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收集整理张西镇版《杂阿含经》

正在收集整理张西镇版《杂阿含经》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杂阿含经》【现代汉语】版

张西镇  译


《杂阿含经》简介

《杂阿含经》(巴利语:saṃyuttāgama,梵语:saṃyuktāgama),亦作“杂阿笈摩”、“相应阿笈摩”、“相应阿含”,经名,四部阿含之一,谓依相应教类编成集、总汇一部,由佛弟子辗转传来至今。汉译《杂阿含经》为根本说一切有部传本,与对应巴利本《杂尼迦耶》(巴利语:saṃyuttanikāya)一起,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

音义

阿含(巴利语、梵语:āgama)亦作“阿鋡”、“阿鋡暮”、“阿笈摩”,本义来,转义传来、圣教,谓自佛陀及圣弟子处传来之教[1];或言归,归附、归结义,谓佛法之总汇。Saṃyukta 有二义:相应的(事相应的),杂处的(间厕鸠集的)。汉传译名,取自杂处之义,故译为杂阿含。[2][3][4]这可能是因为早期结集,各经都是独立出现,经文简短,次第杂乱,所以被称为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取相应之意,称为《相应阿笈摩》[5],与巴利藏《相应部》取名相同。

译本

《杂阿含经》为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在元嘉二十年(443年)于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其原本来源不明,《开元释教录》记载,此本就是法显由锡兰取回的杂阿含梵本[6];也有可能是求那跋陀罗由天竺或锡兰带来中国。现代在高昌及于阗发现梵文片断,与现存《杂阿含经》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它是由梵文本译出,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

另有十六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可能属于饮光部或法藏部。

内容

《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7],文章精简杂录,现存一千三百五十九篇经文,乃佛陀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现代学者根据《瑜伽师地论》有关记载将其归纳为七诵:“五阴诵”、“六入处诵”、“杂因诵”、“道品诵”、“佛所说诵”、“弟子所说诵”和“八众诵”。

【注】:以上文字来自维基百科。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Posted in 未分类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