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重回华南海鲜市场:石正丽再次现身,提取...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重回华南海鲜市场:石正丽再次现身,提取样本研究病毒存活环境

5
1 Users
0 Reactions
1,681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六盘山:

只会赌命,只会发誓!

  • 华南海鲜市场被多次消毒了,痕迹抹去了;离它几百米远的用野生蝙蝠做实验而出现过咬伤溅尿试验人员的疾控中心该不该“消毒”?
  • 不是查病毒来源吗?石正丽为何在市场被多次消毒后第二次来采样本,竟然是为了研究病毒存活环境。“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石正丽回应称,“这个我们肯定搞不到,要靠卫生部门和疾控系统。””!!!!!!

 


重回华南海鲜市场:石正丽再次现身,提取样本研究病毒存活环境

2020年03月05日 14:27 封面新闻

 原标题:重回华南海鲜市场:石正丽再次现身,提取样本研究病毒存活环境丨封面调查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

  “我是第二次来,来取样!”3月3日17时许,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当天,她和她的团队带走两箱样本。

  “我一直在这。守市场,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3月1日16时许,市场一位留守工作人员仰卧沙发上,有点不忿。

  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因被指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源地”,一夜之间,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似已超过长江边的黄鹤楼。

 △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

  3月3日,武汉疾控部门组织多支消杀队,开始市场内全面消毒作业。3月5日,消毒结束,市场内囤积货物也被清空。

  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于是,封面新闻记者决定:重回华南海鲜市场。

  石正丽现身市场

  3月3日17时许,由武汉疾控部门组织的消杀人员进入市场,开始对华南海鲜市场内彻底全面消毒作业。

  在西区外公路边,一辆轿车旁,围着一群人。其中两位用装有酒精的喷壶,仔细喷洒了两个泡沫保鲜箱后,箱子被塞进轿车后备箱。

  经证实,泡沫保鲜箱内装的是刚从市场内取出的样本。人群中,一位清瘦女士,正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2月3日,石正丽及其团队通过《自然》在线发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蝙蝠是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蝙蝠毒源说”被广泛引用。不过,很快,石正丽等人5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被扒出,这篇论文题为《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论文中的“我们构建一种嵌合病毒”,使得 “病毒系武汉病毒所实验室泄漏”的传闻随之传开,并将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石正丽本人推向风口浪尖。面对质疑,2月2日,石正丽通过朋友圈声明:“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

  石正丽“用生命担保声明”一出,再次遭到广泛质疑:“石正丽应该拿出科学证据,而不是赌命。”

  时至3月3日,怀疑与质疑仍在“子弹飞”,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令人瞩目。

 △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

  石正丽证实,这是她第二次来华南海鲜市场,即来市场内提取样本,用于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环境存活。“来一次不容易。”

  “相比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我们提取样本要少得多,目前所得发现,也与中国疾控结果一样。”石正丽说,“他们比我们发现的多些,我们没什么发现。”

  话题最终还是转到了早前“论战”上。

  “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石正丽说,媒体报道的点,和她们想说的点,不在一条线上,容易产生误解,“其实我们做了好多事情,搞得我们什么话都不敢说。一说就批一通,啥都不敢说。”“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石正丽进一步解释,事实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时,老百姓就会信那些谣言。“你不说嘛,他说了,然后他就信他说的。我们不是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到最终结论,不能随便说。因为我们做科研的,没数据,我们不会随便说,也不好说。”

  至于那句“用生命担保”,石正丽坦言,那是生气时情急之下说的。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石正丽回应称,“这个我们肯定搞不到,要靠卫生部门和疾控系统。”

  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曾指出,华南市场关闭导致中间宿主难找到?石正丽更是直截了当:“他说的都是对的。”

  公司人员“零感染”?

