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香港反修例示威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恐遭...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香港反修例示威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恐遭政府禁制令

2
1 Users
0 Reactions
604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香港反修例示威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恐遭政府禁制令

7 小时前
Football fans hold up a banner as they take part in a protest during half time in the World Cup qualifying match between Hong Kong and Iran at Hong Kong Stadium on September 10, 2019 in Hong Kong, China.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近数月的香港示威,产生出各种口号和歌曲。

 

中国当局2020年在香港颁布和实施《国安法》以来,该地的政治生活,公民运动和舆论表达均受到冲击, 2019年民主抗议活动期间,成为游行者非官方“国歌”的《愿荣光归香港》似乎也难逃厄运。

香港律政司司长6月5日向高等法院申请对这首匿名创作歌曲的禁制令,法院将于周一(6月12日)开庭审理。

根据当局的要求,禁制令针对包括这首作品以任何方式发布或复制这首歌,人们还可能会被禁止在公开场合表演及在网上传播。

香港政府声称,它侮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对国家和特区造成严重损害。

《义勇军进行曲》也是香港特区的官方国歌,但是最近多个月,香港几个项目的运动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时,《愿荣光归香港》都被当成国歌在仪式上播放。

香港当局曾指责谷歌(Google),在其平台上搜索“香港国歌”时,得到的结果包括这首抗议歌曲。

假如禁制令申请获得法院支持,将可能使谷歌等美国科技公司陷入困境,并成为香港扩大网路内容控制能力的重要案例。

《荣光》由来

《愿荣光归香港》最先在2019年8月香港民主抗议运动期间,在俗称“连登”的LIHKG网上讨论区发布,词典作者均匿名。

作曲者署名“Thomas”(汤玛士),是一名20多岁的全职音乐人,歌词则是在他号召下根据“连登”网民的建议,对他的原创歌词修改而成。

这首以粤语填词的四段式歌曲,在讨论区发布时被形容为一首“军歌”,歌词中也明确提到“民主与自由”、“建自由光辉香港”等内容。

从未公开真正身份的汤玛士在2019年曾向BBC中文表示,他希望这首歌能够“团结香港人和提升民众士气”。

他当时在论坛上传了一个器乐版本和歌词,并号召网民录制自己演唱的不同版本,收集起来再组合成一个如同大合唱的版本,在8月31日发布到YouTube上——当时,这个交响合唱版的播放很快过百万。

从2014年被称为“雨伞运动”的香港学生抗议开始,唱歌是一直是抗议者在活动现场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抗议者在当时的亲民主集会活动会常常合唱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2014年由几名粤语流行歌手合唱的《撑起雨伞》则成为“雨伞运动”的非正式主题曲,并在那一年的“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上被票选为当年最受欢迎的歌曲。

2019年的社会运动中,基督教崇拜歌曲《唱哈利路亚赞美主》(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以及百老汇音乐居《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孤星泪》)中的名曲《你可听见民众的呼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等都是当时抗议者经常颂唱的歌曲。

香港多个商场有示威者聚集唱《愿荣光归香港》。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

2019年示威期间,香港多个商场有示威者聚集唱《愿荣光归香港》。

 

在网民自主创作的本土歌曲当中,惟独《愿荣光归香港》获得高度关注。

即使后来香港政府撤回了逃犯条例的修订提案,但民众的抗议诉求已扩大为建立民主制度和调查警暴。

随着抗议运动持续,这首歌在线下“遍地开花”。当时香港多个大型商场均有人聚集合唱甚至携带乐器演奏这首歌,香港球迷也在一场香港代表队的世界杯预选赛上唱这首歌,并对港队的官方国歌报以嘘声。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周保松在2019年曾向BBC中文表示,这首歌在社会运动多个场合当中被参与者以各种方式合唱和演奏,旋律和歌词捕捉了抗议的背景下大众的感受,产生共鸣,使得“许多人对这首歌产生很大的连系感(attachment)”。

