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47【禅世界版】2

SN.47.1-10SN.47.11-20SN.47.21-30SN.47.31-40SN.47.41-50SN.47.51-62SN.47.63-72SN.47.73-84SN.47.85-94,和SN.47.95-104


《相应部》卷47【禅世界版】2

第五篇 大篇

第三章 念处相应 (相应四十七)
第二品  那难陀品

SN.47.11-20

SN.47.11  一个伟人(A Great Man)经

在舍卫城。那时,尊者舍利弗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人们说“一个伟人(大丈夫)、一个伟人。” 大德!在什么情形下,一个人是一个伟人呢?”

“舍利弗!我说有一颗解脱心的人是一个伟人;我说没有一颗解脱心的人不是一个伟人。

那么,舍利弗!一个人如何有一颗解脱的心呢?舍利弗!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当他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时,此心变得冷静离欲,通过不执取而从诸烦恼得到解脱。

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当他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时,此心变得冷静离欲,通过不执取而从诸烦恼得到解脱。

舍利弗!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个人有一颗解脱的心。舍利弗!我说有一颗解脱心的人是一个伟人;我说没有一颗解脱心的人不是一个伟人。”

【注】:具念的(mindful),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也作“具正念”或“充满正念”。


SN.47.12  那难陀(Naland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难陀波婆迦(Pavarika)的芒果园(Mango Grove)。 那时,尊者舍利弗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我对世尊有如此的信心:无论过去、将来或现在都不存在比世尊有更高觉悟(knowledgeable)的另一位沙门或婆罗门。”

“舍利弗!你如吼的表达确实很崇高。舍利弗!你已经作了一个绝对的和明确的的狮子吼:“大德!我对世尊有如此的信心:无论过去、将来或现在都不存在比世尊有更高觉悟的另一位沙门或婆罗门。”  那么,舍利弗!你已经用你的心围绕了过去世的所有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的心,并已经如是知道:“那些世尊们具足如此戒德,或者如此特质,或者如此智慧,或者如此安住处(dwellings),或者如此解脱”了吗?”

“没有,大德!”

“那么,舍利弗!你已经用你的心围绕了将来的所有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的心,并已经如是知道:“那些世尊们具足如此戒德,或者如此特质,或者如此智慧,或者如此安住处,或者如此解脱”了吗?

“没有,大德!”

“那么,舍利弗!你已经用你的心围绕了我的心 – 我是目前的阿罗汉、遍正觉者 – 并已经如是知道:“世尊具足如此戒德,或者如此特质,或者如此智慧,或者如此安住处,或者如此解脱”了吗?”

“没有,大德!”

“舍利弗!当你对过去、未来和现在的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的心没有任何知识(智)围绕时,舍利弗!你为何说出崇高的如吼的表达,并且你已经作了一个绝对的和明确的的狮子吼:“大德!我对世尊有如此的信心:无论过去、将来或现在都不存在比世尊有更高觉悟(knowledgeable)的另一位沙门或婆罗门”呢?”

“大德!我对过去、未来和现在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的心确实没有任何知识(智)围绕,但我已通过正法的推论已经了知了这一点。大德!假设一个国王有一个前线城市,有坚固的壁垒、城墙和拱门,只有一道门。在那里布置的守门人应该聪明、能干、有智慧;是一个阻止陌生人,而让熟识的人进来的人。当他在环绕整个城市的道路上巡视时,不会看到城墙有任何裂缝或甚至猫能溜过的孔洞。他可能想道:“任何能进出这城市的大东西,都只能由此门进出。”

同样地,大德!我已经通过正法的推论了知:那些存在于过去世的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所有那些世尊们都首先已经舍弃了五种障碍(五盖),心的诸杂染和智慧的衰弱者们;然后随着他们的心很好地建立于四念处,他们已经正确地修习了七觉支;最终他们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大德!那些在未来生起的阿罗汉们、遍正觉者们,所有那些世尊们也都将舍弃了五种障碍(五盖),心的诸杂染和智慧的衰弱者们;然后随着他们的心很好地建立于四念处,他们将正确地修习七觉支;最终他们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大德!现在的世尊,目前的阿罗汉、遍正觉者首先舍弃了五种障碍(五盖),心的诸杂染和智慧的衰弱者们;然后随着他的心很好地建立于四念处,他已经正确地修习了七觉支;他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