  成为风暴中心之前,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仅限于华中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云集经营户1000多户的华南海鲜市场,集海鲜、冰鲜、水产、干货等为一体,规模华中地区最大。

  站在江汉区发展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十字路口,面朝北,层高两层的华南海鲜市场,被新华路隔为两个区。左边西区,右边东区。通过无人机拍摄画面空中俯瞰,市场屋顶呈黑色。

  主体公司名叫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余甜,股东余其泽。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余其泽系余甜的弟弟。父亲余祝生被当地一些人尊称为“大哥”。

△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

  公司办公楼,位于市场东区最东端,紧邻发展大道余新华路十字路口。3月1日16时许,从大门进入,两位年轻男士正坐在厅内沙发上,一人斜卧着,一人正身坐着。

  两人证实,他俩是公司留守的内部安全人员。“担心市场发生意外,我经常进入市场内。”正身坐着者说,除了他们,公司其他人没人上班,公司管理层任何信息,他也无法提供。不过,他可以肯定的一点的是:截至目前,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我进里面,就戴着一层口罩。”斜卧沙发者语有点不忿,“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说完,他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双目望向屋外。此时,市场伤口正飘着小雨。

  最近一周时间以来,封面新闻记者连续来到华南市场走访时留意到,市场关闭后,负责看守分为内保和外保。身着日常普通服装者,可以随意进入市场内。而身穿保安服装者,要么守在入口处,要么在临街巡逻着。

  2月29日,身着保安服的男士说,他和同事被派人市场外围值守,已经20多天了。如果要被感染,早就出现症状了。不过,他们目前无一人发现有症状。“有新闻报道,钟南山说华南市场可能不是源头,我也觉得它是背黑锅了。”

 △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

  保安说话间,一位穿着拖鞋的男子,径直从西区入口走向市场内后经证实,这位男子是华南海鲜市场留守工作人员。再后来,也就是3月1日,在华南集团办公区大厅,这位“拖鞋哥”正是沙发上的“葛优躺”者。

  华南海鲜市场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

  3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该公司人力部门予以求证。一位陶姓女士表示,疫情发生前,她休产假了。不过,据她了解,“公司同事都没事,大家都好好的。”

  市场将彻底“消失”?

  从3月2日开始,华南市场一改关闭后的冷清,陆陆续续有施工人员来到新华路,给市场打围。3月3日下午,江汉区区委宣传部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证实,市场内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将在3月5日前结束。此前,有消息称“华南市场将被彻底消失”。这位工作人员回应,“场内囤积物将被处理。当然,主体建筑不会被拆除。”

  3月3日下午17时许,封面新闻记者跟随一组消杀工作人员进入西区十五街看到,市场内阴冷潮湿,加上使用的应急电源,场内光线较昏暗。

  一位希望匿名的消杀人员透露,市场关闭后,已开展多次消毒。而这一次作业,需进入铺面内部进行深度消杀,为清运囤积物资做准备。市场内光线较差。有些铺面还有小阁楼,需要消杀人员扶着楼梯或简易梯子爬上去,再进行消杀。“现场湿滑,这样上下梯子,需格外小心。”

  这位消杀人员说,按2月25日制定的消杀方案,市场物资清运出市场时,物资全面消毒作业也由各消杀队负责。待物质全部清运后,市场还将进行一次终末消杀作业,而后再进行现场样本采集并送检。

 △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

  1月26日,据央视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阳性样本分布在市场22个摊位和1个垃圾车,其中分布在华南海鲜市场西区的阳性标本31个,占全部阳性标本的93.9%。

  早前,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名义上是海鲜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市场。市场西区存在野生动物交易,尤其是西区七街和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存在多家野生动物交易商铺。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西区七街、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的阳性标本有14个,占全部阳性样本的42.4%。

  日内瓦时间2月28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新冠肺炎发布会。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去年12月的一些初始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另一些初始病例并没有与该市场有接触。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但尚不清楚细节。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同时表示,冠状病毒在某个地方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不幸事件。“我们需要了解病毒的来源以便于控制它,避免其再度来袭,而不是去责怪谁,或是哪种可怜的动物的过错,动物没有错。”

  不是唯一疫源地?

