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关凤祥:怀念五四精神,救救当代青年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关凤祥:怀念五四精神,救救当代青年

1
1 Users
0 Reactions
304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70
Topic starter  

tiao

2023年4月4号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四名农村打工青年,三男一女,相约赴死,跳崖自尽,轰动海内外。四人分别是:河北邯郸彭志军(男)33岁;四川内江陈婷(女)23岁;福建德化张财睿(男)23岁;河南周口刘志永(男)34岁。他们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经手机联络,齐聚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相约跳崖轻生。无独有偶,2023年3月19日至23日,天津中小学生发生七连跳(楼)事件,紧接着,4月22号,又有四川什邡某林场,两男一女集体服毒,等等,类似悲剧接二连三,触目惊心。

更让我吃惊的是,还有个庞大的“约死群”,据说六百多人,成为绝望青年探讨无痛自杀,快速解脱的虚拟世界。我校师生议论纷纷,有人惊呼“世界末日!”。

据两年前(2021年05月21日)《新浪网》的报道,2018年6月,曾有三青年(22岁、23岁、26岁)集体在武汉烧炭自杀。死者之一胡小平的父亲胡明,为查明真相,“打入”儿子曾参与过的“约死群”,发现惊人内幕。另据报道,中国每年约30万人自杀。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称,青少年每年10 万人自杀,平均每分钟两个,还有8个自杀未遂。对此类报道,没见官方表态。按高检网说法,中共中央、国务院、高法、高检、公安、司法等部门,都负有预防青少年犯罪(包括教唆自杀)的职责,起码像团委、妇联、青联、学联这类半官方机构,面对集体自杀事件,应该出来走几步吧?这不正是它们份内的事情吗?遗憾的是,没有。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天门山四青年集体自杀一周月,回想我们心目中的五四精神,怀念已经逝去的四条生命,温故知新,不由想发几声感叹,借以呼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同仁,还有问题青年的家长和亲友们,咱们积极行动起来,救救那些岌岌可危的青年人吧。

中外都有自杀,情况并不相同

中国相约自杀的事,让我想起多年前曾跟学生讨论过的一本美国畅销书,书名是《最后的解脱》(也译《最终出路》),全名叫:《临终者自我解脱和协助自杀实用手册》,简称《自杀手册》,作者是美国记者戴瑞克.汉弗里。该书曾荣登1991年《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后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全球热卖。尽管被中、法国等国禁售,但在美、加卖出75万册,在其它国家50多万册,还被制成影像光碟电子书,至今热浪不衰。

然而《自杀手册》,针对的是临终病人,可视为一种“安乐死“教科书。既然安乐死在许多地方合法,所以,大家不认为该书有违法律和道德。在日本,甚至有合法机构,提供“安乐死一条龙”服务。而如今中国青年的相约自杀,可不是临终病人,而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除了个别可能患抑郁症,基本都是健康人。

难道西方没有教唆青少年赴死的事情吗?当然有,比方上世纪70年代,就曾发生过一个叫“人民圣殿教”的集体自杀案件。教主吉姆·琼斯于1953年建立该教,打着基督旗号,搞个人崇拜,谋财劫色。1977年,他带领近千名核心成员,从加州迁往南美圭亚那一处丛林,建立起琼斯镇,名为试验共产主义公有制,实际是伪装巧妙的奴隶制。后来恶行暴露,便于1978年11月18日,教唆并强迫信徒集体服毒,导致900多人死亡,包括200多儿童。尽管悲剧发生在南美,但案情脉络,可追踪到美国宗教信仰与治安监管的许多缺失。

如今发生的烧炭死、跳崖死,服毒死,是否有犯罪嫌疑,值得警惕。有人质疑两点:第一,网络监管该当何罪?第二,公安特警责任何在?如此庞大的“约死群”,时间这么久,人数这么多,议题如此惊悚,难道网管毫不知情?公安没有责任?尽管胡明曾经举报,但相关部门不作为,是懒政怠政?还是有意纵容?试想,如果孩子们群聊的,是党国敏感度议题,网管岂敢不理睬?公安哪能不行动?量他们不敢玩忽职守!为何青年“相约赴死”,就没人理睬?

