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礼敬那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
第五篇 大品
《相应部》卷55【禅世界版】3
第十一章 入流(Stream-Entry)相应(相应五十五)
第三品 色勒那尼(SARAKANI)
SN.55.21-30
SN.55.21 摩诃男(Mahanma)经 (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 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
“大德!这个迦毘罗卫城富裕和繁荣,人口众多,拥挤不堪,有诸拥塞的大道。在傍晚时,当我访问了世尊或者值得敬重的比丘们后进入迦毘罗卫城时,我遇到一头流浪的大象,一匹流浪的马,一辆迷失的战车,一辆走失的货车,一个流浪的人。那时,大德!我关于佛陀之念变得糊涂了,我关于法之念变得糊涂了,我关于僧团的之念变得糊涂了。于是我有如是想法:“如果我在此刻死了,我的目的地会是什么呢?我将来的目的地会是什么呢?””
“不要害怕!摩诃男!不要害怕!摩诃男!你的死亡将不会是一个坏的死亡,你的的命运将不会是一个坏的命运。当一个人的心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他的身体 – 包含了色,由四大界构成,来源于母亲和父亲,由大米和粟米所长养,屈从于无常性、正在磨损和擦除、分裂和分散 – 就在这里,被乌鸦们、鹰们、鹫们、狗们、豺们或众生物所吞食。可是他的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的心 – 向上而去,去向殊胜。
摩诃男!设想一位男子把一罐酥油或一罐油沉浸在一个很深的水池中,并打破它。所有碎片与破片会下沉,而酥油或油上浮。同样地,摩诃男!当一个人的心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他的身体 – 包含了色,由四大界构成,来源于母亲和父亲,由大米和粟米所长养,屈从于无常性、正在磨损和擦除、分裂和分散 – 就在这里,被乌鸦们、鹰们、鹫们、狗们、豺们或众生物所吞食。可是他的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的心 – 向上而去,去向殊胜。
不要害怕!摩诃男!不要害怕!摩诃男!你的死亡将不会是一个坏的死亡,你的的命运将不会是一个坏的命运。”
SN.55.22 摩诃男经 (2)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 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
“大德!这个迦毘罗卫城富裕和繁荣,人口众多,拥挤不堪,有诸拥塞的大道。在傍晚时,当我访问了世尊或者值得敬重的比丘们后进入迦毘罗卫城时,我遇到一头流浪的大象,一匹流浪的马,一辆流浪的战车,一辆流浪的货车,一个流浪的人。那时,大德!我关于佛陀之念变得糊涂了,我关于法之念变得糊涂了,我关于僧团的之念变得糊涂了。于是我有如是想法:“如果我在此刻死了,我的目的地会是什么呢?我将来的目的地会是什么呢?””
“不要害怕!摩诃男!不要害怕!摩诃男!你的死亡将不会是一个坏的死亡,你的的命运将不会是一个坏的命运。当一个人的心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他的身体,包含了色,由四大界构成,来源于母亲和父亲,由大米和粟米所长养,屈从于无常性、正在磨损和擦除、分裂和分散,就在这里,被乌鸦们、鹰们、鹫们、狗们、豺们或众生物所吞食。可是他的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的心 – 向上而去,去向殊胜。
摩诃男!设想一位男子把一罐酥油或一罐油沉浸在一个很深的水池中,并打破它。所有碎片与破片会下沉,而酥油或油上浮。同样地,摩诃男!当一个人的心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他的身体,包含了色,由四大界构成,来源于母亲和父亲,由大米和粟米所长养,屈从于无常性、正在磨损和擦除、分裂和分散,就在这里,被乌鸦们、鹰们、鹫们、狗们、豺们或众生物所吞食。可是他的已经长久地通过信念、戒德、修学、慷慨和慧而被强化了的心 – 向上而去,去向殊胜。
不要害怕!摩诃男!不要害怕!摩诃男!你的死亡将不会是一个坏的死亡,你的的命运将不会是一个坏的命运。一位拥有四种事物的圣弟子向涅槃趋向、归向和倾向。是哪四种呢?摩诃男!在这里,一位圣弟子拥有对佛陀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正觉者和世尊。” 他拥有对法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他拥有对僧团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他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摩诃男!设想一棵树向东趋向、归向和倾向。如果在它的根处切断,它会倒向哪个方向?”
