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部》。
KN.5.1、KN.5.2、KN.5.3、KN.5.4 和 KN.5.5。
礼敬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
《经集》KN.5【禅世界现代汉语完全版】
禅世界 译
《经集》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早期佛教的经文汇编,属于巴利语三藏《小部》,列为经藏《小尼柯耶》的第五部。它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经文,其中多数经文的产生年代相当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经集》分为五品,七十二章,共1149偈诵。《经集》禅世界版参考了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元亨寺古汉语版本、郭良鋆的现代汉语版、Thanissaro Bhikkhu和菩提比丘(2017)等的英译版本。禅世界版的宗旨:在忠实于南传尼柯耶的文句和含义的前提下,用流畅的现代汉语为同修提供一个便于阅读和理解的当代版本,让更多的人获益于佛陀的真切教诲。【南传尼柯耶禅世界现代汉语版】最终将出版电子书,并由禅世界不断修订完善,在禅世界网站上供自由获取。欢迎批评和建议。
- 章号:KN.5.m.n – m: 品号 (1-5); n: 在该品中的章号。
- 经句号:Snp.m.o – m: 品号 (1-5); o: 该经句在《经集》中的序号 (1-1149)。
版本:1.0版;2019.09.30-2021.01.21-MG。
《小部》【禅世界版】KN.5《经集》1
第一品 蛇品 (KN.5.1)
KN.5.1.1-5.1.12 (共十二章)
Snp.1.1-1.221
KN.5.1.1 第一章 蛇经
Snp.1.1 除去已生起的愤怒的比丘,犹如用草药除去一旦扩散开的蛇毒一般: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2 已完全切断贪欲(lust)而无迹可寻(without leaving a trace)的比丘,犹如摘取生长在一个池塘里的一朵莲花一般: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3 已完全切断渴爱(craving)而无迹可寻(without leaving a trace)的比丘,犹如使快速流动的溪流枯竭一般: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4 已完全扫除狂妄我慢(conceit)而无迹可寻(without leaving a trace)的比丘,犹如一道洪流扫除一座十分脆弱的芦苇桥一般: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5 在存在状态(states of existence)中找不到核心(finds no core)的比丘,犹如在一棵无花果树(udumbara tree)里没有找到花朵一般: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6 没有内向的激怒(irritations),如是超越了种种存在状态(such and such states of existence)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7 烧毁了杂乱的诸想法(thoughts),内在完全地运用(exercise)而无迹可寻(without leaving a trace)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8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超越了这一切混乱扩散(transcending all this complication / proliferation) :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9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了知此世间“这一切都是虚妄”: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注】:虚妄,本质空性(voidness)。
Snp.1.10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没有贪婪(greed),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妄”: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1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没有贪欲(lust),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妄”: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2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没有厌恶(aversion),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妄”: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3 既没有跑得太远,也没有折回的比丘,没有妄想痴迷(愚痴; delusion),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妄”: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4 没有潜在倾向性的比丘,他的不善诸根(unwholesome roots of )已被拔除: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5 没有出于将他领回此岸的不幸所生状态(no states born of distress)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6 没有出于将他系缚于存在的愿望所生状态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Snp.1.17 己舍弃五盖(贪嗔睡忧疑), 没有困扰,越过烦恼,没有痛苦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 – 就象一条蛇蜕去衰老的皮那样。
【注】:郭注:“五盖(Pañcanīvaraṇa)是指贪欲盖(Kāmacchanda, 对感官对象的执着),瞋恚盖(Abhijjhāvyāpāda, 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忿怒),睡眠盖(Thīna-middha,昏沉 迟钝),掉悔盖(Uddhacca-Kukkucca, 焦急忧虑),疑法盖(Vicikicchā,怀疑犹豫)。”
第一章蛇经终。
KN.5.1.2 第二章 特尼耶(Dhaniya)经
Snp.1.18 牧人特尼耶说道:
“米饭已经煮好,
我也挤完了奶牛。
我和我的家人
一起延摩醯(摩西)河(the Mahi)岸居住。
我的小屋有顶,我的火己点燃(kindled):
那么,如果雨神(sky god;天空之神)愿意,就下雨吧!”
Snp.1.19 世尊说道:
“我毫不激愤(boil with anger),
我的荒芜(barrenness)已经消亡,
我延摩醯(摩西)河岸住一晚,
我的小屋露天无顶,
我的火已熄灭:
那么,如果雨神愿意,就下雨吧!”
Snp.1.20 牧人特尼耶说道:
“没有发现牛虻和蚊子,
牛群在水草茂盛的湿地牧场上漫游。
它们能承受降落的大雨:
那么,如果雨神愿意,就下雨吧!”
Snp.1.21 世尊说道:
“我己扎好了制作精良的木筏,
我已征服了洪流,渡过而抵达彼岸。
我不再需要木筏:
那么,如果雨神愿意,就下雨吧!”
