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zhidulun5

1-1011-20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9091-100


《大智度论》5

龙树菩萨造

chanworld.org/…ian/dazhidulun/dazhidulun6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共100 卷 纸本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 编 / 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Popular Edition in 1988)


大智度论释三假品第七(卷第四十一)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鸠摩罗什奉 诏译

[0357a06] ◎【经】

[0357a06] 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

[0357a08] 即时诸菩萨摩诃萨及声闻大弟子、诸天等作是念:「慧命须菩提自以智慧力当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耶?为是佛力?」

[0357a11] 慧命须菩提知诸菩萨摩诃萨、大弟子、诸天心所念,语慧命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说法,法相不相违背;是善男子学是法,得证此法,佛说如灯。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实无力能为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

[0357a17]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菩萨字,何等法名菩萨?世尊!我等不见是法名菩萨,云何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0357a19] 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名字,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0357a22] 「须菩提!譬如说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如众生、寿、命、生者、养育者、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诸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

[0357a29] 「须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识,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

[0357b05] 「须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是眼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乃至意识界亦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名字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0357b13] 「须菩提!譬如内身,名为头,但有名字,项、肩、臂、嵴、肋、髀、[蹲-酋+(十/田/ㄙ)]、脚,是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名字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说;是亦不生不灭,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0357b19] 「须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叶、茎、节,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说;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

[0357b24] 「须菩提!譬如过去诸佛,名字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亦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

[0357b27] 「须菩提!譬如梦、响、影、幻、炎、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说;是法及名字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

[0357c01]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

[0357c03] 【论】

[0357c03] 问曰:

[0357c03] 佛既不自说,诸菩萨摩诃萨福德、智慧、利根胜诸声闻,何以故命须菩提令说?

[0357c05] 答曰:

[0357c05] 先「舌相」中,已有二因缘故,使须菩提说。

[0357c06] 复次,佛威德尊重,畏敬心故,不敢问佛,畏不自尽。

[0357c07] 复次,佛知众中心所疑,众人敬难佛故,不敢发问。所以者何?众生见佛身过须弥山、舌覆三千大千世界、身出种种无量光明。是时众会,心皆惊怖,不敢发问,各各自念:「我当云何从佛闻法?」以是故,佛命须菩提,令为众人说法。言「汝所说者,皆是佛力」,如经中说。

[0357c13] 复次,般若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菩萨合说,二者、但与诸法身菩萨说。

[0357c15] 为杂说故,命须菩提为首,及弥勒、舍利弗、释提桓因。

[0357c16] 尔时,众会闻佛命须菩提令说,心皆惊疑。须菩提知众人心,告舍利弗等言:「一切声闻所说、所知,皆是佛力。我等当承佛威神为众人说,譬如传语人。所以者何?佛所说法,法相不相违背。是弟子等学是法,作证,敢有所说,皆是佛力;我等所说,即是佛说。所以者何?现在佛前说,我等虽有智慧眼,不值佛法,则无所见。譬如夜行险道,无人执灯,必不得过;佛亦如是,若不以智慧灯照我等者,则无所见。」

[0357c26] 又告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实无力能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况我一人!」所以者何?菩萨智慧甚深,问答玄远;诸与浅近法,于菩萨边说犹难,何况深法!如人能食一斛饭,从有一斗者索,欲以除飢,是不能除。

[0358a02] 以是故说「声闻、辟支佛无力能为菩萨说般若」。

[0358a03] 须菩提大明菩萨尊贵,佛亦然可。令须菩提欲于实相法中说,是故言:「一切法中求菩萨不可得,菩萨不可得故,字亦不可得;菩萨、菩萨字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是三事不可得故,我云何当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0358a08] 问曰:

[0358a08] 佛命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而须菩提言「无菩萨」,与佛相反,佛何以同之?

[0358a10] 答曰:

[0358a10] 有二种说:一者、着心说,二者、不着心说。今须菩提以不着心说空,佛不诃之。

[0358a12] 复次,须菩提常行空三昧,知诸法空故。佛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而菩萨毕竟空,是故须菩提惊言:「云何名菩萨?」佛即述成:「菩萨如是从发心已来乃至佛道,皆毕竟空故不可得;若如是教者,是即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0358a17] 复次,凡有二法:一者、名字,二者、名字义。如火,能照、能烧是其义;照是造色,烧是火大,是二法和合名为火。若离是二法有火,更应有第三用!除烧、除照更无第三业;以是故知二法和合假名为火。

[0358a22] 是火名不在二法内。何以故?是法二,火是一;一不为二,二不为一。义以名二法不相合。所以者何?若二法合,说火时应烧口;若离,索火应得水!如是等因缘,知不在内。

[0358a26] 若火在二法外,闻火名,不应二法中生火想。

[0358a27] 若在两中间,则无依止处。一切有为法,无有依止处;若在中间,则不可知!

[0358a29] 以是故,火不在三处,但有假名。

[0358b01] 「菩萨」亦如是,二法和合名菩萨,所谓名、色。色事异,名事异;若定有菩萨,应更有第三事!而无有事,则知假名是菩萨。「菩萨名」亦如是,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

[0358b05] 是中佛说譬喻:「如五众和合故名为我,实我不可得;众生乃至知者、见者,皆是五众因缘和合生假名法;是诸法实不生不灭,世间但用名字说。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皆是因缘和合假名法。」

[0358b09] 是中佛更说譬喻。有人言:「但五众和合有众生,而众生空,但有五众法。」佛言:「众生空,五众亦和合故假名字有。」十二处、十八界亦如是。

[0358b12] 复次,菩萨有二种:一者、坐禅,二者、诵经。

[0358b13] 坐禅者,常观身、骨等诸分和合故名为身,即以所观为譬喻,言头骨分和合故名为头,脚骨分和合故名为脚,头、脚、骨等和合故名为身;一一推寻,皆无根本。所以者何?此是常习常观故,以为譬喻。

[0358b18] 不坐禅者,以草、木、枝、叶、华、实为喻。

[0358b19] 如过去诸佛亦但有名字,用是名字可说。

[0358b20] 十譬喻亦但有名字,菩萨义亦如是。「十喻」义,如先说。

[0358b21] 菩萨应如是学三种波罗聂提:

[0358b22] 五众等法,是名「法波罗聂提」。

[0358b22] 五众因缘和合故名为众生,诸骨和合故名为头骨,如根、茎、枝、叶和合故名为树,是名「受波罗聂提」。

[0358b25] 用是名字取二法相,说是二种,是为「名字波罗聂提」。

[0358b26] 复次,众微尘法和合故有麁法生,如微尘和合故有麁色,是名「法波罗聂提」,从法有法故。

[0358b28] 是麁法和合有名字生,如能照、能烧有火名字生;名色有故为人,名色是法,人是假名,是为「受波罗聂提」;取色取名,故名为「受」。

[0358c02] 多名字边更有名字,如梁、椽、瓦等名字边更有屋名字生,如树枝、树叶名字边有树名生,是为「名字波罗聂提」。

[0358c05] 行者先坏名字波罗聂提,到受波罗聂提;次破受波罗聂提,到法波罗聂提;破法波罗聂提,到诸法实相中。

[0358c07] 诸法实相,即是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罗蜜。

[0358c09] 【经】

[0358c0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名字是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是常,不见色名字无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无常;不见色名字乐,不见色名字苦;不见色名字我,不见色名字无我;不见色名字空,不见色名字无相,不见色名字无作;不见色名字寂灭;不见色名字垢,不见色名字净;不见色名字生,不见色名字灭;不见色名字内,不见色名字外,不见色名字中间住。受、想、行、识亦如是。

[0358c18] 「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菩萨、菩萨字,有为性中亦不见,无为性中亦不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法皆不作分别。

[0358c23] 「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不坏法中,修四念处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无垢无净。

[0358c29]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作是知名字假施设。知假名字已,不着色,不着受、想、行、识;不着眼乃至意;不着色乃至法;不着眼识乃至不着意识;不着眼触乃至不着意触;不着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乃至不着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不着有为性,不着无为性;不着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着三十二相,不着菩萨身;不着菩萨肉眼,乃至不着佛眼;不着智波罗蜜,不着神通波罗蜜;不着内空乃至不着无法有法空;不着成就众生,不着净佛世界,不着方便法。何以故?是诸法无着者、无着法、无着处,皆无故。

[0359a14]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着一切法,便增益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鞞跋致地,具足菩萨神通;游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为净佛世界、为见诸佛供养,供养之具,善根成就故随意悉得;亦闻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

[0359a23]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知诸法名假施设!」

[0359a24]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是菩萨不?受、想、行、识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a26] 「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a26] 「色、声、香、味、触、法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a27] 「眼识乃至意识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a28]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地种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a29] 「水、火、风、空、识种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1] 「于须菩提意云何?无明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2] 「乃至老死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3] 「于须菩提意云何?离色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4] 「乃至离老死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4]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6] 「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6] 「离色如相乃至离老死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

[0359b08] 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乃至老死非菩萨;离色非菩萨,乃至离老死非菩萨;色如相非菩萨,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萨;离色如相非菩萨,乃至离老死如相非菩萨』?」

[0359b11] 须菩提言:「世尊!众生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是菩萨!色不可得,何况色、离色、色如、离色如是菩萨!乃至老死不可得,何况老死、离老死、老死如、离老死如是菩萨!」

[0359b15]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众生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当作是学!」

[0359b17] 「于须菩提意云何?色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18] 「受、想、行、识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19] 「于须菩提意云何?色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0] 「受、想、行、识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1] 「色无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2] 「受、想、行、识无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2] 「色乐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3] 「受、想、行、识乐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4] 「色苦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5] 「受、想、行、识苦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5] 「色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6] 「受、想、行、识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7] 「色非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8] 「受、想、行、识非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b28] 「于须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1] 「受、想、行、识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1] 「色非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2] 「受、想、行、识非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3] 「色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4] 「受、想、行、识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4] 「色无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5] 「受、想、行、识无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6] 「色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7] 「受、想、行、识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8] 「色无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8] 「受、想、行、识无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

[0359c09] 乃至老死亦如是。

[0359c10] 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义,受、想、行、识非菩萨义;乃至色、受、想、行、识无作非菩萨义;乃至老死亦如是』?」

[0359c1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色毕竟不可得,何况无色是菩萨义!受、想、行、识,亦如是。世尊!色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乐毕竟不可得,何况色苦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我毕竟不可得,何况色非我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有毕竟不可得,何况色空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作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作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

[0359c22]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义不可得,受、想、行、识义不可得;乃至无作义不可得,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0359c26] 「须菩提!汝言:『我不见是法名菩萨。』须菩提!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诸法。法性不见地种,地种不见法性;乃至识种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识种。法性不见眼、色、眼识性,眼、色、眼识性不见法性;乃至法性不见意、法、意识性,意、法、意识性不见法性。须菩提!有为性不见无为性,无为性不见有为性。何以故?离有为不可说无为,离无为不可说有为。

[0360a05]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见,是时不惊、不畏、不怖,心亦不没、不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受、想、行、识故,不见眼乃至意,不见色乃至法,不见淫、怒、痴,不见无明乃至老死,不见我乃至知者、见者,不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见声闻心、辟支佛心,不见菩萨、不见菩萨法,不见佛、不见佛法、不见佛道。是菩萨一切法不见故,不惊、不畏、不怖、不没、不悔!」

[0360a1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菩萨心不怖、不没、不悔?」

[0360a15]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心心数法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心不怖、不没、不悔。」

[0360a17] 「世尊!云何菩萨心不惊、不畏、不怖?」

[0360a18]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意及意界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不惊、不畏、不怖。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行处,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菩萨名,亦不得菩萨心,即是教菩萨摩诃萨。」

[0360a23] 【论】

[0360a23] 释曰:

[0360a23]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法名字非常、非无常,乃至有为无为性中,不见有菩萨、菩萨字;如先说「一切法中不作忆想分别」。

[0360a26] 菩萨住不坏法中,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诸法实相智慧,于诸法中求,不见一定法,所谓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名字,又不见菩萨及菩萨名字。

[0360b01] 用是智慧故,破无明等诸烦恼;用是不见亦不见智慧故,破着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字、菩萨、菩萨名字。诸法实相清净,通达无碍。菩萨得如是智慧,若见、若闻、若念,皆如幻化;若闻、见、念,皆是虚诳。以是故,不着色等。

[0360b06] 住是无碍智慧中,增益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如是等利益。

[0360b08] 是一章,佛自教菩萨作如是观。

[0360b08] 次后章,人谓佛多说法空,故反问须菩提:「若诸法不空,颇有一法定是菩萨不?所谓色是菩萨不?乃至如是菩萨不?」须菩提作是念:「诸法和合故有菩萨,我云何言一法定是菩萨?」以是故言:「不也!世尊!」须菩提善得众生空故,佛言:「善哉!善哉!」菩萨知众生空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

[0360b15] 色是菩萨义,乃至无作,毕竟空亦如是。

[0360b16] 须菩提入诸法深空中不疑故,能益诸菩萨,故佛赞言:「善哉!善哉!菩萨法应如是学一切法不可得空般若波罗蜜。」

[0360b18] 如须菩提说「我不见是法名为菩萨」,佛言「非但菩萨独不可见,都无有法见法者」。

[0360b20] 法性无量不可见故,是故「诸法不见法性」。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毕竟空故,法性不见诸法。色性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色性;乃至识性亦如是。五众性与法性同名故名为性。十二处、十八界、有为法、无为法亦如是。

[0360b26] 略说因缘:离有为性,不得说无为性;离无为性,不得说有为性。是二法中摄一切法故。

[0360b28] 是菩萨虽不见一切法,亦不怖畏。何以故?有所见、有所不见,则有恐畏;若都无所见,则无所畏,所谓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

[0360c02] 问曰:

[0360c02] 若佛已说不恐畏因缘,须菩提何以故重问?

[0360c03] 答曰:

[0360c03] 须菩提若谓法都空无所有,恐堕邪见。所以者何?佛弟子得正见故名为行道人,云何言「都不可见」?

[0360c05] 佛知须菩提意,故说言:「一切心心数法不可得、不可见,故无畏。」

[0360c07] 凡夫人欲入空中,见心心数法可得、外法不可得,故恐怖。菩萨以心心数法虚妄不实,颠倒果报,不能示人实事,故不恐怖。

[0360c10] 以是异义,故重问。

[0360c10] 问曰:

[0360c10] 若尔者,何以复有第三问?

[0360c11] 答曰:

[0360c11] 心心数法,意识中可见;意及意识,是心心数法根本。所以者何?意识中多分别故生恐怖;五识时顷促故,无所分别。欲破怖畏根本,以是故重问,无咎!

[0360c15] 若菩萨能行如是般若波罗蜜,虽不见四种事: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能三种因缘不畏,即是教菩萨般若波罗蜜。若但了菩萨般若波罗蜜相,是为行般若波罗蜜;不从十方求,亦无余者,亦非如金银宝物力求而得。

大智度论释劝学品第八

[0360c22] 【经】

[0360c22]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具足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0c25] 「菩萨摩诃萨欲知色,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欲知识,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眼乃至意,欲知色乃至法,欲知眼识乃至意识,欲知眼触乃至意触,欲知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01] 「欲断婬瞋痴,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断身见、戒取、疑、婬欲、瞋恚,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等一切结使及缠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断四缚、四结、四颠倒,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05] 「欲知十善道,欲知四禅,欲知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07] 「菩萨摩诃萨欲入觉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入六神通、九次第定、超越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游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奋迅三昧,欲得一切陀罗尼门,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得首愣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一切法印三昧、观印三昧、毕法性三昧、毕住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入一切法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净力三昧、高出三昧、毕入一切辩才三昧、入诸法名三昧、观十方三昧、诸陀罗尼门印三昧、一切法不忘三昧、摄一切法聚印三昧、虚空住三昧、三分清净三昧、不退神通三昧、出鉢三昧、诸三昧幢相三昧——欲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21]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22] 【论】

[0361a22] 问曰:

[0361a23] 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

[0361a24] 答曰:

[0361a24] 先但赞叹「欲得是诸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未说般若波罗蜜;今已闻般若波罗蜜味,因欲得与功德,所谓六波罗蜜等,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a27] 复次,上种种因缘说诸法空,有人谓:「佛法断灭,无所复作。」为断是人疑故言:「欲得布施等种种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若般若波罗蜜实空、无所有、断灭者,不应说应行布施等功德。有智者说,何缘初后相违?

[0361b03] 复次,前广说,此略说;彼是佛说,此是须菩提说。

[0361b04] 复次,般若波罗蜜深妙,故重说;譬如赞德之美,故言:「善哉!善哉!」

[0361b06] 「六波罗蜜」义,如先说。

[0361b06] 「知五众」者,见无常、苦、空,总相、别相等。「六情」、「六尘」、「六识」、「六触」、「六受」亦如是。一切世间繫缚,受为主;以受故,生诸结使:乐受生贪欲,苦受生瞋恚,不苦不乐受生愚痴;三毒起诸烦恼及业因缘。以是故但说「受」,与心数法不说,所谓想、忆念等。

[0361b12] 「三毒」、「十结」、「诸使」、「缠」,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先说。

[0361b13] 「觉意三昧」、「超越三昧」、「师子游戏三昧」,是菩萨诸三昧,后当说。

[0361b14] 「欲满一切众生愿」,先已说。

[0361b16] 【经】

[0361b16] 「欲得具足如是善根,常不堕恶趣;欲得不生卑贱之家,欲得不住声闻、辟支佛地中,欲得不堕菩萨顶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0361b18] 尔时,慧命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堕顶?」

[0361b20] 须菩提言:「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入空、无相、无作三昧,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亦不入菩萨位,是名菩萨摩诃萨法生,故堕顶。」

[0361b23]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生?」

[0361b24] 须菩提答舍利弗言:「生名爱法。」

[0361b25] 舍利弗言:「何等法爱?」

[0361b25]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是空,受念着;受、想、行、识是空,受念着。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色是无相,受念着;受、想、行、识无相,受念着。色是无作,受念着;受、想、行、识无作,受念着。色是寂灭,受念着;受、想、行、识寂灭,受念着。色是无常,乃至识;色是苦,乃至识;色是无我,乃至识——受念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生。是苦应知、集应断、尽应证、道应修,是垢法、是净法,是应近、是不应近,是菩萨所应行、是非菩萨所应行,是菩萨道、是非菩萨道,是菩萨学、是非菩萨学,是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非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方便、是非菩萨方便,是菩萨熟、是非菩萨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受念着,是为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

[0361c13] 【论】

[0361c13] 问曰:

[0361c13] 何等善根故,不堕恶道、贫贱及声闻、辟支佛,亦不堕顶?

[0361c14] 答曰:

[0361c15] 有人言:行不贪善根故,爱等诸结使衰薄,深入禅定;行不瞋善根故,瞋等诸结使薄,深入慈悲心;行不痴善根故,无明等诸结使薄,深入般若波罗蜜。如是禅定、慈悲、般若波罗蜜力故,无事不得,何况四事!

[0361c19] 问曰:

[0361c20] 何以四事中但问堕顶?

[0361c20] 答曰:

[0361c20] 三事先已说,堕顶未说故问。

[0361c21] 问曰:

[0361c21] 「顶」者是法位,此义先已说,今何以重说?

[0361c22] 答曰:

[0361c22] 虽说其义,名字各异。

[0361c23] 无方便入三解脱门及有方便,先已说。

[0361c23] 法爱,于无生法忍中,无有利益,故名曰「生」。譬如多食不消,若不疗治,于身为患。菩萨亦如是,初发心时,贪受法食,所谓无方便行诸善法,深心繫着,于无生法忍是则为生、为病。

[0361c28] 以着法爱故,于不生不灭亦爱。譬如必死之人,虽加诸药,药反成病;是菩萨于毕竟空不生不灭法忍中而生爱着,反为其患!法爱于人天中为妙,于无生法忍为累。

[0362a03] 一切法中忆想分别,诸观是非,随法而爱,是名为「生」,不任盛诸法实相水。与「生」相违,是名「菩萨熟」。

[0362a05] 问曰:

[0362a05] 是一事,何以故名为「顶」、名为「位」、名为「不生」?

[0362a06] 答曰:

[0362a06] 于柔顺忍、无生忍中间所有法,名为「顶」;住是顶,上直趣佛道,不复畏堕。譬如声闻法中,煖、忍中间名为顶法。

[0362a09] 问曰:

[0362a09] 若得顶不堕,今云何言「顶堕」?

[0362a10] 答曰:

[0362a10] 垂近应得而失者,名为「堕」;得顶者,智慧安隐,则不畏堕。譬如上山,既得到顶,则不畏堕;未到之间,倾危畏堕。

[0362a13] 顶增长坚固,名为「菩萨位」。入是位中,一切结使、一切魔民不能动摇,亦名「无生法忍」。所以者何?异于「生」故。爱等结使杂诸善法,名为「生」。

[0362a16] 复次,无诸法实相智慧火,故名为「生」;有诸法实相智慧火,故名为「熟」。是人能信受诸佛实相智慧,故名为「熟」;譬如熟瓶能盛受水,生则烂坏。

[0362a19] 复次,依止生灭智慧故得离颠倒,离生灭智慧故不生不灭,是名「无生法」。能信、能受、能持故,名为「忍」。

[0362a21] 复次,「位」者,拔一切无常等诸观法故名为「位」;若不如是,是为顺道法爱生。

[0362a24] 【经】

[0362a24]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无生?」

[0362a25]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外空中不见内外空,内外空中不见外空;内外空中不见空空,空空中不见内外空;空空中不见大空,大空中不见空空;大空中不见第一义空,第一义空中不见大空;第一义空中不见有为空,有为空中不见第一义空;有为空中不见无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有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毕竟空,毕竟空中不见无为空;毕竟空中不见无始空,无始空中不见毕竟空;无始空中不见散空,散空中不见无始空;散空中不见性空,性空中不见散空;性空中不见诸法空,诸法空中不见性空;诸法空中不见自相空,自相空中不见诸法空;自相空中不见不可得空,不可得空中不见自相空;不可得空中不见无法空,无法空中不见不可得空;无法空中不见有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中不见有法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入菩萨位。

[0362b15]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应如是学:不念色、受、想、行、识,不念眼乃至意,不念色乃至法,不念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是心,不应念、不应高;无等等心,不应念、不应高;大心,不应念、不应高。何以故?是心非心,心相常净故。」

[0362b23] 舍利弗语须菩提:「云何名心相常净?」

[0362b24] 须菩提言:「若菩萨知是心相,与婬、怒、痴不合不离;诸缠、流、缚等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合不离;声闻、辟支佛心,不合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心相常净。」

[0362b27] 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是无心相心不?」

[0362b28] 须菩提报舍利弗言:「无心相中,有心相、无心相可得不?」

[0362b29] 舍利弗言:「不可得!」

[0362c01] 须菩提言:「若不可得,不应问『有是无心相心不』!」

[0362c02] 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

[0362c03] 须菩提言:「诸法不坏不分别,是名无心相。」

[0362c04] 舍利弗问须菩提:「但是心不坏不分别,色亦不坏不分别乃至佛道亦不坏不分别耶?」

[0362c06] 须菩提言:「若能知心相不坏不分别,是菩萨亦能知色乃至佛道不坏不分别。」

[0362c07] 尔时,慧命舍利弗赞须菩提:「善哉!善哉!汝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见法生,从法化生,取法分,不取财分,法中自信,身得证。如佛所说:『得无诤三昧中,汝最第一。』实如佛所举。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是中亦当分别知。菩萨如汝所说行,则不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欲学声闻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是中,菩萨摩诃萨、声闻、辟支佛当学!」

[0362c20] 【论】

[0362c20] 释曰:

[0362c20] 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

[0362c21] 有人言:外四大饮食入其身中,故名为内;若身死,还为外。一切法无来去相故,外空不在内空中。

[0362c23] 与十七空亦如是,不生不灭、无异相、无来去故,各各中不住。

[0362c25] 复次,菩萨位相,不念一切色为有,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念是有。

[0362c26] 「不念有」义,如先说。

[0362c27] 问曰:

[0362c27] 「菩提心」、「无等等心」、「大心」,有何差别?

[0362c28] 答曰:

[0362c28] 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无等」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一切法,无余等者;是菩提心与佛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无等等心」。是心无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决定。

[0363a03] 复次,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羼提、毘梨耶波罗蜜相,于众生中现奇特事,所谓人来割肉出髓,如截树木,而慈念怨家,血化为乳;是心似如佛心,于十方六道中,一一众生,皆以深心济度;又知诸法毕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诸行,是为奇特!譬如人欲空中种树,是为希有。如是等精进波罗蜜力势,与无等相似,是名「无等等」。入禅定,行四无量心,遍满十方,与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众生苦;又诸法实相,灭一切观,诸语言断,而不堕断灭中,是名「大心」。

[0363a17] 复次,初发心名「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名「无等等心」;入方便心中是名「大心」。

[0363a19] 如是等各有差别。

[0363a20] 复次,菩萨得如是大智,心亦不高,心相常清净故。

[0363a21] 如虚空相常清净,烟云尘雾假来故覆蔽不净;心亦如是,常自清净,无明等诸烦恼客来覆蔽故以为不净;除去烦恼,如本清净。行者功夫微薄,此清净非汝所作,不应自高、不应念。何以故?毕竟空故。

[0363a26] 问曰:

[0363a26] 舍利弗知心相常净,何以故问?

[0363a27] 答曰:

[0363a27] 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入深着故,虽闻心毕竟空、常清净,犹忆想分别,取是无心相,以是故问:「是无心相心,为有、为无?若有,云何言无心相?若无,何以赞叹是无等等心当成佛道?」

[0363b02] 须菩提答曰:「是无心相中毕竟清净,有、无不可得,不应难!」

[0363b04] 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

[0363b04] 须菩提答曰:「毕竟空,一切诸法无分别,是名无心相。」

[0363b06] 舍利弗复问:「但心相不坏不分别,与法亦如是?」

[0363b07] 须菩提答言:「诸法亦如是。」若尔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虚空,无坏无分别。

[0363b09] 诸菩萨深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作是念:「诸凡夫法可言虚诳,以不真实故;菩萨漏未尽故,亦可言不清净;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虚诳?」是时心惊不悦!

[0363b13] 须菩提知其心已,思惟筹量:「我今应为说实相法不?」思惟已,自念:「今在佛前,当以实相答;若我有失,佛自当说。」重思惟竟,以是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是第一,亦从虚诳法边生,故亦是空,不坏不分别相。」

[0363b18] 以是故,行者当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行,不应取相自高。

[0363b19] 尔时,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0363b20] 佛时默然,听须菩提所答,亦可舍利弗所叹。

[0363b21] 「从佛口生」者,有人言:婆罗门从梵天王口边生故,于四姓中第一。以是故,舍利弗赞言:「汝真从佛口生。」所以者何?见法知法故。

[0363b24] 有未得道者亦依佛故得供养,是名「取财分」;又如弊恶子不随父教,但取财分。

[0363b26] 「取法分」者,取诸禅定、根、力、觉、道种种善法,是名「取法分」。

[0363b27] 得四信故,名为「法中自信」。

[0363b28] 得诸神通、灭尽定等着身中故,是名「身得证」。

[0363b29] 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摩诃迦叶头陀第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中第一。得无诤定阿罗汉者,常观人心,不令人起诤。是三昧,根本四禅中摄,亦欲界中用。

[0363c04] 问曰:

[0363c04] 般若波罗蜜是菩萨事,何以言「欲得三乘者,皆当习学」?

[0363c06] 答曰:

[0363c06] 般若波罗蜜中说「诸法实相即是无余涅槃」,三乘人皆为无余涅槃故精进习行。

[0363c08] 复次,般若波罗蜜中种种因缘说空解脱门义。如经中说:「若离空解脱门,无道、无涅槃。」以是故,三乘人皆应学般若。

[0363c10] 复次,舍利弗自说因缘:「于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相,是中三乘人应学成。」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一(释第七品讫第八品)


大智度论释集散品第九(卷第四十二)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鸠摩罗什奉 诏译

[0363c19] 【经】

[0363c19]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觉、不得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

[0363c21] 「世尊!我不得一切诸法集散,若我为菩萨作字言菩萨,或当有悔!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3c24] 「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识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世尊!以是因缘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

[0364a02] 「世尊!我亦不得眼集散乃至意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眼名字乃至意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4a06] 「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法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色字乃至法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

[0364a11] 「世尊!我不得无明集散,乃至不得老死集散。世尊!我不得无明尽集散,乃至不得老死尽集散。

[0364a13] 「世尊!我不得婬怒痴集散、诸邪见集散,皆亦如是。

[0364a14] 「世尊!我不得六波罗蜜集散,四念处集散乃至八圣道分集散,空、无相、无作集散,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集散,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入出息、念身、念死集散;我亦不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世尊!我若不得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云何当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4a23] 「世尊!我不得如梦五阴集散,我不得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阴集散,亦如上说。世尊!我不得离集散,我不得寂灭、不生不灭、不示、不垢不净集、散。

[0364a26] 「世尊!我不得如、法性、实际、法相、法位集散,亦如上说。

[0364a27] 「我不得诸善不善法集散,我不得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集散,过去、未来、现在法集散,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法集散。何等是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所谓无为法。世尊!我亦不得无为法集散。

[0364b03] 「世尊!我亦不得佛集散。世尊!我亦不得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及菩萨、声闻僧集散。世尊!我若不得诸佛集、散,云何当教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是菩萨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4b08] 「世尊!我亦不得是诸法实相集散,云何当与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诸法实相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名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4b12] 【论】

[0364b12] 问曰:

[0364b12] 先品中已说「不见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不内、不外、不中间」等,今何以重说?

[0364b14] 答曰:

[0364b14] 有四种爱:欲爱、有爱、非有爱、法爱。欲爱,易见,其过不净等。有爱,无不净等,小难遣。非有爱,破有,似智慧故,难遣。法爱者,爱诸善法利益道者。法爱中过患难见,故重说;譬如小草加功少易除,大树功重难除。

[0364b19] 复次,上法与此法有同、有异:彼闻说「菩萨字不见」;此中说「菩萨字不觉、不得」,以不觉、不得故不见,非是智慧力少故不见。

[0364b22] 问曰:

[0364b22] 未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有菩萨耶?今何以故言「不见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0364b24] 答曰:

[0364b24] 从无始已来众生不可得,非行般若波罗蜜故不可得。但以虚诳颠倒,凡夫人随是假名故谓为有;今行般若波罗蜜,灭虚诳颠倒,了知其无,非本有今无;本有今无,则堕断灭。

[0364b28] 复次,须菩提心悔,畏破妄语戒。所以者何?佛法中一切诸法决定无我,而我说言「有菩萨,为说般若波罗蜜」,则堕妄语罪,是故心悔。

[0364c02] 复次,有心悔因缘:一切法以不可得空故皆空。所以者何?无集、无散故。

[0364c04] 譬如眼、色因缘生眼识,三事和合故生眼触,眼触因缘中即生受、想、思等心数法。是中邪忆念故,生诸烦恼罪业;正忆念故,生诸善法。善恶业受六道果报,从是身边复种善恶业。如是展转无穷,是名为「集」。与情亦如是。

[0364c09] 「散」者,是眼识等诸法,念念灭故、诸因缘离故。是眼识等法,生时无来处,非如田上穀,运致聚集;若灭时无去处,非如散穀与民。

[0364c12] 是名略说诸法集散相。生时无所从来,散时无所去,是诸法皆如幻化,但诳惑于眼!

[0364c14] 问曰:

[0364c14] 若尔,有集散相,须菩提何以言「不觉、不得」?

[0364c15] 答曰:

[0364c15] 无来处故,集不可得;无去处故,散不可得。

[0364c16] 复次,生无故集不可得,灭无故散不可得。毕竟空故集不可得,业因缘不失故散不可得。

[0364c18] 复次,观世间灭谛故,集不可得;观世间集谛故,散不可得。

[0364c19] 如是等义,当知集散不可得,云何当作菩萨字?若强为名,是名亦无住,亦无不住。

[0364c21] 问曰:

[0364c21] 是名字何以故不住?

[0364c22] 答曰:

[0364c22] 名字在法中住,法空故,名字无住处。如车,轮、辋、辐、毂等和合故有车名,若散是和合,则失车名。是车名非轮等中住,亦不离轮等中住;车名字,一、异中求,皆不得!失车名字故,名字无住处。因缘散时尚无,何况因缘灭!众生亦如是,色等五众和合故,有众生字;若五众离散,名字无住处。五众离散时尚无,何况无五众!

[0364c29] 问曰:

[0365a01] 若散时名字不可得,和合未散时则有名字,何以言「不可得」?

[0365a02] 答曰:

[0365a02] 是菩萨名字一,五众则有五,一不作五、五不作一。若五作一,如五匹物不得为一匹用;若一作五,如一匹物不得为五匹用。以是故,一菩萨字不得五众中住。

[0365a06] 「非不住」者,若名字因缘和合无,则世俗语言、众事都灭;世谛无故,第一义谛亦无;二谛无故,诸法错乱!