有人怀疑,近年众多青年离奇失踪,还有尸体寻获而内脏消失的新闻,让人联想到非法倒卖人体器官。如果有黑手参与“约死群”,暗中操控,怂恿鼓励特定目标,义无反顾“从容赴死”,犯罪团伙好守株待兔,免费摘取器官。再联想,如果他们收买体制内腐败分子,构建可靠产业链,那么,整个拼图便可圆满无缺,展示出一个天衣无缝的“人矿挖掘”系列。

自杀密集频繁,反映社会病态

当然,自杀古今都有,举世皆然,早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议题。比方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专门对自杀做过系统研究,1897年写过一本经典名著《自杀研究》。他把自杀分为四大类:1,社会失范或病态型(社会病态导致个人疏离);2,利他型(为他人解脱);3,利己型(为自己解脱);4,宿命型(无力改运,放弃求生欲望)。其实,这个四分法的标准并不一致,或者说归类不当。比如社会失范或病态,属于自杀背景,并非一种类别。但无论如何,他的结论(或自杀定理)绝对正确。此处用黑体表述:自杀机率的大小,跟一个人的社会融入度密切相关。融入度越高——该人与社会的联系越紧密,有归属感,适应环境,活得有意义——那么,该人自杀的可能性就越低。相反,社会融入度降低,自杀机率就升高。

用涂尔干的理论,观察四个青年的自杀,感觉不尽相同。比方说自杀类型,肯定不是利他型,因为没人能从他们的自杀获得任何好处。要说利己型,也不大靠谱。除了带来想当然的解脱(一了百了),我看不出对他们本人,有任何实质帮助。要说他们有自私冷酷,绝情寡欲的一面,也许有点靠谱。再说宿命型,他们信命吗?不知道。再说“认命”这东西,也有两重性:既有让人泄气逃避的一面,同时也有自我麻木、逆来顺受的另一面。所以,认命未必促使自杀。只有误信邪教,按他们的“教导”自杀:“非但无痛,还充满快感,能通往天国,得道成仙”。但那不叫认命,而是一种被灌输的“虚妄幻觉”。

最后看看,社会病态型与自杀的关系。这四个自杀者,起码有六个共同点:一,农家贫困子弟;二,初中教育水平;三,流浪打工没有安全感;四,对城市既熟悉又陌生,向往但不能融入;五,温饱不是问题,但追求目标高于农村同辈;六,亲情淡漠,不善交往,等等。 这些共同特点,加上城乡户口壁垒,婚姻不顺,收入不稳,前途渺茫,等等因素凑在一起,难免在手机群聊中“谈得来”,找到共同语言,商量解脱之道,形成“共振效应”,于是走上不归路。

老关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对他们的共同特点,非常熟悉,因为我本人也出身农村,经历过他们的难题。但回忆当年,我们非但身无分文,而且经常食不果腹(定量不够),衣不蔽体(缝缝补补),论经济状况和职业前景,比他们现在更糟。但我们并没有他们这般绝望,而是傻傻呼呼,苦中寻乐,艰苦打拼。就算看不到出路,也能如饥似渴,读书学习,充实自己,希望将来有机会改变。

治疗阴暗心理,拯救青年一代

总结我们这代人(称“文革一代”吧),跟现在的“改开一代”相比,相隔多半世纪,代沟巨大,起码有三点明显不同(只摆现象,不涉褒贬):

第一,时代背景不同。我们经历五六十年代,喝狼奶过多,营养单一。那时非但小气候左到极点,就连世界大气候,也染红多半球。苏东古巴朝鲜越南等,多国信奉马列,亚非拉毛派武装出击,共产思潮一度影响欧美。60年代的美国高校,爆发过类似“红卫兵”骚乱。如今时过境迁,尽管国内大街小巷,依然刷满标语,但百姓心中,已没马列地盘。就算少数底层,把毛像当菩萨供奉,也是讨个吉祥,曲线表达对贪腐的厌恶。四五十年的改开,影响不可低估。市场交换普及,权贵等级固化,信息时代降临,社会矛盾突出,似乎已到体制失灵,人心思变的临界点。

