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论在家五戒里的不邪淫

论在家五戒里的不邪淫

苟嘉陵

2021.04.02


要佛法能在现代利益更多的众生,用现代语言阐明在家人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应属至关重要。因为戒(戒德;道德)所讲的是人的行为,是佛法修行的第一线。修行人的行为法则如果不能在人生里落实,所谓的修行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但如果要在今天的中国传统佛教里讲在家五戒,我就感觉不邪淫戒会是比较困难的一块。因为它牵涉到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是「敏感地带」。因为它常和政治一样,会让人变得不讲理。但困难虽是困难,我仍以为它很重要,而不能不对其详细探讨。否则所谓的佛教现代化会是空中阁楼,变成只是存在于书房里的文字,及脑子里的观念。

我以为今天中国佛教里不少人所讲的在家五戒,其实背离了原始佛教里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没有真实地面对人性,使得不邪淫戒变成了一种道学,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因为原先在家人的不邪淫戒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不可和不适当的对象(即他人配偶,与被守护的未成年者)发生性行为,也不可用暴力或威势以达到目的。但除此之外,两个成年人间自愿的性行为并没有违反在家五戒。

但大家如果去网路上查找一下(输入不邪淫三字),就会发现当前中国佛教事实上已经把这个简单实际的行为守则扩充地非常「完备」,而包含了许多佛教当初并没有讲到的内容。这个现象发生在中国佛教里,我以为并不奇怪。因为中国人在文化思想上一直很有创造力。但在佛教的在家不邪淫戒上,我以为中国佛教是走偏了。还不如老实遵循最早的原始佛教时期所讲的在家五戒。

因为在家五戒里之所以有不邪淫戒,就是让在家人可以在没有伤害的情形下让性欲得到抒发,进而缓解性焦虑,也就是不安。这对修行是有帮助的。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在宋明理学以后,好像就和性欲(淫)结了樑子,甚至似乎是有一种深仇大恨一样,硬是要把性欲讲成「万恶淫为首」。于是部分人就把不邪淫阐释为———婚姻以外的性关系皆是邪淫。于是此戒就失去了其原本抒发、疏导的功能了。

例如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人,是讨不起老婆的穷人。他们没有婚姻,也无法组成家庭。你要说他们的一生里如果有性行为,就都是邪淫吗?还是佛法只是属于有产阶级的东西呢?

就是在今天不穷的时候,也有不少的不婚主义者,及一群已出柜的非异性恋者。你要坚持你自己的所谓佛法的立场是主张这些人都必会「下地狱」吗?

这就是这些道学先生们的可恶之处了!

他们在中国传统佛教里创造了一个新词儿,叫正淫。于是原本简单实际的不邪淫就变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了。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大声疾呼:「如果没有遵守正淫,就会下地狱!」而他们所讲的正淫绝不只是应发生在婚姻之内,而是就算夫妻也必须讲究做爱时处所、时辰乃至「姿势」,否则就是他们眼中的不正⋯

但事实上原始教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论述。所以这些纯属他们自己的发明与猜测。但这种发明其实是在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脱节,也是自以为比佛陀还要高明的傲慢。我说这是在制造问题,也是在给佛法的弘扬与传播添乱。

佛法并没有要去拥护或反对婚姻制度,也没有要去支持或不支持同性恋。就像佛法对人类性行为的立场既非肯定,也非否定一样。因为这些都不是佛法修行的主题。硬要用佛法来「支持婚姻」,而坚主婚姻之内的性行为就是「正」的看法,当然也就容易助长某些为人夫者的家暴心态了。

所以我主张在家人的五戒,应恢复原始佛教里所定义的不邪淫。这不是在「不支持」家庭价值或任何的道德论述,而是佛法修行的主轴应是「离苦」,而不是护卫任何的抽象观念或价值。在家不邪淫戒被道学化扩张的结果,就是会失真———使大部份在家人的修行失去了真实的生命力。这也就是佛法的被玄学化了!

修行人只有在接受与面对生命的真实以后,才谈得上觉醒与觉悟。所以我以为在家五戒不应谈得太高。

五戒里还有「不妄语戒」,也同样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作者投稿禅世界。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