[0365a08] 复次,若因缘中有名字者,如说火则烧口,说有则塞口。若名字不在法中者,说火不应生火想,求火亦可得水。从久远已来,共传名字故,因名则识事。以是故说「名字义非住非不住」。

[0365a13] 复次,是中须菩提自说因缘:「无所有故,是名字非住非不住。」

[0365a14] 如菩萨名字,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亦如是。

[0365a15] 问曰:

[0365a15] 如上来说「五众诸法集散不可得」,今何以复说五众?

[0365a17] 答曰:

[0365a17] 上直说五众,今说五众如梦、如幻。

[0365a18] 复次,有人谓「凡夫人五众虚诳不实,如梦,圣人五众非是虚诳」;以是故,须菩提说:「如梦、如幻,同皆不住。」

[0365a20] 问曰:

[0365a20] 十譬喻中何以但说五事?

[0365a21] 答曰:

[0365a21] 若说十事,无在;但以随众生心说五喻,事辩故不尽说。或以五众故说五喻。与法亦如是。

[0365a23] 「离」有二种:一者、身离,二者、心离。身离者,舍家恩爱世事等,闲居静处;心离者,于诸结使,悉皆远离。

[0365a25] 复有二种「离」:一者、诸法离名字,二者、诸法各各离自相。

[0365a27] 此中说后二种离。所以者何?此中破名字故,与处自相离。小乘法中,多说前二离。

[0365a29] 「寂灭」亦有二种:一者、淳善相寂灭恶事,二者、如涅槃寂灭相,观世间诸法亦如是。此中但说后寂灭。

[0365b02] 「不生」亦有二种:一者、未来、无为法名不生,二者、一切法实无生相,生不可得故。此中但说后不生。

[0365b04] 「不灭」有三种:智缘灭,非智缘灭,无常灭。此中说无常灭;与此相违,故名「不灭」。

[0365b06] 「不示」者,一切诸观灭,语言道断故,无法可示是法如是相——若有、若无,若常、若无常等。

[0365b08] 「不垢不净」、「如」、「法性」、「实际」、「法相」、「法位」义如先说。

[0365b09] 问曰:

[0365b09] 五众法有集散,与此相违故言「不集不散」;如、法性、实际等无相违故,云何言「不集不散」?

[0365b11] 答曰:

[0365b11] 行者得如、法性等故名为「集」,失故名为「散」;如虚空虽无集无散,凿户牖名为「集」,塞故名为「散」。

[0365b13] 「善」、「不善」,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义,如先说。

[0365b14] 是诸佛法及佛名字,无所依止,故皆空,不住、非不住。

[0365b17] 【经】

[0365b17] 「世尊!诸法因缘和合,假名施设,所谓菩萨。是名字于五受阴中不可说,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可说,于和合法中亦不可说。世尊!譬如梦,于诸法中不可说;响、影、焰、化,于诸法中亦不可说;譬如名虚空,亦无法中可说。

[0365b22] 「世尊!如地、水、火、风名,亦无法中可说;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名,亦无法中可说;如须陀洹名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名字,亦无法中可说;如佛名、法名,亦无法中可说——所谓若善、若不善,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若我、若无我,若寂灭、若离,若有、若无。

[0365b28] 「世尊!我以是义故心悔:一切诸法集散相不可得,若为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0365c02] 「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般若波罗蜜如是相、如是义,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必住阿鞞跋致性中,住不住法故。」

[0365c05] 【论】

[0365c05] 释曰:

[0365c05] 上来「非住、非不住门」破菩萨名字及诸法;今以「异门」破菩萨名字,无法可说为菩萨。何以故?菩萨非是五众,五众非是菩萨;五众中无菩萨,菩萨中无五众;五众不属菩萨,菩萨不属五众;离五众无菩萨,离菩萨无五众。如是菩萨名字不可得,当知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0365c12] 譬如梦中有所见,皆是虚妄不可说,此梦中无有定法相——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但有诳心。与影、响、焰、化,亦如是,但诳耳目!

[0365c15] 如虚空,一切法中不可说,无相故。虚空与色相违故,不得说名为色;色尽处亦非虚空,更无别法故。若谓入出为虚空相,是事不然!是身业非虚空相;若无相,则无法。以是故,虚空但有名字。菩萨名字亦如是。

[0365c20] 问曰:

[0365c20] 如梦、虚空等,可但有名字;云何地、水、火、风实法,亦但有名字?

[0365c21] 答曰:

[0365c22] 无智人谓地等诸物以为实;圣人慧眼观之,皆是虚诳。譬如小儿见镜中像,以为实,欢喜欲取,谓为真实;大人观之,但诳惑人眼。诸凡夫人见微尘和合成地,谓为实地;与有天眼者,散此地,但见微尘;慧眼分别破散此地,都不可得。

[0365c27] 复次,初品论中种种破身相,如身破,地亦破。

[0365c28] 复次,若地是实,云何一切火观时皆是火?若以禅定观为实,佛说「一切法空」为虚妄,但是事不然!

[0366a01] 水、火、风亦如是。

[0366a02] 如四大为身,本犹尚尔,何况身所作持戒等诸业而不空!如戒等麁业尚空,何况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等而不空!

[0366a04] 若戒等五众空者,何况是因缘得诸圣道果而不空!若圣道果空者,何况须陀洹人乃至佛而不空!

[0366a07] 以是故,菩萨名字虽善法乃至有无法中出,不名为善乃至不名为有无,集散不可得故。

[0366a09] 须菩提知空相如是,云何说名菩萨为说般若波罗蜜?若菩萨闻是,不恐不畏,则是阿鞞跋致性中住,以如不住法住故。

[0366a12] 「阿鞞跋致性」者,是菩萨未得无生法忍,未从诸佛授记,但福德、智慧力故,能信乐诸法毕竟空,是名「阿鞞跋致性中住」,得阿鞞跋致气分故;如小儿在贵性中生,虽未成事,以姓贵故便贵。

[0366a17] 【经】

[0366a17]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中不应住,受、想、行、识中不应住;眼、耳、鼻、舌、身、意中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应住;眼识乃至意识中不应住,眼触乃至意触中不应住,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中不应住;地种,水、火、风、空、识种中不应住;无明乃至老死中不应住。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世尊!色空不名为色,离空亦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不名为识,离空亦无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乃至老死、老死相空。世尊!老死空不名为老死,离空亦无老死;老死即是空,空即是老死。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色中住,乃至老死中亦不应住。

[0366b02]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中不应住。何以故?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世尊!四念处空不名为四念处,离空亦无四念处;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应住。

[0366b08]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中不应住,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应住。何以故?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世尊!檀波罗蜜空不名为檀波罗蜜,离空亦无檀波罗蜜;檀波罗蜜即是空,空即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六波罗蜜中住。」

[0366b17] 【论】

[0366b17] 释曰:

[0366b17] 上须菩提以「谦让门」说般若,虽言不说,而实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以「不住门」直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

[0366b20] 「般若波罗蜜」有种种名字:「观」、「修」、「相应」、「合」、「入」、「习」、「住」等,是皆名「修行般若波罗蜜」;但种种名字说,闻者欢喜。

[0366b22] 复次,小有差别:「行」名听闻、诵读、书写、正忆念、说、思惟、筹量、分别、修习等,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总名为「行」。是行中分别故:初者名「观」,如初始见物;日日渐学是名「习」;与般若波罗蜜相可,是名「合」;随顺般若波罗蜜,名「相应」;通彻般若波罗蜜,是名为「入」;分别取相有是事,名为「念」;常行不息,令与相似,是名为「学」;学已,巧方便观,知是非得失,名为「思惟」;以禅定心共行,名为「修」;得是般若波罗蜜道不失,是名「住」;与住相违,名「不住」。

[0366c04] 问曰:

[0366c04] 先说诸法空,即是不住,今何以说「诸法中不应住」?

[0366c05] 答曰:

[0366c05] 先虽说,着法爱心难遣故,今更说。

[0366c06] 复次,有无相三昧,入此三昧,于一切法不取相而不入灭定。菩萨智慧不可思议,虽不取一切法相,而能行道。如鸟于虚空中,无所依而能高飞;菩萨亦如是,于诸法中不住,而能行菩萨道。

[0366c10] 问曰:

[0366c10] 人心得缘便起,云何菩萨于一切法不住而不入灭定中?

[0366c12] 答曰:

[0366c12] 此中须菩提自说,所谓:「色、色相自空,色空为非色,亦不离空有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义,第二品中已说。乃至不应六波罗蜜中住亦如是,以空故无所住。

[0366c17] 【经】

[0366c17]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文字中不应住,一字门、二字门,如是种种字门中不应住。何以故?诸字、诸字相空故,亦如上说。

[0366c21]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何以故?诸神通、诸神通相空,神通空不名为神通,离空亦无神通;神通即是空,空即是神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

[0366c26] 【论】

[0366c26] 释曰:

[0366c26] 有二种菩萨:一者、习禅定,二者、学读。

[0366c27] 坐禅者,生神通;学读者,知分别文字。「一字门」者,一字一语,如地名「浮」。「二字门」者,二字一语,如水名「闍蓝」。「三字门」者,如水名「波尸蓝」。如是等,种种字门。

[0367a01] 复次,菩萨闻一字,即入一切诸法实相中。如闻「阿」字,即知诸法从本已来无生,如是等。如闻「头佉」,一切法中苦相生,即时生大悲心。如闻「阿尼吒」,知一切法无常相,即时入道圣行。与如「文字陀罗尼」中广说。

[0367a06] 「神通」义,先已说。

[0367a06] 是二事毕竟空故,菩萨不于中住。

[0367a08] 【经】

[0367a08]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何以故?无常、无常相空。世尊!无常空不名无常,离空亦无无常;无常即是空,空即是无常。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色是苦不应住,受、想、行、识是苦不应住;色是无我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我不应住;色是空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空不应住;色是寂灭不应住,受、想、行、识是寂灭不应住,色是离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离不应住,亦如上说。

[0367a20]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如相中不应住。何以故?如相、如相空。世尊!如相空不名为如,离空亦无如;如即是空,空即是如。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法性、法相、法位、实际中不应住。何以故?实际空。世尊!实际空不名为实际,离空亦无实际;实际即是空,空即是实际。

[0367a27]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一切陀罗尼门中不应住,一切三昧门中不应住。何以故?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世尊!陀罗尼门、三昧门空不名为陀罗尼门、三昧门,离空亦无陀罗尼、三昧门;陀罗尼、三昧门即是空,空即是陀罗尼、三昧门。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不应住。

[0367b06] 「世尊!如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色中住,是菩萨作色行;以吾我心,于受、想、行、识中住,是菩萨作识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住,是菩萨作十二入乃至作陀罗尼、三昧门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色是不受,受、想、行、识是不受。色不受则非色,性空故;受、想、行,识不受则非识,性空故。十二入是不受,乃至陀罗尼、三昧门是不受。十二入不受,则非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不受,则非陀罗尼、三昧门,性空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受,般若波罗蜜不受,则非般若波罗蜜,性空故。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观诸法性空。如是观心无行处,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萨婆若慧亦不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何以故?是萨婆若不可以相行得,相行有垢故。何等是垢相?色相乃至诸陀罗尼、三昧门相,是名垢相。是相若受若修,可得萨婆若者。」

[0367c03] 【论】

[0367c03] 释曰:

[0367c03] 无常等圣行,及如、法性、实际、陀罗尼、三昧门,先已说。

[0367c05] 问曰:

[0367c05] 垢法中不应住,以罪故;善、无记法中何故不应住?

[0367c06] 答曰:

[0367c06] 是虽非罪,而生罪因缘;如佛此中说:「有菩萨以吾我心行般若波罗蜜,住色中着色,为生色故作诸业;受、想、行、识亦如是。为起五众故行,是为不取般若波罗蜜。」是人虽言「我行般若波罗蜜」,是为世间行,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至一切智。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亦如是。

[0367c13] 此中须菩提自说不住因缘,所谓色是不受,若色不受则非色,性常空故。

[0367c14] 问曰:

[0367c14] 是色无常、苦、空等,过罪故不受;譬如热金丸,虽有金可贪,但以热故,知不可取。如是者有何咎,而强破五众法?

[0367c17] 答曰:

[0367c17] 有二种着:一者、欲着,二者、见着。有人观是无常、苦等,破欲着,得解脱。或有人虽观无常等,犹着法生见;为是人故,分别色相空,如是则离见着。

[0367c21] 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亦如是。

[0367c21] 问曰:

[0367c22] 声闻、辟支佛,一切法不受故漏尽;此中云何说「不受三昧,不与二乘共」?

[0367c23] 答曰:

[0367c23] 彼虽有不受三昧,无有广大之用,不利不深,亦不坚固。

[0367c25] 复次,声闻、辟支佛漏尽时,得诸法不受。菩萨久来知一切法不受,皆如无余涅槃毕竟空,是故说「不与二乘共」。

[0367c27] 复次,二乘有习气,有碍有障故,虽有无受三昧,不清净;如摩诃迦叶闻菩萨伎乐,于坐处不能自安。诸菩萨问言:「汝头陀第一,何故欲起似舞?」迦叶答言:「我于人天五欲中永离不动;此是大菩萨福德业因缘变化力,我未能忍!如须弥山王,四面风起,皆能堪忍;若随岚风至,不能自安。」声闻、辟支佛习气,于菩萨为烦恼。

[0368a06] 复次,此无受三昧,惟佛遍知;菩萨求佛道故,虽不能遍,而胜于二乘,以是故说「不与二乘共」。以人贵重是不受三昧而生着心,是故须菩提说:「不但是三昧不受,色乃至一切种智皆不受。」所以者何?须菩提自说因缘,所谓「十八空故不受」。

[0368a11] 问曰:

[0368a11] 何以故用是十八空观诸法皆空?

[0368a12] 答曰:

[0368a12] 此中须菩提自说因缘:「取相着故,生诸结使。」「相」者,色乃至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相,皆是烦恼根本。若佛法中,乃至无有法微相可取者。

[0368a16] 【经】

[0368a16] 「先尼梵志于一切智中终不生信。云何为信?信般若波罗蜜,分别解知,称量思惟,不以相法,不以无相法。如是先尼梵志,不取相,住信行中;用性空智,入诸法相,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可得受。是先尼梵志非内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外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内非外观得故见是智慧,亦不无智慧观得故见是智慧。何以故?梵志不见是法、知者、知法、知处故。此梵志非内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内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亦不离色、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内外空故。先尼梵志此中心得信解于一切智,以是故,梵志信诸法实相,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信解已,无法可受,诸法无相、无忆念故。是梵志于诸法亦无所得,若取、若舍,取、舍不可得故。是梵志智慧亦不念,诸法相不念故。

[0368b05] 「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此彼岸不度故。是菩萨色、受、想、行、识不受,一切法不受故;乃至诸陀罗尼、三昧门亦不受,一切法不受故。是菩萨于是中亦不取涅槃,未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未具足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是四念处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非十八不共法,是诸法非法,亦不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色不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

[0368b14] 【论】

[0368b14] 问曰:

[0368b14] 此中何因缘说先尼梵志?

[0368b15] 答曰:

[0368b15] 此经种种因缘说法空,乃至无微相可取。人心疑怪不信,是理难见,以毕竟无相故。以是故须菩提引证小乘中尚有法空,何况行大乘法者而不信法空!

[0368b18] 复次,如删若婆婆罗门,善知一切智人相,见菩萨食乳糜,知今日当成佛。先尼,是其舅也。

[0368b21] 耆年智德,有大名闻,出家广读一切经书,修心坐禅学道,时时,欲求智慧故,往诣论议堂。诸梵志言:「六师皆自称一切智。不兰迦叶有大名闻,是大众师;其弟子死,若小、若大,皆不说其生处;与五师弟子死,若小、若大,皆说其生处。佛亦是大师,有大名闻;其弟子死,小者说其生处,大者不说其生处。」先尼闻已,异时诣佛所,问讯已,一面坐。

[0368b28] 问佛言:「佛听,当问!」

[0368b29] 佛言:「恣汝所问。」

[0368b29] 先尼言:「昔我一时曾到论堂,与诸人论议;如昔所闻,具向佛说。是时我作是念:佛法说弟子小者更生,大者不生,何者为定?」

[0368c03] 佛告先尼:「我法甚深,微妙难解!汝等长夜着诸异见、异欲、异法,汝于我法不能自见!」

[0368c05] 先尼梵志白佛言:「我心敬佛,愿加愍念,为说妙法;令我于坐得眼,无令空起!」

[0368c07] 佛问梵志:「于汝意云何?汝见是色如去不?」

[0368c08] 答言:「不也!」

[0368c08] 「受、想、行、识如去不?」

[0368c09] 答言:「不也!」

[0368c09] 「色中如去不?」

[0368c09] 答言:「不也!」

[0368c10] 「受、想、行、识中如去不?」

[0368c10] 答言:「不也!」

[0368c10] 「离色如去不?」

[0368c11] 答言:「不也!」

[0368c11] 「离受、想、行、识如去不?」

[0368c11] 答言:「不也!」

[0368c12] 「汝更见无色,无受、想、行、识如去者不?」

[0368c12] 答曰:「不也!」

[0368c13] 「若汝种种门不见如去者,应生疑言:佛法何者为定?」

[0368c14] 答曰:「不应!」

[0368c14] 佛告先尼:「若我弟子是法中不了了知者,说有后生,本来有我慢等残故;若我弟子了了解知是义者,不说其生处,本来我慢等无残故。」

[0368c18] 先尼闻是已,即时得道;得道已,从坐起,白佛言:「愿得出家为道!」即时鬓髮自堕,便成沙门,不久得阿罗汉,从佛得眼不虚故。

[0368c21] 是经论议:先尼信者,信「佛能令我得道」,是名初信。然后闻佛破吾我,从本已来,常自无我;无我故,诸法无所属、如幻、如梦、虚诳不实,不可得取。得是信力已,入诸法实相,不受色是如去乃至识是如去。

[0368c25] 问曰:

[0368c25] 梵志何以答佛皆言「不也」?

[0368c26] 答曰:

[0368c26] 梵志本总相为我,佛今一一别问,以是故答佛言:「不也。」

[0368c28] 复次,梵志闻人二种说我:或有说五众即是我,或有说离五众别有我。

[0368c29] 若五众即是我,则无别我。所以者何?我是一,众是五,一不作五,五不作一。复次,五众无常生灭相,五众是我亦应生灭;若生灭者,则失罪福。是五众从因缘和合生,不自在;我若尔者,何用我为!不自在故。如是等过罪故,不得说言「色如去,受、想、行、识如去」。

[0369a06] 离五众亦不应有我,无相故。若知、见、受等,是皆五众相,非是我相,智者云何说「离五众而有我」?以是故言「不也」。若有言「别更有我,无五众」,是亦不然,皆是颠倒妄见分别。

[0369a10] 如是种种因缘知无我,「我」即是「如去」。诸法亦尔,皆同如去;以无主故,法无所属。

[0369a12] 复次,梵志推求得道智慧,于四处求之,皆无定相,所谓观自身五众名为内,外观他身名为外,彼此名为内外——是三种智慧不得道,无智慧亦不得道。

[0369a16] 复次,内者内六入,外者外六入。

[0369a16] 复次,内名能观智慧,外名所观处。

[0369a17] 是先尼知诸观皆有过罪。何以故?内以智慧力故,谓外诸法是常、无常、有、无等,非外法有定相;若有定相,则无智用。又此智慧从外法因缘生,外法相不定故,智慧亦不定;如称为物故、物为称故,二事相待,若离物无称、离称无物。无量教智名得道方便,得名得圣道果。

[0369a24] 复次,略说实智慧义,所谓不见内五众中,不见外五众中,亦不见内外五众中,亦不见离五众中,见是智慧为实。

[0369a27] 以无常智慧观五众无常,是智慧从因缘和合故有不实。着观者邪见,不着者得道;若无常相是实者,何故着而不得道?以是故,一切内外不见定智慧。

[0369b01] 若离是无常等观得道者,一切凡人亦应得道,以是故说「离是智慧,亦无所得」。

[0369b03] 尔时,梵志以是智慧,于一切法中心得远离,于智慧亦复远离;一切我见等取相邪见,一切皆灭,亦不从无智得。

[0369b06] 尔时,梵志欢喜,观无量法性相,佛真为大师!

[0369b07] 「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

[0369b08] 「不受」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不受。

[0369b08] 复次,诸结使烦恼,颠倒虚妄故无所舍;但知诸法如实相,无相,无忆念故。是名「菩萨不受、不舍波罗蜜」,名为般若波罗蜜。此彼岸不度故,世间即是涅槃相,涅槃相即是世间相,一相,所谓无相。若如是知,应当灭;以未具足诸功德故不灭,大慈悲、本愿力故不灭。虽求佛道,于此法中亦无好丑相及受舍相。以是故,非法亦非非法。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一切相不受」。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二


大智度论释集散品第九下(卷第四十三)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369b26] 【经】

[0369b26]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谁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念: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0369c01]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所有、不可得?」

[0369c02]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四念处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诸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如相法,无所有、不可得;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佛,无所有、不可得;萨婆若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种智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如是观时,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0369c19]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0369c21] 须菩提言:「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六波罗蜜离六波罗蜜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

[0369c23]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云何是色性?云何是受、想、行、识性?云何乃至实际性?」

[0369c24] 须菩提言:「无所有是色性,无所有是受、想、行、识性,乃至无所有是实际性。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舍利弗!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相亦离相,性亦离性。」

[0370a01]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

[0370a02]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以诸法不生、不成就故。」

[0370a04]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诸法不生、不成就?」

[0370a05] 须菩提言:「色,色空,是色生、成就不可得;受、想、行;识,识空,是识生、成就不可得。乃至实际,实际空,是实际生、成就不可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渐近萨婆若,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故,是菩萨不生染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菩萨不生染心乃至不生邪见心故,终不生母人腹中,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诸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0370a17] 【论】

[0370a17] 问曰:

[0370a17] 上来广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作是言「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

[0370a19] 答曰:

[0370a19] 须菩提上来「谦让门」说,次「不住门」说,今明般若波罗蜜体——何等是般若波罗蜜?

[0370a21] 「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若有佛、若无佛,常住诸法相、法位,非佛、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声闻、非天人所作,何况其与小众生!

[0370a24] 复次,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又复常无常、苦乐、空实、我无我等,亦如是。色法是一边、无色法是一边,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诸二法,亦如是。

[0370a29] 复次,无明是一边,无明尽是一边;乃至老死是一边,老死尽是一边;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

[0370b04] 菩萨是一边,六波罗蜜是一边;佛是一边,菩提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

[0370b06] 略说内六情是一边,外六尘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

[0370b07] 此般若波罗蜜是一边,此非般若波罗蜜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二门,广说无量般若波罗蜜相。

[0370b10] 复次,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不堕愚痴而能行善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三门,是般若波罗蜜相。

[0370b13] 复次,须菩提此中自说:「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空故无所有;常无常等诸观,求觅无定相故不可得。

[0370b15] 复次,「无所有」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般若波罗蜜乃至五波罗蜜法无所有。」不可取、不可受、不可着故。

[0370b17] 复次,十八空故,是六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譬如大风能破散诸云,亦如大火烧乾草木,如金刚宝摧破大山,诸空亦如是能破诸法。

[0370b21] 「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如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为第一。

[0370b25] 问曰:

[0370b25] 汝先说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法位、法住,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今何以说「诸智慧中般若波罗蜜第一,譬如诸法中涅槃为第一」?

[0370b28] 答曰:

[0370b28] 世间法,或时因中说果,或时果中说因,无咎。如人日食数匹布,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名果中说因。因诸法实相生智慧,是则果中说因。

[0370c04] 复次,是菩萨入不二入法门,是时能直行此般若波罗蜜,不分别是因是果、是缘是知、是内是外、是此是彼等,所谓一相,无相。以是故不应难。

[0370c07] 复次,世间三种智慧:一者、世俗巧便,博识文艺,仁智礼敬等;二者、离生智慧,所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三者、出世间智慧,所谓离我及我所,诸漏尽声闻、辟支佛智慧。般若波罗蜜为最殊胜,毕竟清净、无所着故,为饶益一切众生故。声闻、辟支佛智慧,虽漏尽故清净,无大慈悲,不能饶益一切故不如;何况世俗罪垢不净、欺诳智慧!三种智慧不及是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0370c16] 复次,是智慧为度一切众生故、为得佛道故。是智慧相应受、想、行、识,及从智慧起身业、口业,及生、住等心不相应诸行,是诸法和合,名为波罗蜜。是诸波罗蜜中,智慧多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念、定等多故,名为禅波罗蜜;与波罗蜜义亦如是。

[0370c21] 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0370c22] 「是谁般若波罗蜜」者。

[0370c23] 第一义中无知者、见者、得者,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相,诸法但空,因缘和合相续生。若尔!般若波罗蜜当属谁?

[0370c25] 佛法有二种: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般若波罗蜜属菩萨。凡夫人法种种过罪,不清净故,则不属凡夫人。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凡夫所不乐;如蝇乐处不净,不好莲花。凡夫人虽复离欲,有吾我心,着离欲法故,不乐般若波罗蜜。声闻、辟支佛,虽欲乐般若波罗蜜,无深慈悲故,大厌世间,一心向涅槃,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成佛时,转名「一切种智」。以是故,般若不属佛,不属声闻、辟支佛,不属凡夫,但属菩萨。

[0371a07] 问曰:

[0371a07] 此经中常说五众在前、一切种智在后,今何以先说六波罗蜜?

[0371a09] 答曰:

[0371a09] 舍利弗问须菩提无所有义解,五众种种因缘观,强令无所有,难解;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易解。譬如水中月,易明其空;天上月,难令无所有。

[0371a12] 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同名、同事,是故续说五波罗蜜,然后续说五众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不可得。

[0371a15] 菩萨入是门,观诸法实相,不恐不怖者,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不离」者,常行般若波罗蜜不虚,必有果报。此中须菩提自说不离因缘,所谓「色离色性,色中无色相,虚诳无所有。」菩萨能如是知,不离实智慧;乃至实际亦如是。

[0371a20] 菩萨能行是无障碍道,得至萨婆若,一切法不生、不出故。

[0371a21]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一切法不生?」

[0371a22] 须菩提答:「色,色相空,故色无生、无成就,乃至实际亦如是。」

[0371a23] 若菩萨能如是行,是清净第一,无上无比故,渐近萨婆若;渐近萨婆若故,心不生邪见烦恼戏论,即时得心清净;心清净果报故,得身清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得三种清净故,破诸虚诳取相之法,受法性生身,所谓常得化生,不处胞胎。

[0371a29] 问曰:

[0371a29] 若有力如此,何用化生,贪着其身而不取涅槃?

[0371b02] 答曰:

[0371b02] 有二事因缘故:以诸佛是众生中宝,欲供养无厌故;有本愿度众生、净佛世界未满故。

[0371b04] 是菩萨福德、方便力故,常不离诸佛。

大智度论释行相品第十

[0371b07] 【经】

[0371b07]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欲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为行相,若行受、想、行、识为行相;若色是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常行为行相;若色是无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常行为行相;若色是乐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乐行为行相;若色是苦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苦行为行相;若色是有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有行为行相;若色是空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空行为行相;若色是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我行为行相;若色是无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我行为行相;若色是离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离行为行相;若色是寂灭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寂灭行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行四念处为行相,乃至十八不共法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有所得行』,亦是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能如是行,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亦是行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0371b27]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色受念妄解;若色受念妄解,为色故作行;若为色作行,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眼受念妄解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受念妄解,为十八不共法故作行。若为作行,是菩萨不能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如是菩萨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地证,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0371c10]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0371c12]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不行色相,不行受、想、行、识相;不行色、受、想、行、识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常;不行色、受、想、行、识乐,不行色、受、想、行、识苦;不行色、受、想、行、识我,不行色、受、想、行、识无我;不行色、受、想、行、识空,不行色、受、想、行、识无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作;不行色、受、想、行、识离,不行色、受、想、行、识寂灭。何以故?舍利弗!是色空为非色,离空无色,离色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为非识,离空无识,离识无空,空即是识,识即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为非十八不共法,离空无十八不共法,离十八不共法无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即是空。如是,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

[0372a02]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何因缘故不受?」

[0372a03]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不受。何以故?无所有性是般若波罗蜜。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何以故?一切法性无所有,不随诸法行,不受诸法相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诸法无所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不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2a12] 【论】

[0372a12] 释曰:

[0372a12] 前品用「空门」破诸法;此品欲以「无相门」破诸法。若菩萨无方便观色,则堕相中;堕相中故,失般若波罗蜜行。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空故,无相可取。

[0372a16] 问曰:

[0372a16] 人知善恶果报,取果报相已,分别善、恶,善者取,恶者舍,是故行道;云何说诸法无相相?

[0372a18] 答曰:

[0372a18] 取相者为初学者说,无相者为行道、住解脱门者说,不应以麁事为难!今行者取善相、破不善相,所谓取男女等相生诸烦恼因缘,后以无相相破善法相。若破不善而不破善相者,善即为患,生诸着故。以无相相破善法,无相亦自破。所以者何?无相,善法所摄故。譬如雹堕害穀,雹自消灭。

[0372a26] 复次,一切法无相相为实。譬如身,不净充满,九孔常流,无有净相;而人无明故,强以为净,生烦恼,作诸罪。如小儿于不净物中,取净相以为乐;长者观之而笑,知为虚妄。如是等种种取相,皆为虚妄。如颇梨珠,随前色变,自无定色;诸法亦如是,无有定相,随心为异,若常、无常等相。如以瞋心,见此人为弊;若瞋心休息,婬欲心生,见此人还复为好。若以憍慢心生,见此人以为卑贱;闻其有德,还生敬心。如是等有理而憎爱、无理而憎爱,皆是虚妄忆想;若除虚诳相,亦无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无所破故。

[0372b09] 是色从种种因缘和合而有,譬如水沫,如幻、如梦;若菩萨于色中取一相,即失般若波罗蜜,色性是无相相故。受是色相已,见色散坏磨灭,谓是无常;若见和合少许时住,谓为常有。

[0372b13] 常有二种:一者、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若八万劫,然后归灭;二者、常住不坏。菩萨若边、邪灭故,亦不复观真实常;若观常,知是久住故常,非是真实。若不灭边、邪,观色为真实常,作是念:草木零落还归为土,但离合有时。是故说是菩萨无方便。

[0372b19] 菩萨或观色无常,无常亦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二者、相续法坏故名为无常,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麁无常,心厌故;若久行菩萨,能观诸法念念生灭无常。

[0372b24] 是二菩萨皆堕取相中。所以者何?是色常、无常相不可得,如先说。

[0372b25] 受、想、行、识亦如是。苦、乐、我、非我亦尔。

[0372b26] 问曰:

[0372b26] 是五众可作常、无常等观,云何言「五众是寂灭、远离相」?

[0372b28] 答曰:

[0372b28] 行者不见五众常、无常相故,知是五众离自相;若知五众离自相,即是寂灭如涅槃。

[0372c01] 问曰:

[0372c01] 若尔者,初自无相,云何说言「无方便堕相中」?

[0372c02] 答曰:

[0372c02] 是菩萨根钝,不自觉,心离五众着,转复着远离寂灭,于无相中而生着。

[0372c04] 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随义分别。

[0372c05] 若菩萨观外诸法皆无相,言「我能作是观」,以有我心残故,亦堕相中。

[0372c07] 若菩萨能离此着相非道,行真净无相智慧,作是念:「能如是内外清净行,是为修行般若波罗蜜。」是人亦堕相中。所以者何?不可着而着、不可取而取故。是菩萨名为无方便,依止爱见、着善法故。

[0372c11] 是菩萨虽有福德,亦不得离老病死、忧悲苦恼;杂行道故,尚不能得小乘,何况大乘!

[0372c13] 与上相违,名为有方便。于一切法不受不着,诸法和合因缘生,无自性故。

[0372c15] 问曰:

[0372c15] 前说无受三昧,此说不受三昧,有何等异?