“大德!会倒向无论它趋向、归向和倾向的任何方向。”
“同样地,摩诃男!拥有这四种事物的一位圣弟子向涅槃趋向、归向和倾向。”
SN.55.23 乔塔(Godha)经
在迦毘罗卫城(Kapilavatthu)。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见释迦族人乔塔,对他说道:“乔塔!对你来说一位个人必须拥有多少种事物才能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呢?”
“摩诃男!当一位个人拥有了三种事物时,我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是哪三种呢?摩诃男!在这里,一位圣弟子拥有的对佛陀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正觉者和世尊。” 他拥有对法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他拥有对僧团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 摩诃男!当一位个人拥有了三种事物时,我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可是,摩诃男!对你来说一位个人必须拥有多少种事物才能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呢?”
“乔塔!当一位个人拥有了四种事物时,我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是哪四种呢?乔塔!在这里,一位圣弟子拥有对佛陀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正觉者和世尊。” 他拥有对法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他拥有对僧团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他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乔塔!当一位个人拥有了四种事物时,我把他认知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
“等一下,摩诃男!等一下,摩诃男!世尊才会知道他是否具备或不具备这些事物。”
“来吧!乔塔!我们应该去拜见世尊。抵达后,我们将向他汇报这件事情。”
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与释迦族人乔塔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释迦族人摩诃男于是向他汇报了他们的谈话,如是继续道:
“大德!在这里,有关法的某种问题可能会生起。世尊可能会站在一边, 而比丘僧团可能会站在另一边。不管世尊站在哪一边,我将站在同一边。请世尊作记我为有如此信心的人。
大德!在这里,有关法的某种问题可能会生起。世尊可能会站在一边, 而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可能会站在另一边…….世尊可能会站在一边, 而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和诸优婆塞可能会站在另一边……世尊可能会站在一边, 而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诸优婆塞和诸优婆夷可能会站在另一边。不管世尊站在哪一边,我将站在同一边。请世尊作记我为有如此信心的人。
大德!在这里,有关法的某种问题可能会生起。世尊可能会站在一边, 而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诸优婆塞和诸优婆夷,并且在包括众天神、众魔罗和众梵天 的此世间,和包括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子及众人的这一代可能会站在另一边。不管世尊站在哪一边,我将站在同一边。请世尊作记我为有如此信心的人。
世尊说道:“乔塔!当他象那样所说时,你会对释迦族人摩诃男怎么说呢?”
“大德!当他通过这种方式所说时,除了良好和有力的东西,我对释迦族人摩诃男不会说什么了。”
SN.55.24 色勒那尼(Sarakani)经 (1)
在迦毘罗卫城。当时,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已经去世了,世尊作记他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于是一群释迦族人,在已经相遇和聚集后,对此痛恨,发牢骚,并抱怨说:“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非同寻常啊,先生!当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已经去世,世尊作记他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时,在这里谁还不是一位入流者呢?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对于修学太薄弱;他饮酒。”
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汇报了这件事情。世尊说道:“摩诃男!当一位优婆塞长久地皈依佛、法和僧团,他怎么可能会去下界呢?因为如果一个正确宣说的人会说任何人:“他是一个长久地皈依佛、法和僧团的优婆塞,” 一个人所说的的就是释迦族人色勒那尼。摩诃男!释迦族人色勒那尼长久地皈依佛、法和僧团,他怎么可能会去下界呢?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拥有的对佛陀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正觉者和世尊。” 他拥有对法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他拥有对僧团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他是一个有欢乐慧、敏捷慧的人,并且他已经成就解脱。通过诸烦恼的摧毁,在此当生中他进入和住于无烦恼的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亲自以证智实现它。
