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闪光的哈萨维 :小说:铁链女没治好我的...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闪光的哈萨维 :小说:铁链女没治好我的精神内耗

4
2 Users
0 Reactions
585 查看
forum
(@forum)
会员
已加入: 3 年 前
帖子: 669
Topic starter  

小说:铁链女没治好我的精神内耗

文章来源: 闪光的哈萨维  2022-07-28 02:21:2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0586 次)
 
 
 

本文为讽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千万不要当真,

(一)

这是我的三婶,远嫁到徐州的曾经的天才少女;那是我的三叔,一个年轻时外表内在都堪比吴亦凡的帅比。

他们在丰县的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拜登和特朗普还在拉稀。

三婶是哪里人没人知道,但是传言她可能是在四川达州上学,姓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知道她可能姓李,总归不是姓赵人,据说三婶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达州市统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三婶的。

据说,有一天三婶上学的路上,和父母吵了架,然后就消失了,然后不久,她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徐州,十七八岁就嫁给了我的三叔。

我想这就是爱情吧,即使所爱的人在千里之外,他们也会双向奔现。

是的,虽然三婶比三叔小了二十岁,但是他们是那么相爱,生了8个孩子,每一个都那么聪明可爱。

(二)

十几岁的三婶刚到三叔家,大喊大闹,乱砸东西。

而三叔无辜的就像是被明日香辱骂“笨蛋”的碇真嗣,无奈的拉耸着脸,真实而善良。

后来,三婶沉默寡言,不吃不喝,把房门锁死了。三叔劝,把饭菜送到门口,三婶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据从窗外偷窥的三叔介绍,三婶美丽的像断了腿的天使。

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三婶屈服了,开始接触村里的人,不再哭喊和折腾,也不再砸东西,虽然有时脸上会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她变得不再自闭了,也会学着笑了。

虽然时常会流泪,但是三婶会看三叔的脸色做事了,三叔动个眼神,三婶就会主动的抢着帮三叔家里干家务。

三叔是个没文化的人,但是三婶在晒太阳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她会指着太阳叫“桑”,指着村里的土路叫“肉得”,有时候会喃喃自语“艾网特勾或幕”。

三婶说的一些洋话村里人总是听不懂,于是村里的老头老奶奶总在背后笑三叔家,说他是不是娶了一个疯女人,真是丢人啊。

但是三叔总是会帮三婶辩解:“她聪明着呢,是好女人,跑出门快的像电视里参加奥运的王军霞,好几次我和博光差点没追上咧。”

博光是三叔家养的一条大狼狗,看家护院,威武的如同胡锡进。

(三)

然后,某一个午后,三婶突然吐了,她怀孕了。

从那天起,三婶开始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孩子生下来后,三婶不看天了,她开始学着村里人种地了,最初她啥都不会,但是村里人都很热情,总有人教她怎么握着锄头,怎么撒种子,三婶学的很勤劳。

村里人都说三叔娶她娶的值,三婶虽然是外乡女人,但是变成了好劳动力,她可以养活自己和家里了。

如是几年,有一天三婶脚瘸了,村里传言是打的,但是三叔否认了,说三婶是不小心摔的。

村里的好事之徒问三婶是怎么瘸的,三婶看了看自己的婆婆,又看了看三叔,然后低下头,怯生生的承认自己是夜里走夜路不小心摔下沟里的。

然后三叔拍了拍三婶的后背:“这才对嘛。”

于是,宾客们开始善意的嘲笑三婶的笨拙和可爱,村里又响起了欢快的气氛。

(四)

三婶腿瘸了,下不了地了,也跑不快了,但是她还能生孩子啊。

于是,她又怀孕了,第二个孩子有了,又是男孩,村里人纷纷来恭喜三叔家里多子多福,三叔家里虽然贫穷,虽然日常照样揭不开锅,虽然苦难,但是他们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由于新的孩子的降生,很快三叔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三叔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做生意又被人坑钱,三婶腿瘸了,于是家里日益陷入困境。

这时候,他们夫妻之间依然恩爱,于是一年后,第三个孩子也诞生了。

虽然他们贫穷,但是他们恩爱啊。

于是,

第四个孩子

第五个孩子

第六个孩子

第七个孩子,不断的生了出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三叔家里的生活依然贫瘠而困苦,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但是,他们一家有了七个孩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和睦美满。

(五)

或许,三婶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但是她有七个孩子,有着爱着自己的婆婆和丈夫,有着恬淡美好的乡村,你们这些看客,难道看不见她生活的幸福吗?

