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的道德戒律与佛教现代化
梅塔
2021.04.20
《水浒传》众好汉里有一个头领鲁达,原为军官,后仗义杀人被通缉,弃官出家,逃到五台山文殊院,法名智深,因身上有刺花,人称花和尚鲁智深。古往今来有不少评论者以为花和尚最后坐化,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颇有佛家“烦恼已尽,该办已办,不再后有”的气概。花和尚酒肉无惧,除暴安良,虽一生打打杀杀,但最终了悟世间因缘而成就某种境界的觉悟,这其实给出了关于佛陀所教导的戒的内容和呈现的某种讯息。花和尚的行为符合佛教的戒律,影响他的修行吗?这一问题要从佛法戒律的形成说起。
佛陀最初教导弟子息灭贪瞋痴,防止为恶,遵行善道,让身心得到安乐的良好行为,统称为尸罗(Sila)。尸罗可以被简略地分成五戒与十善,本身并没有强制力。相反佛陀鼓励修行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与判断,尽可能地遵守这些戒德。随着僧团的发展,佛陀开始为出家人制定一些共同生活的准则,即包含出家僧侣应注意事项(诸学处)。一些最重要的规定,被集结成偈颂,称为波罗提木叉(Pātimokkha)。佛陀在逝世前鼓励僧团所有成员,都应该以波罗提木叉为师。资深上座比丘对于学处的意见与心得,以及针对各个不同事件的僧团判决结果,被收集而成犍度(Khandhaka)。佛教部派分裂后,不同部派拥有自己的犍度。一些专心持戒的僧侣对不同的犍度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毗奈耶(Vinaya),最后成为律藏。可见佛教的戒,即修行人应遵循的道德(virtue)和规则(rules)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佛陀在离世时,允许僧团对某些戒进行改革(见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加之不同部派有各自毗奈耶,说明戒律本身事实上是不断演化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这也符合佛法一切现象无常的观点。花和尚所处的时代,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社会动荡。在某种意义上,花和尚的所作所为是对世间不公的一定程度矫正,对豪强和腐败政治的打击, 也是其人生经历和修行磨炼的如实写照 – 佛法的戒律不是干巴巴的亘古禁令而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活生生的行为要求。
我们尊重传统佛教的律藏。现今佛教的三大传承中,以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律藏最为古老、系统,也最接近佛陀时代的戒律原貌。汉传大乘佛教的律藏最为广大,收集了印度部派的不同毗奈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律藏。传统上,汉传佛教以法藏部的《四分律》、化地部的《五分律》与大众部的《僧祇律》三者为主流,而其中又以《四分律》最为人所接受,而律宗即以研习《四分律》为主。除了印度传来的戒律之外,中国禅宗寺院也制定了自己的戒律,如百丈清规和明本庵规。受到大乘佛教影响,菩萨戒在中国也广受欢迎。藏传金刚乘佛教以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为主,选择性的吸收其他宗派的戒律,形成自己的律藏。在显教戒律之外,藏传佛教也很注重三昧戒。从佛教不同宗派戒律经典传承的差别中,可以看到戒律要想在修行当中起到约束人的行为和戒除贪嗔痴的作用,其制定和实施要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并要与时俱进。古时印度、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佛教不同宗派的戒律也许与当时的修行人和修行环境相适应,就象北宋末年的花和尚还需要用冷兵器的禅杖打抱不平而不可能诉诸现代公平公正的法律一样,现代修行人所要求的佛教现代化需要对传统佛教德戒律进行分析、甄别、探讨和扬弃,形成符合现代文明、法律和道德观念的佛教戒律。
本文讨论戒德与佛教现代化,只是为了抛砖引玉,旨在鼓励现代佛法修行人针对现代社会的大环境,提出一系列佛教戒律的改革目标和内容。改革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松懈修行人的自我约束,不是为了迎合世俗社会的感官享乐追求,而是使现代佛法修行人正常地约束自己的修行实践,摆脱不合时宜的戒律束缚,有效地促进觉知训练,帮助集中专注(定)和清净慧的修习和开发。
关于现代佛法修行者所应该遵守的道德,我们可以从原始教典的《吉祥经》和《慈经》获得启发,吸纳现代社会的优良道德,并在不断实践中使修行人养成独立修学品格。作为一个探讨的起始点,我们列出下面十项道德期许:
- 远离愚痴之人,亲近明智者,礼敬那些值得尊敬的善知识。
- 择地而居,累积福德,正确引导自己。
- 孝敬父母,照顾家人。
- 尊敬一切善知识,保持谦逊、知足和感恩的修学态度。
- 慷慨施舍、帮助和善待他人。
- 爱护此世间的人、动物、植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舍弃一切邪恶之法,锻炼精神品质,遵守佛法戒律。
- 从佛陀和善知识那里听闻正法,依靠自己思考和修学正法。
- 简化物质生活,建设超越的精神生活。
- 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愿他们都心存喜悦。
佛教现代化的基础是修学者的现代化,特别是广大的在家修行人。传统佛教对在家修行人有五戒的期许和要求。我们通过分析五戒的基本含义,对在家现代修行人的戒律作尝试性描述(六项):
- 尊重生命(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其它世间之物(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作止恶扬善和对此世间利大于弊之外的伤害(harm)。
- 尊重和不贪求合理、合法的公共和他人财产。
- 对此世间人的性关系作合理、合法的约束和不贪求。
- 对文字和言语相关的含义和行为作合理、合法的约束。
- 对麻醉品作合理、合法的约束。
- 不攻击和诋毁此世间包括科学、艺术、文化、宗教等中符合佛法的一切善法。
现代佛法修行人的道德和戒律是佛教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笔者希望同修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梳理、扬弃和建立与现代修行人和环境相适应的道德和戒律,使得这些有活力的期许与要求,能切实、如实地利益修行者而不是束缚现代修行者,使之达到不同程度的觉悟,获得佛法修学和人生的喜悦,自然而然关怀自己和他人。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