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禅世界版】KN.3自说经4

返回《小部》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第八品


KN.3.4 第四品 梅吉亚(Meghiya)

(KN.3.4.31-KN.3.4.40)


KN.3.4.31 梅吉亚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奢利伽山(Calika Mountain)的奢利伽人中。当时,尊者梅吉亚是世尊的侍者。那时,尊者梅吉亚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他站在那里时,他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我想进入闍斗村(Jantu Village)托钵乞食。”

“那么,梅吉亚!就做你现在认为是时候去做的事情吧。”

于是尊者梅吉亚一大早就穿好衣服,拿着钵和上袍,进入闍斗村托钵乞食。在闍斗村托钵乞食而行,食毕,从施食处返回,他前往金鞞河(the Kimikala River)河岸。当他沿着河岸来回走动锻炼双腿时,他看到了一片清净的、合意的和令人愉快的的芒果林。看见时,他想道:“这芒果园多么清净、合意和令人愉快啊!

这里对意图努力的一位年轻善男子来说,足够他在禅修上于此精勤努力。如果世尊允许,我想在这芒果林精勤努力。”

因此尊者梅吉亚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他在那里坐着时,他对世尊如是说道:

“大德!我刚才一大早就穿好衣服,拿着钵和上袍,进入闍斗村托钵乞食。在闍斗村托钵乞食而行,食毕,从施食处返回,我前往金鞞河(the Kimikālā River)河岸。当我沿着河岸来回走动锻炼双腿时,我看到了一片清净、合意和令人愉快的的芒果林。看见时,我想道:“这芒果园多么清净、合意和令人愉快啊!

这里对意图努力的的一位年轻善男子来说,足够他在禅修上于此精勤努力。如果世尊允许,我想在这芒果林精勤努力。”

如是所说时,世尊对尊者梅吉亚如是说道:“梅吉亚!只要我还独处,就留在这里,直到另一个比丘来。”

第二次,尊者梅吉亚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世尊不再有更进一步的事情可做,没有什么事情可增加到他已经做的事情上了。可是我还有一些进一步的事情要做,还有一些事情可增加到我已经做的事情上。如果世尊允许我,我想去芒果林在禅修上精勤努力。”

第二次,世尊对尊者梅吉亚如是说道:“梅吉亚!只要我还独处,就留在这里,直到另一个比丘来。”

第三次,尊者梅吉亚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世尊不再有更进一步的事情可做,没有什么事情可增加到他已经做的事情上了。可是我还有一些进一步的事情要做,还有一些事情可增加到我已经做的事情上。如果世尊允许我,我想去芒果林在禅修上精勤努力。”

“梅吉亚!你一直说“精勤努力”,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梅吉亚!就做你现在认为是时候去做的事情吧。”

于是尊者梅吉亚从座位起来,向世尊礼敬,然后右绕,前往那芒果林。抵达后,已经深入那芒果林,他坐在某一棵树下作日中所持。

那时尊者梅吉亚正呆芒果林,多半受到三种不善念头(three kinds of unskillful thoughts)的攻击:诸感官贪欲的念头、诸恶意的念头和诸实行伤害的念头(欲寻、恶意寻和加害寻)。尊者梅吉亚想道:“实在不可思议啊!实在非同寻常啊!我尽管出于信念,从在家出家过非家生活,但却仍被这三种不善念头,即诸感官贪欲的念头、诸恶意的念头和诸实行伤害的念头所压倒。”

尊者梅吉亚在傍晚时,从隐退中起来,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在那里坐着时,他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我刚才呆在芒果林时,多半受到三种不善念头(three kinds of unskillful thoughts)的攻击:诸感官贪欲的念头、诸恶意的念头和诸实行伤害的念头(欲寻、恶意寻和加害寻)。我想道:“实在不可思议啊!实在非同寻常啊!我尽管出于信念,从在家出家过非家生活,但却仍被这三种不善念头,即诸感官贪欲的念头、诸恶意的念头和诸实行伤害的念头所压倒。””

“梅吉亚!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五种品质使它成熟。是哪五种呢?

梅吉亚!在这里有一种情况,一位比丘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朋友、同伴和同事。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这是使之成熟的第一种品质。

再者,梅吉亚!这位比丘有戒徳。他根据波罗提木叉(the Patimokkha)住于受到约束,完善他的行为和活动范围(正行和行境)。他训练自己。持守修学规则(学处),在最轻微的诸过失中看到危险。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这是使之成熟的第二种品质。

再者,梅吉亚!他能随意、轻松、无困难地听到真正清醒、有助于觉知打开(opening of awareness; 开悟)的谈话,即关于谦虚(少欲)、知足、隐退、不纠缠(交际)、发奋、戒、定、慧、解脱、解脱智与见(the knowledge & vision of release)的谈话。 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这是使之成熟的第三种品质。

再者,梅吉亚!他保持因舍弃不善巧的诸精神品质并接受善巧的诸精神品质而激起的坚持。他坚定不移,精进努力,在善巧功德方面不推卸其责任。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这是使之成熟的第四种品质。

再者,梅吉亚!他是有慧的,具有与生灭相关的慧 – 圣、洞彻,导向痛苦的正确终结。当其觉知解脱(awareness-release; 心解脱)还未成熟时,这是使之成熟的第五种品质。

梅吉亚!当一位比丘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朋友、同伴和同事时,可以预期他将有戒徳,他将根据波罗提木叉(the Patimokkha)住于受到约束,完善他的行为和活动范围(正行和行境),并且他将训练自己。持守修学规则(学处),在最轻微的诸过失中看到危险。

梅吉亚!当一位比丘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朋友、同伴和同事时,可以预期他将随意、轻松、无困难地听到真正清醒、有助于觉知打开(opening of awareness; 开悟)的谈话,即关于谦虚(少欲)、知足、隐退、不纠缠(交际)、发奋、戒、定、慧、解脱、解脱智与见(the knowledge & vision of release)的谈话。

梅吉亚!当一位比丘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朋友、同伴和同事时,可以预期他将保持因舍弃不善巧的诸精神品质并接受善巧的诸精神品质而激起的坚持。他坚定不移,精进努力,在善巧功德方面不推卸其责任。

梅吉亚!当一位比丘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朋友、同伴和同事时,可以预期他将是有慧的,具有与生灭相关的慧 – 圣、洞彻,导向痛苦的正确终结。

再者,梅吉亚!当一位比丘在这五种品质上得到建立时,他应该修习四种另外的品质:应该为舍弃贪欲(passion)而修习不净(the unattractive)。应该为舍弃恶意而修习善意(慈)。应该为切断寻思(寻)而修习入出息的正念(mindfulness of in-&-out breathing)。应该为根除狂妄我慢而修习无常想(the perception of inconstancy),即“我是”。梅吉亚!对一个能察觉无常的比丘来说,无我的想是稳定的。觉知无我者,即能断除‘我是’的狂妄我慢——在此时此地解脱涅槃。”

于是,世尊意识到那个的重要性,吟唱此优陀那:

“小的寻、微细的寻,

跟随它们时,激荡人心。

没有理解此心的诸寻时,

一个人跑来跑去,

心意失控。

可是理解此心的诸寻时,

一个热忱、充满正念的人,

约束了它们。

跟随它们时,激荡人心,

而一个觉醒的人

却让它们无影无踪。”


 

 

 

 

 

 


KN.3.3  第四品品终。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第八品


返回《小部》


【Chanworld.org出品】2021.05.11-2022.05.28-MG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禅世界版的内容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