当时很多香港网民表示,希望这首歌能成为“我们的国歌”。

亲北京媒体则形容这首歌是“港独”之歌,网上制作的音乐录像大部分画面在“鼓吹和美化暴力”,似有意向青年学生“洗脑”,令香港走上一条与国家分离的“不归路”。

《国安法》下的《荣光》

2020年中国人大常委颁布《香港国安法》,给司法部门提供了打击异见的广泛权力,其中包括禁制抗议歌曲在内。

《国安法》实施后,民众街头集会和示威活动基本停止、香港当局已在学校将《愿荣光归香港》列为禁歌之下,关于这首歌的争议事件仍在以不同形式进入民众视野。

2021年,一名网媒记者将香港击剑运动员张家朗在东京奥运会夺得金牌的颁奖片段配上《愿荣光归香港》发布于网络,并在商场内高举“港英旗”。他在一年后被控侮辱国歌罪,入狱3个月。

2022年9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国葬之际,香港民众前往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弔唁期间,有市民在马路用口琴吹奏《荣光》,被警察带走。

2023年1月农历新年期间,港英时代的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透过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发布一段影片,以《荣光》为背景音乐向香港人拜年,并在影片中批评中共打压香港自由,称香港代表的价值会比任何独裁政权更长久。

香港铜锣湾香港大球场举行的香港七人橄榄球赛上一位女观众举起中国香港区旗呐喊(4/11/2022)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

仁川事件发生前一周,香港七人榄球赛恢复举办,被视为香港对外宣称已走出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底至2023年,则曾出现过三宗在香港代表队或运动员参加的体育比赛中《愿荣光归香港》被错误作为香港“国歌”播放的事件:

  • 2022年11月的亚洲七人橄榄球系列赛韩国仁川站男子组比赛,香港代表队在决赛中击败韩国队夺得冠军,在仪式上《愿荣光归香港》被当作中国国歌播放。事后虽然主办方向中国及香港政府致歉,但香港警方仍然就事件是否涉及“串谋违反《国歌条例》”而展开刑事调查
  • 12月的亚洲经典健力锦标赛,主办方错将《荣光》作为国歌播放,领奖台上的运动员连炜桢随即作出暂停手势要求停止,随后主办方再换播《义勇军进行曲》
  • 2023年2月,香港冰球队参加世界冰球锦标赛第三级别赛事时,主办方播错国歌,有队友作暂停手势叫停,其后大会道歉并更正。香港冰协在事后提交报告,承认当时未成功与主办方检查国歌,但否认香港体育协会指其持回避态度的指控

“开先例”或“计错数”

香港政府就《愿荣光归香港》申请的禁制令适用范围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是否会与《香港国安法》一样,可以将香港以外的行为列为非法,将是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

长久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审查制度的例外,允许外国企业在此相对自由地运营。

在香港用谷歌、脸书(Facebook)、YouTube及推特(Twitter)等在中国大陆被屏蔽的工具搜索这首歌曲,均能找到结果。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政府向法庭提交的禁制令申请当中,提到了YouTube上与《荣光》有关的32个链接。

外界相信,香港政府加强限制言论的努力可能会进一步损害香港的亚洲金融和经济中心的地位——许多跨国企业已经将人员转移到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选择远离香港。

有一些观众则举起印有“Boo”字样的纸片,并在奏国歌时背向球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有一些观众在香港队比赛看台上举起印有“Boo”字样的纸片

 

《纽约时报》引述科技行业人士称,如果香港政府的申请得到批准,禁令可能会为在香港运营的美国科技公司带来审查困难和成本增加。

咨询公司亚洲集团董事总经理、曾任Meta大中华区公共政策负责人的陈澍向该报形容,香港政府利用法庭的决定是“在打开闸门”。

有港媒则分析,假如谷歌、脸书等不遵守香港法庭颁布的禁制令,执行的责任则可能会落在香港的网络供应商头上,从而导致谷歌等平台在香港被屏蔽的可能。

周六(6月10日),台湾关注香港的人权团体发起游行,在台北自由广场集结并高唱《愿荣光归香港》。另有消息指,全球多地港人正在努力与当地电台联系,在周一广播这首歌曲。

