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六处品
《相应部》卷44【禅世界版】
第十章 无记相应(相应四十四)
SN.44.1-11
SN.44.1 谶摩(Khem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谶摩比丘尼正在拘萨罗人中进行巡回游行,在舍卫城与娑鸡多城之间(Savatthi and Sketa)的兜乐那哇堵(Toranavatthu)居住。那时,当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从娑鸡多城去舍卫城时,在娑鸡多城与舍卫城之间的兜乐那哇堵住了一夜。 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某位男子如是说道:“去吧!善男子!去找出在兜乐那哇堵中我今日能拜访的沙门或婆罗门。”
“是的,陛下!” 那位男子回答道,可是尽管他横穿整个兜乐那哇堵,也没有找到波斯匿王能拜访的沙门或婆罗门。然而,那位男子的确看见谶摩比丘尼住在兜乐那哇堵,于是去见波斯匿王,并对他说道:
“陛下!在兜乐那哇堵中没有陛下能拜访的沙门或婆罗门。但是,有位名叫谶摩的比丘尼,是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的一位女弟子。现在如是流传着有关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的良好报告:“她贤智、有能力、聪明和广学博闻,是一位雄辩家,心灵手巧。” 请陛下拜访她吧。”
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谶摩比丘尼,向她礼敬,在一旁坐下,对她说道:
“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圣尼!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圣尼!当如是被问道:“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如是被问道:“那么,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当如是被问道:“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当如是被问道:“那么,圣尼!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大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圣尼!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为什么沙门乔达摩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既然这样,大王!我将就这同样的事物来问你。就按照你觉得合适的来回答吧。大王!你怎么想呢?你有一位会计、计算员或数学家能如是数出恒河的沙粒数:“有这么多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百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千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十万的粒沙”吗?”
“不能,圣尼!”
“那么,大王!你有一位会计、计算员或数学家能如是数出大海里的水:“有这么多的水”,或“有这么多成百加仑的水”,或“有这么多成千加仑的水”,或“有这么多成十万加仑的水”吗?”
“不能,圣尼!因为大海极深,不可测量,很难探究。”
“同样地,大王!如来已经舍弃了可能用来描述如来的那种色,在根部切断,处理得象棕榈树桩那样,消失而使它将来不再屈从于生起。大王!如来以色来考虑而得到解脱;他很深入,不可测量,象大海一般很难探究。“如来死后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不适用。
如来已经舍弃了可能用来描述如来的那种受……那种想……那些诸行……那种识,在根部切断,处理得象棕榈树桩那样,消失而使它将来不再屈从于生起。大王!如来以识来考虑而得到解脱;他很深入,不可测量,象大海一般很难探究。“如来死后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也不适用。
那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谶摩比丘尼所说感到欢喜和高兴,起座向谶摩比丘尼礼敬,然后右绕离开。
过些时候,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
“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大王!我没有这样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大王!我没有这样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大王!我没有这样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大王!我没有这样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大德!当被问道:“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大王!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大王!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当被问道:“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大王!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大德!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大王!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大德!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为什么沙门乔达摩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既然这样,大王!我将就这同样的事物来问你。就按照你觉得合适的来回答吧。大王!你怎么想呢?你有一位会计、计算员或数学家能如是数出恒河的沙粒数:“有这么多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百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千的沙粒”,或“有这么多成十万的粒沙”吗?”
“不能,大德!”
“那么,大王!你有一位会计、计算员或数学家能如是数出大海里的水:“有这么多的水”,或“有这么多成百加仑的水”,或“有这么多成千加仑的水”,或“有这么多成十万加仑的水”吗?”
