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WIKI辞典:法念处

禅世界WIKI辞典

法念处

(FOUNDATION OF MINDFULNESS OF MENTAL-OBJECTS / PHENOMENA)


法念处,为四念处 ^第四念处。在法念处面向诸精神对象(诸现象;诸法)所针对的核心概念,北传佛教流派分为内六处、五盖 ^七觉支 ^,而南传上座部佛教 ^分为五盖、五取蕴 ^六内外处 ^、七觉支、四圣谛 ^。在南传上座部《长部》《大念处经》中,关于法念处及修行之道,佛陀有清晰的阐述,说针对五盖(DN.2.13)、五取蕴(DN.2.14)、内外六处(DN.2.15)、七觉支(DN.2.16)和四圣谛(DN.2.17-20)等“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

  • 五盖,即修习禅定的五种障碍:贪欲、嗔恨、懒惰和迟钝、掉举和后悔、怀疑
  • 五取蕴,即五蕴,色、受、想、诸行、识被执取,称为五取蕴。
  • 六内外处,即六内处与六外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诸现象)。
  • 七觉支,即七种觉悟因素:念、择法、精进、狂喜(喜)、宁静(轻安)、定、平静(舍)
  • 四圣谛:即苦、集、灭、道。

不断觉知五盖、五取蕴、六内外处、七觉支的刹那生灭、无常 ^痛苦 ^空性 ^无我 ^后,最终会证悟四圣谛 ^

因为“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而诸现象包括自己、他人、四周社会和自然环境乃至此世间,因此法念处是涵盖范围广大的念处。面对诸对象,佛陀要我们针对五盖、五取蕴、内外六处、七觉支和四圣谛,时时观察和思考,获得对诸法的觉知。

禅世界WIKI辞典


【Chanworld.org】2020.03.24-2020.06.17-CB-RM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