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会:由反送中事件看佛教的金钱观

由反送中事件看佛教的金钱观

山海会

2019.09.16

最近香港因逃犯条例的修订而闹腾了几个月的「反送中」抗议事件,看样子已经到达强弩之末的阶段了。同学的社交群组裡,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与声音。但今天看到的一个分析让我深以为然,即有人把这次抗议事件会达到如此「强度」的原因,既不归咎给美国的CIA或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也没有把帐算在不够民主的中国政府头上,而是以为造成如此强度的脱序事件的根本原因,是香港自身的「既得利益阶层」。

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没有使香港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改善,使房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直线上升,才造成年轻人感觉居住在香港实是前途无望。

不少年轻人甚至把香港热心慈善与公益的巨富们(一群大善人),视为香港会走到今天的「头号罪犯」。因为是这一群可以发挥影响力而使香港走向平价房屋的人,没有做他们可以做到的政治与经济的努力,才会使年轻人感觉自己一生做牛做马努力打拼的结果,是就连拥有一个可以躺下的一席之地的指望,都很淼茫。这才是目前香港的社会裡有如此巨大「潜在愤怒」的真正原因。但这个问题会发生在今天的香港,是非常讽刺的。

因为香港人一向很自豪于自己的现代文化水平,是华人世界裡较早接触到现代思想与文化的地区,也是「有法治」的地方。但今天读到的这个分析,终于让我看到了香港的「实相」。

当一小撮人拥有大部分的财富,却无视于其它大部份人的感受与真实的生活时,所谓的「文明」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法治」也是空洞的。而「政治」也就会变成只是在用所谓的「法治」来维持那一小撮人的既得利益罢了。但这一幕的剧情,不是已经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早上演过了吗?何以还会在华人世界裡最先进与文明的香港,演这场实在并不精彩的「续集」呢?可见香港的文明与华丽背后,也有贫血与苍白啊!

般若广场要讨论佛教的金钱观与财富观,我就以为香港这次的反送中事件,其实是最好的一个反省实例。一个人是否慈悲,不在于他捐了多少金钱,盖了多少医院,或建立了多少慈善机构,而是在于他对「自己的邻人」到底有没有基本的感觉与关爱。当一个富人无视于邻居的贫穷与苦痛,看不到自己周遭大多数的人连最基本的居住与温饱都缺乏时,再多的「慈善」都不会是慈悲。因为慈悲是建筑在觉知之上的。

这就是我所知道佛教的金钱观与财富观,而它一点也不複杂。我一直期盼于佛法的现代化,所以也深知佛教团体在金钱观上所最需要的,其实也就是觉知。

若没有觉知,任何「大慈大悲」或「不怕无庙,只怕无道」的口号,也同样会是苍白、贫血与空洞的。

Tags: 佛教与佛教团体的财富观


首发于般若广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