  “我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是去年12月29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会诊的时候。”3月2日,感染新冠肺炎39天后,重回工作岗位第一天,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时,因为有着传染病经验,他的警惕性较高。

  除副院长职务,黄朝林还有一个身份,湖北省医疗组专家。1月24日,黄朝林等人通过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显示,41个病例中,只有27个病例有海鲜市场暴露史。这篇论文还提醒注意,2019年12月1日首名发病患者,并无海鲜市场暴露史。

  黄朝林等人论文,和武汉市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排查信息,却存不同。

  无论是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处通知要求各区卫建(卫计)局、各委属医疗机构,“清查近期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或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工作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还是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报送国家卫健委的《关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疫情的病原学调查报告》以及武汉市卫健委在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中,华南海鲜市场均被视为新冠肺炎疫源地,并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包括一线医院、科研院所在内,众多科研人员“蜂拥而上”展开了疫源地溯源研究,使得新冠肺炎疫源地研究不断得到深入。其中,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疫源地”说此起彼伏,从而让“疫源地在哪里”变得愈加扑所迷离。

  其中,直接提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郁文彬。

  这项研究成果,于2月2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官网发布。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办公室主任殷寿华短信回复封面新闻记者,“该论文处于预印本状态,其研究结果等待同行专家评议。”

  据论文报告,科研人员收集了公开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基于120个变异位点得到58种单倍型(基因类型)中,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患者样品单倍型与H1有关,而作为更古老的基因类型样本H3、H13和H38则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可见,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

  郁文彬副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发布后,立即引发“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疫情发源地”猜想。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对此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这将给寻找病毒源头和疫情防控带来更多挑战。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2月28在日内瓦指出,关于任何疾病的来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状病毒是全球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去责怪其地理来源,而是关注如何应对及遏制病毒。”

 △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

  被忽视的小诊所

  疫源地扑所迷离,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是谁?至今也是一团迷雾。

  “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受感染,并开始散播病毒的人。流行病调查中,零号病人也被称作首发病例、标识病例。不过,这个携带了病毒的人,不一定会发病。因此,还有“一号病人”的说法,标记的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人。两者不一定等同,往往还不是同一个人。在他们身上,流行病学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义,为后续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去哪里去找“零号病人”或“一号病人”?多位流行病学专家支招:去医院找到发热病人病例。

  地理方位看,华南海鲜市场所处位置不仅特殊,而且周边医院较多。同时,还紧邻2019年春运40天发送旅客550万人次的汉口火车站。

  从华南海鲜市场向南行约500米,是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中心负责武汉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等工作。

  武汉疾控中心对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疫情发生后,已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收治定点医院。

  向西不到100米,是武汉市优抚医院。这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2月12日,这里曾接诊一名发烧干咳患者,或是武汉市最早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再以华南海鲜市场为中心,将视线范围扩大,封面新闻记者发现,往东2.3公里,是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往东南方向1.6公里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往南1.9公里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述三家医院,目前都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主战场。

  同时,从空中俯瞰,华南海鲜市场周边分布大大小小新旧小区数个。不过,据多位市场经营户透露,市场从业者多数租住在东区一墙之隔的旧小区。

  小区居民介绍,这里很早就发现有住户感染,小区大门右侧的武汉众生综合门诊部,或是最早接诊诊所之一。该诊所已于武汉封城前关闭,玻璃门上张贴通知显示:“内部装修,暂停营业15天”。

  据下沉该小区值守工作人员透露,诊所医生也被感染。封面新闻记者拨打诊所徐姓投资人的联系方式,提示语音显示,该手机号已启动通信助理漏话提醒,暂时无人接听。

  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能找到吗?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曾通过认证微博表示,“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我对于找到所谓零号病人是比较悲观的。”

  3月5日中午12时许,华南海鲜市场内消毒几近收尾,数百个绿色垃圾箱里,装满了从市场东西区清运出来的囤积物。

  据现场工作人员早前介绍,囤积物将被转运到指定地点,作无害化处理。“一切从这里开始,一切也从这里消失,华南海鲜市场将变干净!”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田雪皎 发自湖北武汉


   
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只会研究病毒人传人,没有能力研究抗病毒,这些“科学家”。


   
回复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一家4口住华南海鲜市场43天未感染 正在隔离(图)

