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禅世界版】KN.5经集4

KN.5.1KN.5.2KN.5.3KN.5.4 KN.5.5


《小部》【禅世界版】KN.5《经集》4
第四品  八颂品 (KN.5.4)

KN.5.4.1-KN.5.4.16 (共十六章)

Snp.4.766-Snp.4.975


KN.5.4.1 第一章 诸感官享乐(Sensual Pleasures)经

Snp.4.766

当一个凡夫渴求诸感官享乐时,

如果那会成功,

那么获得了所渴求的东西后,

他肯定心里兴高采烈。

Snp.4.767 

可是当充满感官欲望(sensual desire),

一个人被欲望(desire)所激发时,

如果那些感官享乐衰退,

那么他备受折磨,犹如利箭穿身。

Snp.4.768 

一个避开诸感官享乐的人,

就象用足避开了一条蛇的头一般

他充满正念,

克服了对此世间的依着(attachment)。

Snp.4.769 

田野(fields)、土地(land)或金子(bullion),

牛群和马匹,奴隶们和仆人们,

女人们,亲属们 – 当一个人贪婪地

渴望各种感官享乐时,

Snp.4.770 

甚至脆弱的事物会压倒他;

诸阻碍会粉碎他。

然后痛苦在他当中进入,

如同水涌入一条破船。

Snp.4.771 

因此,经常充满正念,一个人

应该避开诸感官享乐。

舍弃了它们后,一个人可以渡过洪流,

就象通过救出船来,其人可以抵达彼岸一样。


KN.5.4.2 第二章 关于洞窟八颂经

Snp.4.772 

藏身洞窟当中,厚厚地被掩盖着,

沉浸于困惑而居,

象这样一个人远非隐退远离(seclusion),

因为在这世间,诸感官享乐

不容易被舍弃。

Snp.4.773

基于欲望,系缚于存在(existence)的享受(enjoyment),

他们很难摆脱,因为通过其他人

不会有解脱释放(release)。

也关注未来或过去,

他们渴望这些或更早的诸感官享乐。

Snp.4.774

那些贪婪于诸感官享乐、倾情于它们的人,

会困惑,吝啬,住于不义(settled in unrighteous)。

当他们生逢痛苦时,他们悲叹道:

“在此处逝去后,我们将会是什么呢?”

Snp.4.775 

因此一个人应该就在此处(right here)修学:

在此世间一个人可能知道的任何不义,

其人不能由于它而作不义之行(act righteously),

因为明智者说人生短暂。

Snp.4.776 

我在此世间里看见这些人都战战兢兢,

沉迷于对存在(有; existence)诸状态的渴爱(craving);

下等的(inferior)人们在死亡口中仍咿咿呀呀,

而不能摆脱对存在的各种状态的渴爱。

Snp.4.777

看着这些人对被当作“我的”(“mine”)诸事物战战兢兢,

犹如鱼儿在水很少的干涸溪流中一样。

看到这种情形后,一个人也不应该把任何东西当作“我的”,

不要形成对存在的诸状态的依着。

Snp.4.778

已经除去对两端(two ends)的欲望(desire),

已经完全了知触(contact),没有贪婪,

不做任何因之而责备自己的事,

明智者不会受到所见或所闻的染污(tainted)。

Snp.4.779 

完全了知了感知(perception; 想),

一个人就可以渡过洪流。

不受诸拥有物(possessions)染污的牟尼,认真经心地过活,

不渴求此世间或另一世间。


KN.5.4.3 第三章 关于有敌意的八颂经

Snp.4.780 

有些人以充满敌意的诸心意(minds)而言谈,

而一些人以追求真理的诸心意而言谈。

牟尼不参与一个已发生的争执,

因此牟尼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贫瘠荒芜(barrenness)。

Snp.4.781

如果一个人受欲望(desire)支配,根深蒂固于一种偏好(a preference)之中,

那么他怎么可能超越自己的见(观点)呢?

把自己的见当作完美的,

一个人就如他所了知的而言谈。

Snp.4.782

当一个人没有被询问便向

其他人宣告自己的良好品行和诸守持(good behavior and observances)时,

精明的人说他是一个本性粗鄙的人,

因为他自行决定来宣告他自己。

Snp.4.783 

可是当一位平静(peaceful)的比丘,内向冷静息灭的人,

不通过说”我是这样”来标榜自己良好的品行时,

精明的人说他是一个本性高尚的人,

他在此世间的任何地方都没有诸膨胀(swellings)。

Snp.4.784 

已经形成了不清净的诸教导(impure teachings),

并将它们放在一起并促进它们的一个人,

变得依附于他看见的为其自身的利益,

和依附于有赖不稳定事物的那种平静。

Snp.4.785 

对诸见(views)的诸依着是不容易被克服的,

已经在诸见中决定后,一个人紧紧抓住一种见(view; 观点)。

因此,在那些依着的诸处中(among those bases of attachment),

一个人拒绝而接受一种教导(rejects and takes up a teaching)。

Snp.4.786 

得到净化的一个人对各种存在状态

在此世间的任何地方不形成见(view)。

已经舍弃虚伪和狂妄我慢(hypocrisy and conceit),

当没有参与时,一个得到了净化的人通过什么会误入歧途呢?

Snp.4.787 

一个参与的人会卷入关于诸教导的众争执里;

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为了什么东西与一个不参与的人发生争执呢?

他不接受或拒绝任何东西;

他就在这里摆脱了所有见(all views)。


KN.5.4.4 第四章 关于清静的八颂经

Snp.4.788

“我看见清静的(the pure)之人,无上的健康;

一个人通过所见到的获得完全的清净(purity)。”

如是证知(Directly knowing thus),已经知道“它是无上的”,

“我观察思考清静的(the pure)”,他依靠那种智(knowledge)。

Snp.4.789

如果一个人通过所见的能获得清净,

或者通过智(knowledge; 知识)来舍弃痛苦,

那么有诸获取物(acquisitions)的人便可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净化;

这种见表明他是如是断言的人。

Snp.4.790

一位婆罗门不通过另一种方式、

不通过所见到的和所听到的,

不通过良善的行为和诸守持,以及察觉到的来说清净。

不受到福德和不受到邪恶的染污,他已经抛弃

被占有的而在此处不产生任何东西。

Snp.4.791

已经舍弃原先的,依着于另一种,

一时冲动,他们没有越过维系(cross the tie).