Snp.1.22 特尼耶说道:
“我的妻子柔顺、迷人而不轻浮,
长期与我一起生活。
我没听说她有任何罪恶: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3 世尊说道:
“我的心柔顺、得到解脱,
长期受到培育和调伏。
在我身上找不到任何罪恶: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4 特尼耶说道:
“我自己雇佣自己,
我的儿子们和睦地生活而没有疾病。
我没有听说他们有任何罪恶: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5 世尊说道:
“我不为任何人所雇,
我凭自己觉醒的获得而漫游这整个世界。
我不需要任何薪水: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6 特尼耶说道:
“我拥有母牛和未断奶的(suckling)小牛,
带小牛的母牛和繁育母牛,
以及统领牛群的一头大公牛: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7 世尊说道:
“我没有母牛和未断奶的(suckling)小牛,
也没有带小牛的母牛和繁育母牛,
我也没有统领牛群的一头大公牛: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8 特尼耶说道:
“木桩深埋,摇撼不动。
这些崭新的蒙草(Munjia)缰绳(halters),编织结实,
就是未断奶的(suckling)小牛也不能挣断: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29 世尊说道:
“犹如一头大公牛那样,我挣脱了束缚;
犹如一头大象我切断了腐藤(the rotting creeper)。
我将永远不再投胎:
那么,如果雨神你愿意,就下雨吧!”
Snp.1.30 顿时乌云密布,雨水倾泄而下,充满了低地和高地。听到倾盆大雨声时,特尼耶说道:
Snp.1.31
“我们见到世尊,
确实获益巨大!
那个具足眼力远见者!我们皈依你!
大牟尼!愿你成为我们的导师!
【注】:郭注:“牟尼(muni)是古代印度对圣人的尊称。佛教中常为修禅者的尊称。”
Snp.1.32
我和我的妻子都很柔顺,
让我们在善逝的指引下过着精神生活(梵星)。
让我们超越生死,
结束痛苦和磨难。”
【注】:郭注:“梵行(Brahmacariya)在婆罗门教中是指婆罗门生活四阶段(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的第一阶段,即从师学习阶段。在佛教中泛指摆脱世俗争执的清净生活。善逝(Sugata)是佛陀释迦牟尼的称号。”
Snp.1.33 恶魔波旬说道:
“那些有儿子们的人
因儿子们而欢喜;
那些拥有牛群的人
因他们的母牛们而欢喜。
一个人的欢喜来自获取执着,
因为一个没有获取执着的人,不会有欢喜。”
Snp.1.34 世尊说道:
“那些有儿子们的人因儿子们而忧虑;
那些拥有牛群的人因他们的牛群而忧虑。
一个人的忧虑来自他的获取执着,
因为一个人没有获取执着,就不会忧虑。”
第二章特尼耶经终。
KN.5.1.3 第三章 犀牛独角经
Snp.1.35 对所有众生放下棍棒,甚至不伤害其中任何一个,不期望子嗣的一个人,怎么还会期望有一个同伴呢?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注】:印度犀牛不象非洲犀牛,只有独角。独处,独行,独居,如犀牛独角。
Snp.1.36 对形成了很多羁绊(bonds)的人来说,存在喜爱(affection);紧随着喜爱(affection),生起这痛苦(this suffering)。洞察喜爱带来的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37 同情自心所亲爱的朋友们,一个人的心意(mind)陷入同情的纠缠而舍弃(forsakes)良善。看见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38 对妻子们和儿子们的担心,就象摊开的竹子互相纠缠。犹如一颗竹笋不会卡住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39 就象在山林里的一只无拘无束的鹿,它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啃草一般,一位智者注重自由,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0 在伙伴之间,无论休息,站立,前往,还是旅行,身受各种要求之害。注重别人不会垂涎的自由,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1 在伙伴之间有娱乐和友爱,对儿子们有丰富的喜爱。预想与亲人离别而感到不愿,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2 在四方之处毫无恼怒,无论所得都满意自足,忍受患难无所畏惧,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3 甚至有些出家人和那些在家人,他们难以善待相处。不必为其他人的子嗣担心,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4 抛弃在家人的各种标志,犹如一棵叶子落尽的俱毗陀罗树(kovilara tree),谨慎者斩断所有在家人的束缚,英雄啊,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注】:郭注:“俱毗陀罗(Koviḷara)是天国的一种神树。”
Snp.1.45 如果一个人找到一位明智的伙伴,一位品格端正而果断坚定的同行旅人,在克服一切险阻后,应该与他愉快地和充满正念地同行。
Snp.1.46 如果一个人找不到一位明智的伙伴,一位品格端正而果断坚定的同行旅人,那么就如一位国王抛弃所征服的一块疆域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7 是的!我们称赞伙伴情谊,应该选择那些优于自己或同于自己的人为伴。找不到这样的伙伴,就象无咎饮食者,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8 已看到一位金匠精心打造的一对亮闪闪的金镯,在一只手臂上相碰撞,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49 如是我有一位伴侣,也会有甜言蜜语或言语摩擦。留意到这种将来的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0 诸感官享乐,优雅、甜蜜和迷人,并以它们的繁多花样,蛊惑人心。已在感官享乐的绳索中看见这种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1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灾祸(adversity),沸腾(boil),灾难(disaster),疾病(illness),一只利箭和一种危险。” 已在诸感官享乐的绳索中看见这种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2 冷热饥渴,风吹日晒,牛虻和蛇:已耐心地忍受所有这些,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3 犹如一头舍弃了其象群的大象,背部宽硕,象莲花一般,杰出 – 会在山林里自由自在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4 热衷交往的人并不能获得片刻解脱。留意太阳亲族所说的话吧,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注】:郭注:“太阳亲属(Ādiccabandhu)指佛陀,因为佛陀的祖先属于太阳族。”