文章来源: 看看新闻 于 2020-03-10 09:01: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3月3日,在湖北武汉,工作人员在华南海鲜市场清理消毒时,发现里边还住着一家四口。

一家4口住华南海鲜市场43天未感染 正在隔离

据悉,这一家四口为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和老人,住华南海鲜市场43天,也没有防护服,检测发现竟然未被感染。

一家4口住华南海鲜市场43天未感染 正在隔离

一家四口被发现后已送酒店隔离,目前仍在隔离观察。

一家4口住华南海鲜市场43天未感染 正在隔离


   
回复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武汉一线医生:新冠对病人的损害像“ SARS+艾滋病”

文章来源: 八点健闻 于 2020-03-09 20:13:3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2 月 27 日,彭志勇发现,自己所在的 ICU 科室,16 个床位,竟然第一次出现了 2 个空床。

彭志勇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 1 月 6 日接收第一个新冠病人开始,在 ICU 病房里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紧接着,不断有床位空了出来,有病人进来,有病人出院,到 3 月 9 日晚,ICU 还保持着 3 张空床的记录。

而此前,所有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是满的,不断有医院打电话,说要送危重病人进来,等待的名单很长很长。

从 3 月初开始,转入中南医院的病人,已不再是危重症病人。那些现在还留在中南医院 ICU 的病人,大多是 1 月发病,从各个医院转来,一直没有康复的病人。这一批病人,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救治时机,他们的病情加重,不知道有多少还能活下来。

中南医院在这次新冠救治过程中,成功率明显较高,病人死亡率低。到目前为止,彭志勇估算,中南医院 ICU 死亡率在 20% 左右,高出平均水平不少。

经历过 2003 年非典救治,这次从北京调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腾霄医生,起初专门负责医院接收的重症病人。1 月底,他所在的医疗队刚来武汉时,接收的病人全是重症病人,到了后期,和中南医院医生的感受一样,越来越多的病情较轻的患者进来。

" 我们慢慢看到了这个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彭志勇说。

为什么年轻患者会忽然死亡

新冠肺炎死亡病人,大多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的病人离世。为何一些年轻的病人也会扛不住,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疑点。

37 岁的李文亮,29 岁的夏思思,这两位年轻医生的去世,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2 月 23 日去世的夏思思,年仅 29 岁,生前是武汉协和江北医院的医生。她一月中旬发病,在自己的医院治疗,因病情恶化于 2 月 7 日转入中南医院 ICU,彭志勇参与了她的救治过程。

夏思思和李文亮是在同一天—— 2 月 7 日——心脏骤停。李文亮当天上了 ECMO,没有救治成功。夏思思紧急转入中南医院 ICU 后,上了 ECMO,心脏复跳,但因为缺氧太厉害,脑部一直没有苏醒,一直处于脑死亡的状态,直到 2 月 23 日去世。

李文亮和夏思思都有过一度好转的过程,但突然病情加重。

在梁腾霄一个多月以来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遇见过这样的案例。有一个病人,早上医生查房时感觉还好好的,但查房一结束,病人就停止了呼吸。" 你没有想象到病人的情况会这么严重,但是病情却发展很快。" 这是当时梁腾霄比较疑惑的一点。

在彭志勇的理解中,没有 " 心脏骤停 " 这一概念。在他看来,心脏停止之前,是有个过程的,只是因为前期并没有发现,尤其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缺氧的状态很难被觉察。

年轻人的 " 代偿能力 " 很强。一些老年人,一缺氧,马上身体就有反应。但年轻人即使在很严重的缺氧状态下,看起来意识却很清醒,医生很难得出他们缺氧的判断。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体内有限的氧气,全用来保障最重要的器官如心脏和大脑,此时身体的其它部位都会处于缺氧的状态。身体其它部位缺氧会产生乳酸,全身都是酸性物质,导致人进入更加缺氧的恶性循环。

" 这个病有很多假象。" 彭志勇谈到了检测血氧饱和度的一些问题。之前医生们一直是用血氧检测仪夹着病人的手指,来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但他认为,这个仪器看到的血氧饱和度是有问题的。" 动脉血氧分压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