在港府发出禁制令申请之后两天,《愿荣光归香港》的十个版本一度在香港iTune的音乐排行榜上占据前十位。

视频加注文字,

香港“反送中”歌曲作者:希望为民主运动注入新元素


   
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香港“反送中”运动四周年:禁书、禁语、自我审查与香港人被“再教育”

  • 李澄欣
  • BBC中文记者
2023年6月9日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19年香港政府宣布修订《逃犯条例》引发席卷全港的“反送中”示威浪潮,官方将其定性为“颜色革命”并铁腕镇压。2020年北京绕过香港立法会颁布《香港国安法》,标志着香港“二次回归”。BBC中文采访教育、传媒、公务员等多个界别的前线人员,他们都称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指官方正从文化上改造香港。

“现在教书不能讲中国、大陆,要讲国家。我一开始很不习惯,但现在已经自动改口了。”在九龙一所中学任教的欧老师(化名)对BBC中文说。“教育局会随机来视学,抓到你讲错,你会被视为不专业。”

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大量教师被“笃灰”(举报),“白色恐怖”持续至今,她说现在上课仍非常小心,尤其她任教被视为“高危科目”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社科)。

该学科前身是“通识教育科”,课程具有开放性,旨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时事及多角度思考,但“反送中”运动后被亲北京建制派指是青年参与抗争的“元凶”,2020年政府一声令下宣布改革课程,变为以国情教育主导,同时根据《香港国安法》要求在中小学推行“国安教育”。

欧老师目前要兼顾校内的相关统筹工作,她说教育局去年到校巡查前,她事先召集中文科、历史科老师一起检视校内图书馆藏书,把看似敏感的书籍下架。

“我们连吕大乐教授讲香港文化、一点都不政治化的书都收走了,以为万无一失,但他们(教育局)还是找到所谓的禁书,是一些关於中国历史的英文书。他们当然没交代下架原因,但大家猜是因为里面提到‘六四’。”

视频加注文字,

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运动开始后,大量年轻人因相关抗议被捕入狱。BBC中文採访了两位出狱的“反修例”运动示威者,以及帮助因社运案件入狱人士的支援网络。

今年5月,香港公共图书馆以“清理违法或国安”书籍为名下架超过200本敏感书,大部分是民主派人士的著作,此举引起社会哗然。但事实上,这种政治审查早已深入中小学校园。

“我们学校的英国文学科,多年来都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做读本,英文科同事会问,现在还可以教吗?”另一位在传统名校任教的公社科主任徐老师(化名)说。

她在2019年后也被安排负责校内的国安教育工作,她说同事面对模糊不清的标准感到不安。“局方从来没有公布禁书清单,也没有明文规定什么不能讲,只会出一些课程目标和指引,要你自己猜什么不能讲。”

她说根据校内人手编排,其他学科的老师须兼教初中公民科,当局已扬言会大幅修改有关课程,但本学年课本仍维持原有版本,当中涉及香港政制和民主价值。“我们已经采用最保守的做法,这部分让老师照本宣科就算了,但同事们还是非常紧张,不断问我,这些东西是可以教的吗?”

