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有偈篇
《相应部》卷7【禅世界版】2
第七章 婆罗门相应(相应七)
第二 优婆塞们品
SN.7.11-22
SN.7.11 耕田婆罗堕若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摩揭陀国南山一苇(Ekanala)婆罗门村。当时,耕田(Kasi)婆罗堕若婆罗门在播种,为五百具犁装上了轭。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去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劳作之处。
当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正在给众人分配食物。于是,世尊到了食物分配处。抵达后,在一旁站立。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看到世尊为了乞食站立着,对世尊如是说道:“沙门!我耕田和播种,并且在耕田和播种后才吃东西。沙门!你也应该耕田和播种,并且在耕田和播种后才吃东西。”
“婆罗门!我也耕田和播种,并且在耕田和播种后才吃东西。”
“但是我们确实没有看到乔达摩大师的轭、犁、犁头(ploughshare)、刺棒(goad)或牛;然而乔达摩大师却说道:“婆罗门!我也耕田和播种,在耕田和播种后才吃东西。””
那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以偈颂对世尊说:
662 “你自称是耕田的农夫,
我却没有看见你耕田。
如果你是一位耕田的农夫,那么回答我:
我们怎么才知道你耕田了呢?”
(世尊:)
663 “信仰是种子,苦行为甘雨,
智慧是我的轭与犁;
惭为犁杆,意为缰绳,
正念为我的犁头与刺棒。
–
664 身得到守护,语得到守护,
我自己的食量得到控制,
我用真理作为我的锄草锄,
用温雅作为我的卸轭。
–
665 活力精进是我负重的牲畜,
把我从束缚之中带到安稳之处。
它前行而不停止,
到达那里后,一个人不会悲伤。
–
666 我通过这种方式耕耘,
获得不死的果报。
在如是耕耘之后,
一个人解脱一切痛苦。”
“请乔达摩大师吃吧!因为乔达摩大师耕耘,获得不死之果,是一位值得供养的耕耘者。”
(世尊:)
667 “为此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不适合我来食用。
婆罗门!这不是那些看见者们所遵循的原则。
正觉着们排斥如此
为它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啊,婆罗门!因为存在这一原则,
这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
668 供奉其它食物和饮料
圆满者,伟大圣者
随着诸烦恼已经得到毁坏,并且后悔已经得到平息,
因为他是一个寻求福德的人的福田。”
当如是所说时,耕田婆罗堕若婆罗门对世尊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从今天起终生皈依世尊、法和僧团。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日起终生皈依。”
SN.7.12 优陀耶经
在舍卫城。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前往优陀耶(Udaya)婆罗门的住处。那时,优陀耶婆罗门把米饭盛满了世尊的钵。第二次,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前往优陀耶婆罗门的住处……第三次,优陀耶婆罗门把白米饭盛满了世尊的钵后,对世尊说道:“这个讨厌的沙门乔达摩一来再来。”
(世尊:)
669 “他们一再地播种;
天神一再地降雨;
农夫们一再地耕耘;
谷物一再来到领地。
–
670 托钵乞食者们一再地乞食;
施主们一再地施与;
当施主们一再地施与后,
他们一再地去往天界。
–
671 牛奶伙计们一再地挤牛奶;
牛仔一再地去它的母亲处;
他一再地疲倦与颤抖;
傻瓜一再地进入母胎;
他一再地出生与死亡,
他们一再地把一个人送到墓地。
–
672 但是当一个人已经获得
不再重生之道,
已经变得智慧广大之后,
一个人不会一再重生。”
当如是所说时,优陀耶婆罗门对世尊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从今天起终生皈依世尊、法和僧团。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日起终生皈依。”
SN.7.13 提婆比多经
在舍卫城。当时,世尊受风寒折磨,尊者优波婆那(Upavana)是世尊的侍者。 那时,世尊对尊者优波婆那说道:“来吧!优波婆那!请你为我找些热水来!”
“是的,大德!”尊者优波婆那回答世尊后,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前往提婆比多(Devahita)婆罗门的住处。抵达后,默默地在一旁站立。 提婆比多婆罗门看见尊者优波婆那默默地在一旁站立。 看见后,以偈颂对尊者优波婆那说道:
673 “大师默默地站立,
剃光头发,身着一件僧伽梨(stitched robe),
你想要什么呢?你寻求什么?
你来乞求什么呢?”
(优波婆那:)
674 “在此世间的阿罗汉、善逝,
牟尼被风寒折磨。
如果有热水,婆罗门!
