮回 ^ 之苦。大乘佛教 ^的观点:涅槃 ^有两种,阿罗汉的涅槃,是断除了我执、未断法执的果位。而入正等正觉的究竟涅槃,即成佛果位,已经断除法我二执。大乘佛教佛教中的禅宗 ^也对部分利根者讲“顿教”、“圆教”,即通过明心见性,即生成佛,此一生便可以脱离轮回。
Liberation:解脱,release
【Chanworld.org】2020.03.24-2021.10.30-CB-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