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

禅世界WIKI辞典

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


二谛,佛教与印度教术语,二种不同的谛,为世俗谛(saṁvṛiti-satya)与胜义谛(paramartha-satya)二者的合称,是对于真理的一种看法。最早源自吠陀时代的奥义书思想,将世间的道理称为世俗谛,超越世间的道理为胜义谛。佛教接受这个说法,部派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与大乘佛教都使用这个术语。

佛陀在《中部》第117经《大四十经》里提出了八正道和八邪道的区别。对于八正道,从世间和超越世间两方面对其八种要素作了区分。针对弟子,佛陀说了八支,加上阿罗汉额外的两支(正智和正解脱),共十支。十支,分正、邪,分世间和超越世间,因此共四十。世间和超越世间的区分,有相和无相的区分,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区分,只是用于描述佛法的义理,学人对它们切不可以有高下、有无、善恶的分裂的看法,而是要对它们适用的含义(内涵)、范围(外延; 定义域(domains))和诸对象(objects)分别有充分的认识。学人切不可偏于一边而割裂它们的关系。


概论

胜义谛又称第一义谛,按照阿毗昙(又作阿毗达磨),是指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无法再拆分的真实法,世俗谛是指但有假名而无自性的法,如瓶子是由色法因缘和合而成,人是由五蕴因缘和合而成。

‘大毘婆沙论’对于四圣谛和二谛的关系,列举了四家的说法:

  • 第一家,以苦、集二谛为世俗,灭、道二谛为胜义。
  • 第二家,以前三谛为世俗,道谛为胜义。
  • 第三家,四谛皆是世俗谛摄。……唯一切法空非我理,是胜义谛,空非我中,诸世俗事绝施设故。
  • 第四家,有部婆沙师所持:四谛皆有世俗、胜义。
    • 苦、集谛中世俗谛,“男女行住及瓶衣等,世间现见诸世俗事”;灭谛中世俗谛,佛说“灭谛如林园、如彼岸等”;道谛中世俗谛,佛说“道如船筏、梯登、台观、如花、如水”。
    • 苦谛中胜义谛,“苦、非常、空、非我”理;集谛中胜义谛,“因、集、生、缘”理;灭谛中胜义谛,“灭、静、妙、离”理;道谛中胜义谛,“道、如、行、出”理。

各派说法

如来藏学派

如来藏学派主张,胜义谛即是指如来藏。 


禅世界WIKI辞典


【免责声明】【版权协议】【隐私条款】

【禅世界论坛】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经典翻译 PDF EPUB电子书下载

《禅世界WIKI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