请施与牟尼。
–
675 他受到那些值得被崇敬者们的崇敬,
由那些值得被恭敬者们的恭敬,
受到那些值得被尊敬者们所尊敬,
我愿意为他而取热水。”
那时,提婆比多婆罗门让一名男子给尊者优波婆那拿了一担热水与一袋糖蜜(molasses)。于是,尊者优波婆那去拜见世尊。他用热水为世尊沐浴,以热水冲了糖蜜,然后供奉给世尊。接着,世尊的病平息下来。
那时,提婆比多婆罗门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敬。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以偈颂对世尊说道:
676 “一个合适的布施应该施于何处呢?
布施在什么地方一个布施有大果报呢?
对于一个供养施食的人,
一个布施怎样带来果报繁盛呢?”
(世尊:)
677 一个已经知道过去诸住处的人,
看见天界与悲伤之界。
已经达到出生的摧毁,
一个牟尼在证智(direct knowledge)中圆满实现。
–
678 一个人应该在这里施予一个适当的布施,
施予一个布施在这里有大果报。
对于一个供养施食的人,那就是
一个布施如何带来果报繁盛。”
当如是所说时,提婆比多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从今天起终生皈依世尊、法和僧团。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日起终生皈依。”
SN.7.14 大富者经
在舍卫城。 那时,有一位很富有的婆罗门,看起来衰弱贫穷,穿着一件粗鄙的斗篷来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大富婆罗门如是说道:“婆罗门!为什么你看起来衰弱贫穷,穿着一件粗鄙的斗篷?”
“乔达摩大师!在这里,我的四个儿子,他们与妻子们共谋,将我赶出家门。”
“既然这样,婆罗门!你记住这些偈颂后,当众人在会堂集会,儿子辈们在座时唱诵:
679 “我在他们出生时欢喜,
更希望他们成长有成,
他们与妻子们共谋,
如群狗驱赶猪一般,将我赶出家门。
–
680 这些坏家伙确实是卑贱不善,
尽管他们也叫我“爹啊,亲爹啊”,
他们是装扮成儿子们形相的恶魔们,
当我老了就将我舍弃。
–
681 犹如对待一匹衰老无用的马,
不提供饲料一般,
我是那些青年男子的老父,
却在别人家里乞食。
–
682 我的手杖确实比
那些不孝顺的儿子们为好;
因为我用它驱赶野牛,
以及凶恶的走狗。
–
683 它在黑暗中能引导我,
在深处,可作立足之处。
凭借手杖之力,
我蹒跚后可以坚定地站立。””
那时,那位大富婆罗门在世尊的面前记住这些偈颂后,当众人在会堂集会,儿子辈们在座时唱诵道:
684 “我在他们出生时欢喜,
更希望他们成长有成,
他们与妻子们共谋,
如群狗驱赶猪一般,将我赶出家门。
–
685 这些坏家伙确实是卑贱不善,
尽管他们也叫我“爹啊,亲爹啊”,
他们是装扮成儿子们形相的恶魔们,
当我老了就将我舍弃。
–
686 犹如对待一匹衰老无用的马,
不提供饲料一般,
我是那些青年男子的老父,
却在别人家里乞食。
–
687 我的手杖确实比
那些不孝顺的儿子们为好;
因为我用它驱赶野牛,
以及凶恶的走狗。
–
688 它在黑暗中能引导我,
在深处,可作立足之处。
凭借手杖之力,
我蹒跚后可以坚定地站立。””
于是,那位大富婆罗门的儿子们带他回家后,给他沐浴,然后各自给了他一套衣服。那时,那位大富婆罗门拿了一套衣服,去拜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大财富的婆罗门对世尊说道:“乔达摩大师!我们婆罗门遍求敬师费给老师。请乔达摩大师纳受我的敬师费。” 世尊出自怜悯而纳受。
那时,那位大富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15 傲慢经
在舍卫城。 当时,有一位名叫傲慢(Manatthaddha)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不礼敬母亲,不礼敬父亲,不礼敬老师,也不礼敬兄长。
当时,世尊由大众围绕着教授法要。那时,傲慢婆罗门想道:“这位沙门乔达摩被大众围绕着教授法要,让我去见他吧!如果沙门乔达摩和我说话,我也将和他说话;如果沙门乔达摩不和我说话,我也将不和他说话。”
那时,傲慢婆罗门去拜见世尊。抵达后,默默地在一旁站立。 那时,世尊没有对他说话。于是,傲慢婆罗门心想“这位沙门乔达摩什么也不知道,” 因此他想要回去,可是世尊以他自己的心已经知道傲慢婆罗门心中的深思后,以偈颂对傲慢婆罗门说道:
689 “对一个热衷于自身利益的人来说
傲慢自负的培育从来不好。
婆罗门!由于为切身利益而来,
相反你应该培育那个目的。”
于是,傲慢婆罗门心想:“沙门乔达摩知道我的心,” 就在那里,他低头触及世尊的双足。他亲吻世尊的双足,再以手擦拭,并报上自己的名字:“乔达摩大师!我是傲慢,乔达摩大师!我是傲慢。”
那时,那个集会的人们惊讶万分并且说到:“实在不可思议啊,大师!实在非同寻常啊,大师!这位傲慢婆罗门不礼敬母亲,不礼敬父亲,不礼敬老师,也不礼敬兄长,然而却对沙门乔达摩行如此最高之礼。”
于是,世尊对傲慢婆罗门说道: “够了,婆罗门!起来吧!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因为你的心对我已经有信心。”
那时,傲慢婆罗门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后,以偈颂对世尊说道:
690 “应该对谁不傲慢呢?