Snp.1.55 ”我已超越诸见(views)的扭曲,获得确切之道(the sure way attained),得到正道(the path)。无须他人指引,我已让智生起”,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6 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渴求,没有虚伪 – 摒除妄想和染污,不对所有此世间的任何事物寄予期望,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7 避开心术不正、目标不明的坏朋友,不要漫不经心与渴望执着的人交友,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8 结交博学多闻、恪守正法和高尚机智(quick-witted)的朋友。已明了利益,消除疑虑,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59 不向往也不喜爱此世间的娱乐、喜爱和诸感官享乐(sensual pleasures),不装饰打扮,言语真实,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0 已舍弃孩子和妻子,父亲和母亲,钱财,谷物和亲属们,以及达到有节制的感官享乐,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1 “这是一种束缚,这里幸福很少,紧随不满的还有更多的痛苦,这是一只带诱饵的钓钩。“ 了知这一点,一个谨慎细心的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2 已切断诸束缚,犹如在水中的一条鱼冲破鱼网,象一团火焰不再返回到它烧过的东西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3 眼际低垂,诸根自制,守护心意,毫不沾染,没有过份热情,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4 舍弃在家人的标志,犹如一棵波利质多树(珊瑚树)舍弃它的树叶一般,穿上赭色僧袍而舍弃在家生活,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注】:郭注:“波利质多树(Pārichatta)是因陀罗天国镇南关的珊瑚树。”
Snp.1.65 不贪图美味,也不渴望;不滋养他人,挨家挨户乞食,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6 摒弃心的五障,排除一切精神污染(mental defilements) ,独立不羁,斩断喜爱和厌恨,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注】:五障,即五盖。
Snp.1.67 把快乐和痛苦以及之前舍弃的喜悦和忧伤留在身后,达到纯粹的安宁和平静,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8 为了达成无上目标而坚持不懈(with persistence aroused),心意清澈(with the mind unsmeared),勤于行动,稳固努力(firm in effort),坚定不移(with steadfastness),并且果敢有力(and strength arisen),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69 坚持远离和禅定,不断地如法行持,洞察存在状态中的危险,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0 专心于渴爱的终结,谨慎关注,博学多闻,充满正念,清醒无疑,认知正法,目标坚定,勤奋努力,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1 犹如一头狮子不会在声音中震惊,犹如风在罗网中不会被捕获,犹如一朵莲花不会被水玷污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2 犹如一头狮子,勇猛坚强,利牙牢固,作为兽王和征服者而孤独栖息一般,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3 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慈爱(loving-kindness)、平静(equanimity)、怜悯(compassion)和利他的快乐(altruistic joy)寻求解放,不受所有此世界的对抗(antagonized),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4 已摒弃贪欲、厌恨和迷惑;已冲破种种束缚,在生命的终止处泰然自若,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Snp.1.75 人们因心存动机而跟随和交往,没有动机的朋友如今稀少难遇。不单纯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好处精于世故:其人应该独处,象一枚犀牛独角一样。
第三章犀牛独角经终。
KN.5.1.4 第四章 耕田婆罗堕若(Kasibharadvaja)经
(参见《相应部》SN.7.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摩揭陀国南山(Dakkhinagiri)一苇(Ekanala)婆罗门村的摩揭陀人中。当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在播种,有五百具犁装上了轭。
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去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劳作之处。 当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正在给众人分配食物。那时,世尊到了食物分配处,在一旁站立。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看到世尊为了乞食站立着,对世尊如是说道:“沙门!我耕田、播种,并且在耕田、播种后,才吃东西。沙门!你也应该耕田、播种,并且在耕田、播种后才有东西吃。”
“婆罗门!我也耕田、播种,并且在耕田、播种后才有东西吃。”
“但是我们确实没有看到乔达摩大德的轭、犁、犁头(ploughshare)、刺棒(goad)或牛。然而乔达摩大德却如是说道:“婆罗门!我也耕田、播种,在耕田、播种后才有东西吃。””
那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以偈颂对世尊说:
Snp.1.76
“你自称是耕田的农夫,
我却没有看见你耕田。
受到诘问时,告诉我们耕种之事,
让我们了知你的耕耘。”
Snp.1.77
“信仰是种子,苦行为甘雨,
智慧是我的轭与犁;
惭为犁杆,意为缰绳,
正念为我的犁头与刺棒。
Snp.1.78
身得到守护,语得到守护,
节制自己的食量,
我用真理来锄草,
用温雅作为我的解脱。
Snp.1.79
勤勉精进是我负重的牲畜,
把我从束缚之中带到安全之处。
前行而不回转,
一直到一个人不再忧伤之处。
Snp.1.80
我通过这种方式耕耘,
获得不死的果报。
在如是耕耘之后,
一个人解脱一切痛苦。”
然后,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把牛奶米饭(牛乳粥)倒进一个大青铜碟中,递给世尊,说道:“请乔达摩大德吃牛奶米饭吧!因为乔达摩大德耕耘获得不死之果,的确是一个耕耘者。”
Snp.1.81
“为此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不适合我食用。
婆罗门!
这不是那些看见者们所遵循的原则。
诸佛排斥为它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婆罗门!因此存在此原则,
这就是他们行为的准则。
Snp.1.82
供奉其它食物和饮料
这圆满者,大圣者
烦恼已尽,遗憾已得到平息,
他是寻求福德者们的福田。”
“那么,乔达摩大德!我应将这牛奶米饭施与别人吗?”