就这样又过去了二十多年,乏善可陈。

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三婶嫁过去的时候十七八岁,转眼三婶已经四十多岁了。

三婶不仅仅是腿出了问题,她精神上又有了问题,开始喃喃自语,但是三婶总是魔怔的低语,说着“youallarerapists”之类的村里人听不懂的洋文,如同克苏鲁小说里的旅者一般,对着深渊沉吟。

三叔很难受,因为三叔和那七个孩子们还爱着三婶,但是三婶已经大概率记不清了。

三婶现在的生活已经快不能自理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

三婶还年轻,可是为什么想不开呢?都是三婶的错啊。

为了防治三婶犯病,也为了防止三婶伤害他们七个无辜的孩子,更为了防止三婶咬舌自杀,在几年前三叔去地里锄田的时候,三叔开始把三婶用铁链锁固定到家里旁边的破屋里。他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也会把三婶用铁链锁到家里旁边的破屋里。

铁链拴住的是爱情,是让人沉醉的苦难。

(五)

后来,三婶吃饭睡觉,都被用铁链拴在破屋里了。

60多岁的老汉既要照顾40多岁的妻子,既要外出谋生,十分辛苦。村里人纷纷夸三叔负责,三叔的这种尽职尽责的生活在村里有口皆碑。

这几年三叔也不下地干活了,全职在家里照顾三婶,也做网红直播他的七个葫芦娃。

三婶因为精神问题已经开始变得沉默不语了,一方面是精神不振,也因为三婶的牙齿在某一次不小心摔倒时不小心全部磕掉了。

“她牙全部摔没了,吐字都不清咧,所以她就不喜欢说话。”三叔总是这么解释。大家都相信三叔说的话。

三叔三婶的关系还像以前那样亲密,三叔有时候不回屋里睡,反而是留宿在破屋里陪着三婶,

每当村里人讲起这种不离不弃时,很多人都感叹三叔真是好人啊。

于是,不久,三婶又怀孕了,

十个月后,第八个孩子诞生了。

夜深了,三叔家旁边的破屋的灯还亮着,没准是三叔又在辛苦吧。

(六)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三叔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一直顾住了三婶和那八个孩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葫芦爹,但村里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三婶和三叔都生活的幸福。

三婶刚嫁过来的时候正是十七八岁。如果不是嫁到村里,三婶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女记者或者设计师之类的美少女,甚至嫁给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三婶一定会成为一个领域里强大而美好的姑娘。

(七)

看着眼前被铁链拴着的的话都说不清的三婶,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三叔:“三婶有没有哭泣过,有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公。”

三叔说从来没有,三叔说三婶一直都爱着村子和她的8个孩子。这份爱让三婶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三叔。

村里人都相信三叔说的话。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总是不辞辛劳的在照顾着一大家子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铁链下的三婶这里让我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

三婶被铁链锁住了,在生活的折磨下,断了一条腿,失去了满口牙齿,但是三婶是幸福的,她有了八个孩子,有了深爱自己的丈夫,在村子里被大家照顾和关心着,虽然平凡,但是伟大,她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

三叔说,三婶从不抱怨,从来都是坚强努力的生活和生孩子。是啊,三婶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八)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三婶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三婶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三婶的床下有一个二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她年轻刚嫁过来时摘抄的一句话:“I miss my school.I miss my family. I miss my home.”

