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宛达 : 美国藏传佛教寺庙访问记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宛达 : 美国藏传佛教寺庙访问记

1
1 Users
0 Likes
768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12
Topic starter  

【按】:这段话有很多问题,比如佛教灵魂观、爱因斯坦信上帝:“至于“来世”,我们这些做科技工作的人恐怕向来没有轻易接受。佛教的说法是肉身是消失了,但灵魂还在,虽然离开了这一世的肉身,但终究会附着在另一个肉身上,就是“来世”。还说一个人刚死之后,灵魂还会停留几天,所以建议几天内不要挪动刚去世的亲人的尸身。连爱因斯坦和牛顿晚年都信上帝了,我愿意把“来世”这个话题归到“未知”的那一类,不作任何武断之说。科学每每颠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认识,认识是无穷尽的,为什么不把这个话题留作“暂不作结论”一类呢。”

【按】了解藏传佛教在美国的情况。


宛达 : 美国藏传佛教寺庙访问记

年底年初间,我和女儿得到了几天喘息的机会。女儿除工作外,一向各种兴趣广泛,其中包括美国的中青年女性广泛介入的瑜伽和禅宗打坐,这次知道附近五六小时车程的一个山上的美国藏传佛教寺庙有六天retreat,静修的意思,她考虑参加,把信息转给了我。我听后顿时有了兴趣。想的是可以心静脑清几天了。

我们这一代人的幼年环境有着相当浓厚的佛教气氛。佛教的“空”, “来世” ,“不杀生” 等等,我这个俗界的人虽然对这些说法理解极其浮浅,到也耳熟能详。那平稳悠扬的颂经声,来自附近的寺庙以及不少电影中的片段,是童年的深刻记忆之一。在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等等众多宗教中,佛教于我来说比较熟悉,也有愿望近一步探索,对各种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认识世界当然大有帮助。读书终归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有机会去看看美国的藏传佛教寺庙,一定是一件很有裨益的事。我想,休一个短假,得一些知识,有利无弊,何乐不为。欣然加入。

从西雅图出发沿90号高速公路东行,很快就进入海岸边常见的大山。这天风雪交加,公路上能见度不高,但交通没有大碍。五六小时之后转北往加拿大方向,渐渐人迹罕至。终于到了一个连在广告中夸口无处不有信号的Verizon 也鞭长莫及的大山深处。看到六七栋房舍,均为在美国远郊随处可见的农舍形,也只是家居房屋的大小,用林中的圆木作椽和垒墙,不是中国寺庙式的飞檐斗拱式。天色已近昏暗,我们犹豫是否就是此地,于是下车到最大的一栋房舍门口探头探脑,看到Sravasti Abbey的字样,才知道不差了。

推门进去,听见我们的说话声,一个大约还不到30岁的白人女子进来了。光着头,我不是说没戴帽子,是剃了头,身着紫红色袈裟。我还没来得及收回略带惊讶的眼光,她大概或没感觉到,或见怪不怪,马上说你们是来参加六天的retreat的吧。问了一下名字之后,她说我先带你们去你们的房间安顿一下,然后上楼参加其他早到的人的日程安排介绍会议。

上楼一看,一间最大的厅堂里已经有五六十人。十几个剃度了的身着紫红色袈裟的尼姑中居然一个东方人都没有。据说有一个和尚,看到过墙上玻璃橱窗里的照片,但没见过其人。僧尼同寺,我是第一次听到。僧尼都有一个Veneable的称呼,是“尊敬的”意思,应该相当于中国佛教里的“师父”吧。我们这样的参加者有三四十人,后来我得知有的来过多次。每天安排大致不变,早5点起床到晚9点左右停止活动,另外的16个小时除三餐和活动之间的短暂休息外,安排得满满的。5:30-7:00早课,即诵经和祷告,7:30早饭,9:00-10:15讲经,10:45-11:50诵经,12:00午餐,然后午休,2:00-2:30提问和解答,2:45-4:00小组讨论,4:30-5:45讲经,6:00 晚餐,7:00-8:30诵经,之后休息。这对我这个喜欢午夜读书和看个别特殊电视节目的人实在是个大调整,不过试试不同生活方式也没什么不好。欣然就范。参与者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网络可上,倒是可以心无旁骛了。紧急情况可用他们的电话。

