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1【禅世界版】4

SN.1.1-10SN.1.11-20SN.1.21-30SN.1.31-40SN.1.41-50SN.1.51-60SN.1.61-70,和SN.1.71-81


《相应部》卷1【禅世界版】4

第一章 诸天相应 (相应一)
第四品 沙睹罗巴主(THE SATULLAPA HOST)品

SN.1.31-40

SN.1.31  与善人们为伴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他们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在世尊面前唱诵此偈:

78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一个人变得更好而永远不会更糟。”

接着,五位别的天神轮流对世尊唱诵他们的偈颂:

79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就能获得智慧,而不是从另一人那里获取。”

【注】:“Spk:正如油不能从沙子获得,智慧不会从另一个人,从一个目盲的愚者获得;可是正如油能从芝麻籽获得,一个人通过学习善人们的正法和跟随一位智者获得智慧。”

80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一个人就不会在悲伤中悲伤。”

81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一个人就在他的关系们中闪耀。”

82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众生就向着一个善的目的地行进。”

83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众生就会舒适地受持。”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说道:“世尊,你认为哪一位说得好呢?”

(世尊:)

“你们通过一种方式都说得很好。但是你们也听我说道:

84  应该只与善人们相交,

一个人应该培养与善人们的亲密感。

已经学习了善人们的正法

一个人就从一切痛苦中得到解脱。”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兴高采烈的天神向世尊礼敬,然后右绕,就在那里消失。


SN.1.32  悭贪吝啬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在世尊面前唱诵此偈:

85  “通过悭贪吝啬与放逸,

一个布施就没有得到施予。

一个知道的人,希冀福德时,

应该确切地施予一个布施。”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这些偈颂:

86  “当不施予时,悭贪吝啬者所害怕的,

恰是那不施予者得到的危险。

悭贪者所害怕的饥渴,

会在此世间和来世折磨那个愚者。”

87  “因此,已经除去了悭贪吝啬,

污点的征服者应该施予一个布施。

诸福德之行是

过活的众生在另一个世界生起时的供养。”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这些偈颂:

88  “他们在死者中并未死去,

就象在道路上同行的旅人,

尽管他们拥有很少而仍然会提供:

这是一个古老的准则。”

89  “有些人尽管拥有很少但仍然会提供,

其他人极为富裕却不喜欢给予。

从拥有的很少中拿出来的一项布施,

其价值千倍于极为富裕者的一项布施。”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这些偈頌:

90 “善者们布施难施之施,

行难行之行,

而不善者们不去模仿善者们:

善者们的法很难追随。”

91  “因此善者们和不善者们,

他们死后的目的地完全不同:

不善者们堕入地狱,

而善者们去往天界。”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说道:“世尊!哪一位天神说得好?”

(世尊:)

“你们通过一个方式都说得很好。但是请也听我说道:

92  “如果一个人修行法,

尽管只是以捡拾过活,

如果一个人在赡养妻子的同时,

还从他所拥有的很少中拿出来布施,

那些供奉一千的人们的百千布施,

与象他那样的人的布施相比,

不值十六分之一。”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一偈:

93  “为什么他们的供奉,又大又多,

不及正直者的布施的价值呢?

为什么那些供奉一千的人们的百千布施,

与象他那样的人的布施相比,

不值十六分之一呢?

接着世尊用一偈颂回答那位天神:

94  “由于他们固守不义而施舍,

杀人放火,招致悲伤,

他们的布施 – 令人伤心,充满暴力,

因而不及正直者的布施的价值。

所以那些供奉一千的人们的百千布施,

与象他那样的人的布施相比,

不值十六分之一。”


SN.1.33  良善经

在舍卫城。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95  “通过悭贪吝啬与放逸,

一个布施就没有施予。

一个知道的人,希冀福德,

应该确切地施予一个布施。”

接着有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并且进一步地:

甚至当所有的很少时,布施为善。

96  有些人尽管拥有很少但仍然布施,

其他人极为富裕却不喜欢给予。

从拥有的很少中拿出来一个布施,

其价值千倍于极为富裕的人们的布施。”

接着有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甚至当几乎没有什么时,布施为善。

并且进一步地:

当布施和信念一起施予,布施为善。

97  他们说:布施和战争相似:

一些良善的人战胜众多的人。

如果一个有信念的人布施甚至很少,

那么他因此在来另一个世间变得快乐。”

接着有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甚至当几乎没有什么时,布施为善。

并且进一步地:

一个正义的所得的布施也为善。

98  当一个人施予一个正义地所得的布施,

靠努力和活力精勤而获得的,

已超越夜摩的卫多罗尼河(Yama’s Vetaranı River)后,

那个凡夫抵达诸天界。”

接着有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甚至当几乎没有什么时,布施为善。

当和信念一起施予时,布施为善;

一个正义的所得的布施也为善。

并且进一步地:

有区别地布施(Giving discriminately)也为善。”

99  “对于此世间值得供养的那些人,

有区别地布施(Giving discriminately)得到善逝的称赞。

布施给他们的会结出硕果,

犹如种子播撒于肥沃的良田。”

接着有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亲爱的先生!布施为善!

甚至当几乎没有什么时,布施为善。

当和信念一起施予时,布施为善;

一个正义的所得的布施为善。

慎重的布施(Giving with discretion)也为善。

并且进一步地:

对过活的众生的克制也为善。”

100   一个不伤害过活的众生的人,

因害怕其他人的责难而不作恶。

他们称赞胆怯的人,而不是勇敢的人,

因为出于恐惧,善者们不会作恶。

接着另一位天神对世尊说道:“世尊!哪一位天神说得好?”

(世尊:) “你们通过一种方式都说得很好。但是请也听我说道:

101  “的确布施得到很多方式的赞扬,

但是正法之道却超越布施。

因为在过去和甚至很久以前,

良善和有智慧的人们成就涅槃。”

【注】:善逝,菩提比丘英译作“the Fortunate One”。“卫多罗尼河”,庄春江大德另译为“灰河”。


SN.1.34  无有(There Are No)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对世尊唱诵此偈:

102  “在人们当中,

没有永恒的诸感官享乐;

在这里只有合意的诸事物。

当一个人系缚于这些东西,

在它们当中漫不经心地放逸,

从死神的领域,

他不能达到“不再回来”的境地。”

(另一位天神:)

“痛苦从欲望所生,苦恼从欲望所生。通过欲望的去除,痛苦得到除去;通过痛苦的去除,苦恼得到除去。”

(世尊:)

103  “在此世间中美好的诸事物,并不是理智的诸快乐:

男子的好色是贪欲的意图(the intention of lust)。

美好的诸事物如实地在此世间呈现,

可是智者除去了对它们的欲望。”

104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放弃狂妄我慢,

超越所有的束缚。

一无所有的人不受痛苦的折磨,

他不执着于名色。”

105  “他放弃名称计较,没有狂妄我慢;

他在此处切断了对名色的渴爱。

尽管诸天和众人到处寻找他,

在此处和他处,天界和一切处,

他们找不到一个其诸结被切断,

已无烦恼和渴望的人。”

 (尊者摩加拉奢:)

106  “如果诸天和人们还没有看见

一个在此处或别处如此得到解脱的人,

他在众人当中无与伦比,住于为众人的利益,

礼敬他的他们会得到赞扬吗?”

(世尊:“摩加拉奢!”)

107  “那些礼敬已经得到解脱的他的比丘们,

也值得赞扬。

但是已知道了正法和放弃了怀疑,

那些比丘甚至成为诸结缚的超越者。”


SN.1.35   挑剔者们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在空中站立,(没有礼敬世尊) 。

然后有位天神,站在空中,对世尊唱诵此偈:

108  “如果一个人表现的是一种方式,

而实际所行却是另一种方式,

他享用的东西通过偷窃得到,

如同一个靠欺骗的赌徒的诸利。”

(另一个天神:)

109  “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

不会去做的就不要说。

智者能清楚地辨别出,

不去修持其所鼓吹的东西的人。”

(世尊:)

110  “不是只通过言语,也不是只通过聆听,

一个人就能在此修行的坚实的道路上前行。

通过这样,智者们,禅修者们,

就能从魔罗的束缚中解脱。

111  的确智者们不会假装,

因为他们了知此世间之道。

通过究竟智,智者们获得平静,

他们超越了对此世间的依恋附着。”