是的,这条人生路的归宿一定是家吧。


   
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房山:

用虚假的叙事给时代的苦难和造成苦难的根源、始作俑者洗地,拼命给自己、他人包括小粉红和蠢货们洗脑。


《二舅》视频里,恐怕没几句真话

文章来源: 七使2022  2022-07-28 02:18: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7177 次)
 

这几天朋友圈被 " 二舅 " 视频和无数相关文章刷屏,文章的态度大体呈两极化,挺之者曰 " 真实 "、" 正能量 ",倒之者曰 " 鸡汤 "、" 刻意摆拍 "、" 曲意逢迎 "…… 看得我不胜其烦,于是决定去 b 站亲自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以下简称《二舅》)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不是摆不摆拍的问题,而是真不真实的问题。视频的拍摄者兼 up 主 " 衣戈猜想 " 对四川官媒红星新闻说,视频中所描述的 " 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但据我看来,视频中拍摄者旁白每一个字的真实性都值得质疑,也必须质疑。

下面列出《二舅》视频里画面展现内容与旁白严重不符之处。

第一个,是房子的问题。

拍摄者 " 衣戈猜想 " 在视频开头第五句话就说:"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

美国是 1776 年建立的,距今 246 年。比美国老,那房子的寿命至少得超过 246 年了。

随着旁白响起,占据镜头主要部分的是一幢相当残旧的两层房屋,远远看着确实有点像是两百多年的老房子。

但是当镜头拉近后,我们能看到这个房子墙根砌的石头棱角锋利,完全不像是历经至少两百五十年风雨磨砺的样子。

视线往上一些,看看 " 二舅 " 脑后的那些砖头的制作工艺和颜色,很明显是现代红砖,而不是青砖。现代红砖是 1860 年代才从欧洲流入上海的,十九世纪末才开始规模化应用的。刚开始因为红砖造价较贵,所以不少建筑外墙都会采用红砖青砖混砌的方式,后来才慢慢改为全红砖。到了 20 世纪五十年代,红砖才在中国全面取青砖而代之,直到九十年代红砖被明令废止。

所以,如果 " 二舅 " 的老房子是青红砖混砌的,最多不过一百五十年历史。如果是纯红砖砌建的,那顶多也就一百年左右的样子。与美国建国的 246 年,相距甚远。

如果红砖的证据还嫌不够,那在视频的 5 分 38 秒到 5 分 40 秒有个镜头,显示老房子某扇门的门匾上写了四个大字:" 耕读传家 "。

我们把四字放大看一下,即可发现这四字里有一个半字是简体字。

看清楚了没:读字里的贝是简体写法,传字整个就是简体字。按繁体字,这几个字应该写成这样:" 耕讀傳家 "。

常识告诉我们,别说 1776 年的满清乾隆时代不写简体字,连解放前乡下老宅的门匾上也不会写简体字。

其次,且不管这老屋有多少年历史," 二舅 " 根本不住在那里。因为整个视频看下来," 二舅 " 和 " 姥姥 " 只在这老屋门口转悠,从来没镜头显示他们在里面生活过。反而有多处镜头表现," 二舅 " 和 " 姥姥 " 住在老房子前面、镜头左侧的红砖平房里。这红砖平房是明显的建国后风格,看外墙新旧程度,其存在不超过四十年。

快到结尾处,镜头显示 " 二舅 " 掀开门帘进入的是这间红砖平房。

视频里也多处表现了 " 二舅 " 和 " 姥姥 " 生活在采光良好的平房里,而不是在阴森的老屋里。注意看,此处 " 姥姥 " 面向的是一扇方形的窗户。而视频里只有红砖平房才有方形窗户,那幢所谓老屋的窗户是拱形的。

归纳一下:1、那幢红砖老房子根本不可能有 246 年以上的历史,最多只存在了 70 年;2、" 二舅 " 和 " 姥姥 " 不在那幢 70 年前建的 " 老屋 " 里生活,而是在建成至今不到 40 年的红砖平房里生活。

因此,拍摄者衣戈猜想的这句旁白 "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 ",显然没有一个字是真实的。