应该对谁尊敬呢?
应该对谁崇敬呢?
应对谁好好礼敬呢?”
(世尊:)
691 “首先对母亲与父亲,
然后对长兄,
然后第四对老师:
一个人应该对他们避免傲慢;
一个人应该对他们尊敬;
一个人应该对他们很好地崇敬;
一个人应该对他们深入地礼敬。
–
692 已经击倒了狂妄轻慢,谦卑地,
一个人应该向阿罗汉们礼敬,
那些人心地清凉,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毫无烦恼,至高无上。”
当如是所说时,傲慢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16 反对者
在舍卫城。当时,名叫反对者(Paccanikasata, Relisher of Contradiction)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 那时,反对者婆罗门如是想道:“让我去见沙门乔达摩。每当沙门乔达摩说什么,我就反对他。” 当时,世尊在露天中经行。于是,反对者婆罗门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对经行中的世尊如是说道:“沙门!说法吧!”
(世尊:)
693 “一个怀着矛盾的人,
一个有一颗腐败之心的人,
专注于攻击性的人
难以了知得到很好地宣说的忠告,
–
694 但是假如一个人已经除去了攻击性
和他的心的不信任,
假如一个人已经抛弃了厌恶,
他才能了知得到很好地宣说的忠告。”
当如是所说时,反对者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17 监工婆罗堕若婆罗门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萨罗国某处丛林的拘萨罗国人中。 当时,监工(Navakammika)婆罗堕若婆罗门在那处丛林中正在要做完某事。监工婆罗堕若婆罗门看见世尊坐在一棵沙罗树下,盘腿而作,身体挺立,已经在他面前建立起正念。已经看见世尊后,他如是想道:“我喜欢在这处丛林中做完事情。而这位沙门乔达摩喜欢做完什么呢?”
于是,监工婆罗堕若婆罗门去拜见世尊,以偈颂对他说道:
695 “比丘!在沙罗林中,
你要在参与什么样的工作呢?
乔达摩!你独自在山林里
因什么原因而寻找欢喜呢?”
(世尊:)
696 “我在山林里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已经在根部切断后,我的林木干枯已尽。
没有贪欲之林和烦恼之箭,抛弃不满足后,
我在山林中独处而找到欢喜。”
当如是所说时,监工婆罗堕若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18 打柴者们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萨罗国某处丛林的拘萨罗国人中。 当时,某位婆罗堕若姓婆罗门的众多打柴学生婆罗门弟子们,前往丛林,捡拾木柴。抵达后,看见世尊坐在丛林中,盘腿而坐,身体挺立,在他面前建立起正念。
他们看见世尊后,去见婆罗堕若姓婆罗门。抵达后,对婆罗堕若姓婆罗门说道: “真的,大师!你应该知道,有位沙门坐在某某一处丛林中,盘腿而坐,身体挺立,在面前建立起正念。”
那时,婆罗堕若姓婆罗门与那些青年们一起前往那处丛林,看见世尊坐在那处丛林中,盘腿而坐,身体挺立,在面前建立起正念。他去拜见世尊,以偈颂对世尊说道:
697 “独自进入了空无一人的荒凉的的山林
在丛林的深处有许多恐怖潜行。
身体纹丝不动,平稳而可爱,
比丘!你如何静坐深思而得如此之美?
–
698 在山林里,既没有歌曲,也没有音乐,
一位孤独的牟尼依止林木!