“不能,大德!因为大海极深,不可测量,很难探究。”
“同样地,大王!如来已经舍弃了可能用来描述如来的那种色,在根部切断,处理得象棕榈树桩那样,消失而使它将来不再屈从于生起。大王!如来以色来考虑而得到解脱;他很深入,不可测量,象大海一般很难探究。“如来死后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不适用。
如来已经舍弃了可能用来描述如来的那种受……那种想……那些诸行……那种识,在根部切断,处理得象棕榈树桩那样,消失而使它将来不再屈从于生起。大王!如来以识来考虑而得到解脱;他很深入,不可测量,象大海一般很难探究。“如来死后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不适用;“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不适用。
“不可思议啊,大德!非同寻常啊,大德!大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大德!有一次,我去见谶摩比丘尼,询问这个事物。圣尼用与世尊所用完全相同的诸术语和措辞,向我解释这一事物。不可思议啊,大德!非同寻常啊,大德!大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
现在,大德!现在我们必须走了。我们很忙,还有很多要做。”
“那么,大王!你可以随宜方便而去。”
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所说感到欢喜和高兴后,起座向世尊礼敬,然后右绕离开。
SN.44.2 阿那罗陀(Anuradha)经
(与SN.22.86相同)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Vesali)大林(Great Wood)重阁讲堂(the Hall with the Peaked Roof)。当时,尊者阿那罗陀住在离世尊不远处的山林小屋中。 那时,众多其他外道的游行者去拜访尊者阿那罗陀,与尊者阿那罗陀相互欢致敬。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对尊者阿那罗陀如是说道:
“阿那罗陀道友!当一位如来描述一位如来 – 最高等人、无上之人和无上成就的成就者 时,他根据这四种情形来描述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都存在和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当说到这个时,尊者阿那罗陀对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如是说道: “道友们!当一位如来描述一位如来 – 最高等人、无上之人和无上成就的成就者 时,他根据除了这四种情形来描述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都存在和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当说到这个时,其他外道的游行者们对尊者阿那罗陀如是说道:
“这位一定是新剃度的比丘,出家不久;或者如果他是一个上座,他一定是个无能的傻瓜。”
于是,其那些他外道的游行者们在以”新剃度的“和“傻瓜”的贬义之词诋毁尊者阿那罗陀后,起座离开。
那时,当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离开不久,尊者阿那罗陀想道:“如果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进一步问我,那么,假如我要宣说世尊所说而不会以与事实相反的东西歪曲他,我应该怎样回答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呢?而且,我应该怎样如法解释,才能使我的主张(assertion的)的合理结果不会招致批评呢?”
接着,尊者阿那罗陀去拜见世尊,向世尊礼敬,坐于一旁,对世尊报告所发生的事情,问道: “大德!如果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进一步问我,那么,假如我要宣说世尊所说而不会以与事实相反的东西歪曲他,我应该怎样回答那些其他外道的游行者呢?而且,我应该怎样如法解释,才能使我的主张(assertion)的合理结果不会招致批评呢?”
“阿那罗陀!你怎么想呢?色是常的,还是无常的呢?” – “是无常的,大德!” – “无常的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呢?” – “是痛苦的,大德!” – “无常的、痛苦的和屈从于变化的,适合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 – “不,大德!” “受……想……诸行……识是常的,还是无常的呢?” – “是无常的,大德!” ……“阿那罗陀!因此,在这里,当这样看见时……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存在的状态不再。”
“阿那罗陀!你怎么想呢?你认为”色是如来”吗?” – “不是,大德!” – “受……想……诸行……识是如来”吗?” – “不是,大德!”
“阿那罗陀!你怎么想呢?你认为”如来在色中”吗?” – “不,大德!” – “你认为“如来在色以外的其它地方”吗?” – “不,大德。” – “你认为在受中……在受以外的其它地方……在想中……在想以外的其它地方……在行中……在行以外的其它地方……在识中……在识以外的其它地方吗?” – “不,大德!”
“阿那罗陀!你怎么想呢?你认为“色、受、想、诸行、识合起来是如来”吗?” – “不,大德!”
“阿那罗陀!你怎么想呢?你认为“那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者是如来”吗?” – “不,大德!”
“可是这里,阿那罗陀!当如来在此生中没有被你理解和把握为真实的和确切的时候,你对他们宣称:“道友们!当一位如来描述一位如来 – 最高等人、无上之人和无上成就的成就者 时,他根据除了这四种情形来描述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都存在和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是合适的吗?”
“不,大德!”