[0372c16] 答曰:

[0372c16] 前者为空故,此为无相故。

[0372c17] 「不远离」者,常行不息不休,以大慈悲心故。

[0372c18] 「疾得佛道」者,入是三昧无障碍故,所行智慧与佛相似,若无量阿僧祇劫应得,或时超一阿僧祇劫、百劫,乃至六十一劫;如弗沙佛赞叹,释迦文佛超越九劫。

[0372c23] 【经】

[0372c23] 舍利弗言:「但不离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有诸与三昧?」

[0372c25]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更有诸与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2c27] 舍利弗言:「何等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2c28] 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有三昧名首愣严,行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名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诸法印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出生三昧、必入辩才三昧、入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不忘三昧、摄诸法海印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宝断三昧、普照三昧、不求三昧、无处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遍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作乐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庄严三昧、日光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遍照三昧、安立三昧、宝顶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生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坏诸法处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闇三昧、无去三昧、不动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功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妙净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住处三昧、一相三昧、一性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言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不尽行三昧、多陀罗尼三昧、摄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三昧等三昧、无诤行三昧、无住处乐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衰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着如虚空不染三昧。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无量阿僧祇三昧门、陀罗尼门,菩萨摩诃萨学是三昧门、陀罗尼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3b08] 慧命须菩提随佛心言:「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者,以为过去诸佛所授记,今现在十方诸佛亦授是菩萨记。是菩萨不见是诸三昧,亦不念是三昧;亦不念:『我当入是三昧,我今入是三昧,我已入是三昧。』是菩萨摩诃萨都无分别念。」

[0373b13]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三昧已,从过去佛授记耶?」

[0373b15] 须菩提报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异诸三昧,诸三昧不异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异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不异菩萨;般若波罗蜜即是三昧,三昧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即是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即是菩萨。」

[0373b21]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三昧不异菩萨,菩萨不异三昧,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三昧,菩萨云何知一切诸法等三昧?」

[0373b23] 须菩提言:「若菩萨入是三昧,是时不作是念:『我以是法入是三昧。』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是菩萨于诸三昧不知不念。」

[0373b26] 舍利弗言:「何以故不知不念?」

[0373b27] 须菩提言:「诸三昧无所有故,是故菩萨不知不念。」

[0373b28]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我说汝行无诤三昧第一,与此义相应。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学!」

[0373c04] 【论】

[0373c04] 问曰:

[0373c04] 如佛说涅槃一道,所谓空、无相、无作,舍利弗何以更问「有余三昧令菩萨疾得佛不」?

[0373c06] 答曰:

[0373c06] 未近涅槃时,多有余道;近涅槃时,惟有一道:空、无相、无作;诸与三昧,皆入此三解脱门。譬如大城,多有诸门,皆得入城;又如众川万流皆归于海。

[0373c09] 何等与三昧?所谓首愣严三昧等诸三昧,〈摩诃衍品〉中佛自说;有深难解者,彼中当说。

[0373c11] 若菩萨能行是百八三昧等诸陀罗尼门,十方诸佛皆与授记。所以者何?是菩萨虽得是诸三昧,实无诸忆想分别我心故,亦不作是念:「我当入是三昧,今入、已入,我当住是三昧,是我三昧。」以是心清净微妙法不着故,诸佛授记。

[0373c17] 尔时,舍利弗还以空智慧难须菩提言:「菩萨住是三昧,取是三昧相,得授记耶?」

[0373c19] 须菩提言:「不也!何以故?三事不异故:般若不异三昧,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不异菩萨、三昧,菩萨、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般若、三昧。若三昧、菩萨异者,诸佛授其记;不异故,无授记。」

[0373c24] 舍利弗复问:「若尔者,三昧及一切法平等不异?」

[0373c25] 须菩提言:「诸菩萨有诸法等三昧,入是三昧中,诸法无异。」

[0373c26] 复次,如先说:于诸三昧不作忆想分别觉与不觉,诸三昧自性无所有故,菩萨不知不念。

[0373c28] 佛以须菩提自未得是三昧,而善说菩萨微妙三昧、陀罗尼,般若波罗蜜中不念不着,是故赞言:「善哉!我说汝得无诤三昧第一,如我所赞不虚。」

[0374a04] 【经】

[0374a04]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耶?」

[0374a05]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乃至学檀波罗蜜,是法亦不可得故;学四念处乃至学十八不共法,是法不可得故。」

[0374a09]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耶?」

[0374a10]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

[0374a11]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法不可得?」

[0374a12] 佛言:「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五阴不可得,十二入不可得,十八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无明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老死不可得,毕竟净故。苦谛不可得,毕竟净故;集、灭、道谛不可得,毕竟净故。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色界、无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六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毕竟净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不可得,毕竟净故。菩萨不可得,毕竟净故;佛不可得,毕竟净故。」

[0374a23]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毕竟净?」

[0374a24] 佛言:「不出、不生,无得、无作,是名毕竟净。」

[0374a25]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为学何等法?」

[0374a26]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于诸法无所学。何以故?舍利弗!诸法相不如凡夫所着。」

[0374a28]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诸法实相云何有?」

[0374a29] 佛言:「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0374b01]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0374b03] 佛告舍利弗:「色、受、想、行、识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是中凡夫以无明力渴爱故,妄见分别,说是无明。是凡夫为二边所缚,是人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而忆想分别着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着故,于无所有法而作识知见,是凡夫不知不见。何等不知不见?不知不见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知不见,以是故堕凡夫数,如小儿。是人不出。于何不出?不出欲界,不出色界,不出无色界;声闻、辟支佛法中不出。是人亦不信。不信何等?不信色空,乃至不信十八不共法空。是人不住。不住何等?不住檀波罗蜜,乃至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毘跋致地,乃至不住十八不共法。以是因缘故,名为凡夫,如小儿,亦名着者。何等为着?着色乃至识,着眼入乃至意入,着眼界乃至意识界,着婬怒痴、着诸邪见,着四念处乃至着佛道。」

[0374b20]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b22]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b24]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b26]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故,想念分别,着般若波罗蜜,着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随念分别着。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c02]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c04]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4c05]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今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

[0374c07] 佛告舍利弗言:「若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以不可得故。」

[0374c10]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可得?」

[0374c11] 佛言:「诸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0374c12] 【论】

[0374c12] 释曰:

[0374c12] 舍利弗上问:「但无受三昧疾得佛,更有余三昧?」

[0374c13] 须菩提说:「更有余三昧疾得佛。是菩萨不念、不着是三昧,过去、现在诸佛授记。」

[0374c15] 佛赞言:「善哉!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佛法。」

[0374c16] 是时,舍利弗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是空相,诸三昧种种分别相,云何学诸三昧是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故问。

[0374c19] 佛答舍利弗:「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皆以不可得故。」以般若波罗蜜气分相皆在诸三昧中,能如是学,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即可之。

[0374c22] 舍利弗复问:「何等法不可得?」

[0374c23] 佛此中自说:「众生空故,毕竟清净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不可得。法空故,毕竟清净故,五众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

[0374c26] 「毕竟清净」者,「不出不生、不得不作」等。

[0374c27] 因边不起故,名为「不出」;缘边不起故,名为「不生」。定生相不可得故,名为「不出不生」。

[0374c29] 不出不生故,名「不可得」;不可得故,名「无作无起」。

[0375a01] 是起作法,皆是虚诳;离如是相,名「毕竟清净」。

[0375a02] 舍利弗问佛:「菩萨能如是行毕竟真净道,为学何法?为得何法?」

[0375a04] 佛答:「能如是学,为无所学、无所得。」

[0375a04] 问曰:

[0375a05] 菩萨用是毕竟空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云何言「无法可学」?

[0375a06] 答曰:

[0375a06] 此中佛自说:「诸法不如凡夫所着。」凡夫人心有无明、邪见等结使,所闻、所见、所知,皆异法相;乃至闻佛说法,于圣道中、果报中皆着,污染于道。

[0375a10] 舍利弗白佛言:「若凡夫人所见皆是不实,今是诸法云何有?」

[0375a11] 佛言:「诸法无所有,凡夫人于无所有处亦以为有。」

[0375a12] 所以者何?是凡夫人离无明、邪见不能有所观,以是故说:着无所有故,名为无明;譬如空拳以诳小儿,小儿着故,谓以为有。

[0375a15] 舍利弗问佛:「何等法无所有,着故名无明?」

[0375a16] 佛答:「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无明、爱故,忆想分别:是明、是无明,堕有边、无边,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见、不知色毕竟空、无所有相,自生忆想分别而着,乃至识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或闻善法,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间法,忆想分别着圣法亦如是。以是故,名堕凡夫数,如小儿,为人轻笑。如人以指示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者轻笑言:「汝何不得示者意!指为知月因缘,而更看指不知月。」诸佛贤圣为凡夫人说法,而凡夫着音声语言,不取圣人意,不得实义;不得实义故,还于实中生着。

[0375a29] 佛今说凡夫所失,故言「不能过三界,亦不能离二乘」。

[0375b01] 不得圣人意故,闻说诸法空而不信,不信故不行、不住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0375b03] 以失如是功德故,名为「凡夫小儿」。是小儿着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三毒诸烦恼,乃至六波罗蜜、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着,是故名为「着者」。

[0375b06] 舍利弗问:「若菩萨如是行,是名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0375b08] 佛可舍利弗言:「如是!如是!」

[0375b09] 即为说因缘,所谓新行菩萨无方便力,闻是般若波罗蜜,忆想分别寻求欲取,作是念:「我舍世间乐,复不能得般若波罗蜜,是为两失!」专求欲得。或谓说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空亦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诸法如实相是般若波罗蜜;如是用六十二见、九十八使烦恼心,着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着心学诸法,不能得萨婆若。

[0375b17] 与此相违者,能行般若波罗蜜,亦能得萨婆若,所谓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行者,不见缘法,不见亦不见。

[0375b19] 舍利弗更问不见因缘。

[0375b20] 佛答:是菩萨入十八空故不见,非以无智故不见。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


大智度论释幻人无作品第十一(卷第四十四)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鸠摩罗什奉 诏译

[0375c07] 【经】

[0375c07]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问言:『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幻人学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得萨婆若不?』我当云何答?」

[0375c13] 佛告须菩提:「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

[0375c15]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375c15] 佛言:「于汝意云何?眼与幻有异不?乃至意与幻有异不?色乃至法,与幻有异不?眼界乃至意识界与幻有异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与幻有异不?」

[0375c19]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375c20] 「于汝意云何?四念处与幻有异不?乃至八圣道分与幻有异不?」

[0375c21] 「不也!世尊!」

[0375c21] 「于汝意云何?空、无相、无作与幻有异不?」

[0375c22] 「不也!世尊!」

[0375c22]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檀波罗蜜与幻有异不?乃至十八不共法与幻有异不?」

[0375c24] 「不也!世尊!」

[0375c24]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幻有异不?」

[0375c26] 「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识不异幻,幻不异受想行识,识即是幻,幻即是识。世尊!眼不异幻,幻不异眼,眼即是幻,幻即是眼。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世尊!四念处不异幻,幻不异四念处,四念处即是幻,幻即是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异幻,幻不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6a06]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垢有净不!」

[0376a07] 「不也!世尊!」

[0376a07]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生有灭不?」

[0376a08] 「不也!世尊!」

[0376a08] 「若法不生不灭,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0376a09] 「不也!世尊!」

[0376a10]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是菩萨不?」

[0376a10] 「如是!世尊!」

[0376a11]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有生灭、垢净不?」

[0376a12] 「不也!世尊!」

[0376a12] 「于汝意云何?若法但有名字,非身非身业,非口非口业,非意非意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不?」

[0376a15] 「不也!世尊!」

[0376a15] 「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以无所得故。」

[0376a1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幻人学。何以故?世尊!当知五阴即是幻人,幻人即是五阴。」

[0376a20]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0376a21] 「不也!世尊!何以故?是五阴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0376a23]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梦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0376a24] 「不也!世尊!何以故?梦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0376a25] 「于汝意云何?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众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0376a27] 「不也!世尊!何以故?响、影、焰、化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六情亦如是。世尊!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是法皆内空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故不可得。」

[0376b02] 【论】

[0376b02] 问曰:

[0376b02] 须菩提何以故以是事问佛?若人问:「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得作佛不?」应答言:「不得。」幻人虚诳,无有本末。是事易答,何以故问佛?

[0376b05] 答曰:

[0376b05] 上品佛答舍利弗甚深空义,须菩提作是念:「诸法一相无分别。若尔者,幻人及实菩萨无异。而菩萨行诸功德得作佛;幻人无实,但诳人眼,不能作佛。」

[0376b09] 问曰:

[0376b09] 幻人不能行功德,以无心识,云何言行?

[0376b10] 答曰:

[0376b10] 虽实不行,人见似行,故名为行。如幻人以饮食、财物、七宝布施,出家持戒、忍辱、精进、坐禅、说法等,无智人谓是为行,不知是幻。

[0376b13] 须菩提作是念:「若如佛说『诸法一相无所有,但是虚诳』,幻人及实菩萨乃至佛等无有异。如幻人亦幻作佛,行六波罗蜜,降魔兵,坐道场,成佛道,放光明,说法度人;实菩萨行实道,得作佛,度众生,有何差别?」

[0376b18] 佛言:「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

[0376b19] 问曰:

[0376b19] 佛何以不直答,而还问令随意答?

[0376b19] 答曰:

[0376b20] 须菩提以空智慧,观三界五众皆空,心生厌离;诸烦恼习故,虽能总相知诸佛法空,犹有所贵,不能观佛法如幻无所有,以是故方喻说。如汝以五众空为证,诸佛法亦尔;汝观世间五众为空,我观佛法亦尔。

[0376b25] 是故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幻与色有异不?乃至受、想、行、识亦如是。」若异者汝应问,若不异不应作是问。

[0376b28] 须菩提言:「不异。」

[0376b28] 问曰:

[0376b28] 若色不异幻可尔,幻人有色故,云何言受、想、行、识如幻不异?

[0376c01] 答曰:

[0376c01] 幻人有喜、乐、忧、苦相,无智人见,谓为有受、想、行、识。

[0376c02] 复次,佛譬喻欲令人知五受众虚诳如幻;五受众虽与幻无异,佛欲令解故,为作譬喻。众生谓幻是虚诳;五受众虽有,与幻无异。是故须菩提一心筹量,知「五众与幻无异」。所以者何?如幻人色诳肉眼,能令生忧、喜、苦、乐;五受众亦能诳慧眼,令生贪欲、瞋恼诸烦恼等。如幻,因少许呪术、物事、语言为本,能现种种事,城郭、庐观等;五受众亦以先世少许无明术因缘,有诸行、识、名色等种种,以是故说不异。

[0376c11] 如人见幻事生着心,废其生业,幻灭时生悔;五受众亦如是,先业因缘幻生今五众,受五欲、生贪瞋,无常坏时,心乃生悔:「我云何着是幻五众,失诸法实相?」

[0376c15] 佛问,须菩提乐说门故答言:「幻与色不异。」

[0376c16] 若不异,是色法即是空,入不生不灭法中;法若不生不灭,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作佛?

[0376c18] 须菩提作是念:「若尔者,菩萨何以故种种行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76c20] 佛知其念,即答:「五众虚诳,但以假名故,号为菩萨。是假名中,无业、无业因缘,无心、无心数法,无垢、无净,毕竟空故。」

[0376c22] 佛言:「菩萨应如幻人行般若波罗蜜,五众即是幻人无异,从先世业因缘、幻业出故。是五众亦不能得成就佛。何以故?性无所有故。」与梦、化、影、响等亦如是。

[0376c26] 问曰:

[0376c26] 何以故说「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

[0376c27] 答曰:

[0376c27] 是识,十二因缘中第三事,是中亦有色,亦有心数法,未熟故受识名,从识生六入,是二时俱有五众。色成故名五情,名成故名意情;六情不离五众,以是故说识即是六情。

[0377a02] 问曰:

[0377a02] 若尔者,十二因缘中处处皆有五众,何以但说六情有五众?

[0377a04] 答曰:

[0377a04] 是识今身之本,众生于现在法中多错;名色未熟,未有所能故不说;六情受苦乐,能生罪福故说。其与十一因缘,故说五众。

[0377a07] 复次,佛知五百岁后,学者分别诸法相各异,离色法说识,离识法说色;欲破是诸见,令入毕竟空故,识中虽无五情,而说「识即是六情」;六情中虽不具五众,而说「六情即是五众」。

[0377a11] 复次,先世但有心住六情,作种种忆想分别故,生今世六情、五众身;从今世身起种种结使,造后世六情、五众;如是等展转。是故说「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

[0377a15] 是法内空中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不可得。

[0377a17] 【经】

[0377a17]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发大乘意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将无惊、怖、畏?」

[0377a18] 佛告须菩提:「若新发大乘意菩萨于般若波罗蜜无方便,亦不得善知识,是菩萨或惊、或怖、或畏。」

[0377a2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方便?菩萨行是方便,不惊、不畏、不怖?」

[0377a22]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受、想、行、识无常相,是亦不可得。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中方便。

[0377a2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苦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观色无我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

[0377a2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空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相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作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寂灭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观色离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中方便。

[0377b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色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时菩萨作是念:『我当为一切众生说是无常法,是亦不可得;当为一切众生说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

[0377b1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识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苦、无我、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

[0377b1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无常相,乃至离想,忍欲乐,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0377b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亦不可得,乃至离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不舍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毘梨耶波罗蜜。

[0377b2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起声闻辟支佛意及与不善心,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

[0377b2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思惟:『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以空眼故眼空,眼即是空,空即是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不以空受故受空,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以空四念处故四念处空,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不以空十八不共法故十八不共法空,十八不共法即是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0377c08]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守护故,闻说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0377c10]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者,说色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说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色苦亦不可得,说受、想、行、识苦亦不可得;说色无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我亦不可得;说色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眼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说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修四念处法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乃至说修十八不共法,修一切智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0378a02] 【论】

[0378a02] 问曰:

[0378a03] 须菩提何以生此疑,问佛言「新发意菩萨闻是将无恐怖」?

[0378a04] 答曰:

[0378a04] 闻无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但空五众法亦不能行般若波罗蜜,以是故生疑:「谁当行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

[0378a07] 佛言:若菩萨内外因缘不具足,当有恐怖。内因缘者,无正忆念,无利智慧,于众生中无深悲心,内无如是等方便。外因缘者,不生中国土,不得闻般若波罗蜜,不得善知识能断疑者,无如是等外因缘。内外因缘不和合故,生惊、怖、畏。

[0378a12] 今须菩提问是方便,佛答:「一切种智相应心观诸法,亦不得诸法。」

[0378a14] 问曰:

[0378a14] 方便有观色无常等种种相故不怖畏,今何以但说「萨婆若相应心观诸法故,不恐不怖」?

[0378a16] 答曰:

[0378a16] 菩萨先来但观诸法空,心麁故生着;今忆想分别观,如佛意:「于众生中起大悲,不着一切法,于智慧无所碍,但欲度众生。以无常、空等种种观诸法,亦不得是法。」

[0378a20] 如是观诸法已,作是念:「我以是法度众生,令离颠倒。」以是故心不着,不见定实有一法;譬如药师和合诸药,冷病者与热药,于热病中为非药。

[0378a24] 二施中法施大故,是名檀波罗蜜。

[0378a24] 五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

[0378a25] 复次,菩萨方便者,非十八空故令色空。何以故?不以是空相强令空故,色即是空;是色从本已来常自空,色相空故,空即是色;乃至诸佛法亦如是。

[0378a28] 善知识者,教人令以是智慧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先知无常、空等诸观,今惟说「回向」为异。

[0378b03] 【经】

[0378b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随恶知识,闻说是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0378b05]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一切智心,修般若波罗蜜,得是般若波罗蜜,念是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皆得、皆念。

[0378b0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萨婆若心,观色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受、想、行、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眼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乃至观意触因缘生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于诸法空有所念、有所得。

[0378b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离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亦念、亦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亦念、亦得。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方便故,闻是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0378b18]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恶知识,闻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0378b19]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知识教离般若波罗蜜,离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恶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恶知识,不说魔事、不说魔罪,不作是言:『恶魔作佛形像来教菩萨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善男子!用修般若波罗蜜为?用修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为?」』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0378b28] 「复次,须菩提!恶魔复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为说声闻经:若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教诏分别演说如是经;终不为说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0378c03]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作是语:『善男子!汝无真菩萨心,亦非阿毘跋致地,汝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说如是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0378c07]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色空,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空,无我、无我所;眼空,无我、无我所;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无我、无我所;檀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空;四念处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0378c13]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无佛、无菩萨、无声闻。』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0378c17]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和尚、阿闍梨身到菩萨所,教离菩萨道,教离一切种智;教离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教离檀波罗蜜,乃至教离十八不共法;教入空、无相、无作;作是言:『善男子!汝修念是诸法,得声闻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0378c23]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父母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子!汝为须陀洹果证故勤精进,乃至阿罗汉果证故勤精进,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受无量阿僧祇劫生死,截手截脚,受诸苦痛!』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0378c29]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眼无常可得法,乃至意无常可得法;眼苦,眼无我,眼空、无相、无作、寂灭、离,说可得法,乃至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说四念处;乃至用有所得法,说佛十八不共法。』须菩提!如是魔事、魔罪,不教、不说,当知是菩萨恶知识。知已,当远离之!」

[0379a07] 【论】

[0379a07] 释曰:

[0379a07] 先略说无方便,今欲广说无方便,所谓离一切种智相应心行般若波罗蜜,取是般若波罗蜜定相;五波罗蜜乃至诸佛法亦如是。是自无方便。又得恶知识教故。

[0379a11] 复次,恶知识,大失利益,种种坏人,是大恶因缘故,佛更种种因缘说恶知识相。恶知识者,教人远离六波罗蜜。或不信罪福报故,教远离。或着般若波罗蜜故,言:「诸法毕竟空,汝何所行?」或赞叹小乘:「汝但自免老、病、死苦,众生何豫汝事?」如是等种种因缘教令远离,是名恶知识。

[0379a17] 复次,恶知识者,不教弟子令觉知魔是佛贼。魔者欲界主,有大力势,常憎行道者。佛威力大故,魔无所能,但能坏小菩萨。乃至作佛形像来坏菩萨行六波罗蜜。或赞叹、开解、论说随声闻所应学经法。或作佛身来语之言:「汝不任得佛。」或说:「眼等一切诸法空,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或作辟支佛身,或说:「十方世界中三乘人空,求佛道者,但有空名,汝云何欲作佛?」或教令远离菩萨三十七品,令入声闻三解脱门中:「汝入是三门实际作证,得尽众苦;汝勤精进,汝为得四果故,何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或作和尚、阿闍梨、父母来,教令远离佛道:「空当受是截手、脚、耳、鼻等以与求者。若不与,则破求佛意;若与,则受是辛苦。」或时作阿罗汉比丘被服来,为说:「眼是定无常相、苦空无我相无作、寂灭、离,乃至诸佛法亦如是。」用有所得、取相忆念分别说。如是等种种无量魔事,不教令觉知,是为恶知识。

[0379b07] 「远离」者,以其无利益。如软语贼,转来亲近,近则害人,恶知识复过于是!所以者何?是贼但能害今世一身,恶知识则世世害人;贼但能害命、夺财,恶知识则害慧念命根,夺佛法无量宝。知已,急当身、心远离。

大智度论释句义品第十二

[0379b14] 【经】

[0379b14]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菩萨句义?」

[0379b15] 佛告须菩提:「无句义是菩萨句义。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无有义处,亦无我;以是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

[0379b17] 「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譬如梦中所见无处所,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譬如幻无有实义,如焰、如响、如影、如佛所化无有实义,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b22] 「须菩提!譬如如、法性、法相、法位、实际无有义,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b23] 「须菩提!譬如幻人色无有义,幻人受、想、行、识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幻人眼无有义乃至意无有义。须菩提!如幻人色无有义乃至法无有义,眼触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幻人行内空时无有义,乃至行无法有法空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幻人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c06] 「须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色无有义,是色无有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识无有义,是识无有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佛眼无处所乃至意无处所,色乃至法无处所,眼触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佛内空无处所,乃至无法有法空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佛四念处无处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c20] 「须菩提!如有为性中无无为性义,无为性中无有为性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c23] 「须菩提!如不生不灭义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净无处所,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79c27] 须菩提白佛言:「何法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何法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净故无处所?」

[0379c28] 佛告须菩提:「色不生不灭故无处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入、界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四念处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07] 「须菩提!如四念处净义毕竟不可得;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四正懃,乃至十八不共法净义毕竟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12] 「须菩提!如净中我不可得,我无所有故;乃至净中知者、见者不可得,知、见无所有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15] 「须菩提!譬如日出时无有黑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17] 「须菩提!譬如劫烧时无一切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19] 「须菩提!佛戒中无破戒。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须菩提!如佛定中无乱心,佛慧中无有愚痴,佛解脱中无不解脱,解脱知见中无不解脱知见。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24] 「须菩提!譬如佛光中日月光不现,佛光中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磨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不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0380a29] 「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菩萨句义,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当学,亦应当知!」

[0380b04] 【论】

[0380b04] 问曰:

[0380b04] 上来佛与须菩提种种因缘破菩萨字,今何以问「菩萨句义」?

[0380b05] 答曰:

[0380b06] 须菩提破菩萨字,佛不破,言:「菩萨字从本已来毕竟空,但五众中数假名菩萨,而众生以假名为实。」佛言:「假名无实,但从诸法数和合为名。」

[0380b09] 复次,诸佛法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须菩提因菩萨字空说般若波罗蜜相;今欲闻佛说菩萨字义,因是说般若波罗蜜。

[0380b11] 复次,应问因缘无量无边,所谓佛音声有六十种庄严,能令诸天专听,何况人!但音声令人乐闻,何况说大利益义!须菩提从佛闻是事,未发意人,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意者,未行六波罗蜜,当令行;行者,不清净,当令清净;清净行者,当令住阿鞞跋致地,成就众生,具足佛法,乃至一生补处。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利益故,佛以须菩提为问主,语一切十方世界在会众生。

[0380b20] 佛告须菩提:「无句义是菩萨句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处所,亦无我无名。」于是中无依止处即是法空,无我名者,无得道者。

[0380b24] 佛谓:「须菩提!若汝知无我、无我所得阿罗汉者,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无我、无我所。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句义亦如是,行诸法虚空中无依止着处。以是故言无菩萨句义。」

[0380b28] 问曰:

[0380b29] 何等是「菩萨句义」?

[0380b29] 答曰:

[0380b29] 天竺语法,众字和合成语,众语和合成句。如「菩」为一字,「提」为一字,是二不合则无语;若和合,名为「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萨埵」,或名众生,或是大心。为无上智慧故,出大心,名为「菩提萨埵」。愿欲令众生行无上道,是名「菩提萨埵」。

[0380c06] 复次,此品佛及佛弟子种种因缘说菩萨摩诃萨义。「菩提」一语,「萨埵」一语,二语和合故名为「义」。若说名字,语、句皆同一事,无所在。

[0380c08] 今须菩提问:「以何定相法为菩萨句义?」

[0380c09] 天竺言「波陀」,秦言句。是波陀有种种义,如后譬喻中说。

[0380c11] 问曰:

[0380c11] 但以「鸟飞虚空」足明「句义」,何以种种广说?

[0380c12] 答曰:

[0380c12] 众生听受种种不同,有好义者,有好譬喻者。譬喻可以解义,因譬喻心则乐着;如人从生端政,加以严饰,益其光荣。

[0380c15] 此譬喻中多以譬喻明义,如后所说,所谓如梦、如影、如响、如佛所化,是事虚诳,如先说;菩萨义亦如是,但可耳闻,虚诳无实,以是故,菩萨不应自高。

[0380c19] 如、法性、法相、实际等句,无有定义。如幻人无五众乃至诸佛法。如佛无五众乃至一切法。如有为法中无无为法,如无为法中无有为法。无为法不生不灭等,诸法中无不生不灭相,亦无异相。如三十七品无清净相。何以故?有人着是三十七品法,即是结使。如我乃至知者、见者,净相不可得。

[0380c25] 问曰:

[0380c25] 我乃至知者、见者等云何净?

[0380c26] 答曰:

[0380c26] 种种求觅我相不可得,是名我净;第一义中,无净无不净。譬如洗臭死狗,乃至皮毛、血肉、骨髓都尽;是时,非狗非猪,不得言净,不得言不净。我乃至知者、见者亦如是。以无我空智慧,求我相不可得,是时,非有我、非无我。

[0381a03] 如日出无闇。劫尽时无一切物。如佛五众,戒中破戒不可得。如日月、星宿、真珠等,诸天、鬼神、龙王光,于佛光中则不现,从大福德神通力生故;菩萨句义亦如是,入是般若波罗蜜智慧光中则不现。

[0381a07] 因是譬喻,教诸菩萨,当学一切法不取相,无所得故。

[0381a09] 【经】

[0381a0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何一切法中无碍相应学、应知?」

[0381a10] 佛告须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须菩提!是名为一切法。菩萨摩诃萨,是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学、应知!」

[0381a1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间善法?」

[0381a15] 佛告须菩提:「世间善法者,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尊长;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定福处,劝导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间十善道;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烧相;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间善法。」

[0381a22] 「何等不善法?」

[0381a22] 「夺他命,不与取,邪婬,妄语,两舌,恶口,非时语,贪欲,恼害,邪见;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0381a24] 「何等记法?」

[0381a24] 「若善法、若不善法,是名记法。」

[0381a25] 「何等无记法?」

[0381a25] 「无记身业、口业、意业,无记四大,无记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无记报,是名无记法。」

[0381a27] 「何等名世间法?」

[0381a27] 「世间法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名世间法。」

[0381a29] 「何等名出世间法?」

[0381b01] 「四念处、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0381b02] 「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

[0381b03] 「三无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0381b04] 「三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

[0381b05] 「明、解脱、念、慧、正忆。

[0381b05] 「八背舍。何等八?色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是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是三背舍;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是四背舍;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是五背舍;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是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八背舍。

[0381b13] 「九次第定。何等九?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诸觉观内清净故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故,行舍,受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行乐,入第三禅;断苦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舍,念净,入第四禅;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

[0381b23] 「复有出世间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间法。」

[0381b26] 「何等为有漏法?」

[0381b26] 「五受众、十二入、十八界,六种、六触、六受,四禅乃至四无色定,是名有漏法。」

[0381b28] 「何等为无漏法?」

[0381b28] 「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是名无漏法。」

[0381b29] 「何等为有为法?」

[0381c01] 「若法生、住、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五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有为法。」

[0381c03] 「何等为无为法?」

[0381c03] 「不生、不住、不灭,若染尽、瞋尽、痴尽,如、不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是名无为法。」

[0381c05] 「何等为共法?」

[0381c05] 「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如是等是名共法。」

[0381c06] 「何等为不共法?」

[0381c07] 「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

[0381c08] 「菩萨摩诃萨于是自相空法中不应着,不动故;菩萨亦应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动故。是名菩萨义。」

[0381c10] 【论】

[0381c10] 问曰:

[0381c10] 须菩提何以故先问「世间善法」,后问「出世间法」?

[0381c11] 答曰:

[0381c11] 先问麁,后当问细;先知世间相,后则能知出世间相。

[0381c13] 世间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报,有今世、后世,有世间、有涅槃,有佛等诸贤圣今世、后世及诸法实相证。所谓孝顺父母等,乃至十念。

[0381c16] 如法得物,供养供给沙门、婆罗门。沙门名为出家求道人,婆罗门名为在家学问人。是二人于世间难为能为、利益众生故,应当供养。尊长者,叔伯、姊兄等。恭敬供养,是一切修家法。

[0381c20] 布施、持戒、修定、劝导,如初品中说。

[0381c21] 方便生福德,如忏悔、随喜,请佛久住不涅槃、转法轮;如虽行空不着空,还修行诸善。如是等方便生诸福德。

[0381c23] 十善道乃至四无色,如先说。

[0381c24] 十念中,八事如先说。善念者,思惟分别善业因缘,制伏其心。复次,涅槃是真善法,常繫心念涅槃,是「善念」。

[0381c26] 身念,即是身念处。

[0381c27] 与善法相违,是名不善法。

[0381c27] 无记法者,所谓威仪心、工巧心、变化心,及是起身业、口业;除善、不善五众,与五众及虚空、非数缘灭等。

[0382a01] 世间法者,五众:或善,或不善,或无记。十二入:「八」无记,「四」三种。十八界:「八」无记,「十」三种。

[0382a02] 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善法,凡夫人能得、能成就故;又自不能出世间故,名为「世间法」。

[0382a05] 「出世间法」者,三十七品,三解脱门,三无漏根,三三昧,如先说。明、解脱:明者,三明;解脱者,有为解脱、无为解脱。念者,十念。慧者,十一智慧。正忆者,随诸法实相观,如随身法,观一切善法之本。复次,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先义中广说。

[0382a11] 是四念处等,一心为道故;又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凡夫人所不得,名为出世间。念、慧、正忆,虽有二种:世间、出世间,此中说出世间。有漏法者,五众等,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无漏法者,非世间,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有为法略说三相,所谓生、住、灭。三界繫,乃至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虽为无漏法,以作法故,是为有为法。

[0382a18] 与有为相违,是为无为法。复次,灭三毒等诸烦恼,五众等不次第相续;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等,是名无为法。

[0382a21] 问曰:

[0382a21] 色如,色不离如,如不离色;色是有为,云何是无为?

