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导》What The Buddha Taught4

卷一前言、作者序言、献词、佛陀、第一章 佛教的心态、第二章 四圣谛之第一圣谛:苦、第三章 第二圣谛:集、第四章 第三圣谛:灭

卷二第五章 第四圣谛:道、第六章 无灵魂的教义

卷三第七章 禅修或精神培养、第八章 佛陀的教导和当今世界

卷四精选经典文本、缩写、精选参考书目、词汇表、索引


《佛陀的教导》

What The Buddha Taught

卷四

化普乐·罗睺罗 (Walpola Rahula)

禅世界


精选经典文本

一句解释可以帮助现代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里选择翻译的巴利语原文的风格。佛陀般涅槃三个月后,与他关系密切的弟子们召开一次结集,他们所记忆的一切佛陀的教法、开示和戒律,都得到诵读,被认可为正宗,并分为五个汇集,称为尼柯耶(Nikayas; 集合),构成了三藏(Tipitaka; Triple Canon)。这些汇集被委托给各个长老(Theras or Elders)以及他们的学生继承,以便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进行口头传播。

为了使口头传承不间断和正宗,需要定期和系统性的诵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诵读并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这种集体背诵模式的目的是保持文本的完整性而不被改变、修改或插入。如果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忘记了一个单词,另一个成员就会记住它; 或者,如果一个人修改、添加或省略了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另一个人就会纠正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会有任何改变、修改、添加或省略。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口头传统流传下来的文本被认为比在其颁布者去世多年后由一个人独自留下的任何教义记录更可靠和正宗。佛陀的教导在公元前一世纪的一次结集中首次被写入文字 – 这一结集于佛陀圆寂四个世纪后在锡兰举行。到那时为止,整部三藏已经以这种不间断的口头传统代代相传。

原始的经典文本用巴利文写成,语言柔和、悠扬和流畅。它们频繁的重复和类别的使用,不仅有助于记忆 – 这对于口头传统的延续是必要的 – 而且还赋予它们诗意的美感和魅力。它们运用诗意的节奏,拥有诗歌的所有优雅。在热带丛林或寺院的平静氛围中,用巴利语原版背诵这些经文,仍然能产生优美、和谐、宁静的效果。铿锵有力的巴利语单词、它们的庄严以及众所周知的重复节奏,即使对于那些不知道其含义的人来说,也会产生一种用未知的语言进行庄严咏叹的效果。

这种诵读方式传统,旋律优美,平和动人,有传说称山林中的神灵有时会被它迷住和吸引。

在以下原典选集中,仅在某些地方完整地呈现了重复内容,以便让读者了解其风格。在其他地方,它们用点表示。我试图将巴利语原文尽可能地翻译成英语,同时又不冒犯佛陀话语的意义和语气,也不冒犯现代英语的用法。


缩写、精选参考书目、词汇表、索引

这些部分的内容见英文原版(What the Buddha Taught)。

精选经典文本的译文请参考【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卷四终)


卷一前言、作者序言、献词、佛陀、第一章 佛教的心态、第二章 四圣谛之第一圣谛:苦、第三章 第二圣谛:集、第四章 第三圣谛:灭

卷二第五章 第四圣谛:道、第六章 无灵魂的教义

卷三第七章 禅修或精神培养、第八章 佛陀的教导和当今世界

卷四精选经典文本、缩写、精选参考书目、词汇表、索引


【禅世界出品】2023.10.07-2023.12.2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