第二个,是残疾证的问题。

视频旁白明确说," 二舅 " 是在念中学时被邻村医生连打四针致左腿残废的。文革时代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两年,所谓 " 五四 " 学制。" 二舅 " 今年 66 岁,出生于 1956 年。六岁读书,在 " 五四 " 学制下最多只念九年,十五岁就毕业。但视频说他在中学毕业前就残疾了,所以他当时最多十四或十五岁,也就是 1971 年左右。视频说,他因为申请不了残疾证,所以拄着拐杖去北京,回来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妹妹才出嫁,妹妹出嫁时是八十年代。所以," 二舅 " 申请残疾证的时间是在他开始残疾的 1971 年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

但是大哥,第一代残疾证明明是 1995 年才由残联制发的,你在七八十年代到哪儿去申请残疾证呢?能申请下来才见鬼了。

因此,拍摄者所说 " 二舅申请不了残疾证拄着拐去北京 " 的经历,明显不是真话。

拍摄者衣戈猜想自称今年 30 岁,也就是 1992 年出生,不了解几乎与其同龄的残疾证情有可原,但连百度都不查一下就瞎编故事,这就是明目张胆的骗流量行为了。

第三个,是 " 二舅 " 腿的问题。

我们从视频中多处看到," 二舅 " 那条残废的腿处于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

在视频开头," 二舅 " 拄着拐杖右腿单腿站立,左腿悬空翘着,左脚不能立地。

旁白讲到 " 二舅 " 刚开始残疾时,镜头是与熟人在路上相遇,他也是左手拄拐,左脚不能站立。

在此前后,有多个镜头表现 " 二舅 " 独自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左脚都不能着地,全是拄着拐杖用右脚单脚行走。

但是镜头一转,在 8 分 41 秒时," 二舅 " 忽然左脚也能站到地上了。

到了 10 分 48 秒时," 二舅 " 虽然仍拄着拐杖,但左脚可以落地,左右脚交替走上山坡上的石阶。

既然 " 二舅 " 您老人家左脚完全可以着地走路,为什么在前面的视频里却要故意把左脚曲起来,只用右脚一蹦一跳走路呢?

在这个镜头里," 二舅 " 甚至用左脚爬起了铁梯。虽然看着还是有些不方便,但显然他的左腿完全足以支撑其身体的重量。

快到视频结尾时," 二舅 " 甚至丢弃了拐杖,在湿漉漉的石板地面上直接走起路来。

我算了一下,六七米的路,他花了四五秒,走了五步就到了。

这速度虽然稍逊于正常人,但也足以证明 " 二舅 " 的左脚是能走路的。

既然如此,他老人家平时拄拐杖曲起左脚,只用右脚一蹦一跳走路是为什么呢?

难道他老人家的脚时好时坏、时能走时不能走,属于薛定谔的测不准之脚?作为他的外甥,衣戈猜想先生难道不该交代清楚是什么针药能把自家舅舅的脚打成如此神奇的测不准状态吗?

视频还有 " 二舅 " 搀扶 " 姥姥 " 上车的镜头,

" 二舅 " 做木工活的镜头。原来他的左脚不但可以着地,还可以用力踩踏物件的情形。

视频里还有 " 二舅 " 开车接送 " 姥姥 " 的镜头。

各位看官请注意,这辆车是 " 江苏金捷 " 出品的三轮摩托车,型号是 xxZH。

网上可以检索到金捷三轮摩托车的 JD150ZH-C 型号,虽然图不是很清晰,但仍然可以看到其左脚位置是有变档杆的。

啥意思呢?就是说,驾驶这车需要左脚踩变档杆 + 左手捏离合器手把 + 右手拧油门手把才能发动,中途变档也需要左脚踩杆。

如果像视频开始表现的那样," 二舅 " 只能用右脚走路,左脚不能沾地,那根本是驾驶不了这辆金捷 xxZH 三轮摩托车的,遑论开着车接送 " 姥姥 " 了。

为求稳妥,不错怪好编剧衣戈老师和好演员 " 二舅 " 老师,我特意登陆了江苏金捷的网站,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加了他们的业务人员,确认了他们所有三轮摩托车都是左脚踩变档杆的。同时也确认了视频里那辆车是他们的老款车。