接着那些天神,从空中飞落到地上,以头触世尊的双足俯身拜倒,并对世尊说道:“大德!我们犯了大罪过,如此蠢笨和生硬,以致我们以为能质问世尊。看在未来我们克制的份上,请世尊原谅我们如此的罪过。”

接着世尊报以微笑。然后那些发现更大程度错误的天神,飞升到空中。有位天神,站在空中,对世尊唱诵此偈:

112  “如果一个人不去原谅,

那些忏悔罪过者,

因心上的愤怒,忿恨的意图,

一个人强烈地心存敌意。”

(世尊:)

113  “假如没有罪过,

假如在这里没有走入歧途,

假如敌意得到平息,

那么在这里一个人就不会有错误。”

(一位天神:)

114  “对谁来说会没有罪过呢?

对谁来说不会走入歧途呢?

谁不曾困惑呢?

谁是智者,保有正念呢?”

(世尊:)

115  “如来、正觉者,

一切众生的怜悯者:

对他来说没有罪过,

对他来说不会有歧途;

他没有困惑,

并且他是智者,保有正念。”

116  “如果一个人不原谅

那些忏悔罪过者,

因心上的愤怒,忿恨的意图,

他强烈地心存敌意。

我不欢喜那种敌意,

如是我原谅你们的罪过。”


SN.1.36  信念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众多绝美的属于沙睹罗巴主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对世尊唱诵此偈:

117  “信念是一个人的伙伴;

假如信念的缺失不持续地发生,

他就会有名声和名望,

他就能离开此身遗骸去往天界。”

接着另外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此偈:

118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放弃狂妄我慢,

超越所有的束缚。

一无所有的人不受痛苦的折磨,

他不执着于名色。”

接着另外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此偈:

119  “愚人们缺乏智慧,

他们致力于放逸。

智者守护其勤勉精进,

作为他的最大的财富。

120  请不要屈服于放逸,

不要贪图感官享乐。

对于勤勉精进者来说,通过修习禅定,

获得无上的快乐。



SN.1.37  集会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与全都是阿罗汉的五百位大比丘僧团 ,一起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毘罗卫城大林(Kapilavatthu in the Great Wood)中。十个世界系统的大部分天神,为了觐见世尊和比丘僧团集合在一起。 那时,四位净居天的天神想道:“这位世尊与全部都是阿罗汉的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团共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毘罗卫城大林中。来自十个世界系统的大部分天神,为了觐见世尊与比丘僧团而集合,让我们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在世尊面前一一唱诵我们自己的偈颂。

接着,那些天神犹如强壮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速地在净居天消失,重新出现在世尊面前。然后那些天神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对世尊唱诵此偈:

121  “在丛林里的一场盛大集会中,

天神主们(The deva)已集合。

我们已来到这个正法的集会,

为了觐见无敌的僧团。”

接着另外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此偈:

122  “那里的比丘们专注得定,

他们已经端正了他们自己的心。

就象手握缰绳的一位战车御者,

智者们守护他们的诸根。”

接着另外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此偈:

123  “在穿越荒芜,切断横闩(the cross-bar),

在根除了因陀罗柱后,没有被扰动,

他们以清净无垢而四处游行,

年轻的诸龙们得到有眼力远见者(the One with Vision)很好的调伏。”

接着另外一位天神,对世尊唱诵此偈:

124  “那些皈依佛陀者,

将不会去往悲惨之界(苦界)。

在舍弃了此人身之后,

他们将充满诸天主。”

【注】:庄春江大德注:“因陀罗柱” (indakhīlo,另译为“王柱”),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因陀罗柱”(an Indra’s pillar)。按:“因陀罗” (inda,梵语作Indra,另译为“王”)即“释提桓因”,“因陀罗柱”依PTS英巴辞典的解说,这是城门前的标竿、桩或圆柱(the post, stake or column),或屋子门前埋入地裡的大石头(a large slab of stone)”;“有眼力远见者”,菩提比丘英译作”the One with Vision”,而庄春江大德和古汉语版译作“有眼者”。


