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与解脱道
山海会
2019.10.18
中国佛教近百年来最重要的事,应是印顺论师承续了民初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理念,而指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他写出了极多著作,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深远,贡献也甚为宏巨。但许多佛友似乎尚未弄清楚一点,就是印顺学说的要点包括菩萨道不但不和解脱道相冲突,而且应以解脱道为基础。只是他表达的方式,是透过五乘共法、三乘共法与大乘不共法的架构来讲,而没有如般若广场讲得那么直白而已。
这个架构当然合乎佛法,也合乎中国佛教的传统———大乘菩萨道。合乎佛法是因为它没有离开佛陀所说的戒、定、慧三学,也就是八正道的修行。五乘共法的意义,就是在指出无论一个人是修任何一乘,都不可离开「戒学」的基础,否则就不是佛法。这个立论在法上说是很严正了,也被大家了解与接受。但对于三乘共法的了解,许多佛友就会有南辕北辙不同的看法了。
而这一块,就是般若广场所要讨论的地方。因为三乘共法的主要核心是解脱道。但解脱道却为多数的中国佛法修行人误解,也因此而造成修行人普遍地并不瞭解佛陀所立四念处的修行。而四念处就是通向「觉」的修行。
三乘共法的真实意义,就是解脱道必须是三乘学人所共修,也必须共同体证。菩萨道如果缺了这一块,当然就会使法的力量无法在修行人的生命里生根。也自然就会使中国佛教所传承的大乘法义无法真地走向世界。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本期的「菩萨道与解脱道」专题。一个中国佛教现代化进程上的重要议题。
首发于般若广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