事已至此,我们终于可以确认:" 二舅 " 的薛定谔残疾左脚是完全可以落地,甚至可以灵巧地操纵变档器。拄拐单腿一蹦一跳走路,那是逗我们玩呢。。

我们也可以确认,《二舅》视频的拍摄者、剪辑者、剧本作者兼旁白者衣戈猜想 · 唐浩先生,在老屋子的年份、残疾证、" 二舅 " 的残疾左腿三个问题上没说真话。这离他 " 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 的信誓旦旦,恐怕有点远吧。

《二舅》视频的核心信息就是 " 二舅 " 的左腿从小残疾,不能走路不能着地。如果连这个核心信息都是假的,至少是不尽不实的,那就不免令人怀疑,整个视频里还剩下几句真话呢?


   
回复引用
forum
(@forum)
会员
已加入: 3 年 前
帖子: 669
Topic starter  

二舅”的故事:充满遗憾的人生,也能闯出一条胜利之路

b站up主@衣戈猜想 渡过 2022-07-27 00:00 Posted on 北京

文图 / 衣戈猜想(b站p主 )

 

【前面的话】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好难?每天都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管是学业、工作,还是感情、人际关系……经常会有不如意的事,似乎生活从不肯善待自己,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考验让我们觉得心烦,焦虑。

 

长期的精神内耗让我们疲惫不堪,想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如何缓解。

 

近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

 

也许从二舅的故事中,我们会找到一些答案,得到片刻的宁静。

 

以下是视频的文字版全文。

 

一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
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统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
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老师们三次登门相劝,二舅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像一位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绝下床,他不知道从哪儿找到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疯狂地看了一年。
但二舅的腿不是伤了,而是废了,所以久病并不能成医。
于是第二年二舅扔掉手册从床上爬了下来,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里来的一个木匠干活,木匠干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爷说他看会了,求姥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来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可以养活自己了。

 

Image
如是几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来到生产队,队长告诉二舅:“以后不用来了,生产队没了。”
二舅问为什么,队长说:“改革开放了。”
于是二舅就开始改革开放,游走在镇上的各个村子给人做木工。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
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手续上的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辗转去了北京,他想去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说要去看看他。
二舅说改革开放很好,他也好,为什么呢?二舅说:“他公平。”
Image
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他的一个堂弟在北京当兵,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Image
因为二舅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他不知道从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个部队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哪个士兵会不喜欢这样的homie(老乡)呢?
Image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后来二舅回到村里,大家都问北京怎么样,二舅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Image

 

二  
到了两个妹妹出嫁的年纪,二舅心里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达。大姨和我妈结婚时的所有家具,每一张图纸,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玻璃,每一根装饰条,每一个螺丝,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个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个山村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一套家具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吗?
姥姥家这么穷,妹妹出嫁有这么一套家具,婆家也会高看一眼,也许就会更好地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什么牌子他都能给你贴上,你还要什么牌子?他还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华OK……

 

Image
再后来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
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十年前宁宁和男朋友结婚了,20万出头的县城房子,二舅出了十几万,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攒下来的。
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地伟大着。
Image
二舅和宁宁
二舅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说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说,他一直觉得他这辈子只能顾得住自己,顾不住别人了,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二舅说谎了,当时有一个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还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二人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的熟络,并很快变得过于熟络。她经常来二舅家串门,二舅也经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时候。
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二舅,再后来,她开始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家族的一切红白喜事,并对二舅体贴入微,把他乱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舅做工回来能吃上一碗热饭,顺手把今天结的钱递给她。
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二舅的四个兄妹从一开始的全力支持,转而怀疑这个女人只是图二舅的那一点钱而强烈反对。
而还在上小学的宁宁则喊那个女人“老狐狸”,喊自己班里的她的女儿“小狐狸”,老实的二舅进退失据,不知所措。
Image
再后来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了外地的一个工棚,煤气中毒,二舅也终生未婚。这段感情的细节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记不清了,二舅则是不愿意讲。
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Image

 