“阿那罗陀!很好!很好!阿那罗陀!从之前到现在,我只让痛苦和痛苦的息灭为人所知。”
SN.44.3 舍利弗与拘絺罗(Sariputta and Kotthita)经 (1)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絺罗住在波罗奈鹿野苑的仙人坠落处。 那时,尊者拘絺罗在傍晚时,从隐退远离中起来,去拜访尊者舍利,互相致意。他们致意与寒暄后,尊者摩诃拘絺罗对他说道:
“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学友!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学友!“如来死后存在。”这是卷入色中;“如来死后不存在。”这是卷入色中;“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这是卷入色中;“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是卷入色中。学友!“如来死后存在。”这是卷入受中;“如来死后不存在。”这是卷入受中;“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这是卷入受中;“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是卷入受中。
学友!“如来死后存在。”这是卷入想中;“如来死后不存在。”这是卷入想中;“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卷入想中;“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卷入想中。学友!“如来死后存在,”这是卷入诸行中;“如来死后不存在。”这是卷入诸行中;“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这是卷入诸行中;“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是卷入诸行中。学友!“如来死后存在。”这是卷入识中;“如来死后不存在。”这是卷入识中;“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这是卷入识中;“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是卷入识中。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SN.44.4 舍利弗与拘絺罗经 (2)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絺罗住在波罗奈鹿野苑的仙人坠落处。 那时,尊者拘絺罗在傍晚时,从隐退远离中起来,去拜访尊者舍利弗,互相致意。他们致意与寒暄后,尊者摩诃拘絺罗对他说道:
“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世尊!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大德!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学友!一个不如实了知和看见色,不如实了知和看见它的集起、它的息灭和导向它的息灭之道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一个不如实了知和看见受……想……诸行……识,不如实了知和看见它的集起、它的息灭和导向它的息灭知道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如实了知和看见色……受……想……诸行……识,如实了知和看见它的集起、它的息灭和导向它的息灭知道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SN.44.5 舍利弗与拘絺罗经 (3)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絺罗住在波罗奈鹿野苑的仙人坠落处。 那时,尊者拘絺罗在傍晚时,从隐退远离中起来,去拜访尊者舍利弗,互相致意。他们致意与寒暄后,尊者摩诃拘絺罗对他说道:
“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舍利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世尊!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当被问道:“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当被问道:“那么,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大德!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学友!一个对于色有贪欲、有欲望、有感情、有渴望、有激情和有渴爱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一个对于受……想……诸行……对于识有贪欲、有欲望、有感情、有渴望、有激情和有渴爱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对于色没有贪欲、没有欲望、没有感情、没有渴望、没有激情和没有渴爱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一个对于受……想……诸行……识没有贪欲、没有欲望、没有感情、没有渴望、没有激情和没有渴爱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SN.44.6 舍利弗与拘絺罗经 (4)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絺罗住在波罗奈鹿野苑的仙人坠落处。 那时,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时,从隐退远离中起来,去见摩诃拘絺罗,互相致意。他们致意与寒暄后,尊者舍利弗对他说道:
“拘絺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拘絺罗学友!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那么,拘絺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拘絺罗学友!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学友!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i. 喜欢诸蕴(Delight in the aggregates))
“学友!一个喜欢色、在色当中欢喜,在色当中高兴和没有如实了知和看见色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一个喜欢受……想……诸行……识、在识当中欢喜,在识当中高兴和没有如实了知和看见识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不喜欢色、不在色当中欢喜,不在色当中高兴和如实了知,以及看见色的息灭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一个不喜欢受……想……诸行……识、不在识当中欢喜,不在识当中高兴,如实了知和看见识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ii. 喜欢存在(Delight in existence))
“可是,学友!会有另一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世尊没有象这样宣说吗?”
“学友!会有的。一个喜欢存在(有)、在存在当中欢喜,在存在当中高兴和没有如实了知和看见存在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不喜欢存在、不在存在当中欢喜,不在存在当中高兴,如实了知和看见存在的息灭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iii. 喜欢执取(Delight in clinging))
“可是,学友!会有另一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世尊没有象这样宣说吗?”
“学友!会有的。一个喜欢执取、在执取当中欢喜,在执取当中高兴和没有如实了知和看见执取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不喜欢执取、不在执取当中欢喜,不在执取当中高兴,如实了知和看见执取的息灭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iv. 喜欢渴爱(Delight incraving))
“可是,学友!会有另一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世尊没有象这样宣说吗?”
“学友!会有的。一个喜欢渴爱、在渴爱当中欢喜,在渴爱当中高兴和没有如实了知和看见渴爱的息灭的人,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可是,学友!一个不喜欢渴爱、不在渴爱当中欢喜,不在渴爱当中高兴,如实了知和看见渴爱的息灭的人,不会想道:“如来死后存在,” 或“如来死后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学友!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的原因和理由。”
(v. 另一种方法(Another method)?)
