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36【禅世界版】3

SN.36.1-10SN.36.11-20SN.36.21-31


第三篇 诸蕴品

《相应部》卷36【禅世界版】3

受相应(相应三十六)
第三品  一百零八主题品

SN.36.21-31


SN.36.21  尸婆迦(Sıvak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园栗鼠庇护所。那时,游行者髻发尸婆迦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当他们结束致意和寒暄后,他在一旁坐下并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先生!有一些沙门和婆罗门坚持这样一个教义和如此之见:“不管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不论它是令人愉快的,痛苦的,还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所有的都是由过去所作的引起的。” 关于这个乔达摩先生有什么要说的吗?”

“尸婆迦!某些受在这里是由胆汁紊乱引发而生起的:一个人可以自己知道,某些受在这里是由胆汁紊乱引发而生起的,那被看作在此世间的是真的。现在当那些沙门和婆罗门坚持这样一个教义和如此之见:“不管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不论它是令人愉快的,痛苦的,还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所有的都是由过去所作的引起的”时,他们过度解读了一个人亲自知道的东西,他们过度解读了被看作在此世间是真的东西。因此我说就那些沙门和婆罗门而言这是错误的。

尸婆迦!某些受在这里是由痰(粘液质)紊乱(phlegm disorders)引发而生起……由风紊乱(wind disorders)引发……由三者不平衡( an imbalance of the three)引发而生起…..由气候时节变化(change of climate)产生……由粗心大意的行为(careless behavior)而产生……由攻击(assault)而产生……作为业的结果(the result of kamma; 业异熟)而产生:一个人可以自己知道,某些受在这里是作为业的结果而生起的,那被看作在此世间是真的。现在当那些沙门和婆罗门坚持这样一个教义和如此之见:“不管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不论它是令人愉快的还是痛苦的还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所有的都是由过去所作的引起的”时,他们过度解读了一个人亲自知道的东西,他们过度解读了被看作在此世间是真的东西。因此我说就那些沙门和婆罗门而言这是错误的。

当如是所说时,游行者髻发尸婆迦对世尊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从今天起,请乔达摩大德作记得我为一位优婆塞,终生皈依。”

胆汁、痰(粘液质),还有风,

三者的不平衡,还有季节时节,

粗心大意和攻击,

业果作为第八项事物。

【注】:在佛陀时代,世俗社会的医学观:胆汁、痰(粘液质),还有风,三因观。八因,前七种,非时因,最后一种是时因。粗心大意,自害;攻击,它害。


SN.36.22  一百零八的主题经

“比丘们!我将给你们教导关于一百零八的主题的法的呈示。你们要仔细(谛)听!你们要密切注意!我要说了。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关于一百零八的主题的法的呈示呢? 我已经通过一种呈示的方法说过两种受;我已经通过另一种呈示的方法说过三种受;我已经通过另一种呈示的方法说过五种受……六种受……十八种受……三十六种受;并且我已经通过另一种呈示的方法说过一百零八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两种受呢?身体上的与精神上的,比丘们!这些就称为两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三种受呢?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三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五种受呢?快乐根、痛苦根、喜悦根、不快根和平静根。这些就称为五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六种受呢?眼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这些就称为六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十八种受呢?由喜悦相伴的六种检查(伺察)、由不快相伴的六种检查(伺察)、由平静相伴的六种检查(伺察)。这些就称为十八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三十六种受呢?基于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类喜悦,基于放弃(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类喜悦,基于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类不快,基于放弃(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类不快,基于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类平静,基于放弃(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类平静。这些就称为三十六种受。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一百零八种受呢?过去的上面三十六种受,未来的上面三十六种受,现在的三十六种受。这些就称为一百零八种受。

比丘们!这就是关于一百零八的主题的法的呈示。


SN.36.23  某一位比丘(A Certain Bhikkhu)经

那时,某一位比丘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大德!什么是受呢?什么是受的集起呢?什么是导向受集起之道呢?什么是受的息灭呢?什么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呢?什么是在受当中的满足呢?什么是危险过患呢?什么是出离呢?”

“比丘!有这些三种受: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比丘!这就称为受。随着触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爱是导向受的集起之道。随着触的息灭,有受的息灭。这八支圣道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即:正见……正定。

依赖于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悦:这是在受当中的满足。那受是无常的,痛苦的,并屈从于变化:这就是在受当中的危险过患。对受的欲望和贪欲的除去和舍弃:这就是从受的出离。


SN.36.24  以前(Before)经

“比丘们!在我正觉以前,还是一位没有完全正觉的菩萨时,我想道:“现在什么是受呢?什么是受的集起呢?什么是导向受集起之道呢?什么是受的息灭呢?什么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呢?什么是在受当中的满足呢?什么是危险过患呢?什么是出离呢?”

那时,比丘们!我想道:“有这些三种受: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比丘!这就称为受。随着触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爱是导向受的集起之道。随着触的息灭,有受的息灭。这八支圣道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即:正见……正定。

依赖于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悦:这是在受当中的满足。那受是无常的,痛苦的,并屈从于变化:这就是在受当中的危险过患。对受的欲望和贪欲的除去和舍弃:这就是从受的出离。


SN.36.25   智(Knowledge)经

““这些是诸受!” :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vision, knowledge, wisdom, true knowledge, and light)。

“这是受的集起!” : 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这是导致受集起之道!” :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这是受的息灭之道!”: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这是导致受息灭之道!” :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这是在受当中的满足!”……“这是在受当中的危险 !”……“这是从受的出离!”: 比丘们!象这样,对于以前没有听过的诸事物,在我当中生起眼力远见、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SN.36.26  众多比丘经

那时,众多比丘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大德!什么是受呢?什么是受的集起呢?什么是导向受集起之道呢?什么是受的息灭呢?什么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呢?什么是在受当中的满足呢?什么是危险过患呢?什么是出离呢?”