摩诃男!这个人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拥有的对佛陀、法和僧团证实的信心。他是一个有欢乐慧、敏捷慧的人,但是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五下分结的彻底摧毁,他变成一位化生者,没有从那个世间回转而在那里应成就涅槃。摩诃男!此人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拥有的对佛陀、法和僧团证实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三束缚的彻底摧毁和随着贪婪、嗔恨和妄想痴迷的逐渐减小,他是一位一还者,在回到此世间只一次后,他将息灭痛苦。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拥有的对佛陀、法和僧团证实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三束缚的彻底摧毁,他是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没有拥有的对佛陀、法和僧团证实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可是,他有这五种事物:信念根、活力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而且他用慧沉思到一个足够的程度后,接受如来所宣布的诸教诫。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即使这些大沙罗树能了知说得好的的和说得不好的,我会作记这些大沙罗树是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它们的目的地。那么,释迦族人色勒那尼,还有更多的吗?摩诃男!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在他死的时候还在从事修学。”
SN.55.25 色勒那尼经 (2)
在迦毘罗卫城。当时,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已经去世了,世尊作记他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于是一群释迦族人,在已经相遇和聚集后,对此痛恨,发牢骚,并抱怨说:““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非同寻常啊,先生!当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已经去世,世尊作记他为一位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时,在这里谁还不是一位入流者呢?释迦族人色勒那尼是一个没有实现修学的人!”
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向他汇报了这件事情。世尊说道:
“摩诃男!当一位优婆塞长久地皈依佛、法、僧团,他怎么可能会去下界呢?因为如果一个正确宣说的人会说任何人:“他是一个长久地皈依佛、法、僧团的优婆塞,” 一个人所说的的就是释迦族人色勒那尼。摩诃男!释迦族人色勒那尼长久地皈依佛、法和僧团,他怎么可能会去下界呢?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对法和僧团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他是一个有欢乐慧、敏捷慧的人,并且他已经成就了解脱。通过诸烦恼的摧毁,在此当生中他进入和住于无烦恼的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亲自以证智实现它。摩诃男!这个人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对法和僧团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他是一个有欢乐慧、敏捷慧的人,但是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五下分结的彻底摧毁,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在此在当生的早期成就究竟智的一个人,或者变成在死时成就究竟智的人,或者变成一位中般涅槃成就者,或者变成一位生般涅槃者,或者变成一位无行般涅槃成就者,或者变成一位有行般涅槃成就者,或者变成上流,去到阿迦腻吒。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对法和僧团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三种束缚(三结)的彻底摧毁,和随着贪婪、嗔恨和妄想痴迷的逐渐缩小,他是一个一还者,再来到这个世间只一次后,他将息灭痛苦。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对法和僧团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随着三种束缚(三结)的彻底摧毁,他是一个入流者,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对法和僧团如是有完全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可是他有这五种事物:信念根、活力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而且他用慧沉思到一个足够的程度后,接受如来所宣布的诸教诫。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在这里,某人没有完全致力于佛陀,并且对他没有完全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同样地,他没有完全致力于法和僧团,并且没有对法和僧团有完全的信心。他不是一个有欢乐慧,也不是一个有敏捷慧的人,并且他还未成就解脱。可是他有这无种事物:他有这五种事物:信念根、活力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而且他对如来有足够的信心,对他有足够的投入。摩诃男!这个人也不去地狱、畜生道、饿鬼界,悲惨之界(苦界),诸恶趣和下界。
摩诃男!设想有一块不好的地,地中不好的一片,还有一些未清除的树桩,并且在那里播撒的种子会被破坏,腐烂,被风吹日晒毁坏,不孕不育,没有安稳地种植,而且天空不会落下适当的降雨量。那些种子会得到成长、增加和扩展吗?
“不会,大德!”