[0382a22] 答曰:

[0382a22] 色有二种:一者、凡夫肉眼忆想分别色,二者、圣人心所知色实相如涅槃。凡夫人所知色,名为色;是色入如中,更不生不灭。如有为虽是五众,而有种种名字,所谓十二入、十八界、因缘等;无为法虽有三种,亦种种分别名字,所谓如、法相、法住、实际等。共法者,凡夫、圣人生处、入定处,共故,名为共法。

[0382a29] 不共法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

[0382b01] 菩萨分别知此诸法各各相,是法皆从因缘和合生故无性,无性故自性空。菩萨住是无障碍法中不动,以不二入法门,入一切法不动故。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四


大智度论释摩诃萨品第十三(卷四十五)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382b13] 【经】

[0382b13]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为摩诃萨?」

[0382b14]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于毕定众中为上首,是故名为摩诃萨。」

[0382b1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毕定众,是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0382b16] 佛告须菩提:「毕定众者,性地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菩萨,乃至阿鞞跋致地菩萨。须菩提!是为毕定众,菩萨为上首。菩萨摩诃萨于是中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当为毕定众作上首。」

[0382b2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

[0382b23]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于无量生死中大誓庄严;我应当舍一切所有;我应当等心于一切众生;我应当以三乘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我度一切众生已,无有乃至一人入涅槃者;我应当解一切诸法不生相;我应当纯以萨婆若心行六波罗蜜;我应当学智慧,了达一切法;我应当了达诸法一相智门;我应当了达乃至无量相智门。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心中,于诸毕定众中而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代十方一切众生,若地狱众生、若畜生众生、若饿鬼众生,受诸苦痛;为一一众生无量百千亿劫代受地狱中苦,乃至是众生入无余涅槃。以是法故,为是众生受诸勤苦;是众生入无余涅槃已,然后自种善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大心不可坏如金刚。住是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

[0382c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生大快心,住是大快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

[0382c1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大快心?」

[0382c16]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染心、瞋恚心、愚痴心,不生恼心,不生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快心。住是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亦不念有是心。

[0382c2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不动心!」

[0382c21]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名不动心?」

[0382c22] 佛言:「常念一切种智心,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动心。

[0382c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利益安乐心。云何名利益安乐心?救济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是事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生利益安乐心。如是,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毕定众中最为上首!

[0383a0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行欲法、喜法、乐法心。何等是法?所谓不破诸法实相,是名为法。何等名欲法、喜法?信法、忍法、受法,是名欲法、喜法。何等名乐法?常修行是法,是名乐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毕定众中能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0383a1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为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0383a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四念处中乃至住十八不共法中,能为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0383a1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如金刚三昧乃至离着虚空不染三昧中住,于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0383a19]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法中,能为毕定众作上首。以是因缘故,名为摩诃萨。」

[0383a21] 【论】

[0383a21] 释曰:

[0383a21] 须菩提已从佛闻「菩萨」义,今问「摩诃萨」义。

[0383a22] 「摩诃」者,秦言大;「萨埵」,秦言心,或言众生。是众生于世间诸众生中第一最上,故名为大。又以大心知一切法,欲度一切众生,是名为大。

[0383a25] 复次,菩萨故名摩诃萨,摩诃萨故名菩萨,以发心为无上道故。

[0383a26] 复次,如〈赞菩萨摩诃萨义品〉中,此中应广说。

[0383a27] 复次,佛此中自说摩诃萨义,众生有三分:一者、正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于正定众生中当最大,故名摩诃萨。

[0383b01] 大众者,除佛,与一切贤圣。

[0383b02] 所谓「性地人」,是圣人性中生,故名为性。如小儿在贵家生,虽小未有所能,后必望成大事。是地从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

[0383b05] 「八人」,名见谛道,十五心中行。

[0383b06] 问曰:

[0383b06] 是十五心中,何以名为「八人」?

[0383b06] 答曰:

[0383b06] 思惟道中用智多,见谛道中多用见忍,智随于忍。所以者何?忍功大故。

[0383b08] 复次,忍、智二事:能断、能证;八忍中住,故名为「八人」。

[0383b09]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义,如先说。

[0383b10] 「初发意菩萨」者,有人言:初发意者,得无生法忍,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发心,是名初发意,名真发心。了了知诸法实相及知心相,破诸烦恼故;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破故、不颠倒故,此心名为初发心。

[0383b15] 有人言:诸凡夫人虽住诸结使,闻佛功德,发大悲心,怜愍众生,我当作佛。此心虽在烦恼中,心尊贵故,天人所敬。如转轮圣王太子初受胎时,胜于诸子,诸天鬼神皆共尊贵;菩萨心亦如是,虽在结使中,胜诸天、神通圣人。

[0383b20] 复次,菩萨初发心乃至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授记、入法位、得无生法忍者,名「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后当广说。

[0383b23] 如是等大众,当作上首,故名「摩诃萨」。

[0383b24] 是菩萨欲为一切圣人主故,发大心,受一切苦,心坚如金刚不动故。

[0383b26] 「金刚心」者,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摇。诸恶众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瞋骂谤毁,打击闭繫,斫刺割截,心不变异。有来乞索头、目、髓、脑、手、足、皮、肉,尽能与之;求者意犹无厌足,更瞋恚骂詈,尔时心忍不动。譬如牢固金刚山,人来斸凿毁坏,诸虫来齧,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

[0383c04] 复次,佛自说「金刚心相」,所谓菩萨应作是念:

[0383c05] 我不应一月、一岁、一世、二世、乃至千万劫世大誓庄严,我应无量无数无边世生死中,利益度脱一切众生。

[0383c08] 二者、我应舍一切内、外所有贵重之物。

[0383c08] 三者、一切众生中等心无憎爱。

[0383c09] 四者、我当以三乘如应度脱一切众生。

[0383c10] 五者、度如是众生已,实无所度而无其功,此中心亦不悔、不没。

[0383c12] 六者、我应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等诸相。

[0383c13] 七者、我应当以清净无杂心行六波罗蜜,回向萨婆若。

[0383c14] 八者、我应当善知一切世间所作之事及出世间所应知事,皆悉通达了知。

[0383c16] 九者、我应当解了诸法一相智门,所谓一切诸法毕竟空,观一切诸法如无余涅槃相,离诸忆想分别。

[0383c18] 十者、我应当知诸法二相、三相乃至无量相门,通达明了。

[0383c20] 二相者,一切法有二种:若有、若无,若生、若灭,若作、若不作,若色、若无色等。

[0383c21] 三门者:若一、若二、若多——从三以上,皆名为多。若有、若无、若非有非无,若上、若中、若下,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三界、三法,善、不善、无记等三门。

[0383c25] 四门、五门,如是等无量法门,皆通达无碍。

[0383c25] 是中心不悔、不怯、不疑,信受通达无碍。常行不息,灭诸烦恼及其果报,及诸障碍之事皆令败坏,如金刚宝能摧破诸山。

[0383c28] 住是金刚心中,当于大众而作上首,以不可得空故。

[0384a01] 「不可得空」者,若菩萨生如是大心如金刚而生憍慢者,罪过凡夫。以是故说「用无所得」,诸法无定相,如幻如化。

[0384a03] 复次,「心如金刚」者,堕三恶道所有众生,我当代受勤苦;为一一众生故,代受地狱苦,乃至是众生从三恶道出,集诸善本,至无余涅槃已,复救一切众生。如是展转一切众生尽度已,后当自为集诸功德,无量阿僧祇劫,乃当作佛,是中心不悔、不缩。

[0384a09] 能如是代众生受勤苦,自作诸功德,久住生死,心不悔、不没,如金刚地能持三千大千世界令不动摇,是心坚牢故,名为「如金刚」。

[0384a12] 「大快心」者,虽有牢固心,未是大快;如马虽有大力,而未大快。

[0384a14] 于众生中得二种等心故,不生欲染心;若有偏爱,则为是贼,破我等心,为佛道之本;常行慈悲心故,无有瞋心;常观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故,则无痴心;爱念众生过于赤子故,无有恼心;不舍众生,贵佛道故,不生声闻、辟支佛心。

[0384a20] 问曰:

[0384a20] 若心牢固如金刚,即是不动,今何以更说「不动心」?

[0384a21] 答曰:

[0384a21] 或时虽复牢固,心犹有增减;如树虽牢固,犹可动摇。动有二种:一者、外因缘动,如先说;二者、内因缘动,诸邪见、疑等。若常忆念一切智慧佛道,我当得是果报,故心不动。

[0384a25] 复次,菩萨应种种因缘利益众生,饮食乃至佛乐以利众生;常不舍众生,欲令离苦,是名安乐心;亦不念有是心。

[0384a28] 复次,菩萨乐法,名为上首。「法」者,不破坏诸法相。不破坏诸法相者,无法可着、无法可受故,所谓不可得。是不可得空,即是涅槃,常信、受、忍,是名为「欲法」、「喜法」。常行三解脱门,名为「乐法」。

[0384b03] 复次,菩萨住是十八空中,不随十八意行故,不起罪业。

[0384b04] 住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灭诸烦恼、集诸善法故,能为上首。

[0384b06] 复次,菩萨入金刚三昧等心,受快乐,厌于世乐,增长善根智慧方便故,于大圣众而为上首。

[0384b08] 若能为大者作上首,何况小者!是故名为「摩诃萨」。

大智度论释断见品第十四

[0384b11] 【经】

[0384b11]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0384b12] 佛告舍利弗:「便说!」

[0384b12] 舍利弗言:「我见、众生见、寿见、命见、生见、养育见、众数见、人见、作见、使作见、起见、使起见、受见、使受见、知者见、见者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阴见、入见、界见,谛见、因缘见,四念处见乃至十八不共法见,佛道见,成就众生见、净佛世界见,佛见,转法轮见。为断如是诸见故而为说法,是名摩诃萨。」

[0384b19]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色见是妄见?何因缘故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见是名妄见?」

[0384b21]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故,于色生见,用有所得故;于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生见,用有所得故。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断诸见故而为说法,用无所得故。」

[0384b26] 【论】

[0384b26] 问曰:

[0384b26] 佛将五百大阿罗汉至阿那婆达多龙王池,受远离乐,欲说自身及弟子本业因缘,而舍利弗不在,佛令目连命之。

[0384b29] 时,目连以神通力到祇洹;时,舍利弗缝衣,语目连言:「小住!待缝衣讫当去。」目连催促疾去;时,目连以手摩衣,衣即成竟。

[0384c02] 舍利弗见目连贵其神通,即以腰带掷地,语言:「汝举此带去。」目连以两手举此带,不能离地;即入诸深定举之,地为大动,带犹着地。

[0384c06] 时,憍陈如问佛:「以何因缘故地大震动?」佛言:「目连入甚深禅定,作大神力,欲举舍利弗带而不能举。」

[0384c08] 佛告诸比丘:「舍利弗所入出禅定,目连乃至不识其名;佛所入禅定,舍利弗乃至不识其名。」

[0384c10] 如舍利弗智慧与佛悬殊,何以言「我亦乐说」?

[0384c11] 答曰:

[0384c12] 舍利弗非欲于大众中显其智慧、高心故说;舍利弗逐佛转法轮人,广益众生。是摩诃萨义所益甚广,是故佛说已,舍利弗次说。

[0384c15] 复次,多人信乐舍利弗语。所以者何?以宿世因缘故,多发菩萨心。

[0384c16] 佛以大慈悲心故,吾我心及习根本已拔,又法爱已断故,如是种种因缘,故听。

[0384c18] 舍利弗言:「我见及知者、见者、佛见、菩萨见——诸众生见等,及有无、断常等邪见,五众乃至诸佛法转法轮等诸法见;是菩萨能断是三种见故,当于大众中说法。」是三种见,无始世界来,习着入于骨髓。

[0384c22] 须菩提作是念:「佛说五众等乃至诸佛法是菩萨行,何以为断诸见故说法?」作是念已,问舍利弗。

[0384c25] 舍利弗答:「无方便菩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求定相,取色一切相,生色见。与此相违,名为有方便;是菩萨虽观色,不生妄见,而能断诸见。」

[0384c29] 【经】

[0384c29]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0385a01] 佛言:「便说!」

[0385a01] 须菩提言:「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繫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繫中亦不着,以是因缘故,名摩诃萨。」

[0385a05]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0385a06]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舍利弗!若法无生无灭乃至无垢无净,是中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佛心。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0385a12]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说:『一切智心无漏心不繫心中不着。』须菩提!色亦不着,受、想、行、识亦不着,四念处亦不着,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着,何以故但说是心不着?」

[0385a16]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色亦不着,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着。」

[0385a17] 舍利弗语须菩提:「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繫,性空故;诸声闻、辟支佛心、诸佛心亦无漏不繫,性空故。」

[0385a19]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

[0385a20] 舍利弗言:「须菩提!若色亦无漏不繫,性空故;受、想、行、识无漏不繫,性空故;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漏不繫,性空故。」

[0385a23] 须菩提言:「尔!」

[0385a23] 舍利弗言:「四念处亦无漏不繫,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繫,性空故。」

[0385a25] 须菩提言:「尔!如舍利弗所言:『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繫,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繫,性空故。』」

[0385a27]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空,无心故,不着是心。』须菩提!色无故,不着色;受、想、行、识,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故,不着受;四念处无故,不着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不着十八不共法。」

[0385b02]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色无故,色中不着;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十八不共法中不着。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着是心,以一切法无所得故,以是故名摩诃萨。」

[0385b09] 【论】

[0385b09] 释曰:

[0385b09] 须菩提说摩诃萨无等等心,于是心亦不着。

[0385b10] 「不着」者,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不见有法定相,若生若灭、若增若减、若垢若净。是心毕竟空,是中无有心相非心相,诸相毕竟清净故。以是故,无声闻心、辟支佛心、菩萨心、佛心。须菩提称贵菩萨,如是心亦美,菩萨不着是心亦为尊贵。

[0385b15] 舍利弗欲难须菩提,作是言:「非但一切智心无漏不繫,菩萨不应自高。所以者何?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繫,性常空故;如声闻、辟支佛、佛心无漏不繫,是凡夫人心实相性空。实相性空,清净不着;如先说:阴云翳日月,不能污日月。又诸烦恼实相,与常性空心相无异。但住凡夫地中,是垢是净。住圣人地中,修无相智慧故,无所分别;但怜愍众生故,虽复有说,心无所着。非独凡夫人心无漏不繫,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0385b25] 须菩提然可。

[0385b26] 又舍利弗言:「是心无心,心相空故不着;色中色相无故亦不着,乃至诸佛法亦如是。」须菩提言:「如是!」以是故,菩萨能观诸法性常空,不可得空,毕竟清净。

[0385b29] 以是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着是心,能疾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第十四品竟)。

大智度论释大庄严品第十五

[0385c05] 【经】

[0385c05]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

[0385c06] 佛言:「便说!」

[0385c06]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

[0385c09] 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85c10]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分别为尔所人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不为尔所人故,住尸罗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不齐限众生,我当度若干人,不度与人;不言:『我令若干人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人不至。』是菩萨摩诃萨普为一切众生故大庄严。复作是念:『我当自具足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自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自具足般若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般若波罗蜜。』

[0385c23]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所有布施应萨婆若心,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不向声闻、辟支佛地。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是诸施法信忍欲,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勤修不息,是名行檀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摄心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观诸法如幻,不得施者,不得所施物,不得受者,是名行檀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大庄严。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不取不得诸波罗蜜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86a15]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诸法信忍欲,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观一切法如幻,亦不念有是戒,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以是故名大庄严。

[0386b01]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但受萨婆若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不休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摄心一处,虽有苦事,心不散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空,无作者,无受者;若有呵骂割截者,心如幻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

[0386b17]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时,不令身心懈怠,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始终具足清净持戒,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修行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摄心离欲,入诸禅定,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取一切诸法相,于不取相亦不着,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0386c05]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定心布施,不令心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禅定力故,破戒诸法不令得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慈悲定故,忍诸恼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禅不味不着,常求增进,从一禅至一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亦不随禅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0386c21]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内外所有,无所爱惜,不见与者、受者及以财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破戒二事不见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见诃者、骂者,打者、杀者,亦不见用是空能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毕竟空,以大悲心故,行诸善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入禅定,观诸禅离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舍利弗!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87a11] 「是大庄严菩萨,十方诸佛欢喜,于大众中称名赞叹:『某世界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成就众生,净佛世界!』」

[0387a13] 【论】

[0387a13] 释曰:

[0387a13] 富楼那闻上二大弟子说摩诃萨义,而佛可言:「善哉!」又富楼那,佛大众中赞叹法师之上,复欲说摩诃萨义,白佛言:「我亦乐说。」佛即听许。

[0387a17] 问曰:

[0387a17] 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主,舍利弗应问须菩提,今何以故乃问富楼那?

[0387a18] 答曰:

[0387a19] 此二人同是婆罗门,俱以母字为名;此二人佛法中俱大——舍利弗智慧中大;富楼那说法种种庄严,牵引众情,说法中大。是故二人等,等故于佛前共论。

[0387a22] 又富楼那先已共舍利弗论议,善能相答,如《七车譬喻经》中说,已共为亲厚,好共论理;须菩提无是因缘。

[0387a25] 又富楼那说摩诃萨义,是故应问,云何乃问须菩提?

[0387a26] 所说「摩诃萨」义者,所谓是人大庄严。如人远行,重有资粮;又如破贼,备诸器仗。是菩萨亦如是,欲破魔入烦恼贼故,行六波罗蜜以自庄严。是人无量劫来久住生死,集诸福德、智慧以为资粮,三种乘中为趣大乘故,发心行六波罗蜜,乘是大乘。

[0387b03] 舍利弗问富楼那:「声闻、辟支佛亦趣道,何以不名大庄严,而但说菩萨大庄严?」

[0387b05] 富楼那答言:「声闻、辟支佛虽行布施等六事,有量有限,自为度身,及与众生可度者度,是故不名大庄严。菩萨所度,不分别、不齐限为若干众生故布施乃至智慧,不作是念:『我度若干人令得三乘,不能度若干人;令若干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干人不能度。』菩萨作是庄严,令一切众生尽入大乘作佛。菩萨行大庄严,自行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0387b14] 问曰:

[0387b14] 云何名「大庄严」?

[0387b14] 答曰:

[0387b15] 为度众生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行诸善福功德者,略说是六波罗蜜。如富楼那次第说:若菩萨为一切智慧故,行檀波罗蜜,是福德共一切众生。「共」者,此布施福德,我及众生共等,我以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者,于此福德,不求人王、天王、世间禅定乐;为众生,乃至涅槃乐亦不求,持此果报,尽为度众生故求佛法。如是等相,是名「檀波罗蜜大庄严」。

[0387b23] 是菩萨行布施时,若见诸辟支佛、阿罗汉现大神通,得漏尽,入涅槃,于中不贪不着,一心修佛道,是名「檀波罗蜜生尸罗波罗蜜」。

[0387b26] 布施时,有人恶口骂詈,刀杖毁害,所不应乞者而强乞,不瞋不悔,入诸法相中,所谓毕竟空,是名「檀波罗蜜生羼提波罗蜜」。

[0387b29] 行布施时,和合财物、守护施彼,身心不懈不息,是名「檀波罗蜜生毘梨耶波罗蜜」。

[0387c02] 布施时,一心念佛,念诸佛法,不令声闻、辟支佛心入;因是布施,即入禅定,是名「檀波罗蜜生禅波罗蜜」。

[0387c05] 布施时,菩萨作是念:「施者、受者、财物,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如幻、如梦。」众生空故,无受者、无施者;法空故,无财物,是名「檀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

[0387c09] 若菩萨为一切智故,不取诸波罗蜜相,而能行诸波罗蜜,是名「菩萨大庄严」。此中一波罗蜜备生诸波罗蜜,此经中自分别其义。古今语异,义不了故,助分别说,开论议门。

[0387c13] 与五波罗蜜,亦应如是随义说。

[0387c13] 问曰:

[0387c14] 何以但檀波罗蜜中说生六波罗蜜,与波罗蜜中但说生五?

[0387c15] 答曰:

[0387c15] 若后五波罗蜜中各各生六,亦无咎。六波罗蜜非一时、非一念法,无量劫中集六种功德和合名为六波罗蜜。先生小,后生中、大,有何咎?一切诸法皆初小后大,以是故,诸与波罗蜜各各应生六。

[0387c20] 复次,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

[0387c23] 问曰:

[0387c23] 佛何以故说檀为初门?

[0387c24] 答曰:

[0387c24] 摄众生法,无过于檀;大小贵贱,乃至畜生,檀皆摄之;乃至怨家得施则为中人,中人得施则成亲善。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功德具足、所愿如意,皆从布施得。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亦能令众生欢喜柔软,可任得涅槃。如是等义,故檀波罗蜜为初。

[0388a02] 问曰:

[0388a02] 富楼那何以故说「一波罗蜜中生诸波罗蜜为大庄严」?

[0388a03] 答曰:

[0388a03] 是波罗蜜各各别,行力势少。譬如兵人未集,则无战力;若大军都集庄严,执持器仗,则能破敌。菩萨亦如是,六波罗蜜一时庄严,能破诸烦恼魔人贼,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说「一波罗蜜中具诸波罗蜜」。

[0388a08] 「十方诸佛称名赞叹」、「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如先说。

[0388a10] 【经】

[0388a10] 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a11]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中,以慈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无恨、无恼心行,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遍一切世间。悲、喜、舍心,亦如是。是菩萨入禅时、起时,诸禅、无量心及支,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发趣大乘。是菩萨摩诃萨住禅、无量心,作是念:『我当得一切种智,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初禅,住初禅,二、三、四禅亦如是,不受与心——所谓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作是念:『我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诸心欲乐忍。』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诸善根皆回向萨婆若,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四禅及支,观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b06]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慈心,作是念:『我当安乐一切众生;入悲心,我当救济一切众生;入喜心,我当度一切众生;入舍心,我当令一切众生得诸漏尽。』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檀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是诸禅无量心,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但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但忍乐欲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四无量心,但行清净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入禅、入无量心时,亦不随禅、无量心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方便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b21]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修八圣道分;一切种修三解脱门,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b25]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内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中不乱不定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b29]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非常、非无常智慧,非乐、非苦,非实、非虚,非我、非无我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0388c03]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智,不行过去世、不行未来世、不行现在世,亦非不知三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0388c06]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欲界、不行色界、不行无色界,亦非不知欲界、色界、无色界,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c09]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世间法、不行出世间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亦非不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法,用无所得故。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0388c14] 【论】

[0388c14] 问曰:

[0388c14] 六波罗蜜中,若逆说,则应说般若波罗蜜,次说禅;若顺,应先说檀波罗蜜;今何以乃说禅波罗蜜为首?

[0388c17] 答曰:

[0388c17] 发大庄严,无有众生能破坏者。若菩萨无禅定,心未离欲,虽行与波罗蜜则易坏;行禅波罗蜜,能入慈无量,是时无能坏。如说:行慈三昧者,刀不能伤,水火不害。

[0388c21] 亦有神通力种种变化,能发大庄严。如佛说:鸟无两翼,不能飞翔;菩萨无神通力,不能发大庄严。

[0388c23] 入禅波罗蜜中,能生慈无量、五神通故,物无能伤。以是故,今此说禅波罗蜜为首。

[0388c25] 问曰:

[0388c25] 四禅中有种种功德,皆可行六波罗蜜,今何以但说四无量心中行六波罗蜜?

[0388c27] 答曰:

[0388c27] 四无量心,取众生相,缘众生,菩萨常为众生故行道。是四无量等中有慈悲心,能利益众生;与八背舍、九次第等无如是利益。

[0389a01] 问曰:

[0389a01] 菩萨住五神通,能广利益众生,何以故不说?

[0389a02] 答曰:

[0389a02] 大悲是菩萨根本。又五神通先已说,后当说四无量心,未说故今说。

[0389a04] 若菩萨但行四无量心,不名发趣大乘;六波罗蜜和合故,名为「发趣大乘」。四无量心生六波罗蜜,富楼那此中自说因缘。

[0389a07] 问曰:

[0389a07] 云何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

[0389a08] 答曰:

[0389a08] 有二种:信行性,法行性。信行性观无常、苦,或但观无常,或但观苦;法行性人观空、无我,或但观空,或但观无我。菩萨度众生故,一切门皆修皆学。

[0389a11] 复次,发大乘者,以十八空破十八种法,亦舍是十八种空智慧。

[0389a13] 复次,若菩萨观诸法常定,亦不取定相,是名「不定不乱智慧」。

[0389a14] 复次,畏堕常、乐颠倒故,不观诸法常、乐等;畏堕断灭故,不观无常等。

[0389a16] 复次,若菩萨三世、三界中智慧,不观、不行、不取相,知皆虚妄而不堕无明。

[0389a18] 复次,世间、出世间中,亦非智、非不智。非智者,空故,无空相故,毕竟清净故。非不智者,观无常、苦、空等入般若波罗蜜中故。非不行智,不行者,遮见、断法爱,离依止故。无非智者,是中无愚痴,异于凡夫故。

[0389a23] 又行者持戒、修禅定、习诸观,云何言「非智」?如《佛利众生经》中说:

「行者舍诸法,亦不依止慧,
亦无所分别,是为决定智!」(释第十五品竟)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五


大智度论释乘乘品第十六(卷第四十六)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389b06] 【经】

[0389b06] 尔时,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b07] 富楼那答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檀波罗蜜,亦不得檀波罗蜜,亦不得菩萨,亦不得受者,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乘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菩萨,用无所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b16]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一心应萨婆若,修四念处,法坏故;乃至一心应萨婆若,修十八不共法,法坏故,是亦不可得。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b19]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菩萨但有名字,众生不可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b22]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色但有名字,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但有名字,识不可得故。眼但有名字,眼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四念处但有名字,四念处不可得故;乃至八圣道分但有名字,八圣道分不可得故。内空但有名字,内空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诸法如但有名字,如不可得故;法相、法性、法住、实际但有名字,实际不可得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佛但有名字,佛不可得故。』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c05]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具足菩萨神通,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诸佛,从诸佛听受法教,所谓菩萨大乘。是菩萨乘此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初无佛国想,亦无众生想。此人住不二法中,为众生受身,随其所应,自变其形而教化之;乃至一切智,终不离菩萨乘。是菩萨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声闻、辟支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世间人民所不能转。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皆欢喜称名赞叹,作是言:『某方某国某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得一切种智,转法轮!』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0389c18] 【论】

[0389c18] 释曰:

[0389c18] 富楼那以三事明摩诃萨,上已说二事,今问第三事「乘于大乘」,富楼那答。

[0389c20] 有人言:菩萨直布施内外物,不能破吾我相,是名「大庄严」;若能破吾我相,入众生空,未入法空,是名「发大庄严」。因众生空入法空中,行檀波罗蜜,不见三事:施者、受者、财物,能如是者,是名「乘于大乘」。与波罗蜜亦如是。

[0389c25] 是菩萨以不杂心,离诸烦恼及二乘意,为萨婆若故,修行四念处,修相亦不可得,毕竟清净故。是名乘于大乘。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0390a03] 复次,若菩萨知一切法假名字,于名字和合中复有名字;一切世间、若出世间,皆是假名。是名乘于大乘。

[0390a05] 复次,菩萨发大庄严,具足菩萨神通;具足菩萨神通故,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诸国,雨七宝莲华,供养诸佛,拔三恶道众生。变身无数,各各至诸佛前,听受大乘法化;从诸佛前,趣大乘相。乘此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不生众生相,不取佛国相。住不二入地中,随诸众生所应度者而化度之,为众生故受身。常乘大乘,初无休息。是菩萨乘于大乘,得成佛,转法轮,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转,何况与小凡夫!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赞叹是菩萨:「某方某国某甲菩萨乘于大乘,成佛,转法轮。」如是相,名为乘于大乘。

[0390a18] 复次,大乘名毕竟清净六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乘大乘时,以五神通而自庄严;菩萨住是乘中,一时变身无数,至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度脱众生。是菩萨常不离诸佛,乃至得佛道,常乘此大乘。

大智度论释无缚无脱品第十七

[0390a25] 【经】

[0390a25]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何等是大庄严?何等菩萨能大庄严?」

[0390a27]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庄严;四念处庄严,乃至八圣道分;内空庄严,乃至无法有法空;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庄严。变身如佛庄严,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照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亦动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摩诃衍大庄严,是三千大千世界,变为琉璃;化作转轮圣王,随众生所欲,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衣服、卧具、花香、缨珞、捣香、泽香、房舍、灯烛、医药种种所须尽给与之;与已,而为说法,所谓应六波罗蜜法。众生闻是法者,终不离六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于前,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有给与不?」

[0390b17]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390b18]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化作转轮圣王,种种具足,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虽有所施,实无所与。何以故?须菩提!诸法相如幻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现生转轮圣王家,以十善道教化众生,又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众生;闻是法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以十善道教化令行,又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令行。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教化令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不?」

[0390c01]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390c02]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以十善道教化众生令行,乃至十八不共法;实无众生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诸法相如幻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0c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忍辱。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着忍辱波罗蜜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如是大庄严:若一切众生来骂詈、刀杖伤害,菩萨摩诃萨于此中不起一念,亦教一切众生行此忍辱。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令行忍辱;与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0c1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毘梨耶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令行毘梨耶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毘梨耶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毘梨耶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教化众生。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身心精进;与如上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0c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等中,不见法若乱若定。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波罗蜜。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禅波罗蜜;与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1a0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法得此岸、彼岸。如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1a1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随其所应,自变其身,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教众生令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众生行是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须菩提!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众生,教令行六波罗蜜;与如上说。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1a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应萨婆若心,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檀波罗蜜,不教若干人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不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亦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一切种智;亦不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我当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立众生于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住六波罗蜜乃至得一切种智。与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0391b04] 【论】

[0391b04] 释曰:

[0391b04] 上富楼那说大庄严及发大誓庄严相,今须菩提作是念:「富楼那未得一切智,虽说大庄严,或当有错。」是故问佛取定。佛为须菩提说「檀波罗蜜大庄严,乃至一切智」。

[0391b08] 是诸善法果报故,得菩萨大神通力。

[0391b09] 为出家好道众生故,化作佛身,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震动大地,令众生发心行善法,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令得三乘。

[0391b11] 为在家好乐众生,作转轮圣王,变三千世界悉为琉璃,为不障碍故;乘七宝车,身放光明,雨诸宝物,随众生所须,皆令充足,然后为说菩萨法。

[0391b15] 菩萨住大乘中,以二施利益众生,所谓财施、法施。众生闻已,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菩萨虽住是变化中,亦不于诸法中生着相,亦不自高。

[0391b19] 须菩提作是念:「菩萨能作如是大事,又诸漏未尽故,云何于诸法得不着,亦不生高心?」

[0391b21] 是中佛自说譬喻:「若幻师于四衢道中,化作种种物,随人所须,悉能与之。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实有所与不?有受者、有用者不?」

[0391b24] 须菩提言:「是但虚诳,实无所有。」

[0391b25] 佛言:「菩萨亦如是,虽作佛身、转轮圣王,以财、法施众生,亦如幻师实无所与。何以故?诸法相毕竟空如幻。」

[0391b28] 与五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

[0391b28] 复次,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因缘故,人中富贵,作转轮圣王;与波罗蜜,或作梵王,或作法身菩萨。

[0391c02] 问曰:

[0391c02] 六波罗蜜外,更有何法可庄严?

[0391c03] 答曰:

[0391c03] 诸功德皆六波罗蜜中摄。

[0391c03] 有人言:「别有智波罗蜜及方便等。」

[0391c04] 于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随所应度,作种种因缘说法,令众生住六波罗蜜。

[0391c06] 复次,决定誓愿名为大庄严,所谓菩萨不作是念:「我度若干人令住檀波罗蜜,不能度与人;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亦不作是念:「我令若干人得须陀洹果,不能令若干人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我当悉令无量阿僧祇众生住诸功德中,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

[0391c12] 「自立如幻师」,如先说。

[0391c13] 是名发大庄严。

[0391c14] 【经】

[0391c14]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所闻义,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诸法自相空故,所谓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眼、眼相空,乃至意、意相空;色、色相空,乃至法、法相空。眼识、眼识相空,乃至意识、意识相空;眼触、眼触相空,乃至意触、意触相空;眼触因缘生受、受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受相空。世尊!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内空、内空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菩萨、菩萨相空。世尊!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

[0391c26]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须菩提!萨婆若非作法,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0391c2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非作法,是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0392a02] 佛语须菩提:「作者不可得故,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诸众生亦非作非起法。何以故?须菩提!色非作非不作,受、想、行、识非作非不作;眼非作非不作,乃至意非作非不作;色乃至法,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非作非不作。须菩提!我非作非不作,乃至知者、见者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须菩提!梦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幻、嚮、影、焰、化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须菩提!内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须菩提!四念处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法皆毕竟不可得故。须菩提!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须菩提!菩提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萨婆若及一切种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须菩提!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众生亦非作非起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0392a22]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如我观佛所说义,世尊!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0392a25]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须菩提:「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0392a26]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0392a28]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问须菩提:「何等色无缚无脱?何等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0392a29] 须菩提言:「如梦色无缚无脱,如梦受、想、行、识无缚无脱。如嚮、如影、如幻、如焰、如化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0392b03]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过去色无缚无脱,过去受、想、行、识无缚无脱;未来色无缚无脱,未来受、想、行、识无缚无脱;现在色无缚无脱,现在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何以故无缚无脱?是色无所有故,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所有故,无缚无脱。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0392b09] 「富楼那!善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不善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无记色无缚无脱,无记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亦无缚无脱。何以故?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富楼那!一切法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

[0392b15] 「富楼那!檀波罗蜜无缚无脱,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0392b18] 「富楼那!内空亦无缚无脱,乃至无法有法空亦无缚无脱。四念处无缚无脱,乃至十八不共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缚无脱,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缚无脱。菩萨无缚无脱,佛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0392b24] 「富楼那!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无为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0392b27] 「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是菩萨摩诃萨住无缚无脱檀波罗蜜中,乃至住无缚无脱般若波罗蜜;住无缚无脱四念处,乃至住无缚无脱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成就众生,无缚无脱净佛世界;无缚无脱诸佛当供养,无缚无脱当听法;无缚无脱诸佛终不离,无缚无脱诸神通终不离,无缚无脱五眼终不离;无缚无脱陀罗尼门终不离,无缚无脱诸三昧终不离;无缚无脱当生道种智,无缚无脱当得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法轮转,无缚无脱众生安立三乘。如是,富楼那!菩萨摩诃萨行无缚无脱六波罗蜜,当知一切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大庄严。」

[0392c13] 【论】

[0392c13] 释曰:

[0392c13] 须菩提言:「如我闻佛义,无大庄严为大庄严,何以故?自相空故。」

[0392c15] 问曰:

[0392c15] 须菩提何以故如是说?