“婆罗门!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这一代中,婆罗门!除了如来或如来的弟子以外,我不见任何能食用、完全消化这牛奶米饭者。婆罗门!因此请你把牛奶米饭丢弃到植被稀疏处,或沉入没有活物的水中。”
那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把牛奶米饭沉入没有活物的水中。 那时,那牛奶米饭被丢入水中嘶嘶作响,发出烟雾,犹如把中午被晒得很热的犁头被丢入水中嘶嘶作响,蒸发出烟雾一般,同样地,那牛奶米饭被丢入水中嘶嘶作响,发出烟雾。
那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震惊、毛发悚立地去见世尊,俯身以头触世尊的双足,对世尊说道:“好极了,乔答摩先生大德! 妙极了,乔答摩大德!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乔达摩大德以种种法门来阐明正法。我要皈依乔答摩大德,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愿我在乔达摩大德座下出家,愿我获得具足戒,”
于是,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在世尊座下出了家,获得了具足戒。在获得具足戒之后不久,独居、退隐、注意、热忱和坚决,尊者婆罗堕若不久后,通过以证智(with direct knowledge)亲自实现它,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善男子们从在家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的梵行的无上目标。他直接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存在的状态不再。” 而且尊者婆罗堕若成为阿罗汉们中的一员。
第四章 耕田婆罗堕若(Kasibharadvaja)经终。
KN.5.1.5 第五章 纯陀(Cunda)经
Snp.1.83 铁匠子纯陀说道:
“我要问牟尼、大智者、
佛陀、法主,消灭了渴爱,
两足无上尊、最优调御者:
请告诉我,此世间有多少种沙门?”
Snp.1.84 世尊说道:
“纯陀!有四种沙门,此外没有第五种,
既然被问到,让我给你解释:
胜道者(the conqueror of the path) 、示道者(the teacher of the path)、
命道者(who lives on the path)和污道者(the defiler of the path)。”
【注】:参考“正命”的翻译“命道”。正命,指正确的谋生方式。
Snp.1.85 铁匠子纯陀说道:
“佛陀们将什么样的人称为胜道者呢?
示道者如何无与伦比呢?
被问到时,请告诉我关于命道者,
并给我解释污道者。”
Snp.1.86 世尊说道:
“一个穿越困惑(perplexity),摆脱内箭(inner darts),
乐于涅槃,弃绝贪婪的人,
是与其诸天一起的此世间里的导师:
佛陀们称此公正之人为胜道者。
Snp.1.87
“在这里一个懂得至上者是至上者的人,
在此处正确地解释和分析正法,
切断疑惑而无冲动的牟尼,
佛陀们称这第二种比丘为示道者。
Snp.1.88
一个在善加教导的法道上,
生活在道上(正命),自制和充满正念,
诉诸于言行的无咎方式,
佛陀们称这第三种比丘为命道者。”
Snp.1.89
“一个披着严守戒律的伪装,
厚颜无耻、辱没家族、胆大妄为、
虚伪狡诈、缺乏自制、插科打诨和伪善而行的人,
他就是污道者。”
Snp.1.90
“当一个在家人,博学,贤智,
一个圣弟子,他洞察这些,
因为他了知,“他们并不都象他”,
如是看见,不抛弃自己的信仰。
一个人如何能把他们等同:
不污者与污者,纯净者与不纯净者呢?”
第五章纯陀(Cunda)经终。
KN.5.1.6 第六章 毁灭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夜已深沉,有位绝美的天神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见世尊。天神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然后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Snp.1.91
“我们请教乔达摩
关于一个人的毁灭的一个问题。
我们前来询问世尊:
一个人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92
“一个成功的人容易为人所知,
一种毁灭的人也容易为人所知。
一个热爱正法的人是成功的;
而一个憎恨正法的人会毁灭。”
Snp.1.93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一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二种毁灭的情形:
第二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94
“对他来说恶人是亲爱的,
他不亲爱地对待善人。
他赞成恶人的教导: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95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二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三种毁灭的情形:
第三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96
“如果一个人昏昏欲睡,喜欢社交,
不作努力,
激愤于胸,显现愤怒: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97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三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四种毁灭的情形:
第四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98
“一个有能力的人却不
赡养父母双亲,
当他们已经年迈,青春已逝时: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99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四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五种毁灭的情形:
第五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00
“如果一个人用妄语
欺骗一位婆罗门,或一位沙门
或某位其他行乞者: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01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五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六种毁灭的情形:
第六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02
“如果一个人有丰裕的财富,
赋有金子和食物,
但独自享用美味佳肴: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03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六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七种毁灭的情形:
第七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04
“一个人以社会门第自傲,
以财富自傲,以家族自傲,
看不起他自己的亲属: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05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七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八种毁灭的情形:
第八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06
“一个沉湎于女色的人,贪爱烈酒,
赌博成瘾,
将一切所得挥霍一空: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07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八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九种毁灭的情形:
第九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08
“一个不满足于自己妻子们的人,
被看见与妓女们厮混,