第二,社会环境不同。人是社会动物,需要流动交往。社会学有两个流动指标,一个叫个人流动度,是说个人活动范围。一个叫社会流动度,是说社会升迁机会。我们那个时代,个人流动度极低(文革大串联除外),许多村民没出过本县,没见过火车,但社会流动度差别不太大。教育资源大体平均,分数面前平等,一录取就成准干部,享受公费医疗,还有助学金,基本不用家庭负担。毕业包分配,工资平均化。除了高考,还有参军转业,招工进城,农民提干等改变身份的机会。在个人流动度极低,社会流动度相对持平的时候,农村青年的心理压力,就不太沉重。如今教育市场化,农村质量低,录取分数线还高。就算能考上,家庭供养也难。勉强毕了业,未必有工作,还得打工送外卖,大学等于白读。眼见城市灯红酒绿,穷奢极欲,贫富悬殊,就算打工几十年,也难融入城市。个人流动度高了,社会流动度却低了,心理冲击和悲观绝望,可想而知。

第三,认知能力不同。当年我们对毛的崇拜,已达宗教狂热。除个别官二代有短波半导体,能收听外台(敌台),偶尔流露“奇谈怪论”外,平民子弟大都傻得像倭瓜。反观现在青年,思想相对开放,但只有少数敢讲真话,多数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得从两面看。宏观方面,现实主义倾向,起码比我们当年的宗教狂热,更接近生活和人性。面对绝望,他们能集体躺平,拒绝当韭菜,也算一种进步。跟“躺平” 相比,“赴死”也算一种升华,尽管是可怕的升华。微观层面,青年有不同类别、不同背景和不同选择,并非只有“赴死”一种趋势。我们也听到更多积极言论,见过大胆行动,甚至有人甘冒风险,表达个人信仰,自救救人,值得钦佩。

面对青少年集体赴死的危险势头,作为教师,我内心惭愧,倍感自责,必须承担我们的责任,救赎自己的罪过。作为补救,我想提四点建议:

一,对教师:起码要对青年集体自杀,表达同情与愤怒。面对消失的年轻生命,还有被他们抛到脑后的父母亲人,尽可能说点安慰的话语,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上级下达的压力指标,能敷衍就敷衍,能变通就变通,不要再给学生布置太重作业,让他们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有点尊严吧!

二,对家长:可怜孩子,救救孩子,不要再灌输“唯有权钱好,争做人上人”那套腐朽没落的人生哲学了。多讲点平等博爱,互助互救,平凡劳动不丢人的简单道理吧。奉劝家长,多少科普一点青年心理学,别把轻度抑郁症不当回事,非把孩子逼到终生难愈的的重症,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

三,对当局:包括党政工团,主管教育、网络、立法、执法的单位,所有跟青少年有关的部门。自杀由偶然个例,发展到集体赴死,跟你们的错误理论、政策,宣传、误导密不可分,你们应该深刻反省,总结教训,尽快改革。如果固执己见,当成阶级斗争新动向施压,情况只会更糟。奉劝你们读读涂尔干的《自杀研究》,从改善孩子的社会融入下手,开放民间社团,设立救助基金,允许慈善和宗教团体,开辟自杀救助热线,增加社工服务,让学校、家长、亲友协调互助,张开爱心怀抱,倾听孩子投诉,解答他们的疑惑,劝谕他们悬崖勒马,引导他们重回人间正道。

四,对青年:特别是有自杀倾向或念想的青年,关老师本想给你们写几句正面鼓励的话,可是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比毛爷爷更恰当的语言。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是1957年打右派的时候,毛在莫斯科对中国留苏学生讲的。文革期间,我们曾高唱他的语录歌,应对艰难困苦。可后来发觉,许多人遭受迫害,甚至丢掉性命,也是因为毛的最高指示。当然,提高青年的社会融入度,需要政府,民间,学校,家庭,亲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最终成效,还得靠你们青年自己。如果你们不努力,漠然冷对、甚至有意抗拒各方援手,执意自绝于家庭亲友和社会,那么,谁也救不了你们。

这几天,官网正在声讨刘亚洲上将的言行。尽管我不认同他的某些过激言论,但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他显然在说 “与其没尊严地苟且偷生,还不如死了爽快”。也许在这一点上,他的话跟你们的想法接近。可是,我要把它颠倒过来,反其意而用之,送给所有萌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朋友:“你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是的,这正是我的结论:“与其逃避,服输认怂,赴死解脱,给亲人留下无限伤痛,不如继续活着,咬紧牙关,努力向上,呐喊发声,拼死一搏,创造条件,等待时机,高举当年五四青年的爱国民主大旗,最终为自己找到尊严,也为社会讨回公道!”

2023年5月4日,草于北京寓所

【作者关凤祥为北京退休教授】


   
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