他们抓住并放手,象一只猴子

抓住一根树枝并放手那样。

Snp.4.792

已经亲自行持诸守持,

一个人为想(perception; 感知)所依着,起起伏伏。

可是已经用智(knowledge)实现了正法(the Dharma),

智慧广大的明智者,

不会起起伏伏。

Snp.4.793

远离一切现象,

远离所看到、所听到的和所察觉到的无论什么东西 –

在此世间此处的任何人怎么会将他分类,

那位光明正大公开行事的先知(seer)呢?

Snp.4.794

他们不建立,他们没有诸偏好,

他们不断言:“这是终极的清净(ultimate purity)。”

已经松开了被系住紧抓的结(knot),

他们不对此世间的任何东西形成诸欲望。

Snp.4.795

对一位已经超越了边界的、

已经知道和看见的婆罗门,没有什么被紧紧地抓住。

不兴奋于贪欲(no excited by lust),或依着于冷漠(attached to dispassion),

他不抓住此处的任何东西作为至高无上之物(as supreme)。


KN.5.4.5 第五章 关于至高无上的八颂经

Snp.4.796 

在诸见中把己见定为至高无上,

无论一个人尊崇任何此世间里最好的,

相比之下他说其他的都是“低等的”:

因此他没有超越诸争执。

Snp.4.797

一个人在所见的、所闻的和所察觉到的,

或在良善行为或诸守持中

看见对自己的无论任何利益,

已经单独抓住了那种利益,

他把其它一切视为低等的。

Snp.4.798

当一个人依着(is attached)和将其他看作低等的时,

精明的人当作一个结而说到那个。

因此一位比丘不要依着于所见的、

所闻的和所察觉到的,或良善行为,或诸守持。

Snp.4.799

一个人也不要通过智(knowledge; 知识),或良善行为,或诸守持

而在此世间建立任何见。

一个人不应该将自己作为“等同的”,

或把自己想成“下等的”或“上等的”。

Snp.4.800

已经舍弃了所得到的而不执取时,

一个人甚至不产生对智(知识)的依赖。

在那些分裂的人当中不站边,

一个人就根本不会依赖任何见。

Snp.4.801

对于在此处任一端,

对于此处或他处的存在的各种状态没有期望的一个人,

在众教导中抉择后,

根本不会有任何住处被攫取。

Snp.4.802

对于在此处所看见的、所闻的或察觉到的

他甚至不会形成一个细微的概念。

在此世间此处的任何人怎么会将他分类,

那位不执取于任何见的婆罗门呢?

Snp.4.803

他们不建立,他们没有诸偏好;

他们甚至不接受诸教导。

一位婆罗门不由良善行为和诸守持所引导;

此公义之人(the impartial one),超越了而不会倒退。


KN.5.4.6 第六章 年事已高(old age)经

Snp.4.804

唉,此生短暂;

一个人甚至活不到百岁。

即使一个人长寿,

他终将因年事已高而死。

Snp.4.805

们总是对被当作“我的”的诸事物悲伤,

因为没有任何恒常的诸拥有物。

已经看到那有分离,

一个人不应该过在家生活。

Snp.4.806 

无论一个人如是设想什么“这是我的”,

那个东西在他死时会被舍弃。

已经了知这一点,我的追随者!

一位明智者不应该倾向于将诸事物当作“我的”。

Snp.4.807

正如觉醒时,一个人看不见

在梦中相遇的任何东西,

同样地一个人也看不见

一个死亡的和逝去的心爱之人。

Snp.4.808

尽管那些人被看到和听到,

并且以如此这般一个名字为人所知,

可是当一个人已经逝去,

唯有他的名字单独留下。

Snp.4.809

那些贪婪于个人财产的人

逃不过悲伤、哀恸和悲惨,

因此,牟尼们,安稳的先知们,

已经舍弃诸拥有物而游行。

Snp.4.810

当一位比丘隐居,

诉诸一个隐退远离的座处(secluded),

人们说他不在

一个固定居所显现自己是适当的。

Snp.4.811

牟尼不依赖于任何东西,

他不把任何东西当作愉快的,不把任何东西当作令人不快的,

悲伤和悲惨沾不上他,

犹如水沾不上一片树叶一般。

Snp.4.812

犹如一颗水珠沾不上一片荷叶,

或者水沾不上一朵莲花一般,

同样地,牟尼在所见的、所闻的或察觉到的事物中

不执取于任何东西。

Snp.4.813

得到净化的一个人因而不构想

所见的、所闻的或所察觉到的诸事物。

他不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清净化(purification),

因为他变得既不激动也不冷漠。


KN.5.4.7 第七章 提舍弥勒经

Snp.4.814

 (尊者提舍弥勒(The Venerable Tissa Metteyya)说道:)

“亲爱的先生,对于一个沉缅于性交(sexual intercourse)的人,

请你讲述苦恼(distress),

听了你的教导后,我们将在隐退远离中修学。”

Snp.4.815 

(世尊说道:)

“弥勒!当一个人沉湎于性交时,

甚至教导都会被遗忘,

他错误地修行实践:

在他当中这是粗鄙的。

Snp.4.816 

在之前独处

而后来诉诸性交的一个人,

就象一辆误入歧途的车子,

在此世间他被他们称为一位低等的凡夫。

Snp.4.817 

无论之前他享用了什么荣耀和赞美(glory and acclaim),

这些都丧失殆尽。

已经就看到了这一点,

一个人应该修学

以舍弃性交。

Snp.4.818 

受到其诸想法压抑的人,

他象一个可怜的家伙那样沉思

已经听到其他人的训斥,

象这样一个人颜面尽失。

Snp.4.819

当受到别人话语非难时(reproached)时,

他就准备诸防卫武器。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丛林,

他深陷于妄语(false speech)之中。

Snp.4.820

当坚定独处(living alone)时,

他作为一位明智者为人所知,

可是当他参与性交时,

就象一个呆子,他受到折磨而悲伤。

Snp.4.821 

在此之前和之后

已经知道这种危险,

一位牟尼应该坚定独处;

他不应该诉诸性交。

Snp.4.822

 一个人应该只在隐退远离中修学;

这在圣者们中最为至高无上。

一个人不应该自以为最优秀:

那样他的确接近涅槃。

Snp.4.823 

当牟尼住于空性(lives void),

对诸感官享乐漠不关心,

系缚于诸感官享乐的人们嫉妒他

如同一个渡过洪水的人。


KN.5.4.8  第八章 波修罗 (Pasura) 经

Snp.4.824

人们总是宣说,“这是清净的,”

他们说在其他教导中没有清净。

在宣说任何他们所依赖的东西很优秀时,

很多人根深蒂固于相分离的种种真理。

Snp.4.825 

他们渴望辩论(desiring debate),已经投身在在集会里,

他们成双成对地指责对方是个傻瓜。

那些具有不同信念的人坚持自己的观点,

渴望褒奖,宣称自己精明。

Snp.4.826 

热切于在会众中讲话,

渴望称颂赞扬,他变得惴惴不安。

如果他的主张被排斥,他感觉受到羞辱。

沮丧于责备,他挑剔对手。

Snp.4.827 

如果他们看到他的主张有缺陷

并且裁判们认为该被驳回,

这个失败者哀恸和悲伤,

他呻吟道:“他超过了我。”

Snp.4.828 

这些争执已经在众沙门中出现;

对于它们,他兴高采烈和沮丧不堪。

已经看见这一点后,他应该停止种种争论,

因为除了赞美和收益,没有其他好处。

Snp.4.829 

可是如果他在那里得到表扬,

在会众当中宣告了他的教义,

已经如愿以偿达到目的时,

他为此激动颤栗,自我膨胀而趾高气扬,

Snp.4.830

尽管他的虚荣是苦难困扰的理由,

他还未狂妄我慢和自高自大而言。

已经看到这一点,一个人也不应该争论;

因为精明善巧之人说,这不能带来清净。

Snp.4.831 

正如一位国王所供养的英雄

呐喊着,渴望与对手较量,

修罗啊,朝他的方向冲去;

可是在过去已经没有争斗的余地。

【注】:那群可能导致一场争斗的染污甚至在过去都不存在;因为在菩提树下已经被舍弃。sura,意为“英雄”;在这里应该是Pasura(波修罗)的简写。

Snp.4.832 

当他们抓住一个见而争论,

并断言“这就真理”时,

告诉他们:“当出现一个辩论时,

在这里你没有对手。”

Snp.4.833 

可是在那些不以其他诸见来反对一个见

的远处而居之人中间,

波修罗!从那些在这里不抓住任何作为至高无上的东西的人处

你将获得什么呢?

Snp.4.834

可是你此时陷入沉思,

在心里筹划各种臆测之见。

你已经对抗一位洁净的人:

确实,你将无法成功。

【注】:对抗一位摆脱了各种染污的佛陀,不可能在比赛里成功。


KN.5.4.9 第九章 摩根提耶(Magandiya)经

Snp.4.835 

“已经见了渴爱(Tanha)、厌弃(Arati)和贪欲(Raga),

我对性交没有任何欲望,

那么我为什么要渴望充满污秽(尿粪)的这个呢?

我甚至不想用脚碰她一下。” 

【注】:魔罗 (Mara) 三个女儿:渴爱(Tanha; craving)、不满(Arati; discontent)和贪欲(Raga; lusting)。

Snp.4.836 

“如果你连这样一个

为众多男人的统治者们所渴望的女宝都不要,

那你要宣称什么样的

见(view)、举止(behavior)、诸持守(observances)、生活方式(lifestyle)、存在(existence)和重生(rebirth)呢?”

Snp.4.837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 

已经在诸教诫当中作了决定,

对一种被抓牢的见,

一个人就不会想到“我宣称这个”。

可是看到诸见而不紧抓任何一种,

调查研究时,我看见内在平静。”

Snp.4.838 

(摩根提耶说道:) “牟尼!你确实没有紧握

那些已经形成的诸意见论断而言。

那么对于那所谓“内在平静”的东西,

明智者是如何宣告的呢?”

Snp.4.839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

我说到清净,不是通过见,不是通过修学(learning),不是通过知识(智; knowledge),

也不是通过良善举止(good behavior)和诸持守(observances);

可是也不是没有见,不是没有修学,不是没有知识(智),

不是没有良善举止,也不是没有诸持守 – 不是以那种方式。

然而已经放弃让渡了这些东西,不紧握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平静(peaceful)而非依赖(not dependent),

一个人不会渴望存在(existence)。”

Snp.4.840

(摩根提耶说道:) “如果清净确实不是通过见,不是通过修学(learning),不是通过知识(智; knowledge),

也不是通过良善举止(good behavior)和诸持守(observances);

可是也不是没有见,不是没有修学,不是没有知识(智),

不是没有良善举止,也不是没有诸持守 – 不是以那种方式,

那么我认为这是一种十足地令人困惑的教诫;

有些人靠见而依于清净(fall back on the purity)。”

Snp.4.841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 依赖于一种见而反复询问时,

你已经困惑不已于紧握的诸事物。

可是对这一点你一无所获;

因此你认为它十足地令人困惑。

Snp.4.842

一个认为自己是等同的、高等的或低等的人,

可能会因此而参与诸争论。

不在这三种区别当中摇摆时,

他不会认为“等同的、高等的”。

Snp.4.843 

那个婆罗门为何不断言“它是真的”,

或者他同谁争论“它是假的”呢?

