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禅不是原教旨主义
山海会
2021.12.08
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 也被称为基本教义派,存在于几乎所有主要宗教里。其含义是指宗教群体试图回归并严格遵守最初始的教义与信仰的作为。今天我们讨论中国佛教的真常唯心是否是唯心论,我就感觉有需要去讨论正念禅的修行是否应完全恢复原始教典里所记述的一切。因为真常唯心虽不是唯心论,但显然和原始的佛陀所教有不同之处。
我以为正念禅的修行不应是原教旨主义。虽然也不应是大杂烩式的折衷主义(eclecticism)。
这不是我要另立一套和原始佛说不同的系统,而是因佛法是为了众生的解脱——离苦——而存在,所以它不是一种放诸一切时空皆绝对的东西。这个道理在大乘空义里,已经被说明得很清楚了。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言“法无定法”(注释一)的道理。
所以所谓的真理,是可因时代与众生根器而有不同面貌与施设的。佛法的核心部份,也就是缘起与一切法空虽不会改变,但其和众生接触而产生关係的部分———方便,当然是会因时空而有不同的。
正念禅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无须再用阿罗汉的“不受后有”(不再受生与轮回)来代表解脱成就,而是用喜悦、自在、慈悲等可被人体验的东西表述。因为现代人经历了近代科学理性的洗礼,对个体生命一世又一世的“轮转说”是抱持著高度怀疑态度的。这个怀疑如果不能有如法可信的论述,当然会构成现代人修学的障碍。
但个体生命的“轮转说”⋯⋯是修行佛法的必要条件吗?这在佛法里其实是一个悖论(paradox)。
因为佛法的修行最主要是讲人的经验(即正念禅的如实观),并没有一定要人接受尚未被经验到的事物。缘起说讲“一切法无我”,自然也就包含了人的生命在内。但如果人的生命在当下是“无我”,一旦拿到时间座标上来看,就变成“有我”⋯⋯?
这当然是矛盾的。所以“小我的轮回”充其量只是当时印度的世俗文化罢了。“不再轮回”也只是当时为印度人认同的成就。要说人必须“相信轮回”才能修行佛法,是没有任何法理根据的。八正道里的“正见”也只是了解缘起与四谛,并没有一定要人相信什么。
佛陀是为了能让当时的印度人有机会亲近正法,就善巧地把当时世俗文化里的内容纳入所教。结果就是阿罗汉的成就包含了“不受后有”。但对现代人而言,这个成就是不招人待见的。因为会让人感觉自己原先还能一生又一生地做三界旅行,但若修了佛法有了成就,就连这“旅行权”都没有了!所以要现代人修正念禅,就不能再用两千多年前不再轮回的那一套了。
现代人理性而讲实效,不再轮回已经没有吸引力,也无法作为现代人修行的方便了。所以正念禅讲的四念处修行,是教人摆脱生命里一再重复出现的烦恼,及断除自己大大小小的“不良习惯”。这就是现代版的不再轮回了。也是帮助人在充满紧张与压力的现代人生里,仍拥有属于自己轻松与自在的“一片天”。这也就是现代版的入三摩地了。
许多人反对佛法的现代化,因为他们以为真理这样东西是绝对,也是不能改变。否则就不是真理了。但这种想法不合佛法,也就是原教旨主义。因就连佛陀也须考虑随顺世俗,否则就不可能让当时的众生听得进去。佛法尽管是真理,但这个真理如果离开了众生,也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
所以我不否认轮回、解脱与涅槃,但以为它们在今天的人类文化环境里,应有适合现代人理解的阐释。否则大多数的现代人会无法实践这个真理,当然也就无法去检验它。而无法被检验的真理,就像不能被体验的涅槃一样,充其量只是一种玄学。这就不是佛陀立四谛法的本意了。
儒家里也有所谓的崇古派。这些人有一种心态,即永远都以为今天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所以“人心不古”。“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也就是他们的终生价值与职志。但这种想法其实并非贤圣们的本意。
因变化只是世间相的通则。孔子自己就是周易《系辞上传》的作者,当然会晓了《易经》讲的就是“变易的学问”。故真正的儒者应不会是食古不化之辈,而会懂得“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
佛陀则根本就把无常(变易)纳入了缘起法义的核心。但“佛教徒”其实是把无常想得太可怕了,造成不少人以为佛法是灰色与避世的人生态度。但这种思想只是两千多年以来众人的“以为”与“所作”造成的,并非佛陀的本意。这也就是正念禅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地方了。
我不主张修行人用灰色悲观与消极避世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以为真的佛法修行应是如实面对人生,也如实观察与了解世界。这就是正念禅主要的含义。
而这种比较正面看待人生的看法,也不是我的首创。而是大论师龙树菩萨早说过的:“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注释二)龙树菩萨以为“空”其实是一切希望的根源。生命与世界也都可改变,只要有正确的了解、努力与修行。
也因为这,我认同菩萨道的“四宏誓愿”(注释三)。那是一种积极、开阔、光明与永不言退的人生态度。一点都不灰色悲观,或消极避世。
所以正念禅的修行不是原教旨主义。
注释一:
见《金刚经》有: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注释二:
见龙树菩萨《中论‧观四谛品》有:“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
注释三:
菩萨道的四宏誓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作者投稿禅世界。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