[0392c15] 答曰:

[0392c16] 佛说发大庄严义,甚深、难得、难解。会中众生闻是事,心或退没:如是庄严毕竟空,亦以神通力故,一时能遍至十方如恒河沙世界可适众生,言:「此是圣王事,我等云何能知!」以是故,须菩提说:「发大庄严非深非难!非但发大庄严自相空,易行易得;色、色中定相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尔。若菩萨能如是知诸法空寂灭相,而不舍本愿、精进,是故名发大庄严非是难得。」

[0392c24] 佛证须菩提所说,故言「如是」。作法皆是虚诳,故言:「萨婆若无作法;众生毕竟空故,亦无作法。」

[0392c26] 佛说:「作者不可得故,一切智非作相;众生不可得故,作者不可得;作者不可得故,萨婆若非作非起相。复次,色亦无所能作,法空故,乃至诸佛法亦如是。」

[0393a01] 须菩提等谓「诸法中无有定作相,如幻虽无实事,而有来去相」;以是故,佛说:「如幻、如焰等无作相,毕竟不可得故。」

[0393a03] 是时听者作是念——「十八空能破一切法,则是有用,是则为实」,谓言「有作」。是以佛言:「内空无所作,乃至无法有法空,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所作。」

[0393a07] 若谓今十八空,有为,虚诳无实,故可无作;如、法性、实际是真实法,应当有作!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各各共因,无为法亦与有为法作因故。佛言:「如、法性、实际、法住、法位亦无作。」

[0393a11] 又谓:「菩萨、佛、一切种智是实法,能有所作。」以是故,佛言:「是法亦毕竟空故,亦无所作。」作相因缘生故。

[0393a13] 行者念言:「佛法甚难!甚为希有!诸法都无作、无缚无解者,我等云何当从苦得脱?」是故须菩提白佛言:「如我知佛所说义,五众无缚无解;若毕竟空无有作者,谁缚谁解?」

[0393a17] 凡夫人法虚诳不可得,故非缚;圣人法毕竟空不可得,故非解。

[0393a18] 如梦等五众,及三世五众、善不善等五众,一切法亦如是,乃至实际等亦复如是;无所有故,离故,不生故,无缚无解。是名菩萨摩诃萨不缚不解菩萨道。

[0393a22] 住是道中,诸烦恼不牵堕凡夫中,故言「不缚」;不以诸无漏法破烦恼,故言「不解」。

[0393a24] 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乃至五神通、五眼、诸陀罗尼、三昧门,终不离佛,及安立众生于三乘,亦无缚无解。所以者何?诸法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毕竟空故。

[0393a27] 如是等因缘,是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相,所谓不缚不解。

大智度论释摩诃衍品第十八

[0393b02] 【经】

[0393b02]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是乘发何处?是乘至何处?当住何处?谁当乘是乘出者?」

[0393b05] 佛告须菩提:「汝问:『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何等六?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0393b09] 「云何名檀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

[0393b12] 「云何名尸罗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不着尸罗波罗蜜。

[0393b15] 「云何名羼提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0393b18] 「云何名毘梨耶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行五波罗蜜,懃修不息,亦安立一切众生于五波罗蜜,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毘梨耶波罗蜜。

[0393b22] 「云何名禅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以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入诸禅,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

[0393b25] 「云何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不着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用无所得故;亦教他不着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0393b29] 「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393c0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0393c05]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内空?」

[0393c06] 佛言:「内法名眼、耳、鼻、舌、身、意。眼、眼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耳、耳空,鼻、鼻空,舌、舌空,身、身空,意、意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空。」

[0393c09] 「何等为外空?」

[0393c09] 「外法名色、声、香、味、触、法。色、色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声、声空,香、香空,味、味空,触、触空,法、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外空。」

[0393c12] 「何等为内外空?」

[0393c13] 「内、外法名内六入、外六入。内法、内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外法、外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外空。」

[0393c16] 「何等为空空?」

[0393c16] 「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

[0393c17] 「何等为大空?」

[0393c18] 「东方、东方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大空。」

[0393c20] 「何等为第一义空?」

[0393c21] 「第一义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第一义空。」

[0393c23] 「何等为有为空?」

[0393c23] 「有为法名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欲界空,色界、色界空,无色界、无色界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为空。」

[0393c26] 「何等为无为空?」

[0393c26] 「无为法名为无生相、无住相、无灭相。无为法、无为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为空。」

[0393c28] 「何等为毕竟空?」

[0393c28] 「毕竟名诸法至竟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毕竟空。」

[0394a01] 「何等为无始空?」

[0394a01] 「若法初来处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始空。」

[0394a03] 「何等为散空?」

[0394a03] 「散名诸法无灭,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散空。」

[0394a04] 「何等为性空?」

[0394a05] 「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所作,非佛所作,亦非与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

[0394a08] 「何等为自相空?」

[0394a08] 「自相名色——坏相,受——受相,想——取相,行——作相,识——识相;如是等有为法,无为法各各自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自相空。」

[0394a11] 「何等为诸法空?」

[0394a11] 「诸法名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是诸法、诸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诸法空。」

[0394a15] 「何等为不可得空?」

[0394a15] 「求诸法不可得。是不可得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不可得空。」

[0394a17] 「何等为无法空?」

[0394a17] 「若法无,是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空。」

[0394a18] 「何等为有法空?」

[0394a19] 「有法名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法空。」

[0394a21] 「何等为无法有法空?」

[0394a21] 「诸法中无法,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无法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有法空。」

[0394a24] 「复次,须菩提!法法相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

[0394a25] 「何等名法法相空?」

[0394a26] 「法名五众,五众空,是名法法相空。」

[0394a26] 「何等名无法无法相空?」

[0394a27] 「无法名无为法,是名无法无法相空。」

[0394a28] 「何等名自法自法空?」

[0394a28] 「诸法自法空,是空非智作,非见作,是名自法自法空。」

[0394b01] 「何等名他法他法空?」

[0394b01] 「若佛出、若佛未出,法住、法相、法位、法性、如、实际;过此诸法空,是名他法他法空。」

[0394b03] 「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394b04] 【论】

[0394b04] 问曰:

[0394b04] 是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又佛命须菩提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应问般若波罗蜜,佛亦应答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乃问摩诃衍,佛亦答摩诃衍?

[0394b07] 答曰:

[0394b08] 般若波罗蜜、摩诃衍一义,但名字异;若说般若波罗蜜、说摩诃衍,无咎。摩诃衍名佛道,行是法得至佛,所谓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中第一大者,般若波罗蜜;如「后品」佛种种说大因缘。

[0394b12] 若说般若波罗蜜,则摄六波罗蜜;若说六波罗蜜,则具说菩萨道,所谓从初发意,乃至得佛。譬如王来,必有营从,虽不说从者,当知必有。摩诃衍亦如是,菩萨初发意所行,为求佛道故,所修集善法,随可度众生所说种种法,所谓《本起经》、《断一切众生疑经》、《华手经》、《法华经》、《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弥勒问经》、《六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祇经,或佛说,或化佛说,或大菩萨说,或声闻说,或诸得道天说。是事和合,皆名摩诃衍。

[0394b22] 此诸经中,般若波罗蜜最大故,说摩诃衍即知已说般若波罗蜜。诸与助道法,无般若波罗蜜和合,则不能至佛;以是故,一切助道法皆是般若波罗蜜,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汝说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

[0394b27] 问曰:

[0394b27] 若尔者,初何以不先说「摩诃衍」?

[0394b28] 答曰:

[0394b28] 我上说般若波罗蜜最大,故应先说。

[0394b29] 又佛意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放大光明。十方诸菩萨各自问佛:「今何以有是光明?」诸佛各答言:「娑婆世界有佛,名释迦牟尼,欲说般若波罗蜜。」彼诸菩萨及诸天人,和合而来。

[0394c04] 舍利弗问佛:「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法,习行般若波罗蜜?」

[0394c06] 又佛初品中种种赞般若波罗蜜功德:「若欲得是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0394c07] 有如是等因缘故,应初说「般若波罗蜜」。

[0394c08] 佛命须菩提:「汝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谦言:「菩萨空但有名。」后言:「能如是解,了知菩萨相,即是行般若波罗蜜。」既知是已,问菩萨句义,次有摩诃萨义;摩诃萨义中,有大庄严、摩诃衍。如勇夫虽有种种器杖庄严,不乘驶马,则无能为。

[0394c14] 是「大乘」,天竺语名「摩诃衍」。

[0394c14] 诸佛断法爱故,又明般若波罗蜜义无异故,佛不诃。以是故,须菩提更作异名,问摩诃衍。

[0394c17] 问曰:

[0394c17] 如摩诃衍序中说:「从初发心乃至佛道,为佛道故集一切善法,皆名摩诃衍。」今何以但说「六波罗蜜为摩诃衍」?

[0394c19] 答曰:

[0394c19] 如先说:「般若波罗蜜,则说六波罗蜜;说六波罗蜜,则摄一切善法。」以是故,不应作是问:「诸善法多,何以但说六波罗蜜?」

[0394c22] 复次,摩诃衍,初发心作愿乃至后方便,等六波罗蜜;是诸法虽不名为波罗蜜,然义皆在六波罗蜜中。如初发心作愿、大悲等,心力大故,名毘梨耶波罗蜜;舍小利、取大乘,名般若波罗蜜;方便即是智慧,智慧淳净故,变名「方便」。教化众生、净佛世界等,皆在六波罗蜜中,随义相摄。

[0394c29] 问曰:

[0394c29] 若尔者,后何以更说「十八空、百八三昧等,名摩诃衍」?

[0395a01] 答曰:

[0395a01] 六波罗蜜是摩诃衍体,但后广分别其义。如十八空、四十二字等,是般若波罗蜜义;百八三昧等,是禅波罗蜜义。以是故初说六波罗蜜。

[0395a04] 问曰:

[0395a04] 何以故正说六波罗蜜,不多不少?

[0395a05] 答曰:

[0395a05] 佛为法王,随众生可度,或时略说一、二、三、四;或时广说,如《贤劫经》八万四千波罗蜜。

[0395a07] 复次,六道众生皆受身心苦恼,如地狱众生拷掠苦,畜生中相残害苦,饿鬼中飢饿苦,人中求欲苦,天上离所爱欲时苦,阿修罗道鬪诤苦;菩萨生大悲心,欲灭六道众生苦故,生六波罗蜜。

[0395a12] 以是故说六波罗蜜,不多不少。

[0395a12] 问曰:

[0395a13] 檀波罗蜜有种种相,此中佛何以但说五相,所谓「用萨婆若相应心,舍内、外物,是福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何以不说「大慈悲心,供养诸佛,及神通、布施」等?

[0395a17] 答曰:

[0395a17] 是五种相中,摄一切布施。「相应萨婆若心布施」者,此缘佛道,依佛道。「舍内外」者,则舍一切诸烦恼。「共众生」者,则是大悲心。「回向」者,以此布施,但求佛道,不求与报。「用无所得故」者,得诸法实相般若波罗蜜气分故,檀波罗蜜非诳非倒,亦无穷尽。

[0395a23] 问曰:

[0395a23] 若尔者,则不须五种相,但说「萨婆若相应心」则足!

[0395a24] 答曰:

[0395a24] 此事可尔!但以众生不知云何应萨婆若心布施义故,是故以四事分别其义。

[0395a26] 「应萨婆若心」者,以菩萨心求佛萨婆若,作缘、作念、繫心。持是布施,欲得萨婆若果,不求今世因缘、名闻、恩分等,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富贵处;为度众生故,不求涅槃,但欲具一切智等诸佛法,为尽一切众生苦故,是名「应萨婆若心」。

[0395b03] 「内、外物」者,内名头、脑、骨、髓、血、肉等,难舍故在初说;外物者,国土、妻子、七宝、饮食等。

[0395b04] 「共一切众生」者,是布施福德果报,与一切众生共用;譬如大家种穀,与人共食。菩萨福德果报,一切众生皆来依附;譬如好菓树,众鸟归集。

[0395b08] 「回向」者,是福德边,不求与报,但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395b09] 问曰:

[0395b09] 先言「应萨婆若心」,后言「回向」,有何等异?

[0395b10] 答曰:

[0395b10] 「应萨婆若心」,为起诸福德因缘;「回向」者,不求与报,但求佛道。

[0395b12] 复次,「萨婆若相应心」,为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施;如先义说:「萨婆若为主,一切功德皆为萨婆若。」赞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婆若」。

[0395b16] 「用无所得」者,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顺诸法实相而不虚诳。如是等说檀波罗蜜义。

[0395b18] 问曰:

[0395b18] 尸罗波罗蜜则总一切戒法,譬如大海总摄众流;所谓不饮酒、不过中食、不杖加众生等,是事十善中不摄,何以但说十善?

[0395b21] 答曰:

[0395b21] 佛总相说六波罗蜜,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不饮酒、不过中食,入不贪中;杖不加众生等,入不瞋中;与道随义相从。戒名身业、口业,七善道所摄。十善道及初后,如发心欲杀,是时作方便——恶口,鞭打、繫缚、斫刺,乃至垂死,皆属于初;死后剥皮、食噉、割截、欢喜,皆名后;夺命是本体;此三事和合,总名杀不善道。以是故知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0395b29] 复次,是菩萨生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布施利益众生,随其所须,皆给与之;持戒不恼众生,不加诸苦,常施无畏。十善业道为根本,与者是不恼众生远因缘。戒律为今世取涅槃故,婬欲虽不恼众生,心繫缚故为大罪;以是故,戒律中婬欲为初。白衣,不杀戒在前,为求福德故。菩萨不求今世涅槃,于无量世中往返生死,修诸功德。十善道为旧戒,与律仪为客。

[0395c09] 复次,若佛出好世,则无此戒律;如释迦文佛,虽在恶世,十二年中亦无此戒,以是故知是客。

[0395c11] 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0395c12] 复次,戒律中戒,虽复细微,忏则清净;犯十善戒,虽复忏悔,三恶道罪不除。如比丘杀畜生,虽复得悔,罪报犹不除。

[0395c15]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但说十善业道。

[0395c16] 亦自行,亦教他人,名为尸罗波罗蜜。十善道:七事是戒,三为守护故,通名为尸罗波罗蜜。

[0395c18] 与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如初品中「六波罗蜜」论议广说。

[0395c19] 是经名《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舍离相;以是故,一切法中皆用无所得故。

[0395c21] 问曰:

[0395c21] 若用有所得集诸善法犹尚为难,何况用无所得!

[0395c23] 答曰:

[0395c23] 若得是无所得智慧,是时能妨善行,或生邪疑;若不得是无所得智慧,是时无所妨,亦不生邪疑!佛亦不称着心取相行诸善道。何以故?虚诳住世间,终归于尽。若着心修善,破者则易;若着空生悔,还失是道!譬如火起草中,得水则灭;若水中生火,则无物能灭。初习行着心取相菩萨,修福德,如草生火,易可得灭;若体得实相菩萨,以大悲心行众行,难可得破,如水中生火,无能灭者。以是故,虽用无所得心行众行,心亦不弱,不生疑悔。

[0396a04] 是名略说六波罗蜜义。广说如「初品」中,一一波罗蜜皆具足。

[0396a06] 十八空者,六波罗蜜中说般若波罗蜜义,不着诸法。所以者何?以十八空故。「十八空」论议,如初品中,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彼义,应此中广说。

[0396a10] 问曰:

[0396a10] 十八空,内空等后皆言「非常非灭故」,此义云何?

[0396a11] 答曰:

[0396a11] 若人不习此空,必堕二边,若常、若灭。所以者何?若诸法实有,则无灭义,堕常中。如人出一舍入一舍,眼虽不见,不名为无;诸法亦尔,从未来世入现在世,现在世入过去世,如是则不灭。

[0396a15] 行者以有为患,用空破有;心复贵空,着于空者,则堕断灭。以是故,行是空以破有,亦不着空;离是二边,以中道行是十八空,以大悲心为度众生,是故十八空后皆言非常非灭,是名摩诃衍。若异此者,则是戏论狂人,于佛法中空无所得;如人于珍宝聚中取水精珠,眼见虽好,价无所直。

[0396a22] 问曰:

[0396a22] 若十八空已摄诸空,何以更说四空?

[0396a23] 答曰:

[0396a23] 十八空中,现空尽摄。诸佛有二种说法:或初略后广,或初广后略。初略后广,为解义故。初广后略,为易持故。或为后会众生略说其要,或以偈颂。今佛前广说十八空,后略说四空相。

[0396a28] 「法法相空」者,一切法中,法相不可得;如色中,色相不可得。复次,法中不生法故,名为「法法空」。

[0396b01] 「无法无法空」者,无为法名「无法」。何以故?相不可得故。

[0396b02] 问曰:

[0396b02] 佛以三相说无为法,云何言「无相」?

[0396b03] 答曰:

[0396b03] 不然!破生故言「无生」,破住故言「无住」,破灭故言「无灭」,皆从生、住、灭边有此名,更无别无生、无灭法。是名「无法无法空」。是义,如「无为空」中说。

[0396b06] 「自法自法空」者,「自法」名诸法自性。自性有二种:一者、如世间法,地坚性等;二者、圣人知如、法性、实际。此法空。所以者何?不由智见知故有二性空,如先说。

[0396b10] 问曰:

[0396b10] 如、法性、实际,无为法中已摄,何以复更说?

[0396b11] 答曰:

[0396b11] 观时分别,说五众实相:法性、如、实际;又非空智慧观故令空,性自尔。

[0396b13] 问曰:

[0396b13] 如色,是自法;识,为他法。此中何以说「如、法性、实际,有佛、无佛常住,过是名为他法空」?

[0396b15] 答曰:

[0396b15] 有人未善断见结故,处处生着。是人闻是如、法性、实际,谓「过是已,更有余法」;以是故说「过如、法性、实际亦空」。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六


大智度论释摩诃衍品第十八之与(卷四十七)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396b26] 【经】

[0396b2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名首愣严三昧,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诸法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高出三昧,必入辩才三昧,释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无诳三昧,摄诸法海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断宝三昧,能照三昧,不求三昧,无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照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欢喜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不退三昧,日灯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宝聚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断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分别诸法句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曚昧三昧,无去三昧,不变异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功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妙净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住处三昧,一庄严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名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无尽相三昧,陀罗尼三昧,摄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三昧等三昧,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不乐一切住处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衰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0396c29] 「云何名首愣严三昧?知诸三昧行处,是名首愣严三昧。云何名宝印三昧?住是三昧能印诸三昧,是名宝印三昧。云何名师子游戏三昧?住是三昧能游戏诸三昧中如师子,是名师子游戏三昧。云何名妙月三昧?住是三昧能照诸三昧如净月,是名妙月三昧。云何名月幢相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相,是名月幢相三昧。云何名出诸法三昧?住是三昧能出生诸三昧,是名出诸法三昧。云何名观顶三昧?住是三昧能观诸三昧顶,是名观顶三昧。云何名毕法性三昧?住是三昧决定知法性,是名毕法性三昧。云何名毕幢相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幢,是名毕幢相三昧。云何名金刚三昧?住是三昧能破诸三昧,是名金刚三昧。云何名入法印三昧?住是三昧入诸法印,是名入法印三昧。云何名三昧王安立三昧?住是三昧,一切诸三昧中安立住如王,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云何名放光三昧?住是三昧,能放光照诸三昧,是名放光三昧。云何名力进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能作力势,是名力进三昧。云何名高出三昧?住是三昧能增长诸三昧,是名高出三昧。云何名必入辩才三昧?住是三昧能辩说诸三昧,是名必入辩才三昧。云何名释名字三昧?住是三昧能释诸三昧名字,是名释名字三昧。云何名观方三昧?住是三昧能观诸三昧方,是名观方三昧。云何名陀罗尼印三昧?住是三昧持诸三昧印,是名陀罗尼印三昧。云何名无诳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欺诳,是名无诳三昧。云何名摄诸法海三昧?住是三昧能摄诸三昧如大海水,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云何名遍覆虚空三昧?住是三昧遍覆诸三昧如虚空,是名遍覆虚空三昧。云何名金刚轮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分,是名金刚轮三昧。云何名断宝三昧?住是三昧断诸三昧烦恼垢,是名断宝三昧。云何名能照三昧?住是三昧能以光明显照诸三昧,是名能照三昧。云何名不求三昧?住是三昧无法可求,是名不求三昧。云何名无住三昧?住是三昧一切三昧中不见法住,是名无住三昧。云何名无心三昧?住是三昧心心数法不行,是名无心三昧。云何名净灯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中作明如灯,是名净灯三昧。云何名无边明三昧?住是三昧与诸三昧作无边明,是名无边明三昧。云何名能作明三昧?住是三昧即时能为诸三昧作明,是名能作明三昧。云何名普照明三昧?住是三昧即能照诸三昧门,是名普照明三昧。云何名坚净诸三昧三昧?住是三昧能坚净诸三昧相,是名坚净诸三昧三昧。云何名无垢明三昧?住是三昧能除诸三昧垢,亦能照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云何名欢喜三昧?住是三昧能受诸三昧喜,是名欢喜三昧。云何名电光三昧?住是三昧照诸三昧如电光,是名电光三昧。云何名无尽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尽,是名无尽三昧。云何名威德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威德照然,是名威德三昧。云何名离尽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尽,是名离尽三昧。云何名不动三昧?住是三昧令诸三昧不动不戏,是名不动三昧。云何名不退三昧?住是三昧能不见诸三昧退,是名不退三昧。云何名日灯三昧?住是三昧放光照诸三昧门,是名日灯三昧。云何名月净三昧?住是三昧能除诸三昧闇,是名月净三昧。云何名净明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四无碍智,是名净明三昧。云何名能作明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门能作明,是名能作明三昧。云何名作行三昧?住是三昧能令诸三昧各有所作,是名作行三昧。云何名知相三昧?住是三昧见诸三昧知相,是名知相三昧。云何名如金刚三昧?住是三昧能贯达诸法,亦不见达,是名如金刚三昧。云何名心住三昧?住是三昧,心不动不转不恼,亦不念有是心,是名心住三昧。云何名普明三昧?住是三昧普见诸三昧明,是名普明三昧。云何名安立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云何名宝聚三昧?住是三昧普见诸三昧如见宝聚,是名宝聚三昧。云何名妙法印三昧?住是三昧能印诸三昧,以无印印故,是名妙法印三昧。云何名法等三昧?住是三昧观诸法等、无法不等,是名法等三昧。云何名断喜三昧?住是三昧断一切法中喜,是名断喜三昧。云何名到法顶三昧?住是三昧灭诸法闇,亦在诸三昧上,是名到法顶三昧。云何名能散三昧?住是三昧中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云何名分别诸法句三昧?住是三昧能分别诸三昧诸法句,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云何名字等相三昧?住是三昧得诸三昧字等,是名字等相三昧。云何名离字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乃至不见一字,是名离字三昧。云何名断缘三昧?住是三昧断诸三昧缘,是名断缘三昧。云何名不坏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法变异,是名不坏三昧。云何名无种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种种,是名无种相三昧。云何名无处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处,是名无处行三昧。云何名离曚昧三昧?住是三昧离诸三昧微闇,是名离曚昧三昧。云何名无去三昧?住是三昧不见一切三昧去相,是名无去三昧。云何名不变异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变异相,是名不变异三昧。云何名度缘三昧?住是三昧度一切三昧缘境界,是名度缘三昧。云何名集诸功德三昧?住是三昧集诸三昧功德,是名集诸功德三昧。云何名住无心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心不入,是名住无心三昧。云何名净妙华三昧?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得净妙如华,是名净妙华三昧。云何名觉意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得七觉分,是名觉意三昧。云何名无量辩三昧?住是三昧,于诸法中得无量辩,是名无量辩三昧。云何名无等等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得无等等相,是名无等等三昧。云何名度诸法三昧?住是三昧,度一切三昧,是名度诸法三昧。云何名分别诸法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及诸法分别见,是名分别诸法三昧。云何名散疑三昧?住是三昧得散诸法疑,是名散疑三昧。云何名无住处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云何名一庄严三昧?住是三昧终不见诸法二相,是名一庄严三昧。云何名生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行生,是名生行三昧。云何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此岸、彼岸,是名一行三昧。云何名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是名不一行三昧。云何名妙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是名妙行三昧。云何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住是三昧入一切有一切三昧,智慧通达亦无所达,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云何名入名语三昧?住是三昧入一切三昧名语,是名入名语三昧。云何名离音声字语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音声字语,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云何名然炬三昧?住是三昧威德照明如炬,是名然炬三昧。云何名净相三昧?住是三昧净诸三昧相,是名净相三昧。云何名破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相,是名破相三昧。云何名一切种妙足三昧?住是三昧一切诸三昧种皆具足,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云何名不喜苦乐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苦乐,是名不喜苦乐三昧。云何名无尽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尽,是名无尽相三昧。云何名陀罗尼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是名陀罗尼三昧。云何名摄诸邪正相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邪正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云何名灭憎爱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憎爱,是名灭憎爱三昧。云何名逆顺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诸三昧逆顺,是名逆顺三昧。云何名净光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明垢,是名净光三昧。云何名坚固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不坚固,是名坚固三昧。云何名满月净光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满足如月十五日,是名满月净光三昧。云何名大庄严三昧?住是三昧大庄严成就诸三昧,是名大庄严三昧。云何名能照一切世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及一切法能照,是名能照一切世三昧。云何名三昧等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得定乱相,是名三昧等三昧。云何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住是三昧能使诸三昧不分别有诤无诤,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云何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依处,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云何名如住定三昧?住是三昧不过诸三昧如相,是名如住定三昧。云何名坏身衰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身相,是名坏身衰三昧。云何名坏语如虚空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如虚空,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云何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住是三昧见诸法如虚空无碍亦不染,是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0398c22]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398c23] 【论】

[0398c23] 释曰:

[0398c23] 上以十八空释般若波罗蜜,今以百八三昧释禅波罗蜜。

[0398c24] 百八三昧,佛自说其义,是时人利根故,皆得信解;今则不然,论者重释其义,令得易解。

[0398c27] 首愣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

[0398c28] 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往至处无不降伏。

[0399a02] 宝印三昧者,能印诸三昧。于诸宝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三解脱门。

[0399a06] 复次,有人言:三法印名为宝印三昧,一切法无我,一切作法无常,寂灭涅槃——是三法印,一切人天无能如法坏者。入是三昧,能三种观诸法,是名宝印。

[0399a09] 复次,般若波罗蜜是宝,是相应三昧名印,是名宝印。

[0399a10] 师子游戏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譬如众兽戏时,若见师子,率皆怖慑;师子戏时,自在无所畏难。

[0399a14] 复次,师子戏时,于诸群兽,强者则杀,伏者则放;菩萨亦如是,得是三昧,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

[0399a16] 复次,师子游戏者,如初品中说。菩萨入是三昧中,地为六反震动;令一切十方世界地狱汤冷,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等。

[0399a19] 妙月三昧者,如月满清净,无诸翳障,能除夜闇;此三昧亦如是,菩萨入是三昧,能除诸法邪见、无明闇蔽等。

[0399a21] 月幢相三昧者,如大军将幢以宝作月像,见此幢相,人皆随从;菩萨入是三昧中,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随从。

[0399a24] 出诸法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令诸三昧增长;譬如时雨,林木茂盛。

[0399a25] 观顶三昧者,入是三昧中,能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

[0399a27] 毕法性三昧者,法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入是三昧,必能得定相。譬如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

[0399b01] 毕幢相三昧者,入是三昧,则于诸三昧最为尊长;譬如军将得幢,表其大相。

[0399b02] 金刚三昧者,譬如金刚,无物不陷。此三昧亦如是,于诸法无不通达,令诸三昧各得其用;如车璩、玛瑙、琉璃,唯金刚能穿。

[0399b05] 入法印三昧者,如人入安隐国,有印得入,无印不得入;菩萨得是三昧,能入诸法实相中,所谓诸法毕竟空。

[0399b08] 三昧王安立三昧者,譬如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菩萨入三昧王,放大光明,请召十方,无不悉集;又遣化佛,遍至十方。安立者,譬如国王安处正殿,身心坦然,无所畏惧。

[0399b12] 放光三昧者,常修火一切入故,生神通力,随意放种种色光,随众生所乐,若热、若冷、若不热不冷。照诸三昧者,光明有二种: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住是三昧中,照诸三昧,无有邪见、无明等。

[0399b17] 力进三昧者,先于诸法中得信等五种力,然后于诸三昧中得自在力。又虽住三昧,而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

[0399b19] 高出三昧者,菩萨入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

[0399b21] 必入辩才三昧者,四无碍中,辞、辩相应三昧;菩萨得是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

[0399b24] 释名字三昧者,诸法虽空,以名字辩诸法义,令人得解。

[0399b25] 观方三昧者,于十方众生,以慈悲怜愍,平等心观。复次,方者,循道理名为得方;是三昧力故,于诸三昧得其道理,出入自在无碍。

[0399b28] 陀罗尼印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能得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

[0399b29] 无诳三昧者,有三昧生爱、恚、无明、邪见等,是三昧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

[0399c02] 摄诸法海三昧者,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三乘法皆入是三昧中亦如是。

[0399c04] 又诸与三昧皆入是三昧中,如四禅、四无色中摄诸解脱、九次第等,皆入其中。

[0399c06] 遍覆虚空三昧者,是虚空无量无边;是三昧力,悉能遍覆虚空;或结加趺坐、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

[0399c08] 金刚轮三昧者,如真金刚轮,所往无碍;得是三昧者,于诸法中所至无碍。

[0399c10] 复次,能分别诸三昧分界,故名轮;轮,分界也。

[0399c11] 断宝三昧者,如有宝能净治诸宝;是三昧亦如是,能除诸三昧烦恼垢。五欲垢易遣,诸三昧垢难却。

[0399c13] 能照三昧者,得是三昧,能以十种智慧照了诸法;譬如日出照阎浮提,事皆显了。

[0399c15] 不求三昧者,观诸法如幻化,三界爱断故,都无所求。

[0399c17] 无住三昧者,是三昧名无住三昧;住是三昧中,观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时。

[0399c18] 无心三昧者,即是灭尽定,或无想定。何以故?佛自说因缘:「入是三昧中,诸心心数法不行。」

[0399c21] 净灯三昧者,灯名智慧灯,诸烦恼名垢;离是垢,慧则清净。

[0399c22] 无边明三昧者,无边名无量无数。明有二种:一者、度众生故,身放光明;二者、分别诸法总相、别相故,智慧光明。得是三昧,能照十方无边世界及无边诸法。

[0399c26] 能作明三昧者,于诸法能为作明,如闇中然炬。

[0399c27] 普照明三昧者,如转轮圣王宝珠,于军众外,四边各照一由旬;菩萨得是三昧,普照诸法种种门。

[0399c29] 坚净诸三昧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力故,令诸三昧清净坚牢。

[0400a01] 无垢明三昧者,三解脱门相应三昧;得是三昧,离一切三昧垢,离一切无明、爱等,亦能照一切诸三昧。

[0400a04] 欢喜三昧者,得是三昧,于诸法生欢喜乐。何者是?

