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与正念禅
山海会
2021.12.29
最近在浏览几乎被美国政府下架的 TikTok 时, 就看到了极有趣的一幕。有位装扮入时的小姊姊,一面走一面说:“渣男,来爱我吧!我不在乎的⋯”虽然仅是短短的几秒钟,但讲得很清楚。想来是和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渣男事件”有关吧!台湾近来发生了女性立委高嘉瑜被男友殴打成伤的事件。最近又有男性艺人被前妻爆料为“失德艺人”的事,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共同关注与同声谴责。
也许这位小姊姊是这位男性艺人的粉丝?也或许她确是有“虽千万人吾往也”的精神,而在表示这些事其实没有什么,不值得大家如此“道德关注”?对此我只有猜测,而没有评论。但对“渣男”二字,我倒是想多说几句。因为这和本月般若广场的讨论主题———大乘佛法———相关。
因为大乘佛法菩萨道的特色之一,就是主张菩萨行者应能和光同尘,而不对任何犯错的人贴上“渣男”、“婊子”或“罪人”的标签。
这就是我认同大乘佛教的地方了。也以为这个教说正是今天的人类实际的需要。因为是人就会犯错。修行人承认与接受这个基本事实,才是如实观。这不代表支持人犯错。而是承认与认清事实是改过迁善的根本。对人乱贴标签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自己绝不是这样”。但事实呢?
大乘佛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注释一),把“我不轻贱一切众生”作为自己日常修行的主题。这就是菩萨道里这种思想与态度的明证了。无论大乘是不是释迦佛亲口所说,我都服膺这是佛法了义的修行。正念禅也肯定这种修行心态,而不认同把轻蔑性的标签贴在任何犯错者的额头上。
记得过去看过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写的小说《红字》(Scarlet Letter)里,有把通奸者的额头烙上一个英文字母 A作为惩罚的记述。但这个A的意思不是成绩好,而是英文 adultery 的第一个字母,也就是通奸之意。想来霍桑是那种虽千万人吾往也的人,而在控诉“清教徒的傲慢”。对那些犯错的人,他是很同情的。
我以为佛教的现代化不应谈得太高,而和实际的人生脱节。大慈大悲确是佛陀的境界,也是所有修行人努力的目标,但在当下的人生里对这些境界谈得太多,反而就不是生命里的实际了。我以为时时检视自己———是否有对任何人贴上了轻蔑贬损的标签,就是很实际的修行。因为那个动作是在抬高自我,也就是在增益我执了!
而这个精神不只是大乘佛教里有,其他宗教里也是有的。
圣经里记载了耶稣有一次在橄榄山,遇到了一位即将被众人掷乱石打死的妇人。因为她犯了奸淫罪。(注释二)耶稣就对众人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起石头去打她。”众人想想,就散去了。耶稣后来对妇人说:“我也不定妳的罪。妳走吧。但从现在起,不要再犯罪了。”
所以在我的视野里,不只是佛教内的宗派名称(名相)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是基督与穆罕默德所教,或孔子与老子所说,我也都从未曾以为它们一定就不是“最高真理”,或必定“不合佛法”。因为修正念禅,我永远瞭解自己智慧的有限,而只说自己明白的事。佛陀不是也说过“我所说法如爪上泥,我未说法如大地土”?
这不代表我就没有了佛法修行的立场。而是以为能超越名相的束缚,也不轻视一切众生,才是修行佛法的立场。
大乘经典里之所以有对无量无边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描述,就是在推陈演绎这个道理。
但同时我也在心底默默祝愿这位心胸宽广,不怕“渣男”的小姊姊福德绵长,智慧增长。
注释一:
见《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注释二:
见《圣经》《约翰福音》。根据摩西所立的法典,犯奸淫罪的妇人应被石头砸死。
作者投稿禅世界。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