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教會會長 菩提比丘:五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转】

五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转】

美國佛教會會長 菩提比丘

http://www.baus.org/tc/?page_id=4625

BAUS_50YR_P006_IMG2_640x265.jpg

 

去年六月,我很榮幸獲選為美國佛教會的會長。我接受這個新職位時便已經知道,我繼承了前人留下來的優良文化遺產,也很樂於履行我的責任,讓美佛會能持續發展。或許這件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時值五十週年前夕,美佛會首次推選我這個在紐約布魯克林土生土長的美國僧侶為會長。這或許代表美佛會已趨成熟,並在美國本土中落地紮根了。

眾所皆知,美佛會是在五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六四年創立的。當時由已故的樂渡長老、沈家楨居士,以及他的妻子居和如等共同創建。由於創會者們所具備的前瞻遠見,美佛會才得以誕生,他們必定已經體認到佛法擁有可以跟美國人分享的珍貴傳統教義。

一九六〇年間,美國正處在動盪不安的騷亂中,受困於不得民心的戰爭中,很多人對唯物主義不再懷抱希望,遂想尋找能啟發靈性的新源頭。就在此時,許多人轉向佛法,尋求靈性的啟發;今日有幾個極為傑出的美國籍佛教導師就是在一九六○年代產生的。我個人是在一九六四年尾,在我就學的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的校園書局裡翻閱書籍時,有幸發現佛法的,那年正好也是美佛會誕生之年。

多年來,美佛會歷經一系列的重大改變,成長雖然緩慢但很穩定。一九六九年時,創會者做了一項重大的措施,向紐約布朗克斯區的電信公司買下一棟辦公建築。經過改建之後,這棟建築成了大覺寺,時至今日,仍持續為紐約市的佛教徒和學員提供講經和法會的活動。一九七五年還有一項重大的創舉,美佛會在紐約州博特南郡風景秀麗的地區獲得了一塊遼闊的土地,這塊土地後來成為莊嚴寺的建寺地點。寺廟建築是在一九八一年開始動工的,我們今日見到的莊嚴寺是以傳統的唐代風格所建造。佛寺宏偉的矗立在三〇一號公路邊,吸引了百里外的人們前來參觀,更有許多來自美國各地的訪客。

在活動密集的月份,從四月一日到隔年一月一日,美佛會提供極為廣泛的各項活動,大部分都是在莊嚴寺舉行。莊嚴寺的設施具有諸多功能,既能為傳統佛教徒提供虔誠的法會儀式、禪修活動,又能為精進修行的學員提供佛法研習課程,而且寧靜的環境也能讓遊客淺嘗佛法莊嚴肅穆的氣氛。行事曆中密集的活動是從四月初傳統的清明節法會開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底的歲末佛七法會。年中時,大約在七月四日獨立紀念日期間會舉辦夏令營;這項活動已經舉辦了二十八年,吸引了美東各地學員參加。密集的活動在新年第一天以綜合多種信仰的祝願儀式做終結。各宗教僧侶和神職人員齊聚一堂,共同為來年祈禱世界和平。這個祝願法會活動以最吉祥的方式迎接新年,同時結束過去一年來密集的法會活動,接著便展開寺院常住為期三個月的閉關靜修期。

許多隨興前來寺院的遊客只是為了要享受美麗的景致,吃一頓美味的中國素食,然後就回家了。不過,有些純粹因好奇來參觀的遊客,臨走時也會帶幾本寺院免費結緣的佛書回去。有些遊客來這一趟寺院之後,喚起了他們對佛教的信仰,因此一輩子修行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

美佛會興建莊嚴寺時,幾位創始人做了一項大膽的決策,莊嚴寺不但不偏向任何一個特定的宗派,反而開放給所有正信佛教宗派中嚴守戒律的僧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漢傳佛教其中一個強大的優點就是調和的特性,它能包含和囊括佛法廣泛多元的派系傳統。美佛會的決策和行動體現了這種開放、包容的性格。因此,莊嚴寺目前是由一位南傳佛教的住持領導;這位住持本身對漢傳的大乘佛教主流修行法門也很精通。我個人雖然是研究巴利文和初期佛教的學者,但也學了佛學中文,我的中文能力足以閱讀許多大乘經典和現代漢語作家寫的論文。我們的法會儀式和宗教活動則是依中國農民曆中的聖齋日和節慶日而定的,但我們的教學活動所強調的佛學教義卻包括佛教各宗各派―我們或許可稱之為「佛法的核心」。