当对他来说没有“等同的”或“高等的”时,

他与谁进行辩论呢?

Snp.4.844

已经离家而居无定所地游行,

牟尼在村子里不会与任何人亲密。

空无诸感官享乐,没有诸偏爱(preferences),

他不会与人争论。”

Snp.4.845

当他在此世间里超脱而游行时,

这位大龙不会抓住和宣称它们。

正如一株有茎刺的莲花

不为水和泥所污染,

同样地,牟尼,平静、无所贪婪的倡导者,

不为诸感官享乐和此世间所污染。

Snp.4.846

一位吠陀大师不会因为

一种见或一种意见而变得狂妄我慢,

因为他不认同它们。

不为行为(业; kamma)或者所闻(what is heard)所引导;

他不为任何居处所吸引。

Snp.4.847

对于超脱了感知(想; perception)的人来说,没有诸束缚;

对于通过智慧解脱的人来说,没有诸妄想痴迷。

而那些已经紧握诸感知(perceptions)和诸见(views)的人,

在此世间游行,产生摩擦。”


KN.5.4.10 第十章 破裂之前经

Snp.4.848

“被称为是“平静的”人,

他如何看见,他如何举止呢?

啊,乔达摩!被我问到时,

描述这至高无上之人吧。”

Snp.4.849

(世尊说道:) “在身体破裂之前,就缺乏渴爱(devoid of craving),

不依赖过去,

不在中间推算估计,

因为他没有诸偏爱(preferences)。

Snp.4.850

他没有愤怒,不恐惧,

不吹嘘,不后悔,

反思而言,没有掉举不安(not restless)而机智,

他真正是一位言语受到控制的牟尼。

Snp.4.851

他不依着于未来;

他不悲伤于过去。

作为一位在诸触当中隐退远离的先知,

他不会在诸见当中被引入歧途。

Snp.4.852

隐退,不处心积虑,

没有渴望(longing),不鄙吝(miserly),

礼貌多礼,不在道德上排斥,

不企图诽谤。

Snp.4.853

不被诸享受所横扫,

并且不为自大所膨胀;

温文尔雅,天赋具有独创性,

不轻信,不增长冷静离欲(not growing dispassionate)。

【注】:不增长冷静离欲,因为他已经通过贪欲(lust)的摧毁而冷静离欲。

Snp.4.854 

他不为获得而修学,

不为缺乏获得而生气。

(通过敌意的缺位)没有敌意,他不因为渴爱

而去渴望诸味道(tastes)。

Snp.4.855 

镇静(equanimous),永远充满正念,

在此世间他不设想自己是

等同的、高等的或低等的:

对他而言没有诸膨胀。

Snp.4.856 

他没有诸依赖 –

已经知道正法,他独立不羁。

在他当中找不到

对存在或非存在的渴爱。

Snp.4.857 

我称他是“平静的”

其人对诸感官享乐漠不关心,

在他当中找不到诸纠结(knots);

他已经跨越了依着。

Snp.4.858 

他没有儿子们(sons)和牛群,

他也不拥有田野或土地。

在他当中找不到

所得或所弃之物。

Snp.4.859 

世俗之人以及众沙门和婆罗门

他们可能用来谈论他的东西,

并非他所推崇;

因此他不会为言语所动。

Snp.4.860 

没有贪婪(greed),不鄙吝(miserly),

牟尼不说自己

在众高等者、等同者或低等者当中。

(因为他)没有精神上的构造建立(mental construction),

他不进入诸精神建构(enter upon mental constructs)。

【注】:有两种诸精神建构(mental constructs):由于渴爱的诸精神建构(mental constructs due to craving)和由于诸见的诸精神建构(mental constructs due to views)。 当由于渴爱的诸精神建构被舍弃和由于诸见的诸精神建构被放弃让渡时,他不再通过渴爱的方式或诸见的方式构造任何东西。

Snp.4.861

一个在此世间不将任何东西作为他自己东西的人,

不为缺位的东西而悲伤的人,

不陷入万物:

他才真正地被称为是”平静的”。


KN.5.4.11 第十一章 诸争吵和诸纠纷(quarrels and disputes)经

Snp.4.862

 “诸争吵和诸纠纷出现于何处呢?

哀恸、悲伤和和悲惨发生在哪里呢?

随着诽谤,狂妄和傲慢出现于何处呢?

请你告诉我这个吧。”

Snp.4.863 

“争吵和纠纷出自赏心悦目的事物,

哀恸、悲伤和悲惨

随着诽谤,狂妄我慢和傲慢也是如此。

争吵和纠纷与悲惨想连,

当出现纠纷时,诽谤便产生。”

Snp.4.864 

“在此世间赏心悦目的事物源自什么呢?

而那些在此世间扩散的贪婪的众状态(states of greed)源自什么呢?

一个人对于未来而有的

渴望和实现(longing and fulfillment)源自什么呢?”

Snp.4.865 

“在此世间赏心悦目的事物源自欲望(desire),

而那些在此世间扩散的贪婪的众状态也是如此。

从这个会发起一个人对于未来

而有的渴望和实现。”

Snp.4.866

 “在此世间欲望源自什么呢?

而诸判断(judgments)也出现于什么呢?

愤怒(angle)、妄语(false speech)和困惑(perplexity),

还有此沙门(The Ascetic)已经提到的那些事物源自什么呢?”

Snp.4.867  

“基于在此世间他们所说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物

而欲望发起。

已经看见诸色的消失和将临,

一个人在此世间形成一个判断。

Snp.4.868

 愤怒(angle)、妄语(虚假言论; false speech)和困惑(perplexity):

这些事物当存在二重性时而出现。

一个困惑之人应该在知识(knowledge;智)之路上修学;

已经知道时,此沙门陈述这些事物。”

Snp.4.869 

“愉快或不愉快的事物源自什么呢?