  • 夏宝龙访港六日全方位“考察”力图传递的政治信号
  • 香港集会示威也恢复了 但“挂绳游行”成了新常态
  • 香港《明报》停刊尊子40载漫画专栏 再引新闻自由争议
  • 香港区议会整顿选举制度 直选席位减少至20%
  • BBC详尽梳理香港《国安法》的五大争议

《国安法》与内化的红线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此后港府在每年4月15日推行“全民国家安全日”活动。

 

据香港警务处资料,由2019年6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警方在示威活动中拘捕了10279人,当中4010人為学生。而自2020年6月30日《国安法》生效后,至今超过250人涉犯该法被捕,年龄介乎15至90岁。

已移居英国的香港社会政策及公共行政学者钟剑华向BBC中文分析指,香港已进入威权时代,威权管治是建立于权势,而非有形的条文和法例。

“其实没有标准,很视乎当时的管治班子,《国安法》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大陆就是长期用这种方式,法律任由官方诠释,有时候放松,有时候收紧,当大部分人无法得知客观标准时,唯有靠自己猜,他也希望你猜,你就自然不敢触碰敏感的东西,这是典型的威权政治特色。”

香港教师如履薄冰,学生也学会自我设限。徐老师说今年教中一课程的香港历史,她在堂上讲到1966、67年的“九龙骚乱”和“六七暴动”,港英政府出动军警武力镇压。“有学生问,老师你觉得警察做得对吗?也有学生乘势追问,你觉得2019年香港警察做得对吗?我本来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带起理性讨论,但我还未回应,就有其他学生大声说,嘘,这些不要讲啦!”

“撇除敏感的警权不谈,另一节我教香港多元文化和种族,引述《基本法》说所有人不论肤色都有平等权利,包括宗教自由、言论自由等。此时有学生起哄说,香港有言论自由的吗?其他学生就急不及待制止。”

视频加注文字,

香港抗议四周年:“反送中”运动始末回顾

徐老师坦言,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由下而上的自我审查非常严重。“2019年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示威的好处和坏处,很理性地思辨,三年过后,就算我想展开讨论学生也不太想参与,学术气氛非常差。政府的‘再教育’很成功,大家都不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家洛对BBC中文指出,过去三年官方透过不断打压和拘捕,制造涟漪效应。“什么都是国家安全,这种无限上纲、无远弗届扣帽子的气氛,令市民自己作出调整,什么都避讳。”

他表示,历史上纳粹德国和苏联时期的人民也曾经历这种生活模式,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失败后,开明政府倒台,时任副总理胡萨克在国内推动“正常化”(normalization)计划,发动政治清洗并高压管治,关押异见分子和用秘密警察监视民众,人们因为恐惧而自我噤声,社会逐步恢复“正常”。

已故捷克前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当时曾描述那是“后极权社会”(post-totalitarianism),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红线,植根和内化了政治权威,变相成为监控系统的一部分。陈家洛说:“现今香港也一样,根本不用官方出手,民众内心那条线已经比官方画的虚线更低。”

被削弱的第四权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20年8月10日,警方国安处派出200多名警员搜查《苹果日报》总部,并拘捕多名媒体高层。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这种社会气氛让“港漂”记者Andy(安迪)感到似曾相识,他说身边的“港漂”朋友都是自由派,偶尔会讨论时政,但大家都很警惕。“总是聊到一半就有人慌张地问,电话会不会录音,会不会被举报,大家都已经离开中国境内,但还是处于惊恐的状态。以前只有和大陆人一起才会这样,现在和香港朋友聊天也一样了,他们会说,不要再讲了,小心被国安抓。”

安迪在2018年移居香港并加入英文媒体,2019年在前线采访“反送中”运动,亲身体会到近年新闻界的巨变。

他说运动初期遇到警察拉起“橙带”封锁线,阻止在场记者拍摄。“我先到达,看到橙带就想转身离开,随后一大群香港记者赶到,他们看到橙带全部一起破口大骂,骂警方妨碍新闻自由,警员自知理亏很快就解封让传媒进去。那一瞬间我才醒觉,原来是我有问题,我以前在大陆跑新闻经常被扣留问话,对警察非常恐惧,本能反应是逃,就算搬到香港也像一头习惯了被牵着绳的狗,但香港记者很清楚自己的权利。”

