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我”与轮回、业力】一文中初步解释了什么是轮回和业力,由于需要这篇内容做铺垫,并没有完全说明白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些问题,从认知上解决“无我”与“轮回”看似相悖的矛盾,我们先要认识世俗谛与究竟谛,才能明白问者与答者的立场,才能明白佛法
标签: 体悟
山海會-涅槃合唱團
涅槃這個詞對不少美國人而言,是個搖滾樂團的名字。它的主要創團者名叫柯特·科本(Kurt Cobain),已於 1994年在美國的西雅圖自殺身亡,年僅二十七歲。涅槃合唱團(Nirvana)的唱片全球銷量超過7500萬張,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樂團之一。
行者阿一:“无我”与轮回、业力-转
在【认识“我”与“无我”】一文中解释了佛法的无我观,知道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可问题来了:
“既然五蕴无我,那是谁在轮回?”
“如果是五蕴在轮回,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都说业力是推动轮回,那业力是如何将每一期生命一一对应?”
“业力是自做自受,还是他做他受?抑或我做他受,他做我受?”
行者阿一:认识我与无我-转
不管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古往今来,这些关于“我”的问题都是人们安放自我意识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也是宗教和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14回禅世界佛法修学研讨会:执取、依着和执着 PDF 幻灯片
第14回禅世界佛法修学研讨会:执取、依着和执着
世界青年佛教会 (WYMBA)
禅世界 (Chanworld.org)
2020-12-18
12月18日研讨会-佛法修行中的执取、依着与精进
禅世界佛法修学研讨会
主办:世界佛教青年会(WYMBA)和禅世界(Chanworld.org)
佛法修行中的执取、依着与精进
Scrutinizing Clings, Attachments, and Energies in Buddhist Practicing
禅世界修学组
美国东部时间 2020年12月18日 周五 晚8:00-10:00pm ET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9日 周六早晨 9:00-11:00am)
【关键词】:现代修行、执取、依着、精进、痛苦(sufferings)、烦恼(taints)
梅塔-现代修行人解决烦恼的七种途径
人类从文明之初到当代跨越了几千年,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进步越来越神速,人们的幸福感也似乎越来越强。可是与此同时,人们对极大丰富的感官享乐的渴爱(craving)和疆域越来越广的无明所产生的烦恼,是否减少了呢?至少现代修行人的感受并非如此。
禅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禅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METTA MEDITATION CENTER
慈悲修行中心由禅世界之友建立。修行中心参照传统中国大乘佛教寺庙的典型布局。
苟嘉陵-佛教並沒有反對情愛與性
現代不少人之所以對佛教不大有好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誤以為佛教反對和性(sex) 有關的一切。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因為事實只是佛陀在世時,跟隨他學法的「常隨眾」大都是出家人。但這絕不代表佛弟子裡就沒有在家人,佛陀也從沒有要求在家人必須出家才可學法。筆者既然提倡佛教的現代化,當然就有需要對此誤解予以澄清。否則不少人會誤以為佛教反對情愛與性,以為修學佛法就須「斷慾」。但這不是事實。以修行角度來說,這種看法也是不正確的。
苟嘉陵-现代人应如何了解四谛
【禅世界按】:本文反映了苟嘉陵居士在佛教现代化领域的重要思想突破,值得致力于用佛教利益现代人和当代社会的修学者的反复阅读和思考。
佛陀所说的四谛(苦、集、灭、道)之所以没有被现代人普遍了解、亲近与接受,是因为它被许多人误解为很灰,很冷,也很玄的东西。但这个误解的形成,其实是一种「时空错乱」。因为事实上四谛一点也不玄,更不灰色,反而是很实际,也是和人的生活与经验密切相关的。若要把这其中的因缘搞清楚,就需要我人对佛教所发源的文化土壤有些认识。
梅塔-个人解放是佛教现代化的主题之一
在佛法修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关解脱(liberation)和觉悟(Enlightenment)关系的讨论,往往涉及佛教的宗派如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与联系。我们所提倡的佛教现代化,主张将历史上的门户之见搁置一旁,特别是要把古代佛教发展中受制于当时文明程度和人们理性认识而产生的佛教古董如大量的无名或托名的论师所造教义、腐败的印度后期秘密大乘教法及其流续加以清除,回归佛陀的核心教义,让佛教焕发佛陀解脱觉悟精神的光辉,利在当代,泽及未来。
山海會-解脫是菩薩的能力
這句話可能不少法友會不愛聽。但我們既然要弘揚佛法,並希望佛法的修行能現代化,就不能不把這層法義予以釐清。因為由菩薩道的角度來看,解脫自在力是菩薩必備的能力。如果沒有它,所謂的行菩薩道會成為失能與失衡。這也就是筆者多年以來一直提倡「菩薩道應以解脫道為基礎」的主要原因。而且這不是筆者硬要如是說,而是菩薩道本來如此。因為三十七道品(註釋一)原本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部份。而三十七道品主要講的就是解脫道的修行。
苟嘉陵-別解脫與別別解脫
一個人活在世間,有可能獨求解脫嗎?這是法友梁兆康兄在一個月一次的佛法研討會上所提出來的疑問。
我覺得這個疑問很重要,所以用它作般若廣場十月的討論專題。因為它不只是牽涉到北傳與南傳佛教法義上的一個分岐(關於菩薩道的價值),而且也牽涉到佛法現代化的核心議題———菩薩道是應以解脫道為基礎嗎?還是它們根本就存在著本質性的矛盾,而無法相容呢?對此,我必須提出看法予以釐清。
第11回研讨会-个人的觉悟与关怀-大选之前PDF幻灯片
第11回研讨会-个人的觉悟与关怀-大选之前PDF幻灯片
主题发言:苟嘉陵、王瑞芸、梁兆康、谌飚、宗航
2020-09-25
10-23研讨会-个人修行与生活层面关系的思考
欢迎参加,现在就在日历上标记好。请转发给感兴趣的朋友们。谢谢。
欢迎同修投稿和作主题发言。
主办:世界佛教青年会(WYMBA)和禅世界(Chanworld.org)
个人修行与生活层面关系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 Aspects
禅世界修学组
包括个人修行在佛教中的定位,对个人修行与生活层面包括亲密关系的思考等等。
【关键词】:佛教、个人修行、生活层面、关系(亲密关系)
美国东部时间 2020年10月23日 周五 晚8:00-10:00pm ET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4日 周六早晨 8:00-10: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