这些不存在的东西什么时候不会来存在呢?

至于诸色的消失和将临的事情,

请告诉我它源自什么呢?”

Snp.4.870

 “愉快或不愉快的事物源自触(contact);

当触不存在时,这些不会来存在。

至于诸色的消失和将临的事情,

我告诉你它源自这个。”

Snp.4.871

“在此世间触源自什么呢?

诸执着(possessions)又产生于什么呢?

当什么不存在时,不会有任何可能被当作“我的”呢?

当什么已经消失时,诸触不会接触一个人呢?”

Snp.4.872

 “诸触依赖于名和色(name and form);

诸执着产生于欲望。

当欲望不存在时,不会有任何东西被当作“我的”

当色已经消失时,诸触不会接触一个人。”

Snp.4.873 

“一个人必须如何成就而使得色消失呢?

快乐与痛苦如何也消失呢?

请告诉我这个,它们如何消失。

我们想知道那个 – 我的想法如此。”

Snp.4.874

 “通过一般感知(perception; 想)而不知觉(percipient),

通过被干扰的感知(disturbed perception; 想)而不知觉(percipient),

没有与感知(perception; 想)一起的,

对已经消失的东西不知觉:

对于已经如此成就的人,色消失,

由于因增值扩散而产生的诸概念是基于感知(perception; 想)的。”

【注】:他表明甚至对于一个如此修行的人,这些因为源于它们的渴爱和诸见的诸感知(想)和诸增值扩散还没有被舍弃。

Snp.4.875 

“我们询问的任何东西,你都给我们作了解释。

我们要询问别的问题:请告诉我们这个。

在此刻,这里的一些明智者说

这是精神的最根本的清净(the foremost purity of spirit)呢,

还是他们说到它而与此不同呢?

Snp.4.876 

“在此刻,这里的一些明智者说

这是精神的最根本的清净。

可是他们当中一些人,宣称也是娴熟善巧的,

说到无余存留的一种成就(speak of an attainment without residual remaining)。

Snp.4.877

“已经知道这些是“依赖的”(dependent),

已经知道诸依赖性(dependencies),这位牟尼,

探究者(the  investigator),

已经知道,得到解脱时,不会参与诸纠纷;

此明智者不会来到存在的诸状态(the states of the existence)。”


KN.5.4.12 第十二章 部署小经(小集积经)(The smaller discourse on deployment)

Snp.4.878

“每一个住于己见(观点)的人,

争论着,这个精明的人作出各色各样的论断(diverse assertions):

“知道这点的一个人已经了知法;

而拒绝这一点,此人不是圆满的(consummate)。”

Snp.4.879

已经这样争论着,他们发生争执

并说道:“对方是个傻瓜,不精明。”

这些断言当中哪一个是真实的(truthful)呢?

因为他们都自称精明。”

【注】:什么是起源(缘起;origin)呢?这一点也源自大集会(the Great Gathering)。在那里,一些神祗想道:“所有这些理论家说道:“我们是杰出的。” 然而是只有那些住于己见的人是杰出的,还是那些也接受某种别的见的人是杰出的呢?为了用已经解释过的方式给他们澄清这件事,这里佛陀让一个心意所作的佛陀来质疑他。下面的法谈就是佛陀的回应。

Snp.4.880

“如果不肯定对手教义的一个人

因此是一个傻瓜、一个畜牲,智慧不足,

那么所有人都是傻瓜,智慧完全不足:

因为所有这些人都住于己见。

Snp.4.881

 “可是如果通过他们自己的见而得到净化,

智慧清净,精明,聪慧,

那么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不完美于智慧(defective in wisdom),

因为他们采取了类似的诸见。

Snp.4.882 

我不说“这是正确的”,

因为成双成对的傻瓜们互相之间才这样说。

他们都把己见当作真的;

因此他们认为对手是个傻瓜。

Snp.4.883

一些人说是这是“真实的和正确的”东西,

而其他人说是“空洞的和错误的”。

已经这样争论,他们发生争执。

为何众沙门不能齐声而言呢?”

Snp.4.884

 “真实的确有一种,没有第二种;

了知这点的一个人不会争论。

这些人宣告他们自己各色各样的真实;

因此众沙门不能齐声而言。“

Snp.4.885

“可是那些自称精明的鼓吹者,

他们为何断言各色各样的真实呢?

那些真实确实是很多的和各色各样的,

还是它们随着一根推理论证之线呢?”

Snp.4.886

 “众真实确实不是很多的和各色各样的,

除了被错误地感知察觉为此世间里诸恒常事物。

可是已经形成了关于诸见的推理论证,

他们断言二分的“真实的”和错“误的”。

Snp.4.887

 所见、所闻、良善举止和诸持守,

依赖这些而感觉到的人,他表现出蔑视。

基于一种判断,嘲笑着,

他说道:”对手是个傻瓜,不精明。”

Snp.4.888

他认为对手是个傻瓜时,

依据同样的立场他将自己描述为“精明的”。

自己同意,自称精明,

他也就用同样的方式蔑视别人(the other)。

Snp.4.889 

因极端主义者之见而膨胀,

因狂妄我慢而陶醉,认为自己完美时,

自己同意自己,他已经精神上为自己灌顶,

因为他用如此一个方式采取那种见。

Snp.4.890 

如果一个人由于对手的言辞而智慧不足,

那么对手也类似地智慧不足。

可是如果他自己是一位知识(智; knowledge)精通者,一个明智者,

那么在众沙门中便没有傻瓜。

Snp.4.891

 那些断定与此不同的

一种教诫是不完美的人

已经无法达到清净:

外道们这样用分开的诸方式言语,

因为他们依着于己见。

【注】:那是因为外道们用分开的诸方式言语,说“那些断定与此不同的一种教诫是不完美的人已经无法达到清净”。他们为什么用这样一种方式说呢?因为他们依着于己见。

Snp.4.892

他们断言“只有这个是清净”;

他们说在其他教诫里没有清净。

这样,分开地顽固不化,外道们也

坚定地在那里断言他们自己的方式。

Snp.4.893 

坚定地断言他自己的方式时,

一个人在这里认为什么样的对手是个傻瓜呢?