被看见与其他人的妻子们厮混: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09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九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十种毁灭的情形:
第十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10
“当一个青春己逝的人与
一个有町婆罗双乳的的女子结婚时,
他由于对她的猜忌而不能入眠: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11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十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十一种毁灭的情形:
第十一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12
“如果一个人依赖于
一个放荡的女子,一个败家子
或一个本质类似的男子的权威: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13
“如是我们懂得了这个;
这是第十一种毁灭的情形。
世尊!请告诉我们第十二种毁灭的情形:
第十二种毁灭的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Snp.1.114
“如果一个财产微薄而渴爱巨大的人
出生在在刹帝利家族,
在这里他渴求统治权:
那是一种毁灭的一个原因。”
Snp.1.115
“已经检查了在这个世间中的
这些毁灭的情形,一个明智的人,
高贵,具有眼力远见,
去往一个吉祥的世界。”
第六章毁灭经终。
KN.5.1.7 第七章 无种姓者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和外袍,进入舍卫城托钵乞食。当时,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Aggika Bhāradvāja)在家中点燃了一把圣火,正在祭祀供养。世尊挨家挨户有条不紊地托钵乞食,向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家走来。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远远地走来,望着世尊时,对他说道:“就在那里停下,你这渺小的秃头!就在那里,你这渺小的沙门!就在那里,你这渺小无种姓者!” 当如是所说时,世尊对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说道:“婆罗门!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无种姓者,或者什么行为让人成为一位无种姓者吗?” – “乔答摩大师!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无种姓者,或者什么行为让人成为一位无种姓者。如果乔达摩大师给我教导正法,让我知道什么是无种姓者,或者什么行为让人成为一位无种姓者,那就好了。” – “那么,婆罗门!要聆听和密切注意我要说的。” – “好的,大师!” 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回答道。世尊说道:
Snp.1.116
“任何愤怒的、不满的、
邪恶的、无情的,
欺骗的,和在他的诸见中有错误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17
在这里,任何伤害一个出生一次
或出生两次的生物的人,
他没有对一个生物的同情: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18
任何毁坏或围攻
众乡村或众城镇的人,
一个声名狼藉的压迫者: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19
任何来自村庄或荒野,
偷取他人的财物,
据为己有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0
任何实际上借了一笔债的人,
当被迫还债时,逃避而去,
反而说道:“我没欠你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1
任何渴望无论什么东西,
袭击路上一个行人,
只为取得无论什么东西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2
任何为了自己
为了别人,
或为了财富,
当被要求作证时提供伪证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3
任何与亲属们或朋友们的妻子们
通过强力或得到她们的同意
而行为不轨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4
任何有能力,
但是不赡养他的年老的、青春已逝和终结的
母亲或父亲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5
任何用言语
打击或唾骂母亲或父亲、姐妹或兄弟,
或岳母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6
任何被问及什么是有益的东西
却教导无益的东西,
并遮遮掩掩一些观点而给出忠告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7
任何做了一件坏事,
却希望“愿我不被知晓,”
而行动鬼鬼祟祟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8
任何到了别人家里
被主人提供了纯净的食物,
而不作为回报来款待到其家作客之人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29
任何用一个谎言欺骗
一位婆罗门、沙门
或其他行乞者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0
任何用言语羞辱在吃饭时出现
的一位婆罗门或沙门,
用言语唾骂他并不施舍的人:
他应该义“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1
任何裹在妄想之中
在这里说不实之语,
贪于无论什么东西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2
任何抬举自己
并贬低他人
因自己的骄傲反而渺小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3
愤怒的,卑鄙的,在诸欲望中邪恶的,
吝啬的,诡诈的,
毫无羞耻和悔恨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4
任何对一个觉悟的人
或者他的弟子、游行者或屋主
累积言语辱骂的人:
他应该以“无种姓者”为人所知。
Snp.1.135
任何尽管不是一位阿罗汉,
却宣称是一位阿罗汉的人:
他是在包括众梵天的此世间中的窃贼。
他是最卑鄙的无种姓者。
Snp.1.136
这些人都是所谓的无种姓者,
因为我已经给你们宣告了他们。
一个人不因出生而是一位无种姓者,
也不因出生而是一位婆罗门。
由于业,一个人是一位无种姓者,
由于业,一个人是一位婆罗门。
Snp.1.137
我举个例子,你们也就知道;
旃陀罗(Sopāka),一个无种姓者的儿子,
以摩登格(Mātaṅga)而广为人知:
他,摩登格,
成就了难以获得的
至高荣耀特权。
Snp.1.138
许多刹帝利武士和婆罗门
都去侍奉他。
Snp.1.139
他登上神车,
进入伟大无瑕之道,
对感官激情冷静离欲,
他抵达众梵天界。
他的出身并不阻碍他
抵达众梵天界。
Snp.1.140
尽管众婆罗门
出生于书香门第学者之家,
以诸圣歌作为他们的亲属,
却被反复地看见耽于众恶行。
Snp.1.141
在此时此地为人诟病,
在来世堕入恶趣。
他们的出生不能阻止
他们免于为人诟病和一个恶趣。
Snp.1.142
一个人不因出生而是一位无种姓者,
也不因出生而是一位婆罗门。
由于业,一个人是一位无种姓者,
由于业,一个人是一位婆罗门。”
当如是所说时,拜火者婆罗豆婆遮波罗门对世尊说道:“好极了,乔答摩大师! 好极了,乔答摩大师!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乔达摩大师以种种法门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乔达摩大师、法和比丘僧团。请乔达摩大德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KN.5.1.8 第八章 善意经;慈经;Goodwill
【注】:此经以《慈经》之题闻名,很多上座部佛教修行人作为日常所诵之经。与《小部》之《小诵》的《慈经》(KN.1.9)相同。
Snp.1.143
一个要获得突破达致寂静境界的
擅长于诸目标的人会做到:
有能力,正直,直率,
易于教导,柔和,不狂妄我慢,
Snp.1.144
知足和易于供养,
职责甚少,轻松生活,
诸根平静,精明,
谦虚,不贪婪于众支持者。
Snp.1.145
不做任何最细小的
而严格守持者后来会谴责的事。
想一想:快乐,休息,
愿所有众生都心存愉快!