[0400a05] 有人言:初禅是。如佛说有四修定:一者、修是三昧,得现在欢喜乐;二者、修定得知见,见众生生死;三者、修定得智慧分别;四者、修定得漏尽。

[0400a08] 复次,得是三昧,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

[0400a09] 电光三昧者,如电暂现,行者得路;得是三昧者,无始世界来失道还得。

[0400a11] 无尽三昧者,得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

[0400a12] 威德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威德庄严。

[0400a13] 离尽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必得,果报不失故。

[0400a15] 不动三昧者,有人言:第四禅是不动。欲界中五欲故动,初禅中觉观故动,二禅中喜多故动,三禅中乐多故动,四禅离出入息无诸动相故不动。

[0400a18] 有人言:四无色定是不动,离诸色故。

[0400a19] 有人言:灭尽定是不动,离心心数法故。

[0400a20] 有人言:知诸法实相,毕竟空智慧相应三昧故不动。得是三昧已,于一切三昧、一切法,都不戏论。

[0400a22] 不退三昧者,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退。

[0400a23] 论者言: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跋致智慧相应三昧。不退者,不堕顶,如「不堕顶」义中说。

[0400a26] 日灯三昧者,得是三昧,能照一切诸法种种门及诸三昧;譬如日出能照一切阎浮提。

[0400a27] 月净三昧者,如月从十六日渐减,至三十日都尽;凡夫人亦如是,诸善功德渐渐减尽,堕三恶道。如月从一日渐渐增长,至十五日光明清净;菩萨亦如是,得是三昧,从发心来,世世渐增善根,乃至得无生法忍,授记,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中无明。

[0400b05] 净明三昧者,明名慧,垢为碍。得是三昧者,于诸法无障碍;以是故,佛于此说:「住是三昧中,得四无碍智。」

[0400b07] 问曰:

[0400b07] 佛何以独于此中说四无碍智?

[0400b08] 答曰:

[0400b08] 于三昧中无觉观心,所可乐说与定相违,是事为难!此三昧力故,得四无碍智。「四无碍智」义,如先说。

[0400b10] 能作明三昧者,明即是智慧,诸智慧中,般若智慧最第一;是般若相应三昧能作明。

[0400b12] 作行三昧者,得是三昧力,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

[0400b14] 知相三昧者,得是三昧,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相。

[0400b15] 如金刚三昧者,得是三昧,以智慧能通达一切诸法,亦不见通达,用无所得故。

[0400b17] 问曰:

[0400b17] 三种三昧,何以皆言「金刚」?

[0400b17] 答曰:

[0400b18] 初言「金刚」,中言「金刚轮」,后言「如金刚」。

[0400b18] 「如金刚三昧」,佛说能贯穿一切诸法,亦不见是金刚三昧能通达诸三昧。「金刚轮三昧」者,得是三昧,即能持诸三昧轮。是皆佛自说义。

[0400b22] 论者言:「如金刚三昧」者,能破一切诸烦恼结使无有遗与;譬如释提桓因,手执金刚破阿修罗军。即是学人末后心,从是心次第得三种菩提;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佛无上菩提。「金刚三昧」者,能破一切诸法,入无余涅槃,更不受有;譬如真金刚,能破诸山,令灭尽无余。「金刚轮」者,此三昧能破一切诸法,无遮无碍;譬如金刚轮转时,无所不破,无所障碍。

[0400c01] 复次,初、金刚,二、金刚轮,三、如金刚,名字分别,佛说其义亦异;论者释其因缘亦异,不应致难。

[0400c03] 心住三昧者,心相轻疾,远逝无形,难制难持,常是动相;如猕猴子,又如掣电,亦如蛇舌。得是三昧故,能摄令住;乃至天欲,心不动转,何况人欲!

[0400c06] 普明三昧者,得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黑闇相。如昼所见,夜亦如是;如见前,见后亦尔;如见上,见下亦尔,心中无碍。修是三昧故,得天眼通,普见光明,了了无碍。善修是神通故,得成慧眼,普照诸法,所见无碍。

[0400c12] 安立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牢固;如须弥山在大海,安立不动。

[0400c14] 宝聚三昧者,得是三昧,所有国土悉成七宝。

[0400c15] 问曰:

[0400c15] 此是肉眼所见?禅定所见?

[0400c15] 答曰:

[0400c16] 天眼、肉眼皆能见。何以故?外六尘不定故;行者常修习禅定,是故能转本相。

[0400c17] 妙法印三昧者,妙法名诸佛菩萨深功德智慧;得是三昧,得诸深妙功德智慧。

[0400c19] 法等三昧者,等有二种:众生等、法等。法等相应三昧,名为法等。

[0400c21] 断喜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等,心生厌离;十想中,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相应三昧是。

[0400c23] 到法顶三昧者,法名菩萨法,所谓六波罗蜜;到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到法山顶。得是三昧,能住是法山顶,诸无明烦恼不能动摇。

[0400c26] 能散三昧者,得是三昧,能破散诸法;散空相应三昧是。

[0400c28] 分别诸法句三昧者,得是三昧,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字句,为众生说辞无滞碍,乐说相应三昧是。

[0401a01] 字等相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字诸语皆悉平等;呵詈、赞叹,无有憎爱。

[0401a03] 离字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义在字中。

[0401a04] 断缘三昧者,得是三昧,若内若外,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乐中不生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着,心则归灭;心若灭,缘亦断。

[0401a07] 不坏三昧者,缘法性毕竟空相应三昧,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先已坏故。

[0401a09] 无种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诸法种种相,但见一相,所谓无相。

[0401a10] 无处行三昧者,得是三昧,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

[0401a12] 离曚昧三昧者,得是三昧,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

[0401a14] 无去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一切法来去相。

[0401a15] 不变异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诸法,因不变为果,如乳不变作酪;诸法皆住自相,不动故。

[0401a17] 度缘三昧者,得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尽灭,度六尘大海,亦能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

[0401a19] 集诸功德三昧者,得是三昧,集诸功德,从信至智慧,初夜、后夜修习不息;如日月运转,初不休息。

[0401a22] 住无心三昧者,入是三昧中,不随心,但随智慧,至诸法实相中住。

[0401a23] 净妙华三昧者,如树华敷开,令树严饰;得是三昧,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庄严。

[0401a25] 觉意三昧者,得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譬如石汁一斤,能变千斤铜为金。

[0401a27] 无量辩三昧者,即是乐说辩。得是三昧力故,乃至乐说一句,无量劫而不穷尽。

[0401a29] 无等等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

[0401b02] 度诸法三昧者,得是三昧,入三解脱门,过出三界,度三乘众生。

[0401b04] 分别诸法三昧者,即是分别慧相应三昧。得是三昧,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

[0401b06] 散疑三昧者,有人言:即是见谛道中无相三昧;疑结,见谛智相应三昧断故。

[0401b08] 有人言:菩萨无生法忍相应三昧是。时,一切法中疑网悉断,见十方诸佛,得一切诸法实相。

[0401b10] 有人言:无碍解脱相应三昧是。诸佛得是三昧已,于诸法中无疑,无近、无远,皆如观掌中。

[0401b12] 无住处三昧者,即是无受智慧相应三昧。得是三昧,不见一切诸法定有住处。

[0401b14] 一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如是等无量皆一。以一相智慧庄严是三昧,故言一庄严。

[0401b18] 生行三昧者,行名观,得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又是行皆空,亦不可见。

[0401b20] 一行三昧者,是三昧常一行毕竟空相应三昧中,更无余行次第;如无常行中次有苦行,苦行中次有无我行。

[0401b22] 又菩萨于是三昧,不见此岸,不见彼岸。诸三昧入相为此岸,出相为彼岸;初得相为此岸,灭相为彼岸。

[0401b25] 不一行三昧者,与上一行相违者是,所谓诸与观行。

[0401b26] 妙行三昧者,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乃至不见不二相,一切戏论不能破。

[0401b28]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者,「有」名三有;「底」者,非有想非无想,以难到故名底。「达」者,以无漏智慧,乃至离非有想非无想,入无余涅槃,三界五众散灭。

[0401c02] 复次,菩萨得是不生不灭智慧,一切诸有通达散坏,皆无所有。

[0401c03] 入名语三昧者,得是三昧,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亦能以此名字语化人;一切语言,无不解了,皆有次第。

[0401c06] 离音声字语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

[0401c08] 然炬三昧者,如捉炬夜行,不堕险处;菩萨得是三昧,以智慧炬,于诸法中无错、无着。

[0401c10] 净相三昧者,得是三昧,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诸法总相、别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所谓空、无相、无作,如〈相品〉是中广说。

[0401c13] 破相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一切法相,何况诸三昧相!得是无相三昧。

[0401c15] 一切种妙足三昧者,得是三昧,以诸功德具足庄严,所谓好姓、好家、好身、好眷属,禅定、智慧,皆悉具足清净。

[0401c17] 不喜苦乐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世间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不求其乐。何以故?异时变为苦;乐尚不喜,何况于苦!

[0401c22] 无尽相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法无坏无尽。

[0401c23] 问曰:

[0401c23] 若尔者,云何不堕常边?

[0401c23] 答曰:

[0401c24] 如菩萨虽观无常,不堕灭中;若观不尽,不堕常中;此二相于诸法中皆不可得。有因缘故修行,所谓为罪福不失故言常,离着故言无常。

[0401c27] 陀罗尼三昧者,得是三昧力故,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得。

[0401c28] 摄诸邪正相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三聚众生,所谓正定、邪定、不定,都无所弃,一心摄取。又于诸法不见定正相、定邪相,诸法无定相故。

[0402a03] 灭憎爱三昧者,得是三昧,可喜法中不生爱,可憎法中不生瞋。

[0402a04] 逆顺三昧者,得是三昧,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诸邪逆众生,能顺可化众生。又离着故,破一切法;善根增长故,成一切法;亦不见诸法逆顺,是事亦不见,以无所有故。

[0402a08] 净光三昧者,得是三昧,一切法中诸烦恼垢不可得;不可得故,诸三昧皆清净。

[0402a10] 坚固三昧者,有人言:金刚三昧是,坚固不坏故。

[0402a11] 有人言:金刚非。所以者何?金刚亦易破故。是诸法实相智相应三昧不可破如虚空,以是故言牢固。

[0402a13] 满月净光三昧者,得是三昧,所言清净,无诸错谬。如秋时,虚空清净,月满、光明、凉乐、可乐,无诸可恶。菩萨亦如是,修诸功德故,如月满;破无明闇故,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故,清凉功德具足;大利益众生故,可乐。

[0402a19] 大庄严三昧者,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其中,如是等清净庄严。得是三昧故,一时庄严诸功德;又观此庄严空无所有,心无所着。

[0402a22]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者,得是三昧故,能照三种世间: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

[0402a24] 三昧等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三昧皆一等,所谓摄心相。是三昧皆得因缘生,有为作法,无深浅;得是三昧,皆悉平等,是名为等。与与法亦等无异,以是故义中说,一切法中定乱相不可得。

[0402a29]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者,得是三昧,不见是法如是相、是法不如是相;不分别诸法有诤无诤,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众生心行而度脱之。得是三昧故,于诸三昧皆随顺不逆。

[0402b05]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者,得是三昧,不乐住世间,不乐住非世间。以世间无常过故不乐;非世间中无一切法,是大可畏处,不应生乐。

[0402b08] 如住定三昧者,得是三昧故,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是如者。「如」义,如先说。

[0402b10] 坏身衰三昧者,血、肉、筋、骨等和合故名为身;是身多患,常与飢、寒、冷、热等诤,是名身衰。得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

[0402b13] 坏语如虚空三昧者,语名内有风发,触七处故有声,依声故有语。观如是语言因缘故,能坏语言,不生我相及以爱憎。

[0402b16] 有人言:二禅无觉观,是坏语三昧,贤圣默然故。

[0402b17] 有人言:无色定三昧,彼中无身,离一切色故。

[0402b18] 有人言:但是诸菩萨三昧,能破先世结业因缘不净身而受法身,随可度众生种种现形。

[0402b20] 离着虚空不染三昧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如虚空,无物可喻。钝根菩萨着此虚空;得此三昧故,离着虚空等诸法,亦不染着是三昧。如人没在泥中,有人挽出,锁脚为奴;如有三昧能离着虚空,而复着此三昧亦如是。今是三昧能离着虚空,亦自离着。

[0402b27] 问曰:

[0402b27] 佛多说「诸三昧」,汝何以但说「诸法」?

[0402b28] 答曰:

[0402b28] 佛多说果报,论者合因缘果报说。譬如人观身不净,得不净三昧;身是因缘,三昧是果。又如人观五众无常、苦、空等,得七觉意三昧,能生八圣道、四沙门果。

[0402c03] 复次,佛应适众生故,但说一法;论者广说,分别诸事。譬如一切有漏皆是苦因,而佛但说爱;一切烦恼灭,名灭谛,佛但说爱尽。

[0402c06] 是菩萨于诸观行中必不疑,于诸三昧未了故,佛但说三昧;论者说诸法,一切三昧皆已在中。

[0402c08] 是诸三昧末后,皆应言用无所得,以同般若故。

[0402c09] 如是等无量无边三昧和合,名为摩诃衍。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七


大智度论释四念处品第十九(卷四十八)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402c18] 【经】

[0402c18]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

[0402c19]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内受、内心、内法,外受、外心、外法,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循法观,亦无法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0402c24]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内身中循身观?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身所行,如是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2c2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来若去,视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执持衣鉢,饮食、卧息、坐立、睡觉、语默,入禅、出禅,亦常一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0403a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时,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譬如旋师,若旋师弟子,绳长知长,绳短知短。』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3a1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譬如屠牛师、若屠牛弟子,以刀杀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观此四分。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种种观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0403a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作是念:『身中有髮、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目、泪、涕、唾、脓、血、黄、白痰、阴、肪、[月*册]、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穀,种种充满,稻、麻、黍、粟、豆、麦;明眼之人,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观是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髮毛、爪齿,乃至脑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3b0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膖胀、青瘀,脓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3b0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乌、鵄、凋、鹫、豺、狼、狐、狗如是等种种禽兽爴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3b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禽兽食已,不净烂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0403b1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锁血肉涂染,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0403b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琐血肉已离,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0403b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琐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0403b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散在地,脚骨异处,膞骨、髀骨,腰骨、肋骨,嵴骨、手骨,项骨、髑髅,各各异处;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0403b2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风吹日曝,色白如贝;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3c04] 【论】

[0403c04] 问曰:

[0403c04] 四念处中有种种观,何以但说十二种观——所谓若内、若外、若内外?

[0403c05] 复次,何等是内?何等是外?内外观已,何以复别说内外?

[0403c07] 复次,四念处中,一念处是内,内法中摄,所谓心;二念处是外,外法中摄,所谓受与法;一念处是内外,内外法中摄,所谓身。

[0403c09] 何以说四法都是内、都是外、都是内外?

[0403c10] 何以不但言「观身」,而言「循身观」?

[0403c11] 云何观身而不生身觉?

[0403c12] 何以言「勤精进一心」?三十七品皆应言「一心」,何以但此中言「一心」?

[0403c13] 此中若修行四念处时,一切五盖应除,何以独言「除贪」?世间喜亦能妨道,何以但言「除忧」?

[0403c15] 观身法种种门:无常、苦、空、无我等,今何以但言「不净」?

[0403c17] 若但观不净,何以复念身四威仪等?此事易知,何足问!

[0403c18] 答曰:

[0403c18] 是十二种观,行者从此得定心。先来三种邪行,若内、若外、若内外;破三种邪行,是故有三种正行。有人着内情多,着外情少;如人为身故,能舍妻子、亲属、宝物。有人着外情多,着内情少;如人贪财丧身,为欲没命。有人着内外情多——是故说三种正行。

[0403c24] 复次,自身名内身,他身名外身;九受入名为内身,九不受入名为外身;眼等五情名为内身,色等五尘名为外身;如是等分别内、外。

[0403c27] 行者先以不净、无常、苦、空、无我等智慧观内身,不得是身好相:若净相,若常相,若乐,若我,若实。内既不得,复观外身,求净、常、我、乐、实亦不可得。若不得便生疑:「我观内时,于外或错;观外时,于内或错。」今内外一时俱观,亦不可得。是时心得正定,知是身不净、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痈、如疮,九孔流秽,是为行厕;不久破坏、离散、尽灭、死相;常有飢渴、寒热、鞭杖、繫闭,骂詈、毁呰、老病等诸苦常围遶,不得自在。内空无主,亦无知者、见者,作者、受者,但空诸法因缘和合而有,自生自灭,无所繫属,犹如草木,是故内外俱观。

[0404a10] 与内、外义,如十八空中说。

[0404a11] 「循身观」者,寻随观察,知其不净,衰老病死,烂坏臭处,骨节腐败,摩灭归土。如我此身,覆以薄皮,令人狂惑,忧畏万端。以是故,如身相内外随逐,本末观察。又如佛说循身观法。

[0404a15] 「不生身觉」者,不取身一异相而生戏论。众生于是身中起种种觉:有生净觉,有生不净觉;有生瞋觉,念他过罪;有人观此身:「身为何法?诸身分边为一?为异?」不生如是种种觉。所以者何?无所利益,妨涅槃道故。

[0404a20] 复次,与凡夫、声闻人取身相能观身,菩萨不取身相而能观身。

[0404a21] 「勤精进一心」者,与世事巧便,从无始世界来,常习常作,如离别常人易,离别知识难;离别知识易,离别父子难;离别父子易,自离其身难;自离其身易,离其心者难。自不一心勤精进,此不可得!譬如攒燧求火,一心勤着,不休不息,乃可得火,是故说「一心勤精进」。

[0404a28] 「除世间贪忧」者,贪除则五盖尽去;犹如破竹,初节既破,与节皆去。复次,行者远离五欲,出家学道,既舍世乐,未得定乐,或时心生忧念,如鱼乐水。心相如是,常求乐事,还念本所欲。行者多生是二心,是故佛说「当除贪、忧」。说「贪」,即是说世间喜,以相应故。

[0404b05] 初观不净者,人身不净,薄皮覆故,先生净相,后生与倒;以是故,初说不净观。

[0404b07] 复次,众生多着贪欲,取净相;瞋恚、邪见不尔故,是以先治贪欲,观不净。

[0404b08] 念身四威仪等者,先欲破身贼;得一心人,所为之事皆能成办。以是故先寻绎其身所为、所行、来去、卧觉、坐禅观身所作,常一心安详,不错不乱。作如是观察,以不净,三昧易得。

[0404b12] 身虽安详,内有种种恶觉观,破乱其心;以是故,说安那波那十六分以防觉观。安那般那义,如先说。身既安详,心无错乱,然后行不净观,安隐牢固。若先行不净观,狂心错乱故,不净反作净相。佛法中,此二法名甘露初门。

[0404b18] 不净观者,所谓菩萨摩诃萨观身如草木瓦石无异。

[0404b19] 是身外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内身:坚者是地,湿者是水,热者是火,动者是风;是四事入内即是身。是四分中,各各无我、无我所,随逐自相,不随人意。苦、空等亦如是说。

[0404b23] 「若坐、若立」者,卧则懈怠,身不动故,心亦不动;行则心乱,身不静故,心亦不静。

[0404b25] 欲以眼见事况所不见,故说譬喻:「牛」即是行者身,「屠儿」即是行者,「刀」是利智慧,「夺牛命」即是破身一相,「四分」即是四大。屠者观牛四分,更无别牛,亦非是牛;行者观身四大亦如是。是四大不名为身。所以者何?此四,身一故;又四大是总相,身是别相;若外四大不名为身,入身中假名为身。我不在四大中,四大不在我中;我去四大远,但以颠倒妄计为身。用是散空智慧分别四大及造色,然后入三念处,得入道。

[0404c05] 又此身从足至髮、从髮至足,周匝薄皮;反覆思惟,无一净处。髮毛等乃至脑膜,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众多。穀仓是身,农夫是行者,田种穀是行者身业因缘。结实入仓,是行者因缘熟得身。稻、麻、黍、粟等,是身中种种不净。农夫开仓,即知麻、黍、麦、豆种种别异,是行者不净观,以慧眼开见是身仓,知此身中不净充满,必当败坏,若他来害,若当自死。此身中但有屎尿不净、种种恶露等。

[0404c14] 已观内身不净,今观外身败坏;是故说二种不净:一者、已坏,二者、未坏。先观己身未坏有识,若结使薄、利根人即生患厌;钝根结厚者,观死人已坏,可畏可恶。

[0404c18] 若死一日至五日,亲里犹尚守护;是时禽兽未食,青瘀、膖胀、脓血流出、腹胀破裂、五藏烂坏,屎尿臭处,甚可恶厌。行者心念:「此色先好,行来、言语,妖蛊姿则,惑乱人情,淫者爱着;今者观之,好色安在?如佛所说,真是幻法,但诳无智之眼!」今此实事露现,行者即念:「我身与彼,等无有异;未脱此法,云何自着、着彼?又亦何为自重轻他?」如是观已,心则调伏,可以求道,能除世间贪忧。

[0404c27] 又复思惟:此尸初死之时,鸟兽见之,谓非死人,不敢来近;以是故说「过六七日,亲戚既去,乌鹫、野干之属竞来食之。」皮肉既尽,日日变异,以是故说「但有骨人」。见其如此,更生厌心,念言:「是心肝皮肉,实无有我,但因是身合集罪福因缘,受苦无量!」即复自念:「我身不久,会当如是,未离此法。」或时行者见骨人在地,雨水浇浸,日曝风吹,但有白骨;或见久骨筋断节解,分散异处,其色如鸽;或腐朽烂坏,与土同色。

[0405a08] 初观三十六物,死尸膖胀,一日至五日,是不净观。鸟兽来食,乃至与土同色,是无常观。是中求我、我所不可得,如先说「因缘生,不自在故」,是非我观。观身相如此,无一可乐;若有着者,则生忧苦,是名苦观。

[0405a13] 以四圣行观外身,自知己身亦复如是,然后内外俱观。

[0405a14] 若心散乱,当念老病死、三恶道苦,身命无常,佛法欲灭;如是等,鞭心令伏,还繫不净观中,是名「勤精进」。一心勤精进故,能除贪、忧。

[0405a17] 贪、忧二贼,劫我法宝,行者作是念:「是身无常,不净可恶;如此众生,何故贪着此身,起种种罪因缘?」如是思惟已,知是身中有五情、外有五欲,和合故生世间颠倒乐!人心求乐,初无住时。当观此乐为实为虚?身为坚固,犹尚散灭,何况此乐!

[0405a23] 此乐亦无住处,未来未有,过去已灭,现在不住,念念皆灭;以遮苦故名乐,无有实乐!譬如饮食,除飢渴苦故,暂以为乐,过度则复生苦,如先破乐中说。则知世间乐皆从苦因缘生,亦能生苦果;诳人须臾,后苦无量。譬如美食杂毒,食虽香美,毒则害人;世间乐亦如是。

[0405a29] 婬欲烦恼等毒故夺智慧命,心则狂惑,舍利取衰,谁受此乐?唯有心识。谛观此心念念生灭,相续有故,可得取相;譬如水波、灯焰。受苦心非乐心,受乐心非苦心,受不苦不乐心非苦乐心,时相各异,以是故心无常。

[0405b05] 无常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想、思、忆念等亦如是。

[0405b06] 与三念处内外相如先说。

[0405b07] 行是四圣行,破四颠倒;破四颠倒故,开实相门;开实相门已,愧本所习;譬人夜食不净,他了知非,羞愧其事。

[0405b09] 观是四法不净、无常等,是名苦谛;是苦因爱等诸烦恼,是集谛;爱等诸烦恼断,是灭谛;断爱等诸烦恼方便,是道谛。

[0405b12] 如是观四谛,信涅槃道,心住快乐,似如无漏,是名「煖法」。如人攒火,并有煖气,必望得火。

[0405b14] 信此法已,心爱乐佛,是法如佛所说,如服好药差病,知师为妙;诸服药病差者,人中第一,是则信僧——如是信三宝。煖法增进,罪福停等故,名为「顶法」。如人上山至顶,两边道里俱等。从顶至忍,乃至阿罗汉,是一边道;从煖至顶是一边道。

[0405b20] 声闻法中观四念处,所得果报如是。

[0405b21] 菩萨法者,于是观中不忘本愿,不舍大悲,先用不可得空调伏心地,住是地中,虽有烦恼,心常不堕;如人虽未杀贼,繫闭一处。

[0405b24] 菩萨顶法,如先法位中说。

[0405b25] 忍法、世间第一法,则是菩萨柔顺法忍。

[0405b26] 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即是菩萨无生法忍。如佛后品自说:「须陀洹若智、若果,皆是菩萨无生法忍。」

[0405b28] 四正勤、四如意足,虽各各别位,皆在四念处中。慧多故,名「四念处」;精进多故,名「四正勤」;定多故,名「四如意足」。

[0405c02] 问曰:

[0405c02] 若尔者,何以不说「智处」而说「念处」?

[0405c03] 答曰:

[0405c03] 初习行时,未及有智;念为初门,常念其事,是智慧随念故,以「念」为名。四念处实体是智慧。所以者何?观内外身,即是智慧;念持智慧在缘中,不令散乱,故名「念处」。

[0405c07] 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诸外道等舍五欲自苦身,不能舍恶不善,不能集诸善法。佛有两种断恶不善法:已来者除却,未来者防使不生;善法亦有二种: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是名「正勤」。

[0405c12] 智慧火得正勤风,无所不烧。正勤若过,心则散乱,智火微弱;如火得风,过者或灭、或微,不能烧照。是故须定以制过精进风,则可得定。定有四种: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制四念处中过智慧,是时定慧道得精进故,所欲如意;后得如意事办故名「如意足」。足者,名如意因缘,亦名分。

[0405c18] 是十二法,钝根人中名为「根」,如树有根未有力;若利根人中名为「力」,是事了了,能疾有所办,如利刀截物故名有力。事未办故名为「道」;事办,思惟修行故名为「觉」。

[0405c22] 三十七品论议,如先说。

[0405c23] 问曰:

[0405c23] 若菩萨修此三十七品,云何不取涅槃?

[0405c24] 答曰:

[0405c24] 本愿牢故,大悲心深入故,了了知诸法实相故,十方诸佛护念故。如经说:「菩萨到七住地,外观诸法空,内观无我;如人梦中缚栰渡河,中流而觉。作是念:『我空自疲苦,无河无栰,我何所渡?』菩萨尔时亦如是,心则悔厌:『我何所度?何所灭?』且欲自灭倒心。是时,十方佛伸手摩头:『善哉!佛子!莫生悔心!念汝本愿!汝虽知此,众生未悟,汝当以此空法教化众生。汝所得者,始是一门;诸佛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法门、一切智慧等,汝皆未得。汝观诸法空故,着是涅槃;诸法空中无有灭处,无有着处;若实有灭,汝先来已灭。汝未具足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汝当具足此法,坐于道场,如诸佛法。』」

[0406a09] 复次,三三昧、十一智、三无漏根、觉观三昧、十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如先说。

[0406a11] 复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如初品中说。

[0406a13] 是诸法后皆用无所得故。以般若波罗蜜毕竟空和合故名「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6a15] 【经】

[0406a1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其色如鸽,腐朽烂坏,与土共合,自念:『我身如是法、如是相,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0406a19] 「外身、内外身亦如是。

[0406a20] 「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406a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正勤。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修满增广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以不可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406a2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如意分。何等四?欲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心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精进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思惟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以不可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406b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五根。何等五?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b0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五力。何等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b1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七觉分。何等七?菩萨摩诃萨修念觉分,依离、依无染、向涅槃;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离、依无染、向涅槃。以不可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406b1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八圣道分。何等八?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b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三昧。何等三?空、无相、无作三昧。『空三昧』名诸法自相空,是为空解脱门。『无相』名坏诸法相,不忆不念,是为无相解脱门。『无作』名诸法中不作愿,是为无作解脱门。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b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比智、世智、他心智、如实智。云何名苦智?知苦不生,是名苦智。云何名集智?知集应断,是名集智。云何名灭智?知苦灭,是名灭智。云何名道智?知八圣道分,是名道智。云何名尽智?知诸婬怒痴尽,是名尽智。云何名无生智?知诸有中无生,是名无生智。云何名法智?知五众本事分别知无,是名法智。云何名比智?知眼无常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常,是名比智。云何名世智?知因缘、名字,是名世智。云何名他心智?知他众生心,是名他心智。云何名如实智?知诸佛一切种智,是名如实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c0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者根。云何名未知欲知根?诸学人未得果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未知欲知根。云何名知根?诸学人得果信根乃至慧根,是名知根。云何名知者根?诸无学人,若阿罗汉、若辟支佛、诸佛信根乃至慧根,是名知者根。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c1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三昧。何等三?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云何名有觉有观三昧?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是名有觉有观三昧。云何名无觉有观三昧?初禅二禅中间,是名无觉有观三昧。云何名无觉无观三昧?从二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是名无觉无观三昧。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c2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十念。何等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灭、念出入息、念身、念死。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6c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7a0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佛十力。何等十?佛如实知一切法是处不是处相,一力也。如实知他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业诸受法,知造业处,知因缘、知报,二力也。如实知诸禅、解脱、三昧、定垢净分别相,三力也。如实知他众生诸根上下相,四力也。如实知他众生种种欲解,五力也。如实知世间种种无数性,六力也。如实知一切至处道,七力也。知种种宿命,有相、有因缘,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劫尽,我在彼众生中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饮食、苦乐、寿命长短;彼中死、是间生,是间死、还生是间,此间生姓名、饮食、苦乐、寿命长短亦如是,八力也。佛天眼净,过诸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若大若小、若堕恶道若堕善道;如是业因缘受报:是诸众生恶身业成就、恶口业成就、恶意业成就、谤毁圣人,受邪见业因缘故,身坏死时入恶道,生地狱中;是诸众生善身业成就,善口业成就,善意业成就,不谤毁圣人,受正见业因缘故,身就坏时入善道,生天上,九力也。佛如实知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无漏慧解脱;现在法中自证知入是法,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作,从今世不复见后世,十力也。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7a2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无所畏。何等四?

[0407a28] 「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实不能转,一无畏也。

[0407b04]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实不能转,二无畏也。

[0407b10] 「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如实难言:『受是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实不能转,三无畏也。

[0407b15] 「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随是行能尽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如实难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与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7b2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无碍智。何等四?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义无碍者,知诸法实相义。法无碍者,知诸法名。辞无碍者,言辞中无碍。乐说无碍者,审谛言无尽。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7b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十八不共法。何等十八?一、诸佛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心;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见过去世无碍无障,十七、智慧知见未来世无碍无障,十八、智慧知见现在世无碍无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0407c0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何等为字等、语等诸字入门?

[0407c11] 「阿字门,一切法初不生故。

[0407c12] 「罗字门,一切法离垢故。

[0407c12] 「波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

[0407c13] 「遮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

[0407c14] 「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

[0407c15] 「逻字门,诸法度世间故,亦爱枝因缘灭故。

[0407c16] 「陀字门,诸法善心生故,亦施相故。

[0407c17] 「婆字门,诸法婆字离故。

[0407c17] 「荼字门,诸法荼字净故。

[0407c18] 「沙字门,诸法六自在王性清净故。

[0407c18] 「和字门,入诸法语言道断故。

[0407c19] 「多字门,入诸法如相不动故。

[0407c20] 「夜字门,入诸法如实不生故。

[0407c20] 「吒字门,入诸法制伏不可得故。

[0407c21] 「迦字门,入诸法作者不可得故。

[0407c22] 「婆字门,入诸法时不可得故,诸法时来转故。

[0407c23] 「磨字门,入诸法我所不可得故。

[0407c24] 「伽字门,入诸法去者不可得故。

[0407c24] 「他字门,入诸法处不可得故。

[0407c25] 「闍字门,入诸法生不可得故。

[0407c26] 「簸字门,入诸法簸字不可得故。

[0407c26] 「驮字门,入诸法性不可得故。

[0407c27] 「赊字门,入诸法定不可得故。

[0407c28] 「呿字门,入诸法虚空不可得故。

[0407c28] 「叉字门,入诸法尽不可得故。

[0407c29] 「哆字门,入诸法有不可得故。

[0408a01] 「若字门,入诸法智不可得故。

[0408a01] 「拖字门,入诸法拖字不可得故。

[0408a02] 「婆字门,入诸法破坏不可得故。

[0408a03] 「车字门,入诸法欲不可得故,如影五众亦不可得故。

[0408a04] 「魔字门,入诸法魔字不可得故。

[0408a04] 「火字门,入诸法唤不可得故。

[0408a05] 「蹉字门,入诸法蹉字不可得故。

[0408a06] 「伽字门,入诸法厚不可得故。

[0408a07] 「咃字门,入诸法处不可得故。

[0408a07] 「拏字门,入诸法不来不去,不立不坐不卧故。

[0408a08] 「颇字门,入诸法边不可得故。

[0408a09] 「歌字门,入诸法聚不可得故。

[0408a10] 「醝字门,入诸法醝字不可得故。

[0408a10] 「遮字门,入诸法行不可得故。

[0408a11] 「吒字门,入诸法躯不可得故。

[0408a12] 「荼字门,入诸法边竟处不可得故,不终不生故。过荼无字可得。何以故?更无字故。

[0408a14] 「诸字无碍无名,亦不灭,亦不可说,不可示,不可见,不可书。须菩提!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须菩提!是名陀罗尼门,所谓阿字义。

[0408a16] 「若菩萨摩诃萨,是诸字门印阿字印,若闻、若受、若诵、若读、若持、若为他说,如是知当得二十功德。何等二十?得强识念,得惭愧,得坚固心,得经旨趣,得智慧,得乐说无碍,易得诸陀罗尼门,得无疑悔心,得闻善不憙、闻恶不怒,得不高不下住心得无增减,得善巧知众生语,得巧分别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四缘、四谛,得巧分别众生诸根利钝,得巧知他心,得巧分别日月岁节,得巧分别天耳通,得巧分别宿命通,得巧分别生死通,得能巧说是处非处,得巧知往来坐起等身威仪。须菩提!是陀罗尼门、阿字门等,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0408b01] 【论】

[0408b01] 释曰:

[0408b01] 「字等、语等」者,是陀罗尼,于诸字平等,无有爱憎。又此诸字,因缘未会时亦无,终归亦无,现在亦无所有,但住吾我心中,忆想分别觉观心说;是散乱心说,不见实事,如风动水则无所见。「等」者,与毕竟空、涅槃同等。菩萨以此陀罗尼于一切诸法通达无碍,是名「字等、语等」。

[0408b07] 问曰:

[0408b07] 若略说则五百陀罗尼门,若广说则无量陀罗尼门,今何以说是字等陀罗尼名为诸陀罗尼门?