通过把他的对手叫作一个品格不清净的傻瓜,

他自己只会引起冲突。

Snp.4.894

基于一种判断,把自己当作衡量,

他在此世间进入更深入的诸争执。

已经舍弃一切判断,

一个人在此世间不会引发冲突。”


KN.5.4.13 第十三章 部署大经 (大集积经)

Snp.4.895

 “那些住于诸见,

争执着,说“只有这个是真实”:

他们所有人只获得责备呢,

还是有些人在那里赢得赞扬呢?”

Snp.4.896

 “这种赞扬微不足道,对于平静来说是不够的;

我说两种诸争执的果报。

已经看见这个,一个人也应该不去争执

看见作为安稳的无争阶段。

Snp.4.897

无论有什么共同的诸意见,

一个明智者不会参与它们其中。

当他对所见和所闻默许时,

为何一个没有参与的人变得参与其中呢? 

Snp.4.898 

那些将良善之行当作至高无上的人

说起通过自制(self-control)的清净。

已经采取一种持守,他们住于它,

想着:“我们就在这里修学,然后会有清净。”

自称是精明的,他们被引回到存在(有)。

Snp.4.899 

“如果他离弃良善举止和诸持守,

因为他在行为方面失败,他颤栗不已。

他在这里渴望和憧憬清净,

就象在旅程里失去了他的商队的人。

Snp.4.900 

可是已经舍弃了一切良善举止和诸持守,

以及这些受到责备或无咎的行为时,

不憧憬清净或不清净两者之一,

一个人应该脱离而活,不抓住平静。

Snp.4.901

 “依靠苦行或者谨慎,

或者所见、所闻或所感知,

继续前行时,他们宣告清净,

而没有除去对存在的种种状态(various states of existence)的渴爱。”

Snp.4.902 

“对于一个憧憬的人,也有对

精神上形成的诸事物的渴望和颤栗。

可是对于在这里没有逝去或重生的人

他为何会颤栗,他会渴望什么呢?”

Snp.4.903

“在这里某些人说教诫是至高无上的,

而其他人说同样的教诫是低等的。

当他们都自称是精明的时候,

他们的哪一种断言会是正确的呢?”

Snp.4.904

“他们说自己的教诫是完备的,

而说另外的人的教诫是低等的。

已经如是争吵,他们继续争论,

因为她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

Snp.4.905

当被另一个人贬损时,如果一个人是低等的,

那么没有人在诸教诫当中会是杰出的。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说另一个人的教诫是低等的,

同时坚定地提倡他们自己的教诫。

Snp.4.906 

并且他们对自己的教诫

如同他们赞扬自己的诸方式一般加以尊敬。

所有他们的断言会是真实的,

因为对他们而言,清净完全只是他们的。

Snp.4.907

 对于一位婆罗门,没有其他人的引导

在诸教诫当中没有挑选,没有紧紧地抓住,

因此他已经克服了诸争执,

因为他不把另一种教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

Snp.4.908

说着”我知道,我看见,它只是象这个一般,”

有些人在这里通过一种见而退回至清净。

如果一个人已经看见,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已经走得太远,他们通过另一个来断言清净。

Snp.4.909

看见时,一个人将看见名色(name-and-form);

已经看见时,只是他将知道的这些。

倘若如此,就让他看见很多或很少,

善巧娴熟者们说清净不是用那种方式赢得。

Snp.4.910

 一个教条主义者不容易被规范(disciplined),

其人偏爱一种定见(a formulated view),

宣称在他所依赖的当中发现好的东西时,

作为一个清净的倡导者,他在那里以那种方式看见诸事物。

Snp.4.911 

已经理解时,一位“婆罗门

不会获取诸精神建构(mental constructs),

他不是诸见的追随者(追随诸见),也不是知识的亲属(亲近知识),

已经知道共同的诸意见时,

其他人抓住时而他保持宁静(equanimity)。

Snp.4.912

已经在此世间这里松开了诸结(knots),

牟尼在出现的诸纠纷中不选边站队。

他在不安焦虑的人当中平静,镇定,

其他人抓住时而不掌握。

Snp.4.913 

已经舍弃了过去的诸流(influxes),不产生新的时,

他不随心所欲(go along with desire),他也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

这个明智者从投机诸见得到释放,

不被此世间所染污。

Snp.4.914

他远离一切现象(all phenomena),

远离所见、所闻或所感知。

随着他的重担卸下和释放,

牟尼没有精神上的营造,

不停下来,不憧憬。” – 

世尊如是说道。


KN.5.4.14 第十四章 快速地

Snp.4.915

 “太阳的亲属(kinsman of the Sun)!伟大的仙人(great rishi)!

我要请问隐退远离(seclusion)和平静之境(the state of peace)。

一位已经看见的比丘如何成就涅槃

而不执取于此世间的任何东西呢?”

