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龙树何以要特别地强调空义?

龙树何以要特别地强调空义?

苟嘉陵

11/24/2019


记得和鸿洋兄生前的一段对话,就牵涉到这一个问题,即「龙树何以要特别强调空义?」

鸿洋兄觉得很奇怪,我也觉得很奇怪。但当时我俩都没有确定的答桉,只是隐约感觉这个问题牵涉到佛教的现代化,所以应很重要。于是我们都问自己:「龙树菩萨何以要特别阐扬空义?」

我想今天我已经有了答桉。可惜的是鸿洋兄已然离去。但我还是会继续我们共同关心的这个话题,即空义到底和佛法的现代化有何关係。

事实上空义就是佛所发现的缘起法义,也和无我与无常是同样的义理。原始教典裡也包含了这些义理。但如果是如此,龙树何以要用一生的力气来特别地提倡空义呢?这到底有何好处与意义呢?

我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回归龙树当时的文化与佛教背景,以及龙树在其中的角色。因他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宗教改革者,所以才选择要特别弘扬空义。而宗教改革的意思,当然就是要纠正佛教在当时发展上的偏差。故龙树一生的作为是被视为在「破邪显正」。只是时至今日大家都不大明白他到底是在破什么邪,与显什么正。大家只是知道他在用「大乘空义」与般若来破邪显正。但如此的作为到底有何意义呢?

我以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法在当时已经走入浓厚的出世主义与避世思想的偏差,也对佛陀原始的缘起思想做了威权崇拜的绝对诠释。出世主义造成修行人不关心今生与此时此地,而把涅槃做了「可进入」与「可得到」的不如实诠释。使得大多数的修行人满脑子都是死后进入涅槃的思想,以为这样就是「了生脱死」,也就是阿罗汉果的成就。但这种了解以龙树来看正是法执,是对解脱道果与涅槃的不如实幻想,也会使得修行人整个的生命「不在当下」。而菩萨行者如果有这种不在当下的人格迷思,自然就无法有力与有效地帮助众生与度化众生了。

是因为这个原因,龙树会特别地阐扬空义,要指出所有那些关于涅槃与佛果的思想都是人的法执,而不是如来所说义。所以龙树不只是指出涅槃与佛果都是缘起与空,就连空义本身也是空。他的用心其实就是指出修行人不可执着于任何解脱与成佛的观念,也就是原始佛教中关于四念处裡的法念处修行。可惜的是因为一些无法考证的原因,龙树没有直接用佛陀所立的四念处去破邪显正。想来是因当时对四念处的「话语权」龙树无法掌握之故。

但龙树所无法见到与控制的,就是在他故去的数百年之后,空义同样会被人弄成执着的对象,就像当年他所批评的对涅槃与佛果的执着一样。这也就显露出佛陀的智慧为什么会是无上徧正觉的原因了。他所建立的四念处表面上看似乎简单,但事实上是含有无法取代的甚深智慧。龙树如果当年用法念处来阐扬佛陀所说的缘起法义,至少在今天就不会有人把「进入空性」视为当然的菩萨道成就了。

因为进入空性和进入涅槃是同样的,不是佛所说法的真义。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