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wang

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塑像,因此得名。天王最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中国禅宗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净双修的局面,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中国寺院里。

天王殿通常都是位列山门殿或者山门之后,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第一重殿堂。天王殿前后都有门,因此天王殿就成了过殿,信徒常常从前门进入,后门走出来。天王殿前面供奉弥勒佛,弥勒佛后门是韦驮天,四周是四大天王。

天王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天。

佛教中,弥勒佛是释迦摩尼的接任者,是未来佛,早起形象是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结佛印,相貌俊朗。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浙江奉化有名僧人叫“契此”,体态丰腴,大肚子,肩挑布袋,经常嬉笑着在街市上行乞,人称“布袋和尚”,他圆寂时留下一首佛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后来人们逐渐把弥勒佛塑造成肥头大耳、咧嘴大笑、坦胸露乳、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

韦驮天是佛寺的守护神,在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他已经演变成武将形象,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英俊威武。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居须弥山,穿白衣,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宫,穿青衣,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居须弥山向银宫,穿红衣,手上握着一条蛇或者一条龙;北方多闻天王,居须弥山水晶宫,穿绿衣,右手持宝伞,左手持银鼠。《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为护佛菩提人;南方天王为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为瞿耶尼人;北方天王为护国单越人。”

 


【慈悲修行中心 MMC】2020.11.0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