雖然未來難以預料,但美佛會在未來數十年將會有幾個重要的工作,只要了解美佛會是一個美國組織這個事實,自然就能推論出來。佛法歷經漫長的歷史,在適應當地文化的部分已經展現出非凡的靈活性,佛法能以很多種方式,調製出與特定的世界觀和新文化的價值觀相應的教義。這表示美佛會體現的佛法必定也得遵循類似的路線。由於美佛會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協會,我們不需要接受任何亞洲的「指揮中心」來主宰我們這裡的決策。當然,由於莊嚴寺大部分的出家人和信徒都是華裔,美佛會各機構將來也會繼續保持華人的傳統方式;這個自唐代興盛期遺留下來的輝煌傳統,此時在台灣,甚至在中國大陸正享受著文藝復興期。

不過,如我先前所述,雖然中國人的心在各方面都因襲傳統,但也深具靈活性和適應力。因此美佛會各機構所傳授的佛法要適應美國文化、價值觀和各類思考也毫無問題。簡而言之,我們未來必得結合傳統的漢傳佛教,並以能符合美國人需要的方式來弘法。這包括在這個國家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華裔美國人,他們都是以美語,而不是以中文來說話、閱讀和思考的。

作為一個寺院機構,在某些方面,我們必須保留我們從佛陀時代遺留下來的傳統,維持古代寺院的生活方式。但為了要讓佛法的教義具有適切的意義,我們必須要以能符合二十一世紀人們所需的方式來弘法,尤其是對住在現代世界「中樞神經系統」大紐約市地區的人們。雖然傳統佛教的目標是為了要從這個世間獲得解脫,我的看法是,我們現在必須著重於能幫助人們以安寧和諧的方式共同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佛教觀點。尤其是在美國這裡,人與人之間,因為種族、人種、宗教和政治立場的不同,引起太多的敵意、不和與衝突。佛法本著容忍和慈悲的精神,提供緩和這些緊繃局勢的廣大教學平台。如此一來,我們需要把重心放在佛法的倫理道德與跟家庭生活、社區生活息息相關的教義,而不能只放在出家人的生活上。

就我的觀點來看,佛法必須以幫助人們重新發覺這個世間意義的方式來呈現。必須由這個方式產生,不是透過「世俗」的自我放縱,而是從靈性的價值和高層次的渴望中,重新找回參與這個世間的喜悅感。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的人是像太虛大師、印順導師這種現代漢傳佛教的導師,以及推廣「人間佛教」的其他法師。這種人性化的佛教所強調的是菩薩布施、持戒、慈悲和忍辱的各種美德,這些德行可做為指引我們,以付出和分享為基礎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我們應該大行推廣,讓大家以慈愛、慈悲和利他的法喜作為日常生活的準則,並鼓勵無私的行為和為他人服務的精神。只有這種價值觀和行動力才能帶給一個人生存的意義和目的,這種感覺遠比物質的富裕更豐富,同時也能為佛教求解脫和覺悟的終極目標鋪路。

我很久以前就找到了佛法最重要的宗教理想,這個理想在《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中表達得最為淋漓盡致。我特別喜歡下面這段偈語: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
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本著這些大誓願的精神,讓我們以法藥醫治有心病的人,讓我們以佛陀的智慧引導愚痴之人,讓我們以真理之光照亮那些活在虛偽和黑暗中的人,讓我們將崇高美德的寶箱獻給每一個人。以這個方式去實踐,我確信我們必定能實現美佛會創會者們最初的理想。我們已經圓滿度過了五十年,美佛會必定能強健又有活力的度過至少另一個五十年。

Posted in 未分类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