“摩诃男!在这里,一个被糟糕地阐述、被糟糕地宣布、未获解放、无助于平静和被一个没有遍正觉者宣称的法也是如此。我说,这个就象一块不好的地。并且,弟子住于那个法,根据它来实践,适当地实践它,相应地自我行持。我说这个就象不好的种子。
摩诃男!正摩诃男!设想有一块好地,地中好的一片,树桩已经得到善加清除,并且在那里播撒的种子不会被破坏,不会腐烂,不会被风吹日晒毁坏,肥沃孕育,安稳地种植,而且天空会落下适当的降雨量。那些种子会得到成长、增加和扩展吗?
“会的,大德!”
摩诃男!在这里,一个被善加阐述、被善加宣布、已获解放、有助于平静和被一个遍正觉者宣称的法也是如此。我说,这个就象一块好地。并且,弟子住于那个法,根据它来实践,适当地实践它,相应地自我行持。我说这个就象好种子。那么,释迦族人 色勒那尼,还有更多的吗?摩诃男!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在他死的时候还在从事修学。”
被善说、被善教导、出离的、导向平静的、遍正觉者教导的法,我说,这是关于善田,而弟子住于在该法上法、随法行,是如法而行者、随法行者,我说,这是关于善种子,更何况是释迦族人色勒那尼!摩诃男!释迦族人色勒那尼在死时在学上是全分行者。”
SN.55.26 给孤独经 (1)
在迦毘罗卫城。当时,屋主给孤独生了病,备受折磨,重病缠身。那时,屋主给对某位男子如是说道:
“来吧!善男子!去拜访尊者舍利弗,以我的名义用头触他的双足向尊者舍利弗礼敬,然后说道:“大德!屋主给孤独生了病,备受折磨,重病缠身;他用头触他的双足向尊者舍利弗礼敬。” 接着说道:“大德!如果者舍利弗出于怜悯能来到屋主给孤独的住处,那就好了!””
“是的,主人。”那位男子回答道,就去拜访尊者舍利弗,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传达了他的信息。尊者舍利弗以沉默同意。
于是,尊者舍利弗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以尊者阿难为伴,去屋主给孤独的住处。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尊者舍利弗对屋主给孤独说道:“屋主!我希望你承受得住,我希望你在好转。我希望你的痛苦感受在平息而不是增强,并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平息而不是增强。”
“大德!我承受不了了,我不在好转。强烈的痛苦感在增强而不是在平息,并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增强而不是在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对佛的那种怀疑,由于后者,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然而,你对佛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因为你认为对佛的证实的信心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对法的那种怀疑,由于后者,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然而,你对法有如是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因为你认为对法的证实的信心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对僧团的那种怀疑,由于后者,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然而,你对僧团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为你认为对僧团的证实的信心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那种非戒德,由于后者,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然而,你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因为你认为对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那种邪见(wrong view),由于后者,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然而,你拥有正见(right view)。因为你认为正见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屋主!你没有未受教导的凡夫所拥有的那种邪志(wrong intention)……邪语(wrong speech)……邪行(wrong action)……邪业(wrong livelihood)……邪精进(wrong effort)……邪念(wrong mindfulness)……邪定(wrong concentration)……邪智( wrong knowledge)……邪解脱( wrong liberation),随着身体的破裂,死后在悲惨之界(苦界)、一个坏目的地、下界和地狱当中重生那样。然而,你拥有正解脱。因为你认为正解脱在你当中,你的诸疼痛会立刻平息。
那时,屋主给孤独的诸疼痛立刻平息。
那时,屋主给孤独从自己的食物盘拿食物来伺候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阿难。那时,尊者舍利弗食用完毕和收好他的钵时,屋主给孤独拣了一个低矮的座位,在一旁坐下,然后尊者舍利弗这些偈颂感谢屋主给孤独:
“当一个人对如来有信念时,
不动摇并已善加建立,
并且建立于戒德的良好之行,
为圣者们所亲爱和赞扬;
–
当一个人对僧团有信心时
并且其见已经被校正,
他们说其人不贫穷,
其人的生命不空虚。
–
因此,有智慧的人,
忆持佛陀的教导,
他应该投入信念和戒德,
致力于法的信心和眼力。”
那时,尊者舍利弗以这些偈颂感谢屋主给孤独后,起座离开。
于是,尊者阿难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世尊于是对尊者阿难说道:“那么,阿难!你中午从哪里来呢?”
