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由諸佛說法依二諦-紀念鴻洋

由諸佛說法依二諦-紀念鴻洋

苟嘉陵

2020.09.06


日前收到博蕙傳來的訊息,不覺一驚。她說的沒錯———鴻洋的離去,竟然真的已經三年了⋯

但在這三年之中,與鴻洋的對話幾乎可以說是存在於我寫的每一篇文章裡,無論是他提出來的質疑,還是他本人的見解。鴻洋曾不只一次地對我說:「嘉陵!佛法現代化最大的問題,應是現在已經極少有人希望了生脫死斷輪迴了。」現在想想,他實在是講得沒錯,也一直都是最了解我所期盼的中國佛教現代化的人。多年來,我們都在探索中國佛教的未來,常在一起交換最新的想法。鴻洋對我的影響,當然是極大的。

我們都認同原始佛教裡的覺觀,也就是四念處的修行,應是佛教現代化的基石。但我們也都明白原始教典在現代人生裡的有限性,而以為大乘佛法裡應有解決問題的答案。今天既然回想起與鴻洋間的這一段談話,就讓我接著這個思路提出最新的看法,無論它是否已經成熟。把它寫出來並不是一個句點,但絕對是我與鴻洋間探索與討論的延續。

原始教典在現代人生裡的障礙與有限,就是它的「出世色彩」———讓不少人以為佛法修行的主題就是離開這個世間(娑婆世界)而不再輪迴,也就是阿羅漢的「不受後有」。但這個了解若依我今天的所見來看,是不正確的。這也就是我和另一位相知的法友梁兆康兄之間的不同,即我不認為這些「出世色彩」與「不受後有」能代表原始佛法的根本精神。學者們當然可以做如是說,但推動佛法現代化的人不應如是。因為那會是「望文生義」,並非原始佛法的根本精神。

當時的佛陀必須考慮到印度文化的主流,也就是大家都以為人生的本質是苦,而希望能不再輪迴。但不能因此就說佛陀「畢竟也是人,而不能超越他的時代和社会環境。」

因為佛法在一開始時就有二諦———勝義諦與世俗諦。不再輪迴的思想只是世俗諦———是佛陀因了解當代文化的「方便所立」。但他的方便所立和勝義諦並沒有本質性的違逆,也就是「希望不再輪迴的人」在實修過四聖諦與八正道,而契入了緣起無我的法義之後,自然會了解並無實有的生死可出,亦無恆常的涅槃可得。但他們同時也都真地不再如原先般地為煩惱所繫縛,而是喜悅自在的「新人類」了!

是因為不少修行人尚未能深入佛法,還抱持著一種「出世心態」,才會感覺佛法好像有出世色彩。但要依此就得到原始佛教「很出世」的結論,是不如實的。因為佛法並不是民主投票,也不能因未解緣起法的「多數民意」就得到出世結論。了解緣起法的人,可能不會去辯論解脫是什麼,因為他們「不與世間爭」。所以很可能會對「什麼是佛法」保持「無諍的沈默」

但我是凡夫菩薩道行者,要推動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所以無須,也不應沈默。我從沒有說過佛陀不是人,但絕不認同他「不能超越他的時代和社会環境」。因為並不如實。他不但已經超越了他的時代,而且正是因為他的超越,我們才可能在今天學習佛法。而這件事是到了大乘佛教開展的時候,才得到了比較詳盡的描述。因為是大乘教的龍樹論師指出了「諸佛說法依二諦」(註釋一)的事實。

如果不能如實了解二諦,推動佛教現代化的人就會對佛陀與佛法有所誤解,而無法提出佛法當代化的有力論述。

鴻洋和我都很尊敬來自其它文化的宗教,包括基督教與印度教。我們也都了解因佛法來自於印度,所以會和古印度文化相關。但我們同時也都建議修行人:「雖的確不應對佛陀作威權式的『大師崇拜』,但也不可作不如實批判。」否則當然會影響到自身的修行,而使智慧的修學無法深入。

我很希望將來推動中國佛教現代化的人,都能了解為何會有人批評中國佛法修行人其實不少是「顢頇般若,籠統真如」。因為了解了以後,才可能為現代的中國佛教走出方向。

註釋一:見龍樹菩薩所立量的《中論》中有:“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作者供稿。


【禅世界按】:”如果不能如實了解二諦,推動佛教現代化的人就會對佛陀與佛法有所誤解,而無法提出佛法當代化的有力論述“,此处”推动佛教现代化的人“所推动的,与禅世界佛教现代的理念完全相反。禅世界认为,佛教现代化应该对佛教核心思想作现代阐释,让现代人产生如实修行的喜悦,切实关怀、利益自己和他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