三  
就这样又过去了30年,乏善可陈。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转眼姥姥已经88岁了。
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
但是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Image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地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所以在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把姥姥放到车上。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是酷得要死。
Image
这几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逼姥姥锻炼。
姥姥每走20步就得坐下歇10秒,二舅每走20步就会落后姥姥3米,赶上这3米正好需要10秒,接着走。
这么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乔丹和皮蓬身上。乔丹喜欢给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欢给姥姥拽面条,再浇上点西红柿炒鸡蛋。嗯,好吃的。
二舅从小对宁宁没有什么教育可言,今天的宁宁却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Image

 

四  
其实很难把二舅定义为一个木匠。我在家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镢头、一个洗衣机、一个水龙头。
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她家的门锁。还没进家门,又被另一个老头叫到家里,说电磁炉坏了。二舅到他家发现,是他的插线板的电源忘了打开。可怜的老头。回到家又修好了一个奶奶的老人机和收音机。
Image
姥姥有胃病,他就给姥姥针灸。人家嫌门楼上光秃秃的木头不好看,二舅就自己设计好了,给人画上去。山顶修了座庙,所有的龙都是二舅雕的。
村里没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师。当然了,签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来的。
Image
他甚至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头做胡身,电话线铜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钓鱼线做弓毛。我们这没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几条双斑锦拼成一张琴皮。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想给你们看看那把有模有样的二胡,可惜十几年前姥姥让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当锄头玩,给玩坏了。
这个村子里有的一切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因为这些东西二舅也没有。不过现在智能手机也有了,宁宁买的,等他拆上几次也就会修了。

 

Image
夜深了,二舅家的灯还亮着,又在给谁家修东西了。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送维修店去修,先别说得花钱,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 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Image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单位分的房子、国家发的退休金,悠游自适,颐养天年。隔壁村一个老头就是这样嘛,当年学习还没二舅好呢。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

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Image
“树先生”刚刚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9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二舅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回复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王五四:你的残疾二舅和他的正处级大伯

文章来源: 王五四  2022-07-28 09:27: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5074 次)
 

“二舅”影片引发全网讨论(视频截图)

作为一名食评人和时评人,我发现生活美食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从业者,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都喜欢拿原生态说事,一个是加工原生态的食材,一个是加工原生态的苦难,而且都能加工成美味,甚至是营养品。这当然跟受众的认知能力和个人喜好分不开,公众本质上都喜欢心灵鸡汤,本质上又都分不清鸡精和真鸡,本质上这二者其实也没什么区别,我甚至隐隐感觉这种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当年的人血馒头。

不论是虚假的心灵鸡精汤还是真实的人血馒头,都有大把的人喜欢喝喜欢吃,不论是被骗也好,还是愚昧也罢,这两件事就像是鲁迅他家门口的两颗树,其实是一种树。

公众越来越傻,而骗子则越来越真诚,也对,你都这么傻了,我还需要遮遮掩掩费那么大劲干什么,骗子不仅不需要遮掩了,还越来越坦诚相待了,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依据,这就像普华商业集团董事长翟山鹰说的那样,“如果有人说我是个骗子,我是挺高兴的。

这说明我比你有智慧,也说明你以后真要学会用自己的理性去控制你的贪婪跟恐惧。”简言之就是,你被骗,一是因为你贪婪,二是因为我比你聪明。“你是被骗的,不是被抢了,不是被强制性的,肯定是你自己主动掏钱把钱给了骗子。所以你想一想,骗子是不是比你要有智慧”这句话就更好理解了,我不骗你,天理难容。

像翟山鹰这样真诚的人不多了,江西国资委的周劼算是一个,只不过一个在外人看来是骗子,一个是傻子。看了周劼的朋友圈截图,我一度以为他是不懂微信是一个怎么样的互联网产品,也不懂朋友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他就像雷锋一样,一边把朋友圈当日记本用了,一边又怕大家不知道他干的那些好事。

又或者,他真的把朋友圈里的人当朋友了,家长里短,互诉衷肠,“父亲的副局长没问题了”“省厅人事处的人刚打了电话给我爸”,“感谢家族的所有人(三伯、大伯)”,“第一次见到江西省副省长……,我激动的快眼泪出来了……”,“现在见厅级干部麻木了,处级干部家人全是”,真有点“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意思。