你能以喜悦之心独自住在林木中,
这使我惊讶到不可思议。
–
699 我揣测你希望生于无上的三重天(the supreme triple heaven),
与那个世间的圣主为伴。
因此你独自依止荒凉的山林:
你为了成就梵天而在这里修习苦行。”
(世尊:)
700 “无论多少欲望和喜悦
它们总是依着于多方面诸界(manifold elements)。
各种渴望从无智(unknowing)之根生长:
沿着它们的根我已经毁坏一切。
–
701 我毫无欲望,也不依着,脱开参与;
我在一切事物上的眼力原件已经清净化。
已经成就了吉祥 – 至高无上的正觉,
婆罗门!我有自信而独自静坐深思(禅修)。”
【注】:禅修,就是静坐深思。
当如是所说时,婆罗堕若姓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19 母亲奉养者经
在舍卫城。 那时,奉养母亲者婆罗门去拜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奉养母亲者婆罗门对世尊如说道:“乔达摩大师!我依法遍求施食,依法遍求施食后,我奉养父母。乔达摩大师!我这么做,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呢?”
“婆罗门!你这么做,确实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婆罗门!凡依法遍求施食,在依法遍求施食后奉养父母的人,能得到许多福德。”
“如果一个依法奉养父母的凡夫,
由于对父母的服侍,
在这里贤智者就在此世间赞扬他,
而死后会欣喜地生往天界。”
当如是所说时,奉养母亲者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20 托钵乞食者经
在舍卫城。那时,一位托钵乞食者婆罗门去拜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乞食者婆罗门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我是一位托钵乞食者,大师也是一位托钵乞食者。那么在这方面,我们彼此有什么差别呢?”
(世尊:)
“只是因为向他人乞食,
一个人并不因此成为真正的托钵乞食者。
只要还受持在家的实践,
一个人就不成其为一位比丘。
–
然而在这里一个过梵行生活的人
已经舍弃了福德与邪恶后,
他依理解而行于世间,
他确实可称之为一位比丘。”
当如是所说时,托钵乞食者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21 僧伽罗婆经
在舍卫城。 当时,有位名叫僧伽罗婆(Sangarava)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是一位水清净化的修持,信仰以水求得清净化,住于致力在黄昏和黎明把自己沉浸在水中的修持。
那时,尊者阿难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拿着钵与僧袍,为了托钵乞食进入舍卫城。在舍卫城为了托钵乞食而行,从施食处返回,食毕,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如是说道:
“大德!在这里,有位名叫僧伽罗婆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是水清净化修持者,信仰以水求得清净化,住于致力在黄昏和黎明把自己沉浸在水中的修持。大德!假如世尊出于怜悯去僧伽罗婆婆罗门的住处,那就好了!” 世尊以沉默同意。
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去僧伽罗婆婆罗门的住处。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那时,僧伽罗婆婆罗门去拜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僧伽罗婆婆罗门如是说道:“是真的吗?婆罗门!你是一位水清净化的修持者,信仰以水求得清净化,住于致力在黄昏和黎明把自己沉浸在水中的修持。”
“是的,乔达摩大师!”
“可是,婆罗门!当看见如此修持有什么利益时,你是一位水清净化的修持者,信仰以水求得清净化,住于致力在黄昏和黎明把自己沉浸在水中的修持呢?”
“乔达摩大师!在这里,白天所作的恶业,我在黄昏时以沐浴除去;而夜间所作的恶业,我黎明时以沐浴除去。当看见这个利益时,我是一位水清净化的修持者,信仰以水求得清净化,住于致力在黄昏和黎明把自己沉浸在水中的修持。”
(世尊:)
705 “婆罗门!正法是一个具有戒德浅滩的湖泊,
澄清之湖,由善人对善人称赞 –
在那里明智者们来沐浴,
并且肢体不被打湿而横渡到彼岸。”
当如是所说时,僧伽罗婆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SN.7.22 麻衣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名叫麻衣(Khomadussa)的释迦族城镇的释迦族人中。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为了托钵乞食进入麻衣城。
当时,麻衣的婆罗门屋主们因事在会堂集合,天下着细雨。那时,世尊前往会堂。当麻衣的婆罗门屋主们看见世尊远远地走来时,如是说道:“这些剃光头发的沙门是谁呢?他们为何不知集会的法则呢?”
那时,世尊以偈颂对麻衣的婆罗门屋主们说道:
“在没有善人之处,那里没有会议;
那些不宣说正法者,也不是善人们。
然而已经舍弃了贪欲、瞋恚和妄想痴迷,
那些能如法宣说的人,是独处的善人们。”
当如是所说时,麻衣的婆罗门屋主们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乔达摩大师!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正法被乔达摩大师以种种方法所阐明。大德!我们皈依乔达摩大师、法和比丘僧团。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们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第二品优婆塞们品。
婆罗门相应终。返回《相应部》。
【Chanworld.org】2017.06.30-2018.09.08-1.2-MG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