惟“反送中”运动期间警权扩大,数月后他采访时遇到同类事件,记者已变得敢怒不敢言,“只剩下一两位资深行家还会跟警察理论”。到2020年7月1日、《国安法》生效翌日有市民上街抗议,现场记者更是看到警方防线就主动回避,这个转变让他不胜唏嘘。“我当初奔着新闻自由来香港工作,怎知道短短几个月内,香港记者已经变得和我这些大陆记者一样了,整个环境都变了。”

2019年后,传媒作为第四权、公众监督机构(public watchdog)的角色已大幅削弱,《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等多间传媒机构被迫停运,大批新闻工作者被控煽动,据无国界记者的年度新闻自由指数,香港从2019年的第73位,急跌至2023年的第140位。

除了有形的打压,也有无形的改造。香港电台、有线新闻、Now新闻相继人事大地震,空降没有广播经验的政务官和亲中人士任高层,在很多新闻的处理上闹出争议。

在电视台任职的资深记者Maple(化名)形容现时“立场为重、专业为副”,劣币驱逐良币,随着“开台元老”的采访主任和资深同事相继离开,她一年前也意兴阑珊请辞。“以前大台(TVB)新闻被指很‘河蟹’(“和谐”的谐音),也经历过这种人事变动,但那是历时十年的过程。现在我们是两年内就完成,转变来得极之急速和巨大,我们辛苦累积多年的公信力一下子就没了。”

传媒专业水平下降,客观效果就是官方话语权增加。Maple说新闻编辑室剩下年资较浅的记者,他们缺乏实战经验,上级也无法提供帮助,“所以你会看到很多追访官员的片段,没有记者追问和质疑,竟然是全盘接受政府的讲法,这就让官方可以垄断整个论述。”

她补充指,电视台多个王牌政论节目遭改动,淘汰了本来的主持,改为邀请官员和立法会议员推销政策,加上《国安法》下公民团体骨牌式解散,“47人案”后民主派代表人物几乎全被扣押,更加没有人上节目发出反对声音。“不谈政治好了,就算是交通、医疗等民生议题,以前如果政府做错一定被骂到体无完肤,但现在没人发声,什么都轻轻放过。”

  • 英国议员斥政府冷待黎智英案 外相称要注重与中国接触
  • 香港《苹果日报》停刊:这意味着什么?
  • 《苹果日报》停刊后,香港记者遭遇“封死的门路”和“头顶的剑”
  • 香港众新闻创立五年之际宣布停运 告别词称“风高浪急情况严峻”
  • 香港国安法最大案件: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多数被告已“未审先囚”两年

“政治语言”如何改变叙事?

香港街头海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19年后当局改革香港各级选举制度,大幅削减民主成分和直选议席,宣称是“完善”了制度。

 

2019年后香港爆发移民潮,其中申请BNO签证——即英国国民(海外)签证——移居英国的就有15万人。香港总商会今年4月的调查显示,74%企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离职雇员有七成是因为移民。

但民众一边用脚投票,官方就一边宣传《国安法》已为香港“拨乱反正”,选举制度也“完善”了并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已经进入“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特区政府也启动“你好香港”、“开心香港”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对外“说好香港故事”。

已移居英国的学者钟剑华表示,这些政治口号就如奥威尔在政治寓言小说《一九八四》里的“新语”(Newspeak),“老大哥”扭曲语义,通过语言驯化人民服从于极权统治。“这是威权政府惯用的文字魔杖,所谓‘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是由他定义的,所谓‘完善选举制度’,实质上是排除异己、民主倒退,但他用中性、正面、美丽的词语去包装,从而改变大家的认知。”

他说这套语言手法在中国大陆非常成功,民众长期浸淫并受污染,慢慢会被这套逻辑主导。“这就是‘小粉红’现象出现的原因,香港人经历过文明阶段,加上仍有网络自由,抗疫力相比中国民众会高一些,但长远来说,能否与政权长期的洗脑抗衡,这是值得担心的。”