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一些血氧饱和度指标正常的新冠病人,实际上氧分压只有 30。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氧分压要达到 60,才能正常的保证体内氧气供应。了解血氧饱和度,用指夹式血氧监测仪就可以了。但要了解病人的氧分压,就需要抽血,检查血里面的氧气状况。

在彭志勇看来,正常人用血氧饱和度指标就够了,但是一些肺部受损的病人,就不能用血氧饱和度指标。" 如果查氧分压,很快会发现问题,如果心脏缺氧,就会反馈给血液,鼓励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不断地把氧带到心脏,这是代偿机制。但根本问题还是缺氧。"

在 ICU 病房,检测病人是否氧气充足是用氧分压的方式;但在普通病房,用的只有血氧饱和度指标。" 很多医生在看到病人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时候,很可能氧分压已经很低了,等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彭志勇说。

一些看似忽然病情恶化的病人,实际上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慢性缺氧。

为何不同医院危重症死亡率差异明显?

2 月 24 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机构在《柳叶刀呼吸医学》发表了一项针对 52 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这个研究在金银潭医院完成。截至 1 月 26 日,金银潭医院 52 名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达 61.5%。而中南医院 ICU 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仅在 20% 左右。

在时间上几乎同期的病人临床结果,为何死亡率差异明显?

早在 1 月 2 日,武汉市各大医院都应上级要求派驻医生到金银潭医院。医生大多是感染科和呼吸科医生。当时,上级要求,要以急诊科和感染科为主来做不明原因肺炎的救治。以彭志勇为代表的重症科医生,并未被派驻到金银潭医院。

另一位武汉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认为,早期各大医院对这一疾病并不了解,认为呼吸科、急诊科和感染科的医生足矣,并不清楚新冠肺炎对人体其它器官的作用。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长期以来救治危重病人,危重病人的特点是不只是某个器官遭到损伤,而是身体的整体系统、多个脏器受损,因此他们在治疗中更侧重把病人当一个整体考虑。

" 在大家的医学学生生涯中,学的都是一样的,都要学病理科、生理课。但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各科的医生更侧重某个领域,一些基本的整体性指标在临床中用不到就忘记了,而 ICU 科的医生各个指标都会用到。" 上述三甲医院的医生说道。

2 月底,对新冠肺炎死亡病人的病理解剖结果,证实了病人肺部痰液很多。在此前一些定点医院的治疗过程中,许多医生认为新冠病人的肺部纤维化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病人干咳的状态比较多,医生没有意识到肺部会有痰液的问题。

梁腾霄谈到:" 尸检的结果对我们认识这个疾病是有帮助的。尸检结果一出来,我就跟团队讨论了,一开始没有意识到病人肺部会有很多这种粘稠的痰,我们认为以消化液为主,但是如果要是以痰为主的话,那相对来说治疗转机就大了,那就化痰。"

在新冠死亡病人病理解剖前,中南医院的重症医学团队就得出了和病理解剖几近一致的结论。他们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前期就做了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肺部的情况。" 很多病人我们都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把痰都吸干净了。很多病人我们采取俯卧位,俯卧位很管用。根本用不到吸痰机,就能解决化痰的问题。" 彭志勇说到。

1 月底 2 月初,全国各地的优秀医生都来援助金银潭医院,但救治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变。" 虽然不同的优秀团队进驻,但相互之间没有太多交流,各自独立工作,理念不同,在救治病人的整体策略和方向上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一位被派驻到金银潭医院援助的北方医院的护士说道。

尸检显示,重症新冠肺炎像 "SARS+ 艾滋病 "

最近一些新冠病人出院后,复查时核酸检测返阳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南医院、武汉市人民医院等一些医院,最早在 12 月下旬就已经发现感染新冠出院的医护人员存在复查时返阳的情况。这种情况究竟是未治愈还是复发?