SN.1.38  岩石碎片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王舍城摩达屈支的鹿野苑(Rajagaha in the Maddakucchi Deer Park)。那时,世尊的脚被岩石碎片割伤。世尊甚感痛楚,身之所受,包括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但是世尊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接着世尊将他的罩袍叠成四折后,在右侧作狮子卧的姿势躺下,将一条腿叠在另一条腿上,充满正念和正知。

当时夜已深沉,七百位绝美的沙睹罗巴众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摩达屈支,去拜见世尊。已经到了,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

然后有位天神,站立一旁时,对世尊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条龙。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龙般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头狮子。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狮子般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位纯种者。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他高贵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头健牛。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他健牛般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个负重之兽。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他强负荷者般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先生!沙门苦行者乔达摩确实是一个已调御者。当疼痛、折磨、急痛、刺痛、心痛和不合意等身体感受升起时,通过他已调御的行止方式来忍受它们,他以正念清晰地了知,忍受了痛苦,而没有困苦不堪。”

接着,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唱诵欢喜偈:

“看吧!他的定已经善加修习,心已得到善加解脱 – 不向前和向后弯曲,没有障碍,经历了强力镇压的考验!对如此的一个如龙、如狮、高贵的、如健牛、如负重之兽和如已调御者的男子,如果认为能被侵犯,需要什么才能远离这样的眼力远见的缺乏呢?”

【注】:“无见”,菩提比丘英译作“lack of vision”。

125  “尽管婆罗门们学习了五吠陀,

修习诸苦行达一百年之久,

他们的心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脱:

那些根性下劣者不能抵达彼岸。”

126  “他们在渴爱中跌倒,被誓愿与规则系缚,

修习粗砺的苦行达一百年之久,

他们的心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脱:

那些根性下劣者不能抵达彼岸。”

127  “在这里对喜欢狂妄我慢的人来说没有调御,

对不得定者来说也没有圣人品位:

尽管独居山林,漫不经心地放逸,

一个人不能超越死神的领域。”

128  “已经放弃狂妄我慢而很好地专注得定,

具足善心,并在一切处得到解脱:

独居山林,精勤努力,

一个人就能超越死神的领域。”


SN.1.39  雨神的女儿经 (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毘舍离的大林重阁讲堂。

当时夜已深沉,绝美的雨神的女儿红莲,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大林,去拜见世尊。红莲抵达后,礼敬世尊,在一旁站立时,对世尊唱诵这些偈颂:

129  “我礼拜佛陀,众生中的无上者,

住在毘舍离大林中。

我是红莲,

雨神的女儿,红莲。”

130  “先前我已经听说,

法已经被“远见者”(有眼者) 证悟实现;

但是现在牟尼、善逝施教,

作为见证者我了知正法。”

131  “那些去闲荡

并批评圣法的无明者,

他们会堕入“恐怖呼喊(Roruva)地狱”,

长久地经历痛苦。”

132  “但是在正法上,

那些拥有平静和忍辱的人,

他们在舍弃人此身之后,

将充满诸天之主(the host of devas)。”


SN.1.40  雨神的女儿经 (2)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毘舍离的大林重阁讲堂。

当时夜已深沉,绝美的雨神(Pajjunna)的小女儿小红莲(Cula-kokanada),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大林,去拜见世尊。小红莲抵达后,礼敬世尊,在一旁站立时,对世尊唱诵这些偈颂:

133  “雨神的女儿红莲来过,

如同闪电的闪光般美丽。

礼敬佛陀和法,

她说了这些充满义理的偈颂。

134  尽管法本如斯,

我可能会用许多方式分析它,

以我用心学习它的程度,

我将简述它的义理。

135  在整个此世间,

不应该以身、语和意作恶。

已经放弃诸感官快乐,

充满正念和正知,

一个人不应该追求

一种痛苦的和有害的历程。”

第四品沙睹罗巴主品终。


SN.1.1-10SN.1.11-20SN.1.21-30SN.1.31-40SN.1.41-50SN.1.51-60SN.1.61-70,和SN.1.71-81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03.26-2018.09.28-2023.09.22-1.2-MG-RM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