“大德!屋主给孤独被尊者舍利弗以这样和那样的教诫所教导。”
“阿难!尊者舍利弗是贤智的,他有大慧,确实他能以十种方式来分析四入流支。”
SN.55.27 给孤独经 (2)
在舍卫城(At Savatthı)。当时,屋主给孤独生了病,备受折磨,重病缠身。那时,屋主给对某位男子如是说道:
“来吧!善男子!去拜访尊者舍利弗,以我的名义用头触他的双足向尊者舍利弗礼敬,然后说道:“大德!屋主给孤独生了病,备受折磨,重病缠身;他用头触他的双足向尊者舍利弗礼敬。” 接着说道:“大德!如果尊者舍利弗出于怜悯,能来到屋主给孤独的住处,那就好了!””
“是的,主人。”那位男子回答道,就去拜访尊者舍利弗,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传达了他的信息。尊者舍利弗以沉默同意。
于是,尊者舍利弗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以尊者阿难为伴,去屋主给孤独的住处。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尊者舍利弗对屋主给孤独说道:“屋主!我希望你承受得住,我希望你在好转。我希望你的痛苦感受在平息而不是增强,并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平息而不是增强。”
“大德!我承受不了了,我不在好转。强烈的痛苦感在增强而不是在平息,并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增强而不是在平息。”
“屋主!一位拥有四种事物的未受教导的凡夫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是哪四种呢?
屋主!在这里,未受教导的凡夫有对佛的怀疑,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佛的怀疑时,就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未受教导的凡夫有对法的怀疑,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法的怀疑时,就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未受教导的凡夫有对僧团的怀疑,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僧团的怀疑时,就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未受教导的凡夫不具戒德,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非戒德时,就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屋主!拥有四种事物的未受教导的凡夫有惊骇、有焦急和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屋主!拥有四种事物的已受教导的圣弟子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是哪四种呢?
屋主!在这里,已受教导的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而 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佛那种证实的信心时,他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已受教导的圣弟子对法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法那种证实的信心时,他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已受教导的圣弟子对僧团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僧团那种证实的信心时,他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再者,屋主!已受教导的圣弟子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而且当他在自己当中看到对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那种证实的信心时,他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屋主!拥有四种事物的已受教导的圣弟子没有惊骇、没有焦急和没有即将死亡的恐惧。”
“阿难大德!我不恐惧。为什么我要恐惧呢? 大德!因为我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大德!我对法……我对僧团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而且对于世尊所教导的在家人这些修学的规则,我在自己当中没有看见有任何打破。”
“屋主!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收益。屋主!你善加获得了它。屋主!你已经宣布了入流之果。”
SN.55.28 可怕的敌意经 (1) (或给孤独 (3))
(与SN.12.41 五种可怕的敌意(1)相同)
在舍卫城。
那时,屋主给孤独(Anathapindika)去拜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如是说道:
“屋主!当一位圣弟子的五种可怕的敌意(five fearful animosities)已经平息,具备四预流支(th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四入流支),以智慧善加看见和善加洞察圣道(the noble method)时,如果他愿意,他就能为自己授记:“我已除尽地狱(finished with hell)、畜生界(the animal realm)、饿鬼道(the domain of ghosts)。我已除尽悲惨之界(苦界)(the plane of misery) 、恶趣(the bad destinations)、下界(the nether world)。我是入流者(stream-enter;须陀洹),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确定,以正觉为我的终点。
是哪五种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了呢?屋主!一位杀生者,因杀生之行而产生在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不杀生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
屋主!一位未给予而取者(who takes what is not given),因未给予取而产生在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这样,对非未给予而取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