“可是,学友!会有另一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世尊没有象这样宣说吗?”
“在此时此地,舍利弗学友!为什么你还要除此之外其他东西呢?舍利弗学友!当一位比丘通过渴爱的摧毁而解脱时,没有另一轮对他的描述了。”
SN.44.7 目犍连(Moggallana)经
那时,游行者婆蹉氏(the wanderer Vacchagotta)去拜访尊者大目犍连。抵达后,与尊者大目犍连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尊者大目犍连如是说道: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永恆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永恆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非永恆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也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目犍连大师!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并且,是什么原因和理由为什么当沙门乔达摩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呢?”
“婆蹉!其他外道游行者们如是认为眼:“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他们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可是,婆蹉!如来、阿罗汉和遍正觉者如是认为眼:“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如来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
于是,游行者婆蹉氏起座去拜见世尊。他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在一旁坐下,游行者婆蹉氏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永恆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永恆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非永恆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精神和身体是同样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婆蹉!我也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乔达摩大师!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并且,是什么原因和理由为什么当沙门乔达摩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呢?”
“婆蹉!其他外道游行者们如是认为眼:“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他们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可是,婆蹉!如来、阿罗汉和遍正觉者如是认为眼:“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如来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
“不可思议啊,乔达摩大师!非同寻常啊,乔达摩大师!大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
乔达摩大师!刚才,我去见沙门目犍连,并问他这一事物。沙门目犍连用与世尊所用完全相同的诸术语和措辞,向我解释这一事物。 不可思议啊,乔达摩大师!非同寻常啊,乔达摩大师!大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
SN.44.8 婆蹉氏(Vacchagotta)经
那时,游行者婆蹉氏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永恆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永恆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非永恆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乔达摩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
“那么,乔达摩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婆蹉!我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婆蹉!我也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乔达摩大师!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并且,是什么原因和理由为什么当沙门乔达摩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呢?”
“婆蹉!其他外道游行者们如是认为眼:“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他们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可是,婆蹉!如来、阿罗汉和遍正觉者如是认为眼:“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如来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
于是,游行者婆蹉氏起座去拜访尊者大目犍连,与尊者大目犍连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尊者大目犍连说道: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永恆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永恆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非永恆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目犍连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也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目犍连大师!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并且,是什么原因和理由为什么当沙门乔达摩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呢?”
“婆蹉!其他外道游行者们如是认为眼:“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他们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此世间是永恆的”,或“此世间是非永恆的”; 或“此世间是有边的(有限的)”,或“此世间是无边的(无限的)”;或“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的”,或“精神是一种事物而身体是另一种事物”;或“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或”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可是,婆蹉!如来、阿罗汉和遍正觉者如是认为眼:“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如是认为耳……鼻……舌……身……意:“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因此,当如来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他不给出这样的回答。”
“不可思议啊,目犍连大师!非同寻常啊,目犍连大师!老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目犍连大师!刚才,我去见沙门乔达摩,并问他这一事物。沙门乔达摩目犍连用与沙门目犍连所用完全相同的诸术语和措辞,向我解释这一事物。 不可思议啊,目犍连大师!非同寻常啊,目犍连大师!老师与弟子两者的义理和措辞相互地契合和赞同得多好啊,并且对于最主要的事物没有分歧!”
SN.44.9 辩论堂(The Debating Hall)经
那时,游行者婆蹉氏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前几天,众多沙门、婆罗门,以及各派游行者们,在辩论堂集会和共坐时,在他们当中出现这样的谈话:“这位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sapa) – 一个教派的领袖,一群人之首,一群人的老师,很多人认为神圣的有名望的和著名的精神导师 – 如是宣说一个逝去的死去的弟子的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 并且,在一位最高的、无上的,已获得无上成就的弟子的情形中,当他已逝去和死去时,他依然如是宣说这位弟子的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 这位末迦利瞿舍罗(Makkhali Gosala)……这位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这位散惹耶毘罗梨子(Sañjaya Belatthiputta)……这位浮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这位阿夷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ı)……如是宣说一个逝去的死去的弟子的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 这位沙门乔达摩 – – 如是宣说一个逝去的死去的弟子的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 可是,在一位最高的、无上的,已获得无上成就的弟子的情形中,当他已逝去和死去时,他不如是宣说这位弟子的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那位弟子在那里重生。” 而是他宣说那位弟子:“他切断渴爱,弃绝束缚,通过完全突破狂妄我慢,他终止了痛苦。””
“乔达摩大师!在我当中有困惑,有疑惑:“怎样了知沙门乔达摩的法呢?””