“舍利弗!很好!很好!舍利弗!因此,在这里,你要时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们重复这段法义阐述。舍利弗,即使一些愚痴的人可能对如来有困惑(Perplexity)或不确定(uncertainty),但是他们在听了这段法义阐述之后将会把困惑或不确定舍弃。”


SN.47.13  纯陀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尊者舍利弗住在摩揭陀国的那罗迦村 – 生了病,备受折磨,重病缠身 – 纯陀沙弥是尊者舍利弗的侍者。那时,尊者舍利弗因为那种疾病而成就般涅槃 。纯陀沙弥带着尊者舍利弗的钵与僧袍,到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去拜访尊者阿难。抵达后,向尊者阿难礼敬,对尊者阿难如是说道:“大德!尊者舍利弗已经成就般涅槃,这是他的钵与僧袍。” – “纯陀学友!关于这件事我们应该去拜见世尊。来吧!纯陀学友!让我们一起去拜见世尊,把这件事情告诉世尊。” – “是的,大德!”纯陀沙弥回答道。

那时,尊者阿难与纯陀沙弥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难对世尊如是说道:

“大德!这位纯陀沙弥对我如是说道:“大德!尊者舍利弗已经成就般涅槃,这是他的钵与僧袍。” 大德!听到“尊者舍利弗已经成就般涅槃”后,我的身体就像被麻醉了一样,已不辨方向,对法的教诫也不清楚。” – “

为什么这样呢?阿难!舍利弗般成就了涅槃,他带走你的戒蕴(aggregate of virtue)、你的定蕴(aggregate of concentration)、你的慧蕴(aggregate of wisdom)、你的解脱蕴(aggregate of liberation)或者你的解脱知见蕴(aggregate of the knowledge and vision of liberation)了吗?” – “

大德!尊者舍利弗般成就了涅槃,并未带走我的定蕴、我的慧蕴、我的解脱蕴或者我的解脱知见蕴。但是,大德!对我来说,尊者舍利弗是教导者;他善于教导、开示、劝诫、鼓励,令人景仰,使人欢喜,谆谆说法,不知疲倦,热衷于帮助同梵行者。我们忆持尊者舍利弗所给予的法的精华、法的财富和法的助益。”

“可是,阿难!我以前不是已经宣说过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一切对我们亲爱的和合意的人得到分开、分离和切断吗?阿难!在这里,如何能得到:“愿出生的、来生起的、有条件的和屈从于瓦解的,不会瓦解!” – 这是不可能的。阿难!正如一棵拥有心材而立的大树,最粗大的枝干会断一般,同样地,阿难!在拥有心材而立的大比丘僧团中,舍利弗已经成就般涅槃。阿难!在这里,如何能得到:“愿出生的、来生起的、有条件的和屈从于瓦解的,不会瓦解!” –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阿难!在这里,你们要住于以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岛洲,以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你们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可是,阿难!一位比丘要如何才能住于以自己作为他自己的岛洲,以自己作为他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 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在诸受当中……在心当中……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阿难!一位比丘要住于以自己作为自己的岛洲,以自己作为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

阿难!那些比丘,要么现在,要么我入灭之后,住于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岛洲,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们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阿难!对我来说,这些比丘们必将是那些对修学最为热衷于的比丘们了。”


SN.47.14  乌迦支罗(Ukkacela)经

有一次,在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成就般涅槃后不久,世尊与大比丘僧团共住在跋耆的乌乌迦支罗恒河岸边。那时,世尊被比丘僧团围绕着,在露天而坐。那时,世尊考察了沉默的比丘僧团后,对比丘们说道:

“比丘们!对我来说,由于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成就般涅槃,这个大会看起来空空荡荡。对我来说,以往这个大众不是空空荡荡的,并且舍利弗和目犍连所在的方向,我是不必关心的。

比丘们!那些在过去生起的阿罗汉、遍正觉者和世尊们,也都有这样一对殊胜的上座弟子,犹如我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一般;那些在未来将生起的阿罗汉、遍正觉者和世尊们也将有这样一对殊胜的上座弟子,犹如我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一般。

比丘们!就这样的弟子们而言,不可思议啊!比丘们!就这样的弟子们而言,非同寻常啊!他们根据导师的诸教诫修行和遵守他的诸训诫,并且他们对四众亲爱和和蔼可亲,并受到四众的尊重与尊敬。