[0408b09] 答曰:

[0408b09] 先说一大者,则知与者皆说;此是诸陀罗尼初门,说初,与亦说。

[0408b11] 复次,诸陀罗尼法皆从分别字语生,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菩萨若闻字,因字乃至能了其义。

[0408b14] 是字,初阿、后荼,中有四十。得是字陀罗尼菩萨,若一切语中闻阿字,即时随义,所谓一切法从初来不生相。阿提,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

[0408b17] 若闻罗字,即随义知一切法离垢相。罗闍,秦言垢。

[0408b18] 若闻波字,即时知一切法入第一义中。波罗木陀,秦言第一义。

[0408b20] 若闻遮字,即时知一切诸行皆非行。遮梨夜,秦言行。

[0408b21] 若闻那字,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那,秦言不。

[0408b22] 若闻逻字,即知一切法离轻重相。逻求,秦言轻。

[0408b24] 若闻陀字,即知一切法善相。陀摩,秦言善。

[0408b25] 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婆陀,秦言缚。

[0408b26] 若闻荼字,即知诸法不热相。南天竺荼闍他,秦言不热。

[0408b27] 若闻沙字,即知人身六种相。沙,秦言六。

[0408b28] 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语言相。和(于波反)波他,秦言语言。

[0408b29] 若闻多字,即知诸法在如中不动。多他,秦言如。

[0408c02] 若闻夜字,即知诸法入实相中,不生不灭。夜他跋,秦言实。

[0408c03] 若闻吒字,即知一切法无障碍相。吒婆,秦言障碍。

[0408c04] 若闻迦字,即知诸法中无有作者。迦罗迦,秦言作者。

[0408c05] 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一切种不可得。萨婆,秦言一切。

[0408c07] 若闻摩字,即知一切法离我所。魔迦罗,秦言我所。

[0408c08] 若闻伽字,即知一切法底不可得。伽陀,秦言底。

[0408c09] 若闻陀字,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多陀阿伽陀,秦言如去。

[0408c10] 若闻闍(社音)字,即知诸法生老不可得。闍提闍罗,秦言生老。

[0408c12] 若闻湿波字,即知一切法不可得,如湿波字不可得。湿簸字无义,故不释。

[0408c14] 若闻驮字,即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驮摩,秦言法。

[0408c15] 若闻赊字,即知诸法寂灭相。赊多(都饿反),秦言寂灭。

[0408c16] 若闻呿字,即知一切法虚空不可得。呿伽,秦言虚空。

[0408c17] 若闻叉字,即知一切法尽不可得。叉耶,秦言尽。

[0408c18] 若闻哆字,即知诸法边不可得。阿利迦哆度求那,秦言是事边得何利。

[0408c20] 若闻若字,即知一切法中无智相。若那,秦言智。

[0408c21] 若闻他字,即知一切法义不可得。阿他,秦言义。

[0408c22] 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不可破相。婆伽,秦言破。

[0408c24] 若闻车字,即知一切法无所去。伽车提,秦言去。

[0408c25] 若闻湿尛字,即知诸法牢坚如金刚石。阿湿尛,秦言石。

[0409a01] 若闻火字,即知一切法无音声相。火夜,秦言唤来。

[0409a02] 若闻蹉字,即知一切法无悭无施相。末蹉罗,秦言悭。

[0409a04] 若闻伽字,即知诸法不厚不薄。伽那,秦言厚。

[0409a05] 若闻他(土荼反)字,即知诸法无住处。南天竺他那,秦言处。

[0409a06] 若闻拏字,即知一切法及众生不来不去,不坐不卧,不立不起,众生空、法空故。南天竺拏,秦言不。

[0409a08] 若闻颇字,即知一切法因果空故。颇罗,秦言果。

[0409a09] 若闻歌字,即知一切法五众不可得。歌大,秦言众。

[0409a10] 若闻醝字,即知醝字空,诸法亦尔。

[0409a11] 若闻遮字,即知一切法不动相。遮罗地,秦言动。

[0409a12] 若闻吒字,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吒罗,秦言岸。

[0409a14] 若闻茶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波茶,秦言必。

[0409a15] 茶外更无字;若更有者,是四十二字枝派。

[0409a16] 是字常在世间,相似相续故、入一切语故「无碍」。如国国不同,无一定名,故言「无名」。闻已便尽,故言「灭」。诸法入法性,皆不可得,而况字可说!诸法无忆想分别故「不可示」。先意业分别故有口业;口业因缘故,身业作字;字是色法,或眼见、或耳闻,众生强作名字。无因缘,以是故「不可见」、「不可书」。诸法常空,如虚空相,何况字说已便灭!是文字陀罗尼,是诸陀罗尼门。

[0409a24] 问曰:

[0409a24] 知是陀罗尼门因缘者,应得无量无边功德,何以但说二十?

[0409a26] 答曰:

[0409a26] 佛亦能说诸与无量无边功德,但以废说般若波罗蜜故,但略说二十。

[0409a28] 「得强识念」者,菩萨得是陀罗尼,常观诸字相,修习忆念故,得强识念。

[0409a29] 「得惭愧」者,集诸善法,厌诸恶法故,生大惭愧。

[0409b01] 「心得坚固」者,集诸福德、智慧故,心得坚固如金刚;乃至阿鼻地狱事,尚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与苦!

[0409b04] 「得经旨趣」者,知佛五种方便说法故,名为得经旨趣:一者、知作种种门说法,二者、知为何事故说;三者、知以方便故说,四者、知示理趣故说,五者、知以大悲心故说。

[0409b08] 「得智慧」者,菩萨因是陀罗尼,分别破散诸字,言语亦空,言语空故名亦空,名空故义亦空;得毕竟空,即是般若波罗蜜。

[0409b11] 「智慧乐说」者,既得如是毕竟清净无碍智慧,以本愿、大悲心度众生故乐说易。

[0409b12] 「得陀罗尼」者,譬如破竹,初节既破,与者皆易;菩萨亦如是,得是文字陀罗尼,诸陀罗尼自然而得。

[0409b15] 「无疑悔心」者,入诸法实相中,虽未得一切智慧,于一切深法中无疑无悔。

[0409b16] 「闻善不喜、闻恶不瞋」者,各各分别诸字,无赞叹、无毁呰故,闻善不喜,闻恶不瞋。

[0409b18] 「不高不下」者,憎爱断故。

[0409b19] 「善巧知众生语」者,得解一切众生言语三昧故。

[0409b20] 「巧分别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四缘、四谛」者,五众等义如先说。

[0409b22] 「巧分别众生诸根利钝、知他心、天耳、宿命、巧说是处非处」者,如十力中说。

[0409b23] 「巧知往来坐起等」者,如〈阿鞞跋致品〉中所说。

[0409b25] 「日月岁节」者,日名从旦至旦,初分、中分、后分;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时:春、秋分时,十五时属昼,十五时属夜;与时增减——五月至,昼十八时,夜十二时;十一月至,夜十八时,昼十二时。

[0409b29] 一月,或三十日、或三十日半、或二十九日、或二十七日半。

[0409c01] 有四种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间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

[0409c03] 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间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

[0409c05] 闰月者,从日月、世间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

[0409c06] 或十二月、或十三月,名一岁。是岁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复始。菩萨知日中分时,前分已过,后分未生,中分中无住处,无相可取,日分空无所有。到三十日时,二十九日已灭,云何和合成月?月无故,云何和合而为岁?以是故,佛言:「世间法如幻、如梦,但是诳心法。」菩萨能知世间日、月、岁和合,能知破散无所有,是名「巧分别」。

[0409c14] 如是等种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八(释第十九品)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第二十(卷四十九)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409c23] 【经】

[0409c23] 佛告须菩提:「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0409c2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一地至一地?」

[0409c27] 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若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治地业,亦不见地。何等菩萨摩诃萨治地业?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行十事:一者、深心坚固,是不可得故;二者、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众生不可得故;三者、布施,与人、受人不可得故;四者、亲近善知识,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爱乐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诸法分别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实语,诸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业。

[0410a1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戒清净,二者、知恩报恩,三者、住忍辱,四者、受欢喜,五者、不舍一切众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师恭敬谘受,八者、勤求诸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应满足八法。

[0410a1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学问无厌足,二者、净法施亦不自高,三者、庄严佛国土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五者、住惭愧处。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应满足五法。

[0410a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练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戒,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没,十者、不惜一切物。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第四地中不舍十法。

[0410a2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远离亲白衣,二者、远离比丘尼,三者、远离悭惜他家,四者、远离无益谈处,五者、远离瞋恚,六者、远离自大,七者、远离蔑人,八者、远离十不善道,九者、远离大慢,十者、远离自用,十一者、远离颠倒,十二者、远离婬、怒、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事。

[0410b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应满具六法,远离六法。

[0410b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着。何等二十?一者、不着我,二者、不着众生,三者、不着寿命,四者、不着众数乃至知者见者,五者、不着断见,六者、不着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着名色,十者、不着五众,十一者、不着十八界,十二者、不着十二入,十三者、不着三界,十四者、不作着处,十五者、不作所期处,十六者、不作依处,十七者、不着依佛见,十八者、不着依法见,十九者、不着依僧见,二十者、不着依戒见。是二十法所不应着。

[0410b23] 「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着;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法忍,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0410c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应具足五法。何等五?顺入众生心;游戏诸神通;观诸佛国;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如实观佛身,自庄严佛身;是名五法具足满。

[0410c0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复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诸根,净佛世界,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0410c1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是愿,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而为说法,处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

[0410c19] 「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0410c20]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0410c21] 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集诸善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0410c23] 「云何菩萨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0410c24]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生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是名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0410c26] 「云何菩萨修布施?」

[0410c26] 佛言:「菩萨施与一切众生无所分别,是名修布施。」

[0410c27] 「云何菩萨亲近善知识?」

[0410c28] 佛言:「能教入萨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识,亲近、谘受、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0410c29] 「云何菩萨求法?」

[0411a01] 佛言:「若菩萨应萨婆若心求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名求法。」

[0411a02] 「云何菩萨常出家治地业?」

[0411a03] 佛言:「菩萨世世不杂心,佛法中出家,无能障碍者,是名常出家治地业。」

[0411a04] 「云何菩萨爱乐佛身治地业?」

[0411a05] 佛言:「若菩萨见佛身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念佛,是名爱乐佛身治地业。」

[0411a07] 「云何菩萨演出法教治地业?」

[0411a08] 佛言:「菩萨,若佛现在、若佛灭度后,为众生说法,初、中、后善,妙义好语,净洁纯具,所谓修妬路乃至优婆提舍,是名演出法教治地业。」

[0411a11] 「云何菩萨破于憍慢治地业?」

[0411a11] 佛言:「菩萨破是憍慢故,终不生下贱家,是名破于憍慢治地业。」

[0411a13] 「云何菩萨实语治地业?」

[0411a13] 佛言:「菩萨如所说,随说行,是名实语治地业。

[0411a14] 「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初地中,修行十事治地业。」

[0411a16] 【论】

[0411a16] 释曰:

[0411a16] 须菩提上问「摩诃衍」,佛种种答「摩诃衍相」;上又问「发趣大乘」者,今答「发趣大乘相」。菩萨摩诃萨乘是乘,知一切法从本已来不来不去、无动无发,法性常住故;又以大悲心故、精进波罗蜜故、方便力故,还修诸善法;更求胜地而不取地相,亦不见此地。

[0411a22] 问曰:

[0411a22] 应答「发趣大乘」,何以说「发趣地」?

[0411a22] 答曰:

[0411a23] 大乘即是地。地有十分,从初地至二地,是名「发趣」;譬如乘马趣象,舍马乘象,乘象趣龙,舍象乘龙。

[0411a25] 问曰:

[0411a25] 此中是何等十地?

[0411a25] 答曰:

[0411a26] 地有二种:一者、但菩萨地,二者、共地。共地者,所谓乾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萨地者,欢喜地、离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难胜地、现在地、深入地、不动地、善根地、法云地。此地相,如《十地经》中广说。

[0411b01] 入初地菩萨应行十法:深心乃至实语。

[0411b02] 须菩提虽知,为断众生疑故,问世尊:「云何是深心?」佛答:「应萨婆若心,集诸善根。」

[0411b04] 「萨婆若心」者,菩萨摩诃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作是愿:「我于未来世当作佛!」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是应萨婆若心。「应」者,繫心愿我当作佛。若菩萨利根,大集福德,诸烦恼薄,过去罪业少,发意即得深心。「深心」者,深乐佛道,世世于世间心薄。是名「应萨婆若心」。所作一切功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等,不求今世后世福乐、寿命、安隐,但为萨婆若。譬如悭贪人无因缘,乃至一钱不施,贪惜积聚,但望增长;菩萨亦如是,福德若多若少,不向与事,但爱惜积集,向萨婆若。

[0411b15] 问曰:

[0411b15] 是菩萨未知萨婆若,不得其味,云何能得深心?

[0411b16] 答曰:

[0411b16] 我先已说:此人若利根,诸烦恼薄,福德纯厚,不乐世间,虽未闻赞叹大乘,犹不乐世间,何况已闻!如摩诃迦叶,娶金色女为妻,心不爱乐,弃舍出家。又如耶舍长者子,中夜见众婇女皆如死状,舍直十万两金宝屐于水岸边,直渡趣佛。如是等诸贵人、国王,厌舍五欲者无数,何况菩萨闻说佛道种种功德因缘,而不即时发心深入!如后〈萨陀波崙品〉中,长者女闻赞叹佛功德,即时舍家,诣昙无竭所。

[0411b26] 复次,信等五根成就纯熟故,能得是深心。譬如小儿,眼等五情根未成就故,不别五尘,不识好丑;信等五根未成就,亦复如是,不识善恶,不知缚解,爱乐五欲,没于邪见。信等五根成就者,乃能识别善恶。十善道、声闻法犹尚爱乐,况无上道而不深念!初发无上道心,已于世间最上,何况成就!

[0411c04] 复次,菩萨始得般若波罗蜜气味故,能生深心。如人闭在幽闇,微隙见光,心则踊跃,作是念言:「众人独得见如是光明!」欣悦爱乐,即生深心,念是光明,方便求出!菩萨亦如是,宿业因缘故,闭在十二入无明黑闇狱中,所有知见,皆是虚妄;闻般若波罗蜜,少得气味,深念萨婆若:「我当云何于此六情狱得出,如诸佛圣人?」

[0411c11] 复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随愿所行,以是故生深心。

[0411c13] 「深心」者,一切诸法中爱,无如爱萨婆若;一切众生中爱,无如爱佛。又深入悲心,利益众生。如是等名深心相,初地菩萨应常行是心。

[0411c16] 「于一切众生等心」者,菩萨得是深心已,等心于一切众生。众生常情,爱其所亲,恶其所憎;菩萨得深心故,怨亲平等,视之无二。

[0411c19] 此中佛自说:「等心者,四无量心是。」菩萨见众生受乐,则生慈、喜心,作是愿:「我当令一切众生皆得佛乐!」若见众生受苦,则生悲心愍之,作是愿:「我当拔一切众生苦!」若见不苦不乐众生,则生舍心,作是愿:「我当令众生舍爱憎心!」四无量心与义,如先说。

[0411c25] 「舍心」者,舍有二种:一者、舍财行施,二者、舍结得道。此以除悭为舍,与第二舍结作因缘;至七地中乃能舍结。

[0411c27] 问曰:

[0411c28] 舍相有种种:内外、轻重,财施、法施,世间、出世间等,佛何以故但说无分别忆想出世间施?

[0412a01] 答曰:

[0412a01] 布施虽有种种相,但说大者不取相。

[0412a02] 复次,佛于一切法不着,亦以此教菩萨布施,令如佛法不着。此中应广说无分别布施;与布施相,处处已种种说。

[0412a04] 「近善知识」义,如先说。

[0412a05] 「求法」者,「法」有三种:一者、诸法中无上,所谓涅槃;二者、得涅槃方便——八圣道;三者、一切善语、实语助八圣道者,所谓八万四千法众,十二部经,四藏——所谓阿含、阿毘昙、毘尼、杂藏,《摩诃般若波罗蜜》等诸摩诃衍经,皆名为「法」。

[0412a10] 此中「求法」者,书写、诵读、正忆念,如是等,治众生心病故,集诸法药,不惜身命。

[0412a12] 如释迦文佛,本为菩萨时,名曰乐法。时世无佛,不闻善语,四方求法,精勤不懈,了不能得。尔时,魔变作婆罗门而语之言:「我有佛所说一偈,汝能以皮为纸,以骨为笔,以血为墨,书写此偈,当以与汝!」乐法即时自念:「我世世丧身无数,不得是利。」即自剥皮曝之令乾,欲书其偈,魔便灭身。是时,佛知其至心,即从下方踊出,为说深法,即得无生法忍。

[0412a20] 又如萨陀波崙苦行求法。如释迦文菩萨,五百钉钉身,为求法故。又如金坚王割身五百处为灯炷;投岩、入火。如是等种种苦行难行,为众生求法。

[0412a23] 复次,佛自说求法相:「为萨婆若,不堕声闻、辟支佛地。」

[0412a25] 「常出家」者,菩萨知在家有种种罪因缘:「我若在家,自不能得行清净行,何能令人得诸净行?若随在家法,则有鞭杖等苦恼众生;若随善法行,则破居家法。」筹量二事:「我今不出家者,死时俱亦当舍;今自远离,福德为大!」

[0412b01] 复次,菩萨作是念:「一切国王及诸贵人力势如天,求乐未已,死强夺之。我今为众生故舍家,持清净戒,求佛道,具足尸罗波罗蜜因缘。」

[0412b04] 此中佛自说:「菩萨世世不杂心出家。」「不杂心」者,不于九十六种道中出家,但于佛道中出家。所以者何?佛道中有二种正见:世间正见、出世间正见故。

[0412b08] 「爱乐佛身」者,闻种种赞佛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一切智慧;又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放大光明,天人供养,无有厌足。自知:「我当来世,亦当如是。」假令无得佛因缘,犹尚爱乐,何况当得而不爱乐!得是深心爱乐佛故,世世常得值佛。

[0412b13] 「演出法教」者,菩萨如上求法已,为众生演说。

[0412b14] 菩萨在家者,多以财施;出家者,爱佛情重,常以法施。若佛在世、若不在世,善住持戒,不求名利,等心一切众生而为说法。

[0412b17] 赞叹檀义故,名为「初善」;分别赞叹持戒,名为「中善」;是二法果报,若生诸佛国、若作大天,名为「后善」。

[0412b20] 复次,见三界、五受众身多苦恼,则生厌离心,名为「初善」;弃舍居家,为身离故,名为「中善」;为心离烦恼故,名为「后善」。

[0412b22] 解说声闻乘,名为「初善」;说辟支佛乘,名为「中善」;宣畅大乘,名为「后善」。

[0412b24] 「妙义好语」者,三种语:虽复辞妙而义味浅薄,虽义理深妙而辞不具足,以是故说「妙义好语」。

[0412b26] 离三毒垢故,但说正法,不杂非法,是名「清净」。

[0412b27] 八圣道分、六波罗蜜备故,名为「具足」。

[0412b28] 修多罗十二部经,如先说。

[0412b29] 「破憍慢」者,是菩萨出家、持戒、说法、能断众疑,或时自恃而生憍慢;是时应作是念:「我剃头着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憍慢法,我云何于中生憍慢?」又此憍慢在人心中则覆没功德,人所不爱,恶声流布;后身常生弊恶畜生中,若生人中卑鄙下贱——知是憍慢有如是无量过罪。破是憍慢,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如人求财,犹尚谦逊下意,何况求无上道!以破憍慢故,常生尊贵,终不在下贱家生。

[0412c09] 「实语」者,是诸善之本,生天因缘,人所信受。行是实语者,不假布施、持戒、学问,但修实语,得无量福。实语者,如说随行。

[0412c12] 问曰:

[0412c12] 口业有四种,何以但说实语?

[0412c13] 答曰:

[0412c13] 佛法中贵实故,说实与皆摄;四谛实故,得涅槃。

[0412c14] 复次,菩萨与众生共事,恶口、绮语、两舌,或时有;妄语罪重故,初地应舍。是菩萨行初地,未能具足行此四业故,但说实语;第二地中则能具足。

[0412c17] 问曰:

[0412c18] 初地中何以但说十事?

[0412c18] 答曰:

[0412c18] 佛为法王,诸法中得自在,知是十法,能成初地;譬如良医,善知药草种数,若五、若十,足能破病,是中不应难其多少。(初地竟)

[0412c22] 【经】

[0412c22] 「云何菩萨戒清净?」

[0412c22] 「若菩萨摩诃萨不念声闻、辟支佛心,及诸破戒障佛道法,是名戒清净。」

[0412c24] 「云何菩萨知恩报恩?」

[0412c24] 「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乃至小恩尚不忘,何况多!是名知恩报恩。」

[0412c26] 「云何菩萨住忍辱力?」

[0412c26] 「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无瞋无恼,是名住忍辱力。」

[0412c27] 「云何菩萨受欢喜?」

[0412c28] 「所谓成就众生,以此为喜,是名受欢喜。」

[0412c29] 「云何菩萨不舍一切众生?」

[0412c29] 「若菩萨念欲救一切众生故,是名不舍一切众生。」

[0413a01] 「云何菩萨入大悲心?」

[0413a02] 「若菩萨如是念:『我为一一众生故,如恒河沙等劫地狱中受勤苦,乃至是人得佛道、入涅槃。』如是名为为一切十方众生忍苦,是名入大悲心。」

[0413a05] 「云何菩萨信师恭敬谘受?」

[0413a05] 「若菩萨于诸师如世尊想,是名信师恭敬谘受。」

[0413a07] 「云何菩萨勤求诸波罗蜜?」

[0413a07] 「若菩萨一心求诸波罗蜜无异事,是名勤求诸波罗蜜。

[0413a08] 「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满足八法。」

[0413a09] 「云何菩萨摩诃萨多学问无厌足?」

[0413a10] 「诸佛所说法,若是此间世界,若十方世界诸佛所说,尽欲闻持,是名多学问无厌足。」

[0413a12] 「云何菩萨净法施?」

[0413a12] 「有所法施,乃至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与事!是名不求名利法施。」

[0413a14] 「云何菩萨净佛世界?」

[0413a15] 「以诸善根回向净佛世界,是名净佛世界。」

[0413a16] 「云何菩萨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

[0413a16] 「诸善根备具故,能成就众生亦庄严佛界,乃至具足萨婆若,终不疲厌,是名受无量勤苦不以为厌。」

[0413a19] 「云何菩萨住惭愧处?」

[0413a19] 「耻诸声闻、辟支佛意,是名住惭愧处。

[0413a20] 「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满足五法。」

[0413a21] 「云何菩萨不舍阿兰若住处?」

[0413a22] 「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不舍阿兰若住处。」

[0413a23] 「云何菩萨少欲?」

[0413a23]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欲,何况与欲!是名少欲。」

[0413a24] 「云何菩萨知足?」

[0413a25] 「得一切种智,是名知足。」

[0413a25] 「云何菩萨不舍头陀功德?」

[0413a26] 「观诸深法忍,是名不舍头陀功德。」

[0413a26] 「云何菩萨不舍戒?」

[0413a27] 「不取戒相,是名不舍戒。」

[0413a27] 「云何菩萨秽恶诸欲?」

[0413a28] 「欲心不生故,是名秽恶诸欲。」

[0413a29] 「云何菩萨厌世间心?」

[0413a29] 「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厌世间心。」

[0413b01] 「云何菩萨舍一切所有?」

[0413b01] 「不惜内外诸法故,是名舍一切所有。」

[0413b02] 「云何菩萨心不没?」

[0413b03] 「二种识处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没。」

[0413b03] 「云何菩萨不惜一切物?」

[0413b04] 「于一切物不着不念,是名不惜一切物。

[0413b05] 「是为菩萨于四地中不舍十法。」

[0413b05] 「云何菩萨远离亲白衣?」

[0413b06] 「菩萨出家所生,从一佛界至一佛界,常出家、剃头、着染衣,是名远离亲白衣。」

[0413b08] 「云何菩萨远离比丘尼?」

[0413b08] 「不共比丘尼住,乃至弹指顷亦不生念,是名远离比丘尼。」

[0413b09] 「云何菩萨远离悭惜他家?」

[0413b10] 「菩萨如是思惟:我应安乐众生,他今助我安乐,云何生悭?是名远离悭惜他家。」

[0413b12] 「云何菩萨远离无益谈处?」

[0413b12] 「若有谈处,或生声闻、辟支佛心,我当远离,是名远离无益谈处。」

[0413b14] 「云何菩萨远离瞋恚?」

[0413b14] 「不令瞋心、恼心、鬪心得入,是名远离瞋恚。」

[0413b15] 「云何菩萨远离自大?」

[0413b16] 「所谓不见内法故,是名远离自大。」

[0413b16] 「云何菩萨远离蔑人?」

[0413b17] 「所谓不见外法故,是名远离蔑人。」

[0413b18] 「云何菩萨远离十不善道?」

[0413b18] 「是十不善道能障八圣道,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离十不善道。」

[0413b20] 「云何菩萨远离大慢?」

[0413b20] 「是菩萨不见法可作大慢者,是名远离大慢。」

[0413b21] 「云何菩萨远离自用?」

[0413b22] 「是菩萨不见是法可自用者,是名远离自用。」

[0413b23] 「云何菩萨远离颠倒?」

[0413b23] 「颠倒处不可得故,是名远离颠倒。」

[0413b24] 「云何菩萨远离婬、怒、痴?」

[0413b25] 「婬、怒、痴处不可见故,是名远离婬、怒、痴处。

[0413b26] 「是为菩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

[0413b26] 「云何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法?」

[0413b27] 「所谓六波罗蜜。诸佛及声闻、辟支佛,住六波罗蜜中,能度彼岸,是名具足六法。」

[0413b29] 「云何菩萨不作声闻、辟支佛意?」

[0413c01] 「作是念:声闻、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0413c02] 「云何菩萨布施不生忧心?」

[0413c02]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0413c03] 「云何菩萨见有所索心不没?」

[0413c04]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0413c05] 「云何菩萨所有物布施?」

[0413c05] 「菩萨初发心时布施,不言是可与是不可与。」

[0413c06] 「云何菩萨布施之后心不悔?」

[0413c07] 「慈悲力故。」

[0413c07] 「云何菩萨不疑深法?」

[0413c08] 「信功德力故。

[0413c08] 「是为菩萨住六地中远离六法。」

[0413c10] 【论】

[0413c10] 者言:

[0413c10] 「戒清净」者,初地中多行布施,次知持戒胜于布施。所以者何?持戒则摄一切众生,布施则不能普周一切。持戒遍满无量——如不杀生戒,则施一切众生命;如众生无量无边,福德亦无量无边。略说诸能破佛道事,此中皆名破戒;离是破戒垢,皆名清净。乃至声闻,辟支佛心,尚是戒垢,何况与恶!

[0413c17] 「知恩报恩」者,有人言:「我宿世福德因缘应得。」或言:「我自然尊贵,汝有何恩?」堕是邪见,是故佛说:「菩萨当知恩!」众生虽有宿世乐因,今世事不和合,则无由得乐。譬如穀种在地,无雨则不生;不可以地能生穀故,言雨无恩。虽所受之物是宿世所种;供奉之人,敬爱好心,岂非恩分?

[0413c23] 复次,知恩者,是大悲之本,开善业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则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人,甚于畜生!

[0413c26] 如《佛说本生经》:有人入山伐木,迷惑失道,时值暴雨,日暮飢寒,恶虫毒兽,欲来侵害。是人入一石窟,窟中有一大熊,见之恐怖而出。熊语之言:「汝勿恐怖!此舍温煖,可于中宿。」时连雨七日,常以甘果美水,供给此人。七日雨止,熊将此人示其道迳。熊语人言:「我是罪身,多有怨家,若有问者,莫言见我!」人答言:「尔!」此人前行,见诸猎者。猎者问言:「汝从何来?见有众兽不?」答言:「我见一大熊,此熊于我有恩,不得示汝!」猎者言:「汝是人,当以人类相亲,何以惜熊?今一失道,何时复来?汝示我者,与汝多分!」此人心变,即将猎者示熊处所。猎者杀熊,即以多分与之。此人展手取肉,二肘俱堕。猎者言:「汝有何罪?」答言:「是熊看我,如父视子,我今背恩,将是此罪!」猎者恐怖,不敢食肉,持施众僧。尔时,上座六通阿罗汉语诸下座:「此是菩萨,未来世当得作佛,莫食此肉!」即时起塔供养。王闻此事,勅下国内,不知恩人,无令住此!又以种种因缘赞知恩者,知恩之义,遍阎浮提,人皆信行。

[0414a18] 复次,菩萨作是念:「若人有恶事于我,我犹尚应度,何况于我有恩!」

[0414a19] 「住忍辱力」者,如忍波罗蜜中广说。

[0414a20] 问曰:

[0414a20] 种种因缘是忍辱相,此中何以但说「不瞋不恼」?

[0414a21] 答曰:

[0414a21] 此是忍辱体,先起瞋心,然后身口恼他。是菩萨初行故,但说众生忍,不说法忍。

[0414a23] 「受欢喜」者,菩萨见是持戒故,身口清净;知恩忍辱故,心清净;三业清净故,则自然生欢喜。譬如人香汤沐浴,着好新衣,璎珞庄严,镜中自观,心生欢喜;菩萨亦如是,得是善法自庄严:「戒是禅定、智慧根本,我今得是净戒,无量无边福德皆应易得。」以是自喜。菩萨住是戒忍中,教化众生,令得生他方佛前及生天上人中受乐;或令得声闻、辟支佛乘、佛乘者。观众生乐着,如长者观小儿共戏,亦与之同戏,更以少异物与之,令舍前所好;菩萨亦如是,教化众生,令得人天福乐;渐渐诱进,令得三乘。以是故言「受欢喜乐」。

[0414b06] 「不舍一切众生」者,善修集大悲心,誓度众生故,发心牢固故,不为诸佛贤圣所轻笑故,恐负一切众生故不舍;譬如先许人物,后若不与,则是虚妄罪人!以是因缘故,不舍众生。

[0414b10] 「入大悲心」者,如先说。此中佛自说:「本愿大心为众生故,所谓为一一人故,于无量劫代受地狱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德作佛,入无余涅槃。」

[0414b14] 问曰:

[0414b14] 无有代受罪者,何以作是愿?

[0414b15] 答曰:

[0414b15] 是菩萨弘大之心,深爱众生,若有代理,必代不疑。

[0414b16] 复次,菩萨见人间有天祠用人肉血五藏祀罗刹鬼,有人代者则听。菩萨作是念:「地狱中若当有如是代理,我必当代!」众人闻菩萨大心如是,则贵敬尊重之。所以者何?是菩萨深念众生踰于慈母故。

[0414b21] 「信师恭敬谘受」者,菩萨因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不信恭敬供养师?虽智德高明,若不恭敬供养,则不能得大利;譬如深井美水,若无绠者,无由得水。若破憍慢高心,宗重敬伏,则功德大利归之;又如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

[0414b28] 复次,佛说依止善师,持戒、禅定、智慧、解脱,皆得增长;譬如众树依于雪山,根、茎、枝、叶、华、果,皆得茂盛。以是故,佛说:「于诸师宗,敬之如佛。」

[0414c02] 问曰:

[0414c02] 恶师云何得供养信受?善师不能视之如佛,何况恶师!佛何以故此中说「于诸师尊如世尊想」?

