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合唱團
山海會
2021.01.06
涅槃這個詞對不少美國人而言,是個搖滾樂團的名字。它的主要創團者名叫柯特·科本(Kurt Cobain),已於 1994年在美國的西雅圖自殺身亡,年僅二十七歲。涅槃合唱團(Nirvana)的唱片全球銷量超過7500萬張,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樂團之一。科本也於2014年入選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被視為X世代的代言人,也被評為另類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滾石雜誌更是把他尊為任何時代裡前一百名最偉大的歌曲創作者。
但是他懂佛法嗎?他真地明白什麼是涅槃嗎?
對此我做了一些研究,發現他絕非完全不懂。因為曾有人問科本是否瞭解什麼是涅槃,他就回答是「自由地解脫於痛苦與外在世界」(“freedom from pain, suffering and the external world”)。但科本的世界事實上是充滿痛苦的。儘管他已經是所謂的「成功者」,而得到了財富、榮譽與掌聲。這就是最讓我感到難過的地方了。
他很顯然是對佛法有嚮往的美國人,否則不會在嘗試了許多的樂團名字以後最終還是選用了涅槃。而他所最需要的也就是自己所說的「解脫於痛苦」。因事實應是他活得很辛苦,屢次因吸毒過量而到死亡的邊緣。這就不能不讓我深思許多「美國人」到底是怎麼了⋯⋯ 搖滾樂是美國文化與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活得很痛苦的搖滾巨星卻比比皆是。要說是毒品害了他們,我倒覺得還不如說是因為他們感覺活著很空虛。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美國夢裡的「阿基里斯腳後根」(Achilles’ Heel )了!
感覺空虛應是當今人類的普遍問題,不只是搖滾巨星。也不只是美國獨有的問題。而空虛感和一個人的聰明、富有與才華都不相關。我就知道有超級幽默且成功的喜劇演員也會感到巨大的空虛。這也就是我一直以來以為佛法需要現代化的主因之一了。
我一直以為佛法不應是一個宗教,而是應屬於全人類的。因為佛陀是在說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而活得喜悅滿足,不會感到空虛。這就是佛法裡涅槃的意義了。因為它是人的經驗,指出了生命的無限可能與莊嚴。
如以佛法的修行來看人之所以會感到無盡的空虛,並不是因為什麼外在的原因,而是因為人自己。所以我想科本對涅槃應是存有一種迷思,即他以為涅槃是一種離開「外在世界」的存在。但這就是他的盲點了。
我猜想他沒有學過到達涅槃的方法,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四念處———透過對自己身心的覺知而瞭解自己,最終就能「見涅槃」。但這個通往涅槃的過程,是需要人的付出與努力的。就像學吉他或唱歌也都需要付出與努力一樣。
許多美國人因受到適者生存思想所衍生出來的「強者哲學」所影響,就以為生命的意義是當勝利者(winner),以擊垮對手為榮為樂。殊不知那正是無邊痛苦與空虛的原因。因為任何的勝利都只是個過程,並沒有實質的內容與意義。所以嘲笑失敗者(loser)本身就是「苦因」。所以我一直鼓勵西方人繼續信仰基督所教,因為那是有實質內容的生命價值———愛你的鄰人。否則不少人會在西方個人主義與永不言敗的十字路口徘徊,感覺空虛。甚至會迷失了方向⋯⋯
但同時,我也很高興看見少數的美國人,已經開始有了「涅槃的覺知」。他們逐漸看清「不空虛」其實是生命的選項,不是必然。菩提比丘就是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而有這種覺知的美國人。我相信他能引領更多的美國人睜開自己的法眼,清楚見到這條「不再空虛之路」。
我很希望將來弘揚佛法的人,不要再把佛法弄得讓人感覺「高處不勝寒」。因為佛法應是和人的生命很接近的。涅槃也不是什麼很玄的事,而只是生命裡苦的止息。
我希望將来美國能有這樣一天,即涅槃對大多數人而言不再只是一個搖滾樂團,而是生命的喜悅與滿足。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