这主楼外面看不大,里面不小。楼下供居住,楼上是大小两个会议厅,大的一个兼作饭厅,隔壁是厨房。楼外十米处有一个可供停四辆车的大车库改建成的佛堂。诵经,祷告,和讲经都在这里。其它几栋房舍是办公室和储藏室,还有一栋木屋是住持的居室。寺庙没有晨钟暮鼓,只轻敲一个小跋提醒大家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佛祖释迦牟尼,观音以及其他菩萨的各种姿势的画像和塑像供奉在每间房的正面墙上。主楼门厅后供奉着一座大型观音像,我们被告知要从观音像左方绕行以表敬意。寺庙的创立者和住持,法名Thubten Chodron, 居然是美国出生的犹太人。出版了十来本书,其中和达赖喇嘛共同写作的有四本:Approaching the Buddhist Path (1) (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The Foundation of Buddhist Practice (2) (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Samsara, Nirvana, and Buddha Nature (3) (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 Buddhism;Following in the Buddha’s Footsteps (4) (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Thubten Chodron还去过以色列为人做临终祷告。尼姑中除美国白人外,有德国人,南美人,还有一个印度人。我知道并理解美国人对西藏的兴趣和了解比中国的“中原”地带的人都要多,但很好奇为什么有一些白人会放弃他们本身的基督教,天主教,而信地球那一头的佛教。一次小组活动时,一个白人女教徒是小组的组织者,大约60岁的样子。我先打招呼说,想问一个问题,如果不合适则请直告。她听了我的问题之后,很坦然地笑笑说,她本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年幼时去参加教会活动,却很反感。青年时代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处得到佛教的信息,马上就有了共鸣,居然逐步地变成了佛教徒。一直未婚,没有孩子,直到现在。这让我见识了又一个偶然转必然和例外的事件。南美的那位很年轻,没得机会询问。各人有各人的机遇和考虑吧。

几天的大群经文讲解伴以经文诵唱于我只是听,连滥竽充数都不够格,还很不懂经文的含义,更丝毫跟不上诵唱的节奏,连两本翻译成了英文的经文中涉及到的页数六天来都还才刚开始有点感觉,更有相当数量不认识的词汇要查字典。有一位五六十岁的白人女性坐我旁边,她说花了三年才跟上这经文的诵唱。通过几天的诵经讲经和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以及读了一本这位住持写的“Buddhism for Beginners”, 使我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和认识比以前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拜佛和诵经的内容除向佛祖和其他菩萨表示尊敬,理解思想和行为规范,为所有人祈祷,饭前饭后感恩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正视自己的悔恨情感,净化自己的灵魂。其它宗教我了解甚少,至少基督教也是教人审视自己的罪恶念头和行为,净化自己的灵魂的。佛教的要为伤害自己的人祈福和基督教的原谅,殊途同归。离开宗教的包装,可说直达信仰的本质。

讲经时,Thubten Chodron以她的清楚的逻辑思维,能言善辩的口才,和幽默风趣的风格征服了听众。几个小时的讲经毫不枯燥,没有令人昏昏欲睡,反而让人精神抖擞,兴趣盎然。内容之一是讲解经文中忏悔的内容,分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大家以个人的亲身感受热烈讨论,企图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寻求对待各种问题的尽可能正确的态度。比如,是否应该赦免得罪自己的人,为什么?传统道德里,我们宽恕他人,大概有几种理由:以大局为重,暂时牺牲个人利益,以图将来;以自身利益为重,不做两败俱伤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达到心灵平静;以委屈自己换取更好的机会,等等。在宗教里,提倡赦免他人的根源是听从佛的教诲,赦免的核心在于“爱仇敌”,与法律上的判刑不冲突,也与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冲突。还有,给人浪子回头的机会。这种宽容和爱心与基督教的博爱如出一辙。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犯下的过失,比如伤害过别人,等等。有的人谈到有些事情让自己很纠结,难以释怀。有一个人发言说,她在临终关怀医院工作,美国有五个州市允许患绝症的人有选择结束生命的自由,华盛顿州是其中之一,介入这样的事件让她这个虽不是佛教徒但赞成”不杀生“的人不止一次觉得纠结。对这个问题,Thubten Chodron 回答说这个结束生命的愿望首先来自本人,一般也有患者家人的赞同,只要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就不必纠结。另一个话题是佛教主张不杀生,可是有的佛教徒以及皈依的人也不是只素食,如何处理食物选择。Thubten Chodron 解释说只要首先不是自己动手宰杀,其次不是直接面对动物被宰杀,为了生存,还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是人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处事态度,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见和习惯行事,否则就不满,生气, 发火, 断交。我很同意这是人生中和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频繁最困难处理的事件之一。困难之处在于我们自己有意识无意识地希望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而却不愿改变自己来适应别人。许多关系,同事,同学,朋友,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夫妻,造成了无穷的喜怒哀乐,不尽的悔恨遗憾。给文学提供题材了,但当事人身心俱损却难以避免。早熟睿智的人毕竟少数,还很有些人拒绝成熟,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确需要点大智慧大胸怀。常有人提到换位思考,是一个意思。恐怕要先承认自己有自我中心的表现,才能走出下一步。当然未必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的隐私作为讨论的题目,不过大家说到的一些情况还是让人有所启发。比如一个大约近30岁的白人男子谈到他的母亲事事希望他按她的轨道走,而他觉得他的轨道和母亲的几乎平行,不交叉,很难做到。俩人都很苦恼。这位男青年甚至泪流满面。小组的主持人劝当事人接受现实,至少不要太烦恼。然后等待时机,大家慢慢磨合。这我很同意。世间之事未必都有解,放下本身就是一解,再说时间或许能带来契机。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话题是经文中提到的如何对待批评。大家讨论到每个人都有在收到批评时常不能先行自省,而容易很快就反驳甚至倒过来批评别人的现象。佛教和基督教都主张在别人攻击你时,不要反擊對方。这就是耳熟能详的“打了左脸,还送上右脸”的意思。沉住氣不要以惡報惡,让你的善意感动对方改变。我在的一个小组的住持人,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位,说到一个她自己的经历。她们的服装永远是这袈裟,因此到外面去时就很与众不同容易辨认她的信仰。她有一次在机场碰到一个美国南部保守州的牛仔,一看她就说你是个白人,怎么还会信佛教,是对耶稣基督的背叛。而且站得离她很近,有威胁的意思。她没有反驳,也没有高声,只平和地说了一句,我们是民主国家,信仰自由,你为什么要指责我的信仰呢?简单的一句话却堵得那个牛仔哑口无言,更重要的是她的完全没有恼怒和辩驳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他只好转身走了,几步后回头把手举到帽子平齐一扬,一个致敬的手势。这就是不以惡報惡的结果。