[0414c04] 答曰:

[0414c05] 菩萨不应顺世间法。顺世间法者,善者心着,恶者远离;菩萨则不然,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之,不念与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嶮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0414c11] 复次,弟子应作是念:「师行般若波罗蜜,无量方便力,不知以何因缘故有此恶事?」如萨陀波崙闻空中十方佛教:「汝于法师,莫念其短,常生敬畏!」

[0414c15] 复次,菩萨作是念:「法师好恶,非是我事;我所求者,唯欲闻法以自利益。如泥像、木像无实功德,因发佛想故,得无量福德,何况是人智慧方便能为人说!以是故,法师有过,于我无咎。」

[0414c19] 「如世尊想」者,我先说:「菩萨异于世人。」世人分别好丑:好者爱着,犹不如佛;恶者轻慢,了不比数。菩萨则不然,观诸法毕竟空,从本已来皆如无余涅槃相;观一切众生,视之如佛,何况法师有智慧利益!以能作佛事故,视之如佛。

[0414c24] 「勤求诸波罗蜜」者,菩萨作是念:「是六波罗蜜,是无上正真道因缘,我当一心行是因缘。」譬如商人、农夫,随所适国土所须之物、地之所宜种子,勤修求办,事无不成;又如今世行布施后得大富,持戒后得尊贵,修禅定、智慧得道。菩萨亦如是,行六波罗蜜则得成佛。勤求道者,常一心勤求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若软心渐进,则为烦恼所覆、魔人所坏。以是故佛说:「于二地中勤求莫懈!」(二地竟)

[0415a05] 「多学问无厌足」者,菩萨知多学问是智慧因缘,得智慧则能分别行道;如人有眼,所至无碍。是故菩萨作是愿:「十方诸佛有所说法,我尽受持!」闻持陀罗尼力故,得清净天耳力故,得不忘陀罗尼力故。譬如大海,能受持一切十方诸水;菩萨亦如是,能受持十方诸佛所说之法。

[0415a11] 「净法施」者,如苗中生草,除秽则茂;菩萨亦如是,法施时不求名利、后世果报,乃至为众生故,不求小乘涅槃,但以大悲于众生随佛转法轮。

[0415a14] 法施相,庄严佛国相,受世间无量勤苦,住惭愧处,不舍阿兰若住处,少欲、知足,如先说。

[0415a16] 问曰:

[0415a16] 种种因缘,在生死中不厌;何以故但二因缘说不厌?

[0415a18] 答曰:

[0415a18] 是善根备具故,在生死中苦恼薄少;譬人有疮,良药涂之,其痛差少。菩萨得善根清净故,今世忧愁、嫉妬、恶心等悉皆止息;若更受身,得善根果报,自受福乐,亦种种因缘利益众生,随其所愿;自净世界,世界严净,胜于天宫,视之无厌,能慰释大菩萨心,何况凡夫!以是故,虽有多因缘,但说二事无厌。

[0415a25] 惭愧虽有种种,此中大者,声闻、辟支佛心。菩萨发心,欲广度一切众生;得少苦恼,便欲独取涅槃,是可惭愧!譬如有人大设餚饍,请呼众人;悭悋心起,便自独食,甚可惭愧!(三地竟)

[0415a29] 「不舍阿兰若住处」者,离众独住,若过声闻、辟支佛心,是名离众。

[0415b02] 一切法以无所得空故,不取不着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取,用无有着心故。

[0415b04] 菩萨常集诸功德无厌足,得无上道则足,更无胜法故。饮食、衣服、卧具知足者,是善法因缘,不以为要,故不说。

[0415b06] 「不舍头陀功德」者,如后〈觉魔品〉中说。无生法忍,此中以无生法忍为头陀。菩萨住于顺忍,观无生法忍。是十二头陀为持戒清净故,持戒清净为禅定故,禅定为智慧故;无生忍法即是真智慧。无生法忍是头陀果报,果中说因故。

[0415b12] 「不舍戒,不取戒相」者,是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尚不见持戒,何况破戒!虽种种因缘不破戒,此最为大,入空解脱门故。

[0415b15] 「污秽诸欲」者,如先说。此中佛说:「知是心相虚诳不实故,乃至不生欲心,何况受欲!」

[0415b16] 「厌世间心」者,如世间不可乐相中说。此中佛说厌心果报,所谓「无作解脱门」。

[0415b18] 「舍一切所有」者,如先说。

[0415b19] 「不没心」者,先已种种因缘说,菩萨闻是不没不畏相。「不生二识处」者,二识处,所谓眼、色中不生眼识,乃至意、法中不生意识。菩萨住是不二门中,观六识所知皆是虚诳无实;作大誓愿:「令一切众生住不二法中,离是六识。」

[0415b24] 「不惜一切物」者,不惜一切物中,虽有种种因缘,此因缘最大,所谓菩萨知一切法毕竟空,不忆念,灭一切取相。是故于受者不求恩惠,施中无高心,如是具清净檀波罗蜜。(四地竟)

[0415b28] 「远离亲白衣」者,行者以妨道故出家,若复习近白衣,则与本无异。以是故,行者先求自度,然后度人;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于溺,相与俱没!是菩萨远离亲白衣,则能集诸清净功德;深念佛故,变身至诸佛国,出家、剃头、着染衣。所以者何?常乐出家法,不乐习近白衣故。

[0415c06] 「远离比丘尼」者,如初品中说。

[0415c07] 问曰:

[0415c07] 菩萨等心视一切众生,云何不得共住?

[0415c08] 答曰:

[0415c08] 是菩萨未得阿鞞跋致、未断诸漏,集诸功德,人所乐着,以是故不得共住。又为离人诽谤,若诽谤者堕地狱故。

[0415c11] 「远离悭惜他家」者,菩萨作是念:「我自舍家,尚不贪不惜,云何贪惜他家?菩萨法欲令一切众生得乐,彼人助我与众生乐,云何悭惜?众生先世福德因缘,今世少有功夫,故得供养,我何以悭嫉?」

[0415c15] 「远离无益谈说」者,此即是绮语,为自心、他心解愁事,说王法事、贼事,大海、山林,药草、宝物,诸方国土,如是等事,无益于福、无益于道。菩萨愍念一切众生没在无常苦火,我当救济,云何安坐空说无益之事?如人失火,四边俱起,云何安处其内语说与事?此中佛说「若说声闻、辟支佛事,犹为无益之言」,何况与事!

[0415c23] 「远离瞋恚」者,心中初生名瞋心,以未定故;瞋心增长事定,打斫杀害,是名恼心;恶口谗谤,是名讼心;若杀害打缚等,是名鬪心。菩萨大慈悲众生故,则不生是心;常防此恶心,不令得入。

[0415c27] 「远离自大、蔑人」者,不见内外法,所谓受五众、不受五众。

[0415c28] 「远离十不善道」者,菩萨观十不善道中过罪种种因缘,如先说。此中佛说:「十不善道破小乘,何况大乘!」

[0416a02] 「远离大慢」者,菩萨行十八空,不见诸法定有大小相。

[0416a03] 「远离自用」者,拔七种憍慢根本故,又深乐善法故。

[0416a04] 「远离颠倒」者,一切法中,常、乐、净、我不可得故。

[0416a05] 「远离三毒」者,三毒义如先说。又此三毒所缘,无有定相。(五地竟)

[0416a06] 「六波罗蜜」者,如先说。此中佛说:「三乘之人皆以此六波罗蜜得到彼岸。」

[0416a08] 问曰:

[0416a08] 此是菩萨地,何以故说声闻、辟支佛得到彼岸?

[0416a09] 答曰:

[0416a09] 佛今说六波罗蜜多有所能,大乘法中则能含受小乘,小乘则不能。

[0416a11] 是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波罗蜜;观一切诸法空,未得方便力,畏堕声闻、辟支佛地,佛将护故说:「不应生声闻、辟支佛心。」

[0416a14] 菩萨深念众生故,大悲心故,知一切诸法毕竟空故,施时无所惜;见有求者,不瞋不忧;布施之后,心亦不悔。

[0416a16] 福德大故,信力亦大,深清净信敬诸佛;具足六波罗蜜,虽未得方便、无生法忍、般舟三昧,于深法中亦无所疑,作是念:「一切论议皆有过罪!唯佛智慧,灭诸戏论,无有阙失故,而能以方便修诸善法。」是故不疑。(六地竟)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九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第二十之与(卷五十)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416b07] 【经】

[0416b07] 「云何菩萨不着我?」

[0416b07] 「毕竟无我故。」

[0416b07] 「云何菩萨不着众生、不着寿命、不着众数,乃至知者、见者?」

[0416b09] 「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0416b09] 「云何菩萨不着断见?」

[0416b10] 「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

[0416b10] 「云何菩萨不着常见?」

[0416b11] 「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0416b11] 「云何菩萨不应取相?」

[0416b12] 「无诸烦恼故。」

[0416b12] 「云何菩萨不应作因见?」

[0416b13] 「诸见不可得故。」

[0416b13] 「云何菩萨不着名色?」

[0416b13] 「名色处相无故。」

[0416b14] 「云何菩萨不着五众、不着十八界、不着十二入?」

[0416b15] 「是诸法性无故。」

[0416b15] 「云何菩萨不着三界?」

[0416b16] 「三界性无故。」

[0416b16] 「云何菩萨不应作着心?云何菩萨不应作愿?云何菩萨不应作依止?」

[0416b18] 「是诸法性无故。」

[0416b18] 「云何菩萨不着依佛见?」

[0416b18] 「作依见,不见佛故。」

[0416b19] 「云何菩萨不着依法见?」

[0416b19] 「法不可见故。」

[0416b20] 「云何菩萨不着依僧见?」

[0416b20] 「僧相无为,不可依故。」

[0416b21] 「云何菩萨不着依戒见?」

[0416b21] 「罪、无罪不着故。

[0416b22] 「是为菩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着。」

[0416b22] 「云何菩萨应具足空?」

[0416b23] 「具足诸法自相空故。」

[0416b23] 「云何菩萨无相证?」

[0416b24] 「不念诸相故。」

[0416b24] 「云何菩萨知无作?」

[0416b25] 「于三界中不作故。」

[0416b25] 「云何菩萨三分清净?」

[0416b25] 「十善道具足故。」

[0416b26] 「云何菩萨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

[0416b27] 「得大悲故。」

[0416b27] 「云何菩萨不念一切众生?」

[0416b27] 「净佛世界具足故。」

[0416b28] 「云何菩萨一切法等观?」

[0416b28] 「于诸法不损益故。」

[0416b29] 「云何菩萨知诸法实相?」

[0416b29] 「诸法实相无知故。」

[0416c01] 「云何菩萨无生忍?」

[0416c01] 「为诸法不生不灭、不作故。」

[0416c02] 「云何菩萨无生智?」

[0416c02] 「知名色不生故。」

[0416c03] 「云何菩萨说诸法一相?」

[0416c03] 「心不行二相故。」

[0416c04] 「云何菩萨破分别相?」

[0416c04] 「一切法不分别故。」

[0416c04] 「云何菩萨转忆想?」

[0416c05] 「小、大、无量想转故。」

[0416c05] 「云何菩萨转见?」

[0416c06] 「于声闻、辟支佛地见转故。」

[0416c06] 「云何菩萨转烦恼?」

[0416c07] 「断诸烦恼故。」

[0416c07] 「云何菩萨等定慧地?」

[0416c07] 「所谓得一切种智故。」

[0416c08] 「云何菩萨调意?」

[0416c08] 「于三界不动故。」

[0416c09] 「云何菩萨心寂灭?」

[0416c09] 「制六根故。」

[0416c09] 「云何菩萨无碍智?」

[0416c10] 「得佛眼故。」

[0416c10] 「云何菩萨不染爱?」

[0416c10] 「舍六尘故。

[0416c11] 「是为菩萨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0416c12] 「云何菩萨顺入众生心?」

[0416c12] 「菩萨以一心知一切众生心及心数法。」

[0416c13] 「云何菩萨游戏诸神通?」

[0416c13] 「以是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亦不作佛国想。」

[0416c15] 「云何菩萨观诸佛国?」

[0416c15] 「自住其国,见无量诸佛国,亦无佛国想。」

[0416c16] 「云何菩萨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

[0416c17] 「住转轮圣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庄严。」

[0416c18] 「云何菩萨如实观佛身?」

[0416c18] 「如实观法身故。

[0416c19] 「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四法。」

[0416c19] 「云何菩萨知上下诸根?」

[0416c20] 「菩萨住佛十力,知一切众生上下诸根。」

[0416c21] 「云何菩萨净佛世界?」

[0416c21] 「净众生故。」

[0416c21] 「云何菩萨如幻三昧?」

[0416c22] 「住是三昧,能成办一切事,亦不生心相。」

[0416c23] 「云何菩萨常入三昧?」

[0416c23] 「菩萨得报生三昧故。」

[0416c24] 「云何菩萨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0416c25] 「菩萨知众生所应生善根而为受身,成就众生故。

[0416c26] 「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0416c26] 「云何菩萨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

[0416c27] 「十方无量世界中众生,如诸佛法所应度者而度脱之。」

[0416c28] 「云何菩萨得如所愿?」

[0416c29] 「六波罗蜜具足故。」

[0416c29] 「云何菩萨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

[0417a01] 「辞辩力故。」

[0417a01] 「云何菩萨胎生成就?」

[0417a02] 「菩萨世世常化生故。」

[0417a02] 「云何菩萨家成就?」

[0417a03] 「常在大家生故。」

[0417a03] 「云何菩萨所生成就?」

[0417a04] 「若刹利家生,若婆罗门家生故。」

[0417a04] 「云何菩萨性成就?」

[0417a05] 「如过去菩萨所生姓,从此中生故。」

[0417a06] 「云何菩萨眷属成就?」

[0417a06] 「纯诸菩萨摩诃萨为眷属故。」

[0417a07] 「云何菩萨出生成就?」

[0417a07] 「生时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亦不取相故。」

[0417a08] 「云何菩萨出家成就?」

[0417a09] 「出家时,无量百千亿诸天侍从出家,是一切众生必至三乘。」

[0417a11] 「云何菩萨庄严佛树成就?」

[0417a11] 「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

[0417a13] 「云何菩萨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

[0417a14] 「菩萨得众生清净,佛国亦净。

[0417a15] 「是为菩萨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

[0417a15] 「云何菩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0417a16] 「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具足满,断一切烦恼及习;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过乾慧地、性地、八忍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过是九地,住于佛地。是为菩萨十地。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0417a25] 【论】

[0417a25] 者言:

[0417a25] 我等二十法不可得故不着。不可得因缘,如先种种说。我见乃至知者、见者,佛见、僧见,是入众生空故,是见不应着。与断、常乃至戒见,是法空故,不应着。

[0417a28] 问曰:

[0417a28] 与者可知,「因见」云何?

[0417a29] 答曰:

[0417a29] 一切有为法展转为因果,是法中着心取相生见,是名「因见」,所谓非因说因,或因果一异等。

[0417b02] 「具足空」者,若菩萨能尽行十八空,是名具足空。

[0417b03] 复次,能行二种空:众生空、法空,是名具足空。

[0417b04] 复次,若菩萨能行毕竟空,于中不着,是名具足空。

[0417b06] 问曰:

[0417b06] 若尔者,佛此中何以但说「自相空」?

[0417b06] 答曰:

[0417b07] 此三种空皆是自相空。以住六地菩萨福德故利根,利根故分别诸法取相;以是故,七地中以相空为具足空。

[0417b09] 佛或时说有为空、无为空名具足空,或时说不可得空名具足空。

[0417b11] 「无相证」者,无相即是涅槃,可证,不可修;不可修故,不得言「知」;无量无边不可分别故,不得言「具足」。

[0417b13] 「知无作」者,三事虽通是知,二事更义立其名,无作但有「知」名。

[0417b15] 「三分清净」者,所谓十善道:身三、口四、意三,是名三分。上以说三解脱门故,此中不复说。「三分清净」者,或有人身业清净,口业不清净;口业清净,身业不清净;或身口业清净,意业不清净;或有世间三业清净,而未能离着;是菩萨三业清净及离着故,是名三分清净。

[0417b21] 「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者,悲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此中说无缘大悲名具足。所谓法性空,乃至实相亦空,是名无缘大悲。菩萨深入实相,然后悲念众生;譬如人有一子,得好宝物,则深心爱念欲以与之。

[0417b26] 「不念一切众生」者,所谓净世界具足故。

[0417b27] 问曰:

[0417b27] 若不念众生者,云何能净佛世界?

[0417b28] 答曰:

[0417b28] 菩萨令众生住十善道,为庄严佛国;虽庄严,未得无碍庄严。今菩萨教化众生,不取众生相,诸善根福德清净;诸善根福德清净故,是无碍庄严。

[0417c02] 「一切法等观」者,如法等忍中说。此中佛自说:「于诸法不增损。」

[0417c04] 「知诸法实相」者,如先种种因缘广说。

[0417c05] 「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0417c06] 「无生智」者,初名忍,后名智;麁者忍,细者智。佛自说:「知名色不生故。」

[0417c08] 「说诸法一相」者,菩萨知内外十二入皆是魔网,虚诳不实,于此中生六种识亦是魔网虚诳。何者是实?唯不二法——无眼、无色,乃至无意、无法等,是名实。令众生离十二入故,常以种种因缘说是不二法。

[0417c12] 「破分别相」者,菩萨住是不二法中,破所缘男女、长短、大小等分别诸法。

[0417c14] 「转忆想」者,破内心忆想分别诸法等。

[0417c15] 「转见」者,是菩萨先转我见、边见等邪见,然后入道;今转法见、涅槃见,以诸法无定相。转涅槃者,转声闻、辟支佛见,直趣佛道。

[0417c18] 「转烦恼」者,菩萨以福德持戒力故,折伏麁烦恼,安隐行道,唯有爱、见、慢等微细者在,今亦离细烦恼。复次,菩萨用实智慧,观是烦恼即是实相;譬如神通人,能转不净为净。

[0417c22] 「等定慧地」者,菩萨于初三地慧多定少,未能摄心故;后三地定多慧少,以是故,不得入菩萨位。今众生空、法空,定慧等故,能安隐行菩萨道;从阿鞞跋致地,渐渐得一切种智慧地。

[0417c26] 「调意」者,是菩萨先忆念老、病、死、三恶道,慈愍众生故,调伏心意;今知诸法实相故不着三界,不着三界故调伏。

[0417c29] 「心寂灭」者,菩萨为涅槃故,先于五欲中折伏五情,意情难折伏故;今住七地,意情寂灭。

[0418a02] 「无碍智」者,菩萨得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实、不实法中无碍;得是道慧,将一切众生令入实法,得无碍解脱、得佛眼,于一切法中无碍。

[0418a05] 问曰:

[0418a05] 是七地中,何以说得佛眼?

[0418a06] 答曰:

[0418a06] 是中应学佛眼,于诸法无碍,似如佛眼。

[0418a07] 「不染爱」者,是菩萨虽于七地得智慧力,犹有先世因缘,有此肉身,入禅定不着,出禅定时有着气;随此肉眼所见,见好人亲爱,或爱是七地智慧实法。是故佛说:「于六尘中行舍心,不取好恶相。」(七地竟)

[0418a12] 「顺入众生心」者,菩萨住是八地中,顺观一切众生心之所趣,动发思惟,深念顺观,以智慧分别知:是众生永无得度因缘;是众生过无量阿僧祇劫然后可度,是众生或一劫、二劫乃至十劫可度,是众生或一世、二世乃至今世可度,是众生或即时可度者,是熟、是未熟;是人可以声闻乘度,是人可以辟支佛乘度。譬如良医诊病,知差久近、可治不可治者。

[0418a20] 「游戏诸神通」者,先得诸神通,今得自在游戏,能至无量无边世界。菩萨住七地中时,欲取涅槃;尔时,有种种因缘及十方诸佛拥护,还生心欲度众生。好庄严神通,随意自在,乃至无量无边世界中无所罣碍,见诸佛国,亦不取佛国相。

[0418a25] 「观诸佛国」者,有菩萨以神通力飞到十方,观诸清净世界,取相欲自庄严其国。有菩萨佛将至十方,示清净世界,取净国相,自作愿行;如世自在王佛,将法积比丘至十方,示清净世界。或有菩萨自住本国,用天眼见十方清净世界,初取净相,后得不着心故还舍。

[0418b03] 「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者,如先说。是八地名转轮地。如转轮王宝轮至处,无碍无障,无诸怨敌;菩萨住是地中,能雨法宝,满众生愿,无能障碍,亦能取所见净国相而自庄严其国。

[0418b07] 「如实观佛身」者,观诸佛身如幻如化,非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所摄,若长若短,若干种色,随众生先世业因缘所见。此中佛自说:「见法身者,是为见佛。」法身者,不可得法空;不可得法空者,诸因缘边生法,无有自性。

[0418b12] 「知上下诸根」者,如十力中说。菩萨先知一切众生心所行,谁钝、谁利,谁布施多、谁智慧多,因其多者而度脱之。

[0418b14] 「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

[0418b17] 「入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处住,所作幻事,遍满世界,所谓四种兵众,宫殿城郭,饮食歌舞,杀活、忧苦等;菩萨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先行布施等充满众生,次说法教化破坏三恶道,然后安立众生于三乘;一切所可利益之事,无不成就。是菩萨心不动,亦不取心相。

[0418b24] 「常入三昧」者,菩萨得如幻等三昧,所役心能有所作;今转身得报生三昧,如人见色,不用心力。住是三昧中,度众生安隐,胜于如幻三昧,自然成事,无所役用;如人求财,有役力得者,有自然得者。

[0418b29] 「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者,菩萨得二种三昧,二种神通,行得、报得;知以何身、以何语、以何因缘、以何事、以何道、以何方便而为受身,乃至受畜生身而化度之。(八地竟)

[0418c04] 「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者,无量阿僧祇十方世界六道中众生,是菩萨教化所应度者而度之。是世界有三种:有净、不净、有杂。是三种世界中众生所可应度有利益者,皆摄取之。譬如然灯,为有目之人,不为盲者;菩萨亦如是,或先有因缘者,或始作因缘者。

[0418c10] 复次,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0418c16] 「得如所愿」者,是菩萨福德、智慧具足故,无愿不得。听者闻无量无边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得;以是故,次说所愿如意。此中佛自说六波罗蜜具足:五度则福德具足,般若则智慧具足。

[0418c21] 「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者,我上说福德、智慧具足,所愿如意;知他人种种语,即是所愿事。复次,菩萨得宿命智清净故,知处处生一切语。复次,得愿智故,知立名者心,强作种种名字语言。复次,菩萨得解众生语言三昧故,通一切语无碍。复次,自得四无碍智,又复学佛四无碍智;以是故,知众生语言音声。

[0418c28] 「处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萨乘白象,与无量兜率诸天围遶、恭敬、供养、侍从,入母胎。

[0419a01] 有人言:菩萨母得如幻三昧力故,令腹广大无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萨及天龙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宫殿、台观,先庄严床座,悬缯幡盖,散花,烧香,皆是菩萨福德业因缘所感,然后菩萨来下处之。亦以三昧力故,下入母胎,于兜率天上如故。

[0419a07] 「生成就」者,菩萨欲生时,诸天龙鬼神庄严三千大千世界;是时,有七宝莲花座,自然而有;从母胎中,有无量菩萨先出,坐莲华上,叉手赞叹,俟待菩萨;及诸天龙、鬼神、仙圣、诸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见菩萨生。然后菩萨从母右脇出,如满月从云中出,放大光明,照无量世界。是时,有大名声,遍满十方世界,唱言:「某国菩萨末后身生。」或有菩萨化生莲华;于四生中,菩萨胎生、化生。于四种人中,菩萨生刹利、婆罗门二姓中——生此二种姓,人所贵故。

[0419a17] 「家成就」者,婆罗门家有智慧,刹利家有力势;婆罗门利益后世,刹利利益今世。是二种于世有益,是故菩萨在此中生。复次,诸功德法家,所谓不退转生,是名家生。

[0419a21] 「姓成就」者,菩萨兜率天上观世间何姓为贵、能摄众生,即于是姓中生。如七佛中,初三佛,憍陈如姓中生;次三佛,迦叶姓中生;释迦文尼佛,憍昙姓中生。复次,菩萨初深心牢固,是名诸佛姓。有人言:得无生法忍,是诸佛姓;是时,得佛一切种智气分故,如声闻法中姓地人。

[0419a27] 「眷属成就」者,皆是智人、善人,世世集功德。此中佛自说:「纯以菩萨为眷属。」如《不可思议经》中说:「瞿毘耶是大菩萨,一切眷属皆是住阿毘跋致地菩萨;以方便三昧变化力,为男、为女,共为眷属。如转轮圣王居士宝是夜叉、鬼神现作人身,与人共事。」

[0419b04] 「出家成就」者,如释迦文菩萨,夜于宫殿,见诸婇女皆如死状;十方诸天鬼神齎持幡华供养之具,奉迎将出。是时车匿虽先受净饭王勅,而随菩萨意,自牵马至;四天王使者接捧马足,踰城而出。为破诸烦恼及魔人,示一切众人在家之秽。如此大功德贵重之人,犹尚出家,况诸凡细!如是等因缘,名出家成就。

[0419b11] 「庄严佛树成就」者,庄严菩提树,如先说。佛此中自说:「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无数阿僧祇诸佛世界。」或有佛以菩萨七宝庄严佛树,或有不如是者。所以者何?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为众生故现种种庄严。

[0419b17] 「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者,菩萨住七地中,破诸烦恼,自利具足;住八地、九地,利益他人,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自利、利他深大故,一切功德具足。如阿罗汉、辟支佛,自利虽重,利他轻故,不名具足;诸天及小菩萨,虽能利益他,而自未除烦恼故,亦不具足。是名功德具足。(九地竟)

[0419b23] 「当知如佛」者,菩萨坐如是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地。譬如大云澍雨,连下无间;心自然生无量无边清净诸佛法,念念无量。尔时,菩萨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间光,令百亿魔宫闇蔽不现。魔即瞋恼,集其兵众来逼菩萨。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勳,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是时,十地所得功德,变为佛法,断一切烦恼习,得无碍解脱,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无量无边诸佛法。是时,地为六种震动,天雨华香,诸菩萨、天人皆合手赞叹。是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菩萨、天人,大声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于道场,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地当知如佛。

[0419c09] 复次,佛此中更说第十地相,所谓菩萨行六波罗蜜,以方便力故,过乾慧地,乃至菩萨地,住于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

[0419c12] 菩萨能如是行十地,是名发趣大乘。

大智度论释出到品第二十一

[0419c14] 【经】

[0419c14]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0419c18] 「若人欲使实际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议性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

[0419c20] 「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识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

[0419c25] 「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

[0420a03] 「若人欲使梦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幻、焰、响、影、化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幻、焰、响、影、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

[0420a07] 「须菩提!若人欲使檀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檀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故。

[0420a16] 「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无法有法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性空故。

[0420a20] 「若人欲使四念处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四念处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0420a28] 「须菩提!若人欲使阿罗汉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阿罗汉性空,辟支佛、辟支佛性空,佛、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如上说。

[0420b08] 「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语言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

[0420b12] 「若人欲使不生不灭法、不垢不净、无作法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不生乃至无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无作性,性空故。

[0420b16]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摩诃衍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不动法故。」

[0420b17] 【论】

[0420b17] 问曰:

[0420b17] 佛已知须菩提所问,今何以更称而答?

[0420b18] 答曰:

[0420b18] 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有十万偈,三百二十万言,与《四阿含》等,此非一坐说尽。又上须菩提所问,已答二事,异时异日故称第三问而答。

[0420b22] 复次,有人言:声闻法中无有不可思议事,不得一日一坐中说尽。佛有无碍解脱,菩萨有不可思议三昧,能令多时作少时、少时作多时,亦能以大色入小、小色作大。又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人谓从旦至食。

[0420b26] 问曰:

[0420b27] 色有形可见,时无形但有名,云何得以近为远、以远为近?

[0420b28] 答曰:

[0420b28] 以是故说「以不可思议神通力」。如人梦中,梦有所见,自以为觉;梦中复梦,如是展转,故是一夜。

[0420c01] 以是故,更称其问而答。

[0420c02] 「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答:「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

[0420c03] 问曰:

[0420c04] 是乘为是佛法?为是菩萨法?若是佛法,云何从三界出?若是菩萨法,云何萨婆若中住?

[0420c05] 答曰:

[0420c06] 是乘是菩萨法,乃至金刚三昧;是诸功德清净,变为佛法。是乘有大力,能有所去,直以至佛,更无胜处可去,故言「住」。譬如劫尽火烧三千世界,势力甚大,更无所烧,故便自灭;摩诃衍亦如是,断一切烦恼,集诸功德,尽其边际,更无所断,更无所知,更无所集故,便自归灭。

[0420c12] 「不二法」者,断诸菩萨着故说。此中佛自说:「大乘、萨婆若,是二法不一故不合,不异故不散;六情所知尽虚妄故,无色、无形、无对、一相。」

[0420c15] 问曰:

[0420c15] 先言「不一故不合」,今何以言「一相」?

[0420c16] 答曰:

[0420c16] 此中言「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则无有出至佛道;为引导凡夫人故,说言「一相」。

[0420c18] 「实际」者,是诸法末后实相,无出无入;若有狂人欲使实际出至佛道者,此人则欲使无相法出。

[0420c20] 如、法性、法相,如先说。

[0420c21] 「不可思议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心心数法灭,故言不可思议。复有人言:过实际、涅槃,更求诸法实,若有若无,是名不可思议。复次,一切诸佛法,无有能思惟筹量者,故名不可思议。复有人言:一切诸法,分别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思议。

[0420c27] 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则欲使无相法中出。此中佛自说:「五众空相,不能出三界,不能至萨婆若,五众中五众相空故,十二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亦如是。」

[0421a01] 梦等空譬喻,亦如是;自相空故,无出无至。

[0421a02] 若人欲使六波罗蜜出,此人则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六波罗蜜因缘和合故无自性,自性无故空。菩萨着六波罗蜜,堕邪道,故为说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0421a06] 问曰:

[0421a06] 六波罗蜜有道俗,俗可着故可说空;出世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着故,何以说空?

[0421a09] 答曰:

[0421a09] 诸菩萨漏未尽,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爱着故。凡夫法虚妄颠倒,此法从凡夫法边生,云何是实?以是故,佛说是亦空,以喻无相法。

[0421a13] 是大乘即是无相,无相云何有出、有至?

[0421a14] 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义,如先说。

[0421a16] 用如是法,从三界出,至萨婆若中住;非是实法,亦无所动。

[0421a19] 【经】

[0421a19] 「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住』者,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非住非不住。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法性相乃至无作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性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性空故。诸与法亦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住处,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0421a28] 【论】

[0421a28] 问曰:

[0421a28] 上言「是乘到萨婆若,更无胜法可去」,今何以复说「是乘无住处」?

[0421a29] 答曰:

[0421a29] 先说「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梦,虽有坐卧行住,非实是住;菩萨亦如是,虽言「到萨婆若住」,亦无定住。

[0421b03] 佛此中自说:「一切法从本已来无住相,云何独大乘有住?若有所住,以毕竟空法住。」

[0421b05] 譬如:如、法性、法相、实际,非住、非不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不作。

[0421b06] 「不住」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异相中不住。

[0421b07] 「不住」者,说空破有;「非不住」者,说世谛方便有住。

[0421b09] 「不住」者,说无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灭相。

[0421b10] 此中佛自说:「法性、法性相空。何以故?自相空故。乃至无起无作诸与法亦如是。」

[0421b12] 【经】

[0421b12] 「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众、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檀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0421c08] 「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世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萨婆若。」

[0421c22] 【论】

[0421c22] 者言:

[0421c22] 「出」者,行是乘到佛道边出,又复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萨婆若,是名为「出」。

[0421c24] 此中佛自说空因缘:「乘者,是六波罗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诸法,六波罗蜜所不摄。出者,是菩萨。是三法皆空。」

[0421c26] 此中佛复说因缘:「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空故。」

[0421c28] 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乃至萨婆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乃至三世、三相、增减等,是名法空。

[0422a02] 我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是名众生空。

[0422a03] 问曰:

[0422a03] 有二种不可得:一者、有法,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能得。此云何不可得?

[0422a05] 答曰:

[0422a05] 是法无故不可得。

[0422a06] 问曰:

[0422a06] 一切法本末不可得,于人有何利益?

[0422a07] 答曰:

[0422a07] 此中佛自说:「毕竟清净故。」

[0422a07] 「毕竟」者,若行者依「无」而破「有」,于「有」得清净,于「无」未清净,以依止故。

[0422a09] 此中佛自说不可得因缘:一切众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实际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

[0422a11] 复次,十八空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

[0422a12] 十八空中,无初地乃至十地,无成就众生,无净佛世界,无五眼;以十八空故空,毕竟清净故不可得。

[0422a15] 菩萨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萨婆若。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释第十九品讫第二十品)


卷四十一至卷五十(41-50)终。返回《大智度论


1-1011-20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9091-100


【Chanworld.org】来自CBETA版。2018.10.06-2018.10.0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