Snp.1.146
无论会有什么样的众生,
脆弱或坚强的,无一例外,
长的,大的,
中等的,短的,
Snp.1.147
被看见的和没有被看见的,
住在近处和远处的,
已出生的或寻求出生的:
愿所有众生都心存愉快!
Snp.1.148
不要让任何人欺骗另一个人
或鄙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
或通过愤怒或抵抗感知,
而希望另一个人受苦。
Snp.1.149
犹如一位母亲会冒着生命危险
保护她的孩子,她唯一的孩子一般,
甚至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无止境地
培养对于一切众生的心。
Snp.1.150
用善意对整个众宇宙
无止境地培养此心:
上面,下面,和所有周围,
没有障碍,没有敌意或嗔恨。
Snp.1.151
无论站着,走着,
坐着或躺着,
只要一个人已经放逐了迟钝,
一个人应该坚定于
这一正念。
Snp.1.152
在这里,
这被称为一种梵界住处(a Brahmā abiding)。
不带诸见,
具足戒德和在眼力远见中圆满,
已经平息了对诸感官享乐的贪婪,
一个人将永远不会
再次投胎。
KN.5.1.9 第九章 雪山夜叉(Hemavata the yakkha)经
乐山夜叉(Sātāgira the yakkha):
Snp.1.153
“今天是第十五日
布萨日(the uposatha day)。
一个神圣的夜晚就在眼前,
让我们去见乔达摩,
被完美地命名的尊师。”
雪山夜叉:
Snp.1.154
“此人之心是否很有针对性,
并如此导向众生呢?
对于合意和不合意的,
他的诸意志是否都能得到掌握了呢?
乐山夜叉:
Snp.1.155
“此人之心很有针对性,
并如此导向众生。
对于合意和不合意的,
他的诸意志都能得到掌握。”
雪山夜叉:
Snp.1.156
“他是否不取未予的东西呢?
他是否对众生矜持克制呢?
他是否很自满懈怠呢?
他不会忽视禅那(jhāna)吧?”
乐山夜叉:
Snp.1.157
“他不取未予的东西。
并且他对众生矜持克制。
他完全不自满懈怠,并且
他已经觉醒,不忽视禅那(jhāna)。”
雪山夜叉:
Snp.1.158
“他不说谎吧?
他说话的诸方式不会隔断遮盖诸事物吧?
他不会破坏性地说话吧?
他不会闲扯吧?”
乐山夜叉:
Snp.1.159
“他不说谎,
他说话的诸方式不会隔断遮蔽诸事物。
他不会破坏性地说话,
仔细考虑时,他说有益之语。”
雪山夜叉:
Snp.1.160
“他是否对诸感官享乐充满热情呢?
他的心是否没有受到染污呢?
他是否超越了妄想痴迷呢?
他是否有关于诸现象(法)的一只眼呢?”
乐山夜叉:
Snp.1.161
“他对感官爱欲没有热情。
他的心没有受到染污。
他已经超越了所有妄想痴迷。
已经觉醒,他拥有关于诸现象(法)
的一只眼。”
雪山夜叉:
Snp.1.162
“他在清净知见(clear-knowing)上圆满吗?
他清净于行吗?
他的流入的诸烦恼被终结了吗?
他没有形成进一步的流变(becoming)吗?
乐山夜叉:
Snp.1.163
“他在明知上圆满
并清净于行。
他的流入的诸烦恼被终结了。
他没有形成进一步的流变。
雪山夜叉:
Snp.1.164
“在行和说话的诸方式中
这位牟尼的心都是圆满的。
因为他在明和行中都是圆满的,
你正确地赞美了他。
-
在行和说话的诸方式中,
这位牟尼的心都是圆满的。
因为他在明和行中都是圆满的,
你正确地对他欢欣。
-
在行和说话的诸方式中,
这位牟尼的心都是圆满的。
让我们去见乔答摩,
他在明和行中都是圆满的。
Snp.1.165
来吧!让我们去见乔答摩,
已经觉醒,
双腿象一只羚羊那样,瘦削,
吃得很少,毫不贪婪,
在山林里修习禅那(jhāna)。
Snp.1.166
已经达致了独来独往的龙象或狮子,
对诸感官享乐漠不关心。
关于从死神的罗网的释放解脱
让我们问他吧。
Snp.1.167
让我们问乔达摩,
他是宣告者,布道者,
已经成就至
一切现象的彼岸:
已经获得觉醒,
过去的敌意和恐惧已经逝去。”
雪山夜叉:
Snp.1.168
“此世间在什么当中生起呢?
此世间在什么当中熟识呢?
此世间执取于什么呢?
此世间在什么当中受苦呢?”