他续指,官方正利用语言手法操控叙事,为政治事件定调。“定了调就不能再讨论,‘反送中’运动的源头是香港市民担心修订《逃犯条例》违反法治保障,但官员无法用辩证过程说服你,就用斗争语言贴你标签,说你是‘颜色革命’,讲一些结论性(conclusive)的口号,把整件事情的性质套入他的框框里,就不用辩论。”

2019年8月,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员首次公开表示反修例示威是“颜色革命”,其后官方多次指是“黑暴”、“外国势力”。2023年4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问香港时也指,修例风波这场港版“颜色革命”虽然没能得逞,但这是香港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疤,像是悬在头上的警钟,要时刻警惕街头暴力卷土重来、“软对抗”暗中作乱和海外乱港活动倒灌香港。

随后,港府官员紧跟夏宝龙的论调,在近期的器官捐赠争议中,特首李家超强调要警惕国安风险,慎防“软对抗”。香港警方本周拘捕四名涉嫌盗取他人资料并将其用于企图取消器官捐赠登记的人士,李家超回应称“有个别无耻之徒制造大量取消登记的假象,所用手法与‘2019年黑暴、港版颜色革命’类似,假借各种理由挑拨矛盾,制造不符现实假象制造破坏”。

学者陈家洛说:“任何民生事件都可以提升到‘颜色革命’的层次,要是你稍有不满,他也帮你想好了,那叫做‘软对抗’。”

  • 香港抗议持续 中国指责的“颜色革命”有何先例
  • 香港器官捐赠争议与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联想
  • “爱国还是政治中立”, 香港公务员的两难选择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特区政府推出"你好香港"、"开心香港"等计划

 

这种新的政治语境,公务员也要重新适应。在港府贸易部门任职中层的静恩(化名)对BBC中文透露,一些惯用字眼变得敏感,例如“独立关税区”要改为“单独关税区”,“加油”也不能出现在政府标语及文案,以免让人联想到示威标语“香港人加油”。

她又说,近年几乎每份文件上呈后都被改到面目全非,上层官员会加入中国大陆的政治术语和口号,并把香港政策置于国家政策的框架之下。“‘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现在什么文件都要加这些字进去,政治正确先行。一些明明很迫切的项目分不到资源,跟这些国家政策有关的项目却可以很优厚。”

她也留意到,国内官场用词开始渗透公务员体系。“我那天打开电邮,我们的邮件都是用英文写的,但附件居然写着什么‘老大难问题’,一看就不是香港人用惯的字,大家看到都反白眼。”

“正常化”下的“双面人”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当局要求公务员宣誓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甚至在《公务员守则》删除“政治中立”,公务员也被要求完成更多“政治任务”。2022年12月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逝世,港府罕有地要求全体公务员收看追悼大会及默哀三分钟。

静恩忆述,当时每个部门都腾空了会议室,所有同事都要放下工作进去默哀,除非当日请假才可“幸免”。“很多余,是上面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每个部门做完要拍照上传到脸书专页交功课。这些让大家反白眼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没办法,你也不敢不做,大家心照不宣的无奈。”

在国安法下,教育界也多了“门面功夫”要做,当局规定中小学每周须举行升旗仪式,并要参加内地考察团。任教公社科的欧老师说:“明知是政治任务,但我带学生去内地考察,也会想让他们学到东西,毕竟认识国情也不是坏事。怎知道教育局安排的团,即日来回去佛山,11小时里的7小时就花在交通和吃饭,行程差也没有教育意义,只是为做而做。”

当局也规定,每个科目都要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元素,连术科也不例外。“我们的体育科老师想了很久才想到怎样硬加些国安元素,例如讲解球类时说,正如市民要守法,球员也要遵守球例。其实根本乱来,非常荒谬。”