Snp.4.916 

世尊说道:

“通过反思(严肃思考; reflection),他应该停止“我是”的狂妄我慢,

即由于增值扩散的诸概念的整个根源。”

“无论内在地有什么诸渴爱,

他应该一直为了除去它们而具念地(mindfully)修学。”

Snp.4.917

 无论一个人可能知道什么,

是否是内在地或外在地,

其人不要因那个东西而顽固不化 ,

因为那不是善人们所说的息灭(quenching)。

Snp.4.918 

因为这个,一个人不应该认为自己较好,

也不应该认为自己低等或同等。

受到种种方式的影响,

一个人不应该坚持于对自己的定位。

Snp.4.919 

他应该取得内在的平静;

一位比丘不应该通过另一种方式寻求平静。

因为一个在自己当中处于平静的人,

既无所得,所失甚少。

Snp.4.920 

正如在大海当中,

没有波涛生起,而大海保持平稳,

同样地,他也应该稳定,没有冲动;

一位比丘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引发膨胀。

Snp.4.921 

“双眼睁开的人宣告

他见证的正法和诸障碍的去除。

大德!说说修行实践,

波罗提木叉(the Potimokkha)(律藏中的解脱戒),还有定(concentration)吧。”

Snp.4.922 

世尊说道:

“一个人双眼不要焦急不安,

应该对村子流言蜚语充耳不闻。

一个人对诸味道不要垂涎,

并且不要将此世间的任何东西当作“我的”(mine)。

Snp.4.923 

当一位比丘被一种触接触时,

他不应该到处哀恸。

他不应该该渴望任何存在的状态(any state of existence ),

他也不应该在诸恐惧条件当中颤抖。

Snp.4.924

已经获得食物和饮料,

吃的东西或穿的衣物,

他不应该贮藏,

也不应该如果没有得到它们而激动不已。

Snp.4.925

他应该是一位禅修者,而不是脚步不停的人;

他应该对后悔克制;他不应该粗枝大叶(heedless)。

一位比丘应该在没有噪声的诸住处的

诸座位和诸床榻当中安住。

Snp.4.926 

他不应该过于贪睡;

他应该致力于觉醒,热忱。

他应该舍弃懒惰、虚伪、大笑、嬉戏(indolence, hypocrisy, laughing)、

性交和个人装饰(sexual intercourse, and personal ornamentation)。

Snp.4.927 

他不应该采用诸阿闼婆咒语(Atharava spells)(巫术咒语),

或解释诸梦、诸相和诸星相(or interpret dreams, signs, and constellations)。

我的信奉者不应该破译动物们的诸鸣叫,

或者实施治愈或使女人们受孕。

Snp.4.928 

一位比丘不应该因受责备而发抖,

也不因该在受到称赞时而兴高采烈。

他应该驱除贪婪和悲惨,

和摒弃愤怒和谤语。

Snp.4.929 

一位比丘不应该参与买卖,

他不应该做招致批评之事。

他在村里不应该形成亲密关系;

他不应该对利益熏心的人们言说。

Snp.4.930 

一位比丘不应该自吹自擂,

并且不应该出言不逊。

他不应该在骄横粗鲁中修学,

他不应该给出挑衅性言谈。

Snp.4.931 

他不应该被引入妄语,

也不应该故意做任何欺瞒之事。

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智慧,

或者他的良善之行和诸持守,

他不应该蔑视他人。

Snp.4.932

当从说闲言碎语的诸沙门那里

听到很多话而被激怒时,

他不应该严厉地回应,

因为良善之人不会报复。

Snp.4.933 

已经了知这正法之时,调查研究,

一位比丘应该一直具念修学。

已经了知作为平静的息灭,

他不应该在乔达摩的教诫中粗枝大叶。

Snp.4.934 

因为他是一位自己不可被征服的征服者;

他作为一位见证者而不是通过传闻(hearsay)看见了正法。

因此,他仔细经心于世尊的教诫,

总是崇敬它,一个人应该根据它而修学。”


KN.5.4.15 第十五章 执杖者经

Snp.4.935

“在已经拿起棍杖的人当中生起了恐惧:

看见互相争斗的人们。

我将告诉你们我的紧迫感,

我如何被一种紧迫感所搅动。

Snp.4.936

已经看到人群

象水很少的池中之鱼一般颤栗时,

已经看见他们彼此充满敌意时

我浑身充满恐惧。

Snp.4.937 

此世间到处脆危;

四面八方都在动荡之中。

我想为自己找个住处时,

却找不到一个无人居处。

Snp.4.938 

已经看见最终充满敌意的人,

不满朝我涌来。

于是我在这里看到箭矢,

很难看见却贴近于心。

Snp.4.939 

当一个人被那箭矢射中

他四处乱窜。

可是已经拔出那箭矢时,

其人不再奔波,不会沉沦下去。

Snp.4.940 

在那里诸修学被读诵:

“无论在此世间有什么束缚,

一个人不应该对它们有何觊觎。

已经完全洞穿诸感官享乐时,

一个人应该为了自己的涅槃而修学。

 

Snp.4.941 

一个人应该诚实,不要肆无忌惮,

没有虚伪,不作分裂之辞。

一位牟尼,没有愤怒,

应该横越贪婪和悲惨的邪恶。

Snp.4.942

一个人应该消除嗜睡、懒惰和迟钝呆滞(sleepiness, torpor, and dullness),

一个人不应该与粗枝大叶为伍。

一个有志于涅槃的人,

应该不在傲慢中固执坚持。

Snp.4.943 

一个人不应该被引入妄语(false speech);

一个人不应该对色(form)产生感情。

一个人应该完全地了知狂妄我慢,

并且一个人应该避免鲁莽顽固(rashness)。

Snp.4.944 

一个人不应该喜爱旧事物;

一个人不应该对新事物形成喜好。

一个人不应该对正在消失的事物悲伤;

一个人不应该依着于一种吸引。

Snp.4.945 

我把贪婪称为大洪流;

我把渴望叫作湍流,

基础,不可抵挡的强迫,

感官贪欲(淫荡)难以克服。

Snp.4.946

不偏离真理,一位牟尼,

一个婆罗门,立于高地。

已经放弃让渡一切,

他确实被称作是“平静的”。

Snp.4.947 

真正地是一位知道者(a knower)、一位吠陀大师的一个人,

已经知道正时法,他独立不羁。

在此世间里正直地生活,

他在此处不渴望任何东西。

Snp.4.948 

一个在此处已经横越了

在此世间难以克服的系缚的诸感官享乐的人,

他切断流(stream),没有束缚,

不悲伤,也不希望。

Snp.4.949 

使属于过去的东西干涸;