多位医生认为,出院后核酸检测返阳的情况,不是复发,而是未治愈。这与新冠肺炎的特点有关。

尸检解剖结果出来后,一名参与尸检的医生透露,重症病人的肺功能损伤的很厉害,免疫系统也几乎全被摧毁。"SARS 只攻击肺,不会伤害免疫系统;艾滋病只伤害免疫系统,新冠肺炎对危重症病人的损害,像 SARS 加艾滋病。" 上述医生说道。

急性肺损伤是 SARS 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死亡原因。

彭志勇在尸检结果出来后,带领团队进行案例讨论,尸检的结果印证了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猜测。一些出院的重症病人,通过血象检测发现,他们的淋巴细胞指数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意味着他们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在目前的出院标准中,临床症状的消失,不包括血象检测的结果。" 一些出院时核酸检测是阴性的患者,免疫系统很差,并没有恢复,在出院后很容易返阳。" 彭志勇说道。

他担心的是,出院的病人可能会像乙肝病人一样,长期带病毒生存。" 现在要考虑的是,这种带病毒生存的病人,是否具备传染性。"

多位一线临床医生认为,之前所有的医疗资源集中的是新冠肺炎病人急性期的救治问题,当急性期的病人越来越少,重点将转向出院病人的管理问题。

" 我们会随访一年,看新冠病人出院以后怎么变化的,病毒有没有传播性,周围的人有没有受影响。" 彭志勇说道。

从这个角度讲,这场有关新冠肺炎的战役,远未结束。


   
回复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石正丽再发声:新冠绝非人造 建议去蝙蝠栖息地溯源(图)

文章来源: 南都  2020-03-10 12:29: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2018 次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丽做客某“2020科学抗疫”线上公益课堂。她澄清,新型冠状病毒绝非人为制造,华南海鲜市场的关闭确实给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溯源带来了困难。她还提醒,出现下一次蝙蝠冠状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石正丽:新冠病毒绝非人造 建议去蝙蝠栖息地溯源

华南海鲜市场关闭让野生动物样本采集环节缺失

3月9日晚8时,“2020科学抗疫” 系列科普公益直播活动第二期开播,邀请的嘉宾正是石正丽。这是她自疫情发生以来,首次面向观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情况进行科普讲解。

石正丽在直播中指出,在2003年SARS冠状病毒传播时,香港科学家在广东的市场关闭之前,成功采集了样本,很快发现了和SARS冠状病毒同源性达99.7%的病毒中间宿主,而随后,学界花了8年时间找到了该病毒的源头宿主是蝙蝠。

石正丽表示,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中,因为华南海鲜市场的关闭,采集野生动物样本的环节已经缺失。在此情况下,她认为,寻找新冠病毒中间宿主,一是需要通过病人来了解他们接触过什么野生动物,二是通过售卖野生动物的人了解这些动物从何而来。石正丽也建议,需要到自然宿主蝙蝠主要栖息地,如云南等地去寻找蛛丝马迹。

新型冠状病毒绝非人造 ,在蝙蝠中发现了争议的基因位点

新型冠状病毒已被证实为与SARS冠状病毒同源的“姐妹病毒”。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相比,在基因序列PRRA的位点存在差异,疑似有“人为插入”的痕迹,引发了网友对“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猜测。

在直播课堂中,石正丽明确澄清,新型冠状病毒绝对非人造。她解释,已有研究表明,在蝙蝠提取的冠状病毒中发现了与新型冠状病毒一致的PRRA位点。“这就证明这个位点不是人为插入的,是在蝙蝠种群里面就有的”。

蝙蝠冠状病毒直接传人概率较低,仍大概率出现下一个新型冠状病毒

蝙蝠中的冠状病毒是否可以直接感染人类?石正丽表示,其团队发现,在与蝙蝠密切接触的人群里,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的抗体,显示人类有被感染的痕迹,但这些人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说明蝙蝠感染人的机会是有的,但概率较低,而且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清除病毒”。

“我没有想到,新型蝙蝠SARS病毒就发生在2019年底,而且就在我生活的城市。”石正丽最后表示,在其团队从蝙蝠提取出的12种冠状病毒中,SARS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最强。她提醒,SARS冠状病毒跨族群感染仍将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仍有可能出现,应提前取做好预防。


   
回复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