屋主!一位邪淫者(who engages in sexual misconduct) ,因邪淫而产生在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非邪淫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
屋主!一位妄语者(who speaks falsely),因妄语而产生在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非妄语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
屋主!一位对果酒、烈酒、麻醉品沉溺者,因沉溺于果酒、烈酒、麻醉品而而产生在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不沉溺于果酒、烈酒、麻醉品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经平息。这些是已经平息的五种可怕的敌意。
(2)
什么是他具备的四预流支呢?屋主!在这里,圣弟子对佛如是具备一种证实的的信心:“此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御者们的无上调御者、众天人之师、佛陀和世尊。” 圣弟子对法具有一种证实的的信心:“法是由世尊谆谆教导的的、直接可见的、即时的、吸引人来见的、适宜的和智者自己体验的。” 圣弟子对僧团具有一种证实的的信心:“世尊的弟子僧团实践善道(the good way),实践直道(the straight way),实践真道(the true way),实践宜道(the proper way),是四双(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八辈(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的圣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养(gifts),值得殷勤相待(hospitality),值得受人布施(offerings),值得虔诚的致敬(reverential salutation),是此世间的无上的福田。”
圣弟子具有高贵者们所推崇的戒德:“无毁坏的(unbroken)、无撕裂的(untorn)、无污点的(unblemished)、无杂色的(unmottled)、自在的(freeing)、受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ungrasped)和导致定的(leading to concentration)。”
这就他具有的四预流支。
什么是以智慧很好第看见和善加洞察的圣道(noble method)呢?屋主!在这里,圣弟子能对缘起如是密切地和仔细地如理思维:“当这个存在,则有那个;当这个生起,则那个生起。当这个不存在,则没有那个;当这个息灭,则那个息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行;以行为条件而有识(consciousness);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处(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处为条件而有触(contact);以触为条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craving);以渴爱为条件而有取(cling);以取为条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为条件而有生(birth);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但以无明的无余褪去(the remainderless fading away)与息灭(cessation)而诸行息灭;以诸行息灭而识息灭;以识息灭而名色息灭;以名色息灭而六处息灭;以六处息灭而触息灭;以触息灭而受息灭;以受息灭而渴爱息灭;以渴爱息灭而取息灭;以取息灭而有息灭;以有息灭而生息灭;以生息灭而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息灭,这样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这就是以智慧善见和善察圣道。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种可怕的敌意平息下来,具备四预流支,以智慧善加看见和善加洞察圣道时,如果他愿意时,他就能为自己授记:“我已除尽悲惨之界(苦界)(the plane of misery) 、恶趣(the bad destinations)、下界(the nether world)。我是入流者(stream-enter;须陀洹),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确定,以正觉为我的终点。”
SN.55.29 可怕的敌意经 (2)
在舍卫城。那时,众多比丘去拜见世尊…… 在一旁坐下。在他们坐于一旁时,世尊于是对他们说道:
(所有的都与前经相同;与SN.12.42相同。)
SN.55.30 离车人(The Licchavi)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那时,离车人大臣难陀迦(Nandaka)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世尊于是对他说道:
“难陀迦!一位拥有四种事物的圣弟子是一个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是哪四种呢?难陀迦!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对法……对僧团……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难陀迦!拥有这四种事物的圣弟子是一个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他的目的地。
进一步,难陀迦!具备这四种事物的一位圣弟子,变得具有很长的寿命,不论天或人;他变得具有美貌,不论天或人;他变得具有快乐,不论天或人;他变得具有名声,不论天或人;他变得具有统治权,不论天或人。那么,难陀迦!没有从其他众沙门或众婆罗门听说过它,我说这个;相反,我只是说我
我自己已经知道和了之的东西。”
当如是所说时,一位男子对离车人大臣难陀迦说道:“大德!是该沐浴的时候了。”
“我说,那种外在的沐浴,现在已经足够了。这种内在的沐浴,即对世尊的信心将足够充分。”
第三品色勒那尼品终。
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Chanworld.org】2018.03.28-2018.09.11-1.2-MG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