“比丘们!有这些三种受: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比丘们!这就称为受。随着触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爱是导向受的集起之道。随着触的息灭,有受的息灭。这八支圣道是导向受的息灭之道,即:正见……正定。

依赖于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悦:这是在受当中的满足。那受是无常的,痛苦的,并屈从于变化:这就是在受当中的危险过患。对受的欲望和贪欲的除去和舍弃:这就是从受的出离。


SN.36.27  众沙门和众婆罗门经 (1)

“比丘们!有这些三种受。是哪三种呢?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 。

比丘们!那些不如实了知在这些三种受的情形中的满足、危险和出离的沙门或婆罗门:我不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或者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不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可是,比丘们!那些如实了知在这些三种受的情形中的满足、危险和出离的沙门和婆罗门:我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和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SN.36.28  众沙门和众婆罗门经 (2)

“比丘们!那些不如实了知在这些三种受的情形中的集起、逝去、满足、危险和出离的沙门或婆罗门:我不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或者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不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可是,比丘们!那些如实了知在这些三种受的情形中的满集起、逝去、满足、危险和出离的沙门和婆罗门:我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和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SN.36.29  众沙门和众婆罗门经 (3)

“比丘们!那些不如实了知受、它的集起、它的息灭、它的导向息灭之道的沙门或婆罗门:我不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或者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不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可是,比丘们!那些如实了知受、它的集起、它的息灭、它的导向息灭之道的沙门和婆罗门:我认为他们是众沙门中的沙门和是众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并且这些尊者们会亲自以证智来实现它,在此当生中进入和住于沙门义的目标或婆罗门义的目标。”


SN.36.30 简版经

“比丘们!有这些三种受。是哪三种呢?快乐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受 。”


SN.36.31  精神上的(Spiritual)经

“比丘们!有肉体上的狂喜,有精神上的狂喜,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有肉体上的快乐,有精神上的快乐,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乐。有肉体上的平静,有精神上的平静,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静。有肉体上的解脱释放,有精神上的解脱释放,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脱释放。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肉体上的狂喜呢?比丘们!有这五种感官享乐之索。是哪五种呢?合意的(desirable)、可爱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讨人喜欢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认知的诸色……有合意的、可爱的、令人愉快的、讨人喜欢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认知的诸可触物。这些是五种感官享乐之索。依赖于这些五种感官享乐之索而生起的狂喜:这就称为肉体上的狂喜。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精神上的狂喜?在这里,从诸感官享乐隐退远离,从不善诸状态隐退远离,一位比丘进入并住于第一禅。随着思想和检查(寻和伺)的平息,一位比丘进入和住于第二禅,它有内在的自信和心意的统一,没有思想和检查(寻和伺),而有禅定所生的狂喜和快乐。这就称为精神上的狂喜。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呢?当一位诸烦恼已尽的比丘观察从贪欲、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脱的心时,就生起了狂喜。这就称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肉体上的快乐呢?比丘们!有这五种感官享乐之索。是哪五种呢?合意的、可爱的、令人愉快的、讨人喜欢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眼能认知的诸色……有合意的、可爱的、令人愉快的、讨人喜欢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认知的诸可触物。这些是五种感官享乐之索。依赖于这些五种感官享乐之索而生起的快乐:这就称为肉体上的快乐。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精神上的快乐呢?在这里,从诸感官享乐隐退远离,从不善诸状态隐退远离,一位比丘进入并住于第一禅。随着思想和检查(寻和伺)的平息,一位比丘进入和住于第二禅,它有内在的自信和心意的统一,没有思想和检查(寻和伺),而有禅定所生的狂喜和快乐。随着狂喜和快乐的褪尽,一位比丘住于安静,充满正念和正知,他体验此身的快乐;他进入和住于圣者们所宣告的:“他是安静的、充满正念的,他快乐地安住”的第三禅。这就称为精神上的快乐。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乐呢?当一位诸烦恼已尽的比丘观察从贪欲、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脱的心时,就生起了快乐。 这就称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乐。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肉体上的平静呢?比丘们!有这五种感官享乐之索。是哪五种呢?合意的、可爱的、令人愉快的、讨人喜欢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眼能认知的诸色……有合意的、可爱的、令人愉快的、讨人喜欢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认知的诸可触物。这些是五种感官享乐之索。依赖于这些五种感官享乐之索而生起的平静:这就称为肉体上的平静。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精神上的平静呢?随着愉快和痛苦的舍弃,随着先前的喜悦和不快的逝去,一位比丘进入和住于既不痛苦也不愉快的和包含通过平静的正念清净化的第四禅。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静呢?当一位诸烦恼已尽的比丘观察从贪欲、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脱的心时,就生起了平静。 这就称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静。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肉体上的的解脱释放(carnal deliverance)呢?相应于色界的解脱释放(Delive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form sphere),就是肉体上的解脱释放。

【注】:释放,Deliverance,拯救,脱离。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精神上的解脱释放呢?相应于无色界的解脱释放(Delive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formless sphere),就是精神上的解脱释放。

那么,比丘们!什么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脱释放呢?当一位诸烦恼已尽的比丘观察从贪欲、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脱的心时,就生起了释放。 这就称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脱释放。


《受相应》终。返回《相应部


SN.36.1-10SN.36.11-20SN.36.21-31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01-2020.11.30-1.2-MG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