Thubten Chodron和其他讲经者以平和的态度讲解经文中诸多方面的内容,劝诫人们该放下的就放下,否则徒受其害,于事无补。坚持不懈宽恕他人也要求佛宽恕自己,必定能拥有一个平和的心境。

至于“来世”,我们这些做科技工作的人恐怕向来没有轻易接受。佛教的说法是肉身是消失了,但灵魂还在,虽然离开了这一世的肉身,但终究会附着在另一个肉身上,就是“来世”。还说一个人刚死之后,灵魂还会停留几天,所以建议几天内不要挪动刚去世的亲人的尸身。连爱因斯坦和牛顿晚年都信上帝了,我愿意把“来世”这个话题归到“未知”的那一类,不作任何武断之说。科学每每颠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认识,认识是无穷尽的,为什么不把这个话题留作“暂不作结论”一类呢。

这处寺庙如同中国的一样,靠各种捐献-中国的佛教叫化缘-支持。捐献者中有比我想象中的数量大得多的信徒。现有的经堂已经不够用,他们已在筹备用捐款盖一个大的。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他们常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这次的静修。活动参与者自愿付一些食宿费,和额外捐献一些。书籍和记念性的杯盘不是”买”,而是自愿留钱。

这几天结束后,我已忘记了我原来只想安静几天的初衷,当然也确实是安静了几天,但更多的是有了一些不同的思考内容,更让我本来有时会有的浮躁的心态进一步平静下来,比和学心理学的人讨论问题感受更深。正如Thubten Chodron讲经时提到的,现在的世界不仅要谈政治,也要甚至更要谈伦理道德。如果更多的人能自律,不贪婪,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宽容,世界该更和平一些。我幼年在夏天热不可耐时常听长辈说一句话,心静自然凉。寺庙里连高声说话的人都没有,无火气无烦躁,心静如水。大家互谦互让,一片祥和气氛。是否有我短短几天没看到的深层情况?不了解因此不作推断,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比我们在尘世中看网络,手机,电视看到的喧嚣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原来完全没想到藏传佛教在美国有这么大的规模和影响。西雅图,纽约,南加州,就连保守的休斯顿都有寺庙。活动频繁,美国的学校及一些组织常邀请他们去介绍。他们和其它城市及国家的佛教机构也有许多合作的活动。我在他们的小图书馆里随手翻了一本书,里面夹了一小片纸显然是一个寺内人作阅读页码标记用的。废物利用,背面是一小部分这个寺庙的人的出差日程,基本每周都有,全美国和全世界。

目前全世界的情况简单地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乱! 肺炎,弹劾,脱欧,贸易战,恐怖活动,大选,等等。在这样纷乱的环境下还不一头轧到信息的海洋里去,企图看出个名堂,还谈什么佛教?不过,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众多的事件面前,各国总统和研究政治的专家们也未必能很看得清形势,做得出恰当决定,何谈他人。橫看成岭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句表达很贴切。信息海洋扑朔迷离,观点常是针锋相对。如能静心观察思考,不扎在这团乱麻中间找不到头绪,或许更能看出些端倪来。心静脑清,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者投稿


   
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