比丘们!就这样的如来而言,不可思议啊!比丘们!就这样的如来而言,非同寻常啊!当这样一对出色的弟子已经成就般涅槃时,如来没有悲伤或者哀恸。

比丘们!在这里,如何能得到:“愿出生的、来生起的、有条件的和屈从于瓦解的,不会瓦解!” – 这是不可能的。正如一棵拥有心材而立的大树,最粗大的枝干会断一般,同样地,比丘们!在拥有心材而立的大比丘僧团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成就般涅槃。比丘们!在这里,如何能得到:“愿出生的、来生起的、有条件的和屈从于瓦解的,不会瓦解!” –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比丘们!在这里,你们要住于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岛洲,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你们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可是,比丘们!一位比丘要如何才能住于以自己作为他自己的岛洲,以自己作为他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住于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在诸受当中……在心当中……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上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比丘们!在这里,你们要住于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岛洲,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你们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

那些比丘,要么现在,要么我入灭之后,住于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岛洲,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们自己的为岛洲,不以其他为皈依比丘们!对我来说,这些比丘们必将是那些对修学最为热衷的比丘们了。”


SN.47.15  婆希耶经

在舍卫城。那时,尊者婆希耶(Bahiya)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如是说道:

“大德!如果世尊能将法简要地教导给我,这样当我从世尊处听了法后,我可能会独居、隐退远离、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决,那就好了!” – “婆希耶!既然这样,你要净化诸善状态的起点。什么是诸善状态的起点呢?就是很好地得到净化的戒德和正直的见。然后,婆希耶!当你的戒德到很好地净化,你的见变得正直时,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之上,你应该修习四念处。

是哪四种呢?婆希耶!你要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你要住于在诸受当中……你要住于在心当中……;你要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

婆希耶!当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之上,通过这种方式,你修习这四念处,那么,不论夜来或日到,你可以期望诸善状态只会增长而不会衰退。”

那时,尊者婆希耶对世尊所说感到欢喜和高兴,起座向他礼敬,然后右绕离去。

那时,当尊者婆希耶独居、隐退、精勤不放逸、热忱、坚决地修习,以证智亲自实现它后,就在在此生中进入和住于无上的为了男子们从在家而正确地前行出家的梵行目标。他直接地知道(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立,该办已办,此存在(有)的状态不再。” 尊者婆希耶成为阿罗汉们中的一员。


SN.47.16  优提耶(Uttiya)经

在舍卫城。那时,尊者优提耶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如是说道:

“大德!如果世尊能将法简要地教导给我,这样当我从世尊处听了法后,我可能会独居、隐退远离、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决,那就好了!” – “优提耶!既然这样,你要净化诸善状态的起点。什么是诸善状态的起点呢?就是很好地得到净化的戒德和正直的见。然后,优提耶!当你的戒德到很好地净化,你的见变得正直时,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之上,你应该修习四念处。

是哪四种呢?优提耶!你要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你要住于在诸受当中……你要住于在心当中……;你要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

优提耶!当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之上,通过这种方式,你修习这四念处,你将超越死神的领域。”

那时,尊者优提耶对世尊所说感到欢喜和高兴,起座向他礼敬,然后右绕离去。

那时,当尊者优提耶独居、隐退、精勤不放逸、热忱、坚决地修习,以直接的了知亲自实现它后,就在在此生中进入和住于无上的为了男子们从在家而正确地前行出家的梵行目标。他直接地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立,该办已办,此存在(有)的状态不再。” 尊者优提耶成为阿罗汉们中的一员。


SN.47.17  圣者经

“比丘们!这些四念处,当已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圣的和解放的;它们能带领一个行持它们的人而出,到达痛苦的完全摧毁。是哪四种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诸受当中……住于在心当中……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

比丘们!这些四念处,当已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神圣的和解放的;它们能带领一个行持它们的人而出,到达痛苦的完全摧毁。”


SN.47.18  梵天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Uruvela)的尼连禅(Neranjara)河岸上牧羊人的印度榕树(Banyan;菩提树) 下,恰是他获得正觉之后。那时,当世尊独自隐退远离时,他心中生起了这样的反思:“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是哪四种呢?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the body),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feelings),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mind),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phenomena),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

那时,梵天,娑婆世界主以他自己的心已经知道世尊心中的深思后,犹如一位强壮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速地在梵天娑婆世界消失,重新出现在世尊面前。那时,梵王娑婆世界主将上衣搭到一边肩膀,向世尊合掌礼敬后,对世尊如是说道:

“正是这样,世尊!正是这样,善逝!大德!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是哪四种呢?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the body),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feelings),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mind),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他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phenomena),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苦恼。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

梵天娑婆世界主如是所说。如是所说后,又进一步说道:

“出生得到摧毁的先知们,

充满怜悯,知道这单向直接之道,

通过它,在过去他们渡过了洪流

通过它,他们将渡过和现在渡过了洪流。”


SN.47.19  舍陀迦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孙波国一个名叫舍陀迦(Sedaka)的城镇的孙波国人(Sumbhas)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

“比丘们!从前,有一位旃陀罗顶竹竿杂技师,顶起旃陀罗竹竿后,对徒弟弥陀离迦(Medakath›lik›)如是说道:“来吧!亲爱的弥陀离迦!你登上我的肩膀后,站到旃陀罗竹竿上。” – “是的,师傅!”  比丘们!杂技师的徒弟弥陀离迦回答后,登上老师的肩膀,然后站到旃陀罗竹竿上。

比丘们!那时,旃陀罗顶竹竿杂技师对徒弟弥陀离迦如是说道:“亲爱的弥陀离迦!你保护我,我保护你,这样,我们相互守护,相互保护。我们将表演技艺来赚取利养,之后我们平安地从竹竿上下来。”

比丘们!这时候,徒弟弥陀离迦对杂技师如是说道:“老师!不是这样。师傅!请你保护你自己,我保护我自己,这样,我们自我守护,自我保护。我们将表演技艺来赚取利养,之后我们平安地从竹竿上下来。”

杂技师说: “就按你的方法吧。” 

在那里,那就是方法。” 世尊说道。“正如徒弟弥陀离迦对他的师傅所说,比丘们!“我将保护我自己”:应该如此实践诸念处。比丘们!保护自己时,一个人保护了其他人;保护其他人时,一个人保护了自己。

那么,比丘们!通过保护自己,一个人如何保护了其他人呢? 通过四念处的追求、修习和培育。用这一方式,通过保护自己,一个人保护了其他人。

那么,比丘们!通过保护其他人,一个人如何保护了自己呢?通过耐心、无害、慈爱和怜悯(patience, harmlessness, lovingkindness, and sympathy)。用这一方式,通过保护其他人,一个人保护了自己。

【注】:耐心,又作忍辱,khantiyā;无害,又作不害,avihiṃsāya;慈爱,又作慈心,mettacittatāya;怜悯,anudayatāya

比丘们!“我将保护我自己,”:应该如此实践诸念处。比丘们!“我将保护其他人,”:应该如此实践诸念处。

比丘们!保护自己时,一个人保护了其他人;保护其他人时,一个人保护了自己。”

【注】:佛陀的金玉良言,保护自己时,一个人保护了其他人;保护其他人时,一个人保护了自己。”


SN.47.20  全国最漂亮的女孩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孙波国一个名叫舍陀迦(Sedaka)的城镇的孙波国人(g the Sumbhas)中。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宣说道:“比丘们!” – “大德!”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假设听到“全国最漂亮的女孩!全国最漂亮的女孩!”时,一大群人将会聚集起来。现在那位全国最漂亮的女孩会最优美地跳舞和演唱。听说“全国最漂亮的女孩会最优美地跳舞和演唱!”时,将会有更大量的人来聚集。那时,如果有一位想活命而不要死亡,想快乐而不要痛苦的男子走过来,如果有人对他如是说道:“善男子!你必须带着这个装满油的钵,在观赏表演的人群和美女之间行走。有个已拔剑的男子,在后面跟随你,并且不管在何处你洒出少许油,他都会就地斩下你的头。”

比丘们!你们想怎么想呢?那位男子能不注意油钵,而出于放逸而向外转移他的注意吗?” – “不会,大德!” – “比丘们!为了传达一个义理,我作了这个譬喻。在这里,这个义理是:“装满油的钵”:这是导向身的念的一个名称。比丘们!因此,在这里,你们应该如是修学:“我们将修习和培育导向身的念(系念身),把它作为我们的车辆工具,把它作为我们的基础,稳固它,在它当中练习,并且完全地圆满它。”  比丘们!你们应该如是修学。”

第二品那难陀品终。


SN.47.1-10SN.47.11-20SN.47.21-30SN.47.31-40SN.47.41-50SN.47.51-62SN.47.63-72SN.47.73-84SN.47.85-94,和SN.47.95-104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4.27-2018.12.12-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