世尊:
Snp.1.169
“此世间在六当中生起。
此世间在六当中熟识。
此世间执取于六。
此世间在六当中受苦。”
【注】:郭注: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种感官。
雪山夜叉:
Snp.1.170
“哪一个是那种执取者
在那里于此世间受苦呢?
当被问及出路,
请告诉一个人如何
从痛苦和压力得到释放解脱呢?”
世尊:
Snp.1.171
“在此世间有五种感官贪欲之索,
而意(心)是第六种:
在那里对欲望冷静离欲;
那就是一个人如何
从痛苦和压力得到释放解脱。
-
那就是我如实向你宣告的
此世间的出路,
我已经向你如实地宣告:
那就是一个人如何
从痛苦和压力得到释放解脱。”
雪山夜叉:
Snp.1.173
“在这里谁渡越了洪流呢?
在这里谁渡越了大海呢?
没有得到建立,没有得到支持时,
谁不会沉入深处呢?”
世尊:
Snp.1.174
“总是戒德圆满,
清晰洞察,恪守中道,
内在知觉,
充满正念,
一个人渡越难以渡越的洪流。
Snp.1.175
放弃对感官享乐的诸感知(想),
克服所有的束缚,
已经完全地终结了对流变形成(becoming)的欢喜,
一个人不会沉入深处。
雪山夜叉:
Snp.1.176
“深入地清晰洞察,
看见精微的目标,
一无所有,
对感官流变没有依着的一个人:
看见他,处处解脱,
这伟大的先知,行走在圣道上。
Snp.1.177
被完美地称呼,
看见精微的目标,
赋予洞察力,
不依着于诸感官享乐:
看见他,无所不知,明智,
这伟大的先知,行走在圣道上。
Snp.1.178
今天我们看见一个自我觉醒者
渡越洪流,没有流入的诸烦恼 –
真的,今天这一情形被完全看见,
如日破晓,灿烂生起。
Snp.1.179
这一千个强大的
和声望赫赫的夜叉
全都皈依于你。
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导师。
Snp.1.180
我们将从一个村子到一个村子,
一个城镇到一个城镇漫游,
向这位自我觉醒者
和正法的真实正确性礼敬。”
KN.5.1.10 第十章 阿罗毘(林主夜叉; Āḷavaka)经
【注】:此经与《相应部》SN.10.12相同。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阿罗毘的阿罗婆迦(Alavi)夜叉的栖息地。 那时,阿罗婆迦夜叉去见世尊。抵达后,对世尊如是说道:
“出去!沙门!”
“好!朋友!”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世尊进来了。
第二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如是说道:
“出去!沙门!”
“好!朋友!” 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 世尊进来了。
第三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如是说道:
“出去!沙门!”
“好!朋友!” 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 世尊进来了。
第四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如是说道:
“出去!沙门!”
“朋友!我不要出去,你要做什么就做吧!”
“既然这样,沙门!我要问你,如果你不回答我,我要使你的心混乱,或我要使你的心脏破裂,或我要抓住你的双足后,把你扔到恒河的彼岸。”
“朋友!我在包括众天神、众魔罗和众梵天的此世间,在包括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子和众人的这一代中,我没看见任何能使我的心混乱,或者能使我的心脏破裂,或者能抓住我的双足后,把我扔到恒河的彼岸者。然而,朋友!就问你想问的吧!”
Snp.1.181
“在这里什么是男子的无上财富呢?
什么修行得很好能带来快乐呢?
什么确实是最殊胜的美味呢?
一个人如何过活是他们说的最好的生活呢?”
(世尊:)
Snp.1.182
“在这里,信念是男子的无上财富,
很好地修习的正法带来快乐,
真理确实是最殊胜的美味,
依智慧过活的人是他们说过的最好之人。”
(天神:)
Snp.1.183
“一个人如何渡过洪流呢?
一个人如何渡过汹涌的海洋呢?
一个人如何克服痛苦呢?
一个人如何得到净化呢?”
(世尊:)
Snp.1.184
“一个人通过信念渡过洪流,
一个人通过精进不放逸渡过汹涌的海洋,
一个人通过活力克服痛苦,
一个人通过智慧得到净化。”
(天神:)
Snp.1.185
“一个人如何获得智慧呢?
一个人如何寻求财富呢?
一个人如何得到声誉呢?
一个人如何能结交朋友呢?
当从此世前行到来世,
一个人如何不会悲伤呢?”