陈家洛教授表示,2019年后香港“二次回归”,新时代、新常态下的新作风是模仿(mimicking)。“大家都要很造作,鬥红、鬥左、鬥烂,我们当然看得很尴尬,但当权者非常乐见。这是维稳手段的一部分,规管大家表面那一层,你要在社会向上爬就必须表现忠诚。”

他引述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在其代表作《无权势者的权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中提及的“正常化”时期卖菜大叔故事,大叔在蔬果店橱窗挂起“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的海报,该标语并非其真实想法,他只是为免自招麻烦而顺从政权。

“香港也形成表里不一的文化,和中国大陆越来越接近。政权不在乎你是否真心,只在乎你是否顺从和配合。当大厦外墙广告、报章都是铺天盖地的表忠,对他来说就好像有啦啦队,证明自己有多么深得人心。比起天天出警察、出枪,这是低成本的维稳不二法门。”

  •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从数字看香港近年变化
  • 习近平形容“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
  • 留日女生被捕 香港国安法“域外适用首案”的诸多细节
  • 香港人在台湾陷法律、国安困局 “二次移民潮”是否陆续有来
  • 为什么BBC中文网说港澳“移交”?

留下来的人“有多乖”?

香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政治学者都指出,在目前体制及政治气氛下,香港能保存多少昔日的价值,将取决于民众的配合程度。

学者钟剑华引述哈维尔的主张指,在后极权时代要“活得真诚磊落”(living in truth),“香港已经没有空间,现在就靠海外港人继续发声,讲真话”。陈家洛教授则认为,不离开本身的岗位也是一种坚持,“关键在于,留下来的人大家有多乖,以及有多认真地乖”。

中学教师欧老师说,当局规定的校内爱国活动她尽量“少做一点”,譬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理应有“国旗下的讲话”,她并没有全力执行。“我在大陆有很多亲戚朋友,有的是老师,他们说大陆的学校也不会这样每个礼拜‘国旗下的讲话’。大陆人很聪明,收到命令、拿了经费就算,不用认真实施,现在香港是太疯狂、太上脑、太傻。”

徐老师也指,现时教公社科避重就轻,在“违背良心”的议题上轻描淡写。“你逼我讲2019年是‘颜色革命’,我真的讲不出,那就叫学生回去自己看笔记吧,反正这科已经被阉割,我又何必那么认真帮官方做‘政治宣传’?或者要讲解‘完善选举制度’和‘爱国者治港’时,就当成半个笑话地说——如果用幽默的角度去看,现在的香港是挺好笑的。”

视频加注文字,

香港BNO移民潮:两位母亲携全家移民英国的故事

她说由于公社科在大学入学试被改为只有“达标”和“不达标”两级,而达标难度很低,学生上课的态度也变得敷衍,不到一成人会专心听课。“他们要么是不配合、喧哗反叛,要么就是不理你、自己做其他科目的练习。香港的教育制度本来就很功利,现在连通识科都没有了,学生更加只顾自己,不用关心社会,冷漠和犬儒的氛围很强,将来孕育出一班很聪明但没有道德的精英,会很可怕。”

徐老师坦言,目前制度下难以在教学上启发学生,她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课外活动,为有心的学生举办考察团和工作坊,在有限空间培养下一代的人文精神。“社会上还有很多议题值得关心,例如房屋、贫穷、环保问题,带学生了解这些,起码让他们懂得关怀别人。”

中层公务员静恩就说,2019年后愿意表忠的人上位得很快,但并非所有公务员都要争上位,更多人是安分守己、默默耕耘。

“可以理解上面的人要献媚,但我们不会盲从,交上去的建议一定还是会依照专业判断去写。如果真的要加政治口号,就用折衷方法,加在不显眼的地方,找了条数(应付要求)就算。我不知道可以坚持多久,但至少要心安理得,不要太恶心。”


   
回复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