“婆蹉!你当然有困惑、当然要疑惑。对于一个令人困惑的事物,怀疑已经在你当中升起。婆蹉!我宣说一个有取着燃料者(with fuel)的重生,而不宣说一个无取着燃料者的重生。婆蹉!正如一团火靠燃料而燃烧,而不是不靠燃料燃烧。同样地,婆蹉!我宣说一个有取着燃料者(with fuel)的重生,而不宣说一个无取着燃料者的重生。”
“乔达摩大师!当一团火焰被风吹动而出去一段距离时,在这种情形中,乔达摩大师宣说什么是它的燃料呢?”
“婆蹉!当一团火焰被风吹动而离出去一段距离时,在那种情形中,我宣说风为它的燃料。”
“那么,乔达摩大师!当一个众生倒下这个身体,尚未在另一个身体当中重生时,乔达摩大师宣说什么是他的取着燃料呢?”
“婆蹉!当一个众生倒下这个身体,尚未在另一个身体当中重生时,我宣说渴爱火上浇油。在那种情形中,渴爱是其燃料。”
SN.44.10 阿难(Ananda (Is There a Self?)经
那时,游行者婆蹉氏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怎么样呢?有我吗?”
当如是说时,世尊沉默无语。
“那么,乔达摩大师!无我吗?”
第二次,世尊沉默不语。
那时,游行者婆蹉氏起座离开。
那时,尊者阿难在游行者婆蹉氏离开不久后,对世尊说道:“大德!为何世尊在被游行者婆蹉氏询问时,他不回答呢?”
“阿难!如果当我被游行者婆蹉氏询问,“有我吗?”,我若回答“有一个我”时,这会与那些永恒主义者沙门和婆罗门站在一边。而且,如果当我被他询问“无我吗?”,我若回答“没有我”时,这会与那些断灭论者沙门和婆罗门站在一边。。
阿难!如果当我被游行者婆蹉氏询问,“有我吗?”,我若回答“有一个我”时,这会与我生起的“一切现象(法)是无我的”之智一致呢?”
“不,大德。”
“并且,如果当我被游行者婆蹉氏询问“无我吗?”,我若回答“没有我”时,已经困惑的游行者婆蹉氏,会陷入更大的迷惑中而想道:“我之前确实有的我,现在似乎不存在了。””
SN.44.11 萨毘耶迦旃延(Sabhiya Kaccana)经
有一次,尊者萨毘耶迦旃延住在那低葛的砖屋(at Ñatika in the Brick Hall)。那时,游行者婆蹉氏去拜访尊者萨毘耶迦旃延,与他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游行者婆蹉氏在一旁坐下他说道:
“ 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那么, 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那么,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婆蹉!世尊也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萨毘耶迦旃延大师!当如是被问道:“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吗?”时, 你说:“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
”当如是被问道:“那么,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不存在吗?”时,你说:“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不存在。”
”当如是被问道:“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时,你说:“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存在且不存在。”
当如是被问道:“那么,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怎么样呢?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时,你说:“婆蹉!世尊没有宣说过:“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那么,萨毘耶迦旃延大师!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理由世尊还没有象这样宣说呢?”
“婆蹉!至于把他描述为“由色组成”,或“由无色构成”,或“有感知力的人”或“无感知力的人”或“非有感知力的人非无感知力的人”的原因和条件:如果那个原因和条件完全息灭无余,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把他描述为“由色组成”,或“由无色构成”,或“有感知力的人”或“无感知力的人”或“非有感知力的人非无感知力的人”呢?”
“迦旃延大师!你已经出家多久了呢?”
“道友!不久,三年。”
“道友!用这样一点时间就能得到如此之多,更不用说超过此者的了!”
《无记相应》终。
《六处篇》终。返回《相应部》。
【Chanworld.org】2017.10.22-2018.12.07-1.2-MG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