(世尊:)
Snp.1.186
“信仰阿罗汉们的正法
为了涅槃的获得,
如果其人不放逸而明察,
通过修学的愿望一个人获得智慧。
Snp.1.187
做合适的事情,尽责,
一个努力的人发现财富。
通过正直一个人得到声誉,
给予,能结交朋友。
当从此世到来世,
这样做死后不悲伤。
Snp.1.188
在家生活的有信仰的寻求者,
住于这四种品质:
真理、正法、坚定和慷慨 –
他死后确实不会悲伤。
Snp.1.189
来吧!也问其他人,
很多沙门和婆罗门,
是否在这里能发现
比真理、自制、慷慨施舍和耐心更好的东西。”
(天神:)
Snp.1.190
“如今我为何还须问
其他沙门和婆罗门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已经了知
来世的利益。
Snp.1.191
确实,为了我的缘故,
佛陀来到阿罗毘而住。
今天我已了知
有大果报的所施之处。
Snp.1.192
我自己将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游历,
礼敬正觉者,
和正法的优越殊胜性。”
【注】:在上经的结尾处译为:
我们将从一个村子到一个村子,
一个城镇到一个城镇漫游,
向这位自我觉醒者
和正法的真实正确性礼敬。”
KN.5.1.11 第十一章 胜利经
Snp.1.193
行走、站立、
坐着或躺着,
蜷曲和伸展:
这是身体的运动。
Snp.1.194
由诸筋健和诸骨骸连在一起,
贴满肌肉和皮肤,
由容色所藏,
身体就无法如实地被看见:
Snp.1.195
装满肠子、胃、
肝脏块、
膀胱、双肺、心脏、
肾脏、脾脏、
Snp.1.196
还有粘液、汗液、唾液、脂肪
血液、滑液、胆汁和油脂。
Snp.1.197
在那之上,
在九个液流中,
污物总是从它当中流出 –
从双眼:眼睛分泌物,
从双耳:耳朵分泌物,
Snp.1.198
从鼻子:粘液,
从嘴呕吐:
现在呕吐,
现在有痰,
现在有胆汁;
从身体:众汗珠。
Snp.1.199
在那之上,
它的中空的头颅装着脑子。
一个傻瓜,被无明所困扰,
才觉得它很美,
Snp.1.200
可是当它倒毙,
肿胀,铁青,
被扔在一个坟场,
甚至亲人们不再关心。
Snp.1.201
群犬来吃它,
群豺、群狼、众蛆虫、
众乌鸦和众秃鹫,
和那里的任何其他动物来吃它。
Snp.1.202
已经听到正觉者的言语
这位能洞察的比丘,
理解了身体,因为他如实地看见它:
Snp.1.203
“就象这个,那个也是如此。
就象那个,这个也是如此。”
从里到外,
他应该让对身体的欲望
消失褪去!
Snp.1.204
随着欲望和激情消失褪去,
能洞察的比丘抵达此处:
在无死之境,
宁静之境,
不堕之境,
解除束缚的
不朽之境。
Snp.1.205
这个两足的东西需要得到照看,
肮脏,恶臭,
充满到处流淌液汁的尸体:
Snp.1.206
在这样的身体的基础上,
无论谁还想
抬举自己或贬低他人 –
那种人除非瞎子,
还是什么人吗?
KN.5.1.12 第十二章 牟尼经
Snp.1.207
从亲密中产生恐惧,
从一个家室中产生尘垢。
不要一个家室,
不要亲密:
牟尼的眼力远见就是如此。
Snp.1.208
除去已经出生的人,
不会再次种植
或滋养正在生育的东西:
人们称其为独来独往而漫游的牟尼圣者。
他,伟大的先知
已经看见平静之境。
Snp.1.209
考虑大地,
碾碎种子,
他不会滋养树液
– 一个真正的牟尼圣者 –
终结出生的先知,
舍弃臆想,
无法被归于何类。
Snp.1.210
知道一切居处,
不渴望任何地方任何一处,
– 一个真正的牟尼圣者 –
没有贪图,没有贪婪,
他不营建,
因为他已经超越。
Snp.1.211
征服一切,
知道一切,
明智。
对于一切事物:
没有被染污,
舍弃一切,
在渴爱的结束中,
得到解脱: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2
凭着洞察力量,
具足天赋于习惯和实践,
恪守中道,
欢喜禅那,
充满正念,
从诸附着中得到释放,
柔顺,
没有流出的诸烦恼染污: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3
这位独来独往而漫游的牟尼圣者,
毫不自满,任凭褒贬 –
就象狮子对声响波澜不惊,
就像风儿不会在罗网中被擒,
就像一朵莲花在水中不会染污,
其他人的领袖,不会被其他人领导: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4
当其他人说极端的话时,
他就象一个沐浴浅滩的柱子默然无语;
他,没有激情狂热,
他的诸感官恪守中道: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5
真正地镇定,直截了当如一枚梭子,
他厌恶邪恶的诸行为。
思考和谐与不和谐的事物: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6
克制于心,不行邪恶。
年轻和中年时,
自我控制的牟尼圣者,
从来不被激怒,他不激怒任何人: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7
从最好的
中等的
剩饭剩菜
他接受施食。
依靠其他人的布施维持自身,
即不谄媚奉承,
也不出言贬低: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8
漫游的圣者牟尼,
戒绝淫欲,
在年轻时不被任何人系缚,
戒绝迷醉和自满懈怠,
完全分离: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19
知道此世间。
看见最高目标,
穿越大海
和洪流,
他的诸锁链被斩断,
没有依着而独立不羁,
没有流出的诸烦恼染污:
觉悟者称其为一位牟尼圣者。
Snp.1.220
这两者截然不同,
他们相距很远而处:
赡养妻子、无私和有德行的屋主。
而杀害其他众生,屋主不能自我克制。
而牟尼圣者不断地保护其他众生,能够自我控制。
Snp.1.221
正如长有顶冠的
蓝颈孔雀,
飞翔时永远达不到天鹅的速度一般,
甚至也是如此,屋主永远跟不上比丘 –
这位牟尼圣者在山林中隐退远离,
精勤地禅修。
第一品蛇品终。
KN.5.1、KN.5.2、KN.5.3、KN.5.4 和 KN.5.5。
返回《小部》。
【Chanworld.org】2017.08.21-2020.07.10-CB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