之后没有任何东西。

如果你不居中抓取(do not grasp in the middle),

你将平静地生活。

Snp.4.950 

不把在此处名色中的任何事物

称为“我的”的一个人,

不忧伤于此世间不存在的东西,

他真正地不在此世间里遭受痛苦(does not lose out in the world)。

Snp.4.951 

不把任何东西当作“这是我的”

或“这属于其他人”的一个人,

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被当作“我的”时,

不会悲伤而想着:“它是我的。”

Snp.4.952 

不悲酸苦楚,不贪婪,

没有冲动,到处一样 –

当被问及一个不动摇的人时,

我称那个为利益。

Snp.4.953 

对于没有冲动而了知的一个人,

没有丝毫激活而动。

弃绝煽动(abstaining from instigation),

他到处看见安稳(he sees security everywhere)。

Snp.4.954

牟尼在诸等同者、诸低等者或诸高等者中间

不说起自己。

平静,没有悲惨,

他无所获取,也无所排拒” –

世尊如是所说。


KN.5.4.16 第十六章 舍利弗经

Snp.4.955-956

尊者舍利弗说道:

“我过去从未看见

也从未在任何人那里听说过 –

言辞如此可爱的一位老师,

一群人的领袖,

来自兜率天(Tusita),

在与其诸天神一起的此世间

作为有眼力者(远见眼力者; the One with Vision)而被看见。

已经驱除了一切黑暗,

独处,他取得了喜悦。

Snp.4.957

“代表在这里被束缚的很多人,

向佛陀,无依着的,公正的,

而不是一个处心积虑的策划者,一个团体的领导者

我来需要提出一个问题,

Snp.4.958

当一位比丘隐居

和诉诸一个独居之座,

在一棵树下、一块墓地、

或在诸山洞中的一个座位,

Snp.4.959

对于种种不同的住处

有多少令人恐惧的事物,

而一位比丘不应该在一个噪声很少的住处

因为它们而颤栗呢?

Snp.4.960

去往未曾去过之处的一个人

会在此世间遭遇到多少障碍,

而在一位在一个边远的住处生活的比丘

必须克服它们呢?

Snp.4.961

他应该采纳什么样的诸言语方式呢?

在此处他应当依赖于什么诉诸决策呢?

一位坚定的比丘的

良善举止和诸持守应该是什么呢?

Snp.4.962 

已经学所当学

和合而居,明智,充满正念,

他就象一位银匠去除银子的缺陷一般

而应当除去他自己的诸染污吗?”

Snp.4.963 

世尊说道:

“作为一个已了知的人,

我将根据正法告诉你, 舍利弗!

对于一个厌离者(one who is repulsed)感到舒适的东西,

如果希望正觉(enlightenment),

他诉诸一个独居之处(a solitary lodging)。

Snp.4.964

一个明智者,一个充满正念的行为规矩的比丘,

不应该畏惧五种可危之物(five perils):

诸虻和其他诸蝇、爬动的诸蛇

与人们的诸相遇,四足动物们,

Snp.4.965 

他也不应当害怕其他教义的追随者们,

甚至当他看见他们所造成的很多恐惧之时。

一个寻求良善事物的人者应当征服

他所遇到的任何其他障碍。

Snp.4.966 

遭受疾病和饥饿折磨,

他应该忍受寒冷和酷热。

一个出家而无家之人,通过许多方式被这些所影响,

应当保持坚定,精进努力。

Snp.4.967 

他不应该偷盗或妄语(speak falsely),

他应该用慈爱弥漫弱者和强者(suffuse the frail and firm with the)。

如果他辨认出心的诸瑕疵缺陷,

他应当把它当作魔罗(the Dark One)的一位同伙加以驱逐。

Snp.4.968 

他不应该受到愤怒和骄傲自大的控制,

而应当根除它们。

然后,承受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物,

他也应当征服它们。

Snp.4.969 

优先考虑智慧,对良善事物欣喜(rejoicing in the good),

他应当抑制那些障碍。

他应该消除对诸偏僻住处的不满;

他应当消除哀恸的四种因素。

Snp.4.970 

“我将吃什么呢?我将在何处进食呢?

唉,我睡得很糟!我将在何处睡呢?”:

修学的一个人,没有居处而漫游,

应该去除这些哀恸的想法。

Snp.4.971 

已经及时得到一顿饭和衣物,

他应当在此处知道为了满足的适度。

在这些事情上要保持警惕,

在村子里保持克制而漫游时,

甚至当受到挑衅时,他不应当言语严厉。

Snp.4.972 

他的双眼应该下视,

他不应该双足焦躁不安;

以禅那(jhana)为目标,他应该清醒。

内向地专注得定(inwardly concentrated),基于安定(equanimity),

他应当切断后悔和对思想的倾向(inclination to thought)。

Snp.4.973 

如果受到言辞的斥责,一个充满正念的人应该欢迎它们;

他应该向着同袍僧侣们冲破一颗荒芜之心。

他应该言说善语,而不过分;

他不应当企图言说人们可能责备之语。

Snp.4.974 

更进一步,此世间里有五尘(five kind of dust),

为了除去它们,一个充满正念的人应该修学。

一个人应该消除对诸色、诸声音、

诸味道、诸气味和诸所触物的贪欲(lust for forms, sounds, tastes, odors, and tactile objects)。

Snp.4.975

一位充满正念,很好得到心解脱的比丘

应该除去对这些事物的欲望(desire for these things)。

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地研究正法,

心意统一,他应当摧毁黑暗。”

世尊如是所说。


第四品八颂品终。


KN.5.1KN.5.2KN.5.3KN.5.4 KN.5.5


【Chanworld.org】2017.08.08-2020.07.10-CB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