不知为何,他还把他爹带上,自比了一下江西老乡“严世蕃严嵩”,严世蕃未经科举步入仕途,以严嵩的名势,先入国子监读书后为官,难道他上大学、进国资委,也是未经正规程序吗组织上应该找找这对父子和大伯三伯什么的,来个“一门三处长,父子两谈话”。虽然现在组织上还没给出调查结论,但我想江西国资委应该是留不下这个人了,在这样的部门,你可以是个废物,但不能是个傻逼。

我说周先生是个傻子,真不是想侮辱他,而是为了安慰我自己,如果他是个正常人,那我会很难过,他们连装都不装一下了,这种被轻视被无视的感觉,就像新闻联播里再也没有人民群众了,就像逢年过节再也没有干部送粮油米面下乡了,就像翟山鹰这样的骗子,再也不辩解自己不是骗子了,我们做人彻底失败,人格彻底破产。

如果说我迎面挨了周先生一记正处级的重拳,那么来自农村的二舅又从后面给我了乡村振兴般的一闷棍。就像新京报评论里写的那样,“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力量很直击,只是“真诚面对磨砺”这是什么鬼东西,“真诚”是你想象的美味佐料吗这评论写的就像是一名美食工作者问高铁乘务员,你们这碗紫菜蛋花汤,是用两年的跑山鸡小火熬制半宿而成,再冲泡霞浦头水紫菜做的吧

“二舅”本身当然没有问题,他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是突然冒出个“外甥”把他拍成骗子还是片子用来教育全国人民。他外甥说,“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要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

这个词整的挺烂的,首先你二舅是你二舅,民族是民族,哪个民族也都有你二舅这样的人,那些落马的毫无“四个意识”背离“两个维护”的人也是这个民族的。其次,按照你的描述,你二舅先是抓了一手好牌,被人为破坏了,成了一把烂牌,还不得不继续把人生这场牌局打下去,看结果其实也输的很惨,只是没有输的家破人亡而已,谈何“打好一把烂牌”。

视频作者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作者这哪是说自己啊,分明是在打当下年轻人的脸,你们四肢健全,又上过大学,而且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你不珍惜应该吗你过不好怪谁呢再不珍惜,就别上大学了,减少大学招生的数量,再过不好,就送你们上山下乡,去跟着“二舅”学习改造,减缓城市就业压力。

即便真的是说自己,那么“理应”二字又从何说起,说的又是什么理,倘若换成周劼,他才配得上理应二字,“我理应进国资委上班,你理应失业”“我爸理应当副局长,你二舅理应当修理家”“我家五百万的别墅理应涨到一千万,你理应买个烂尾楼”。

我是不愿意把“二舅”的一些行为拔高的,我更相信那是他无从选择,不得不为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异常艰辛的,这种艰辛不是让我们去赞美的,是应该让我们去反思的。苦难不值得歌颂,苦难里的人性光辉或许很耀眼,但正常人没事也犯不着老希望他人耀眼给你看,他人又不是烟花。就像所谓的多难兴邦,这难降临在谁头上,这邦又为谁而兴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二舅笔记本的第一页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问题在于,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谁,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又是谁。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会有更多感人的事情涌现出来,大家时不时的就要感动一下,这感动不能说是廉价的,因为它从他人的苦难里生出来,苦难如何定价它又是廉价的,因为你的感动很廉价,这种廉价又使得苦难的根源被蒙蔽遮盖,于是苦难也变得廉价。

这些年,我发现大家一直在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问这苦难从何而来,只是感动就行,谁要是发问打破这美好的氛围,就将他绳之以法,这很变态,也很常态。你觉得你的二舅治好了你的精神内耗,我却怀疑你这精神病还会复发,苦难不是精神病的疫苗。

周劼的正处级大伯和你的残疾二舅,在你们的各自描述里,像极了1998年修订版《新华词典》里的那个梗,“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只是现实不是朋友圈,现实不是短视频,现实就是活着,做个人吧。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翻书侠西木,原文已被删除)


   
回复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