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会-“正念禅”是定慧等持

“正念禅”是定慧等持

山海会

2021.11.04


禅世界谌飚提出了“正念禅”这个词,真可谓是佛教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它不只是涵盖了般若广场与禅世界一直以来的共同看法———四念处应是现代人的佛法修行主轴,它同时也有著殊胜的现代意义,即包含了“定慧等持”。

因为“禅”在今天已经不只是修定,而是有著一种更宽广的意义。但如果要说禅宗就是八正道里的定慧等持,恐怕还是有客观上的距离。因为中国佛教比较弱的地方就是觉观的部份。现在加上正念而成为“正念禅”,就要比“现代禅”或“动中禅”更能体现佛法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内蕴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把四念处和禅宗扯在一起,似乎是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因为历史上的中国禅宗已然衰落,甚至可说已不存在。但六祖惠能大师讲过的一句话,会让我以为禅宗至少是倾向于定慧并重。因他曾说过:

“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注释一)

所以禅之一字,在六祖惠能以后就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佛法从此也不再只是山林主义式的在洞窟里打坐,追求“心一境性”的三摩地境界,而是变成了生活里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注释二)。这就是在精神上已趋向“正定”与“正念”并重,只是在如实觉观上还未详尽发挥。现在把四念处和生活里的禅结合一处,“定慧等持”的精神就完整了。

我在《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里就说过四念处的修行包含了两种力———洞察力与离执力。洞察力是慧,离执力就是定。最近看菩提长老为索马长老所写《觉知之路———念处经与其注解》一书的介绍(注释三)里,就提到四念处不只是有大家都知道的洞察力(insight),同时也包含了三摩地(samadhi)———能帮助人有离执的执行力。这个看法和我的所见应是一致的。

我的看法如果和菩提长老与索马长老的有所不同,就是我比较强调四念处在经验上的成果———喜悦、轻安与自在,而对涅槃、果位与“不再轮回”讲得比较少。我想在生命的深处,我应多少有点禅宗“不为天下老和尚舌头所转”的叛逆个性。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特别注重四念处里的法念处。

谌飚兄所提出的“正念禅”用简单的三个字,就把许多修行的意义都涵盖了。而且这个说法并不深奥,反而让我感觉很亲切。这当然是佛法修行现代化上的一个里程碑!谨为之记。

 

注释一:见《六祖法宝坛经》定慧品

注释二:见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

注释三:见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为索马长老(Soma Thera) 所著《The Way of Mindfulness———The Satipatthan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y》一书所写的介绍里有:“Most contemporary meditation teachers explain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s a means for generating insight (vipassana). While this is certainly a valid claim, we should also recognize that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lso generates concentration (samadhi).”

 

作者投稿禅世界。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