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3.1-10、SN.3.11-20 和 SN.3.21-25。
第一篇 有偈篇
《相应部》卷3【禅世界版】1
第三章 拘萨罗相应(相应三)
第一品(束缚品)
SN.3.1-10
SN.3.1 年轻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去拜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乔达摩大德也会声称“我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吗?”
“大王!假如一个能正确宣说的人说任何人“他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 ,那么只有我这样的人才可能如此正确宣说。大王!因为我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
“乔达摩大德!甚至那些作为传承和团体的领袖、导师,知名的、著名的和被众人公认为圣人的开山祖师的沙门和婆罗门,即如富兰那迦叶(Puruna Kassapa)、末伽利瞿舍罗(Kakkhali Gosala)、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apaputta)、删闍耶吠罗底子(Sanjaya Belatthiputta)、迦据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阿耆多翅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i)等,当我问他们是否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时,他们没有声称已经证悟办道。那么为何乔达摩大德,当他如此年纪轻轻且新近出家,就声称已经觉醒至无上遍正觉呢?”
“大王!有四种事物不应该被轻侮和蔑视为“年轻”。是哪四种呢?大王!一位刹帝利不应该被轻侮和蔑视为“年轻”;大王!一条蛇不应该被轻侮和蔑视为“年轻”;大王!一团烈火不应该被轻侮和蔑视为“年轻”;大王!一位比丘不应该被轻侮和蔑视为“年轻”。这些就是四种事物。”
世尊如是所说。说完这个后,善逝、大师又进一步说道:
374 “对于出生显贵的一位刹帝利,
一个人不能轻侮他为“年轻”。
一位具有显赫名声且出生高贵的王子:
一个人不能蔑视他为“年轻”。
375 因为这位刹帝利假如得到王位,
会是人们的王,
当他发怒时,会对一个人
处以一种严厉的王家惩罚。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应该回避他。
–
376 如果在村庄或林野偶尔看见一条蛇,
一个人不能轻视它为“年轻”,
一个人不能蔑视它为“年轻”:
377 因为那条凶猛的蛇,
会以各种不同的形色游走显现,
它会攻击和咬啮愚蠢的人,
不论一个男人或女人。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应该回避它。”
–
378 对吞噬众物的一团烈火,
一个人不能轻侮它为“年轻”。
卷起黑烟的大火,
一个人不能蔑视它为“年轻”。
379 因为假如它得到一批柴薪燃料,
已经成为大火之后,
它会攻击与焚烧愚蠢的人,
不论一个男人或女人。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应该回避它。
–
380 当一团卷起黑烟的大火,
烧掉一个山林时,
随着日夜的流逝,
幼芽们在那里再次焕发生机。
381 可是假如一位戒德具足(of perfect virtue)的比丘,
用他的戒德之火锻炼自身,
一个人既没有儿子们与牛群,
他的继承人们也得不到财富。
他们没有子嗣和继承人,
就像棕榈树们的树桩。
–
382 因此,一个明智的人,
出于对他自己利益的考虑,
应该总是适当地对待这些事物:
一条凶猛的蛇与一团烈火,
一位著名的刹帝利,
和一位戒德具足的比丘。”
当世尊说完上面的话,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对世尊说道:“大德!太伟大了!大德!太伟大了!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同样地,世尊以种种方法来阐明正法。大德!我皈依世尊、法和比丘僧团。大德!请世尊把我作记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
SN.3.2 一个人经
在舍卫城。 那时,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去拜见世尊,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有多少种事物,当它们在一个人当中生起时,为了他的损害、痛苦和不适而生起呢?”
“大王!有三种事物,当它们在一个人当中生起时,为了他的损害、痛苦和不适而生起。是哪三种呢?它们是贪婪(greed)、嗔恨(hatred)和妄想痴迷(delusion)。这些是三种事物,当它们在一个人当中生起时,为了他的损害、痛苦和不适而生起。
383 贪婪、嗔恨和妄想痴迷,
从一个人当中生起,
如同其果实摧毁芦苇一般,
它们会伤害充满邪恶之心的人。”
【注】:《南传法句经》(Dharmapada;了参法师译)第164句里说有种格他格草(Katthaka; 芦苇之属;名为格他格竹Velu-Sankhata-Katthaka),一旦结实,就会死亡。
SN.3.3 衰老和死亡经
在舍卫城。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对于已经出生的人来说,除了衰老死亡之外还有其它什么可期望的呢?”
“大王!对于已经出生的人来说,除了衰老死亡之外没有其它什么可期望的。甚至在那些大富的众刹帝利的情形中,尽管他们富庶,有许多财富和财产,大量的金银,很多财宝和物产,以及钱财、谷物,也是如此 – 因为他们已经出生,除了衰老死亡之外没有其它什么可以期望。甚至在那些大富的婆罗门的情形中,尽管他们富庶,有许多财富和财产,大量的金银,很多财宝和物产,以及钱财、谷物,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出生,除了衰老死亡之外没有其它什么可以期望。甚至在那些成就阿罗汉的比丘们的情形中,尽管他们烦恼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已经放下重负、已经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存在(有)的诸束缚已被彻底摧毁,已经以究竟智获得彻底解脱,也是如此:对他们来说,甚至身体屈从于破裂,屈从于被放下。”
384 “国王们的漂亮战车们受到磨损,
这个身体也经历衰退。
但善的正法不会衰退:
而善人与善人们一同如此宣说。”
SN.3.4 爱人经
在舍卫城。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在这里,当独自隐退远离时,我在心里如是反思:“谁待己如爱人呢?而谁待己如仇寇呢?” 接着,大德!我想道:“那些以身行恶、以语行恶和以意行恶的人,他们待己如仇寇。即使他们会说:“我们以爱人待己”,而他们仍待己如仇寇。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他们对待自己的所作,与仇敌对待仇敌所作的方式一致,因此他们待己如仇寇。 但是那些以身行善、以语行善和以意行善的人,他们待己如爱人。即使他们会说:“我们以仇寇待己”,而他们仍待己如爱人。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所作,与爱人对待爱人所作的方式一致,因此他们待己如爱人。 ”
(世尊:)
“它的确如此,大王!它的确如此,大王! ”
“大王!那些以身行恶、以语行恶和以意行恶的人,他们待己如仇寇。即使他们会说:“我们以爱人待己”,而他们仍待己如仇寇。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他们对待自己的所作,与仇敌对待仇敌所作的方式一致,因此他们待己如仇寇。 但是那些以身行善、以语行善和以意行善的人,他们待己如爱人。即使他们会说:“我们以仇寇待己”,而他们仍待己如爱人。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所作,与爱人对待爱人所作的方式一致,因此他们待己如爱人。”
(世尊接着说如下偈诵:)
385 “如果待自己如爱人,
那么一个人不应该朝向邪恶制约自己,
因为幸福,
是不易被作了一个恶行的人所获得。
–
386 当被终结者所俘获,
在离弃人的状态时,
一个人能确切称自己的是什么呢?
一个人离开时能带走什么呢?
什么如影随形,
与他同去不离呢?”
–
387 诸福德与邪恶两者,
一位凡夫在这里造作它们:
这确实是一个人自己的,
这个人离去时能把它们带走;
它们如影随形,
与他同去不离。
–
388 因此,一个人应该行善,
作为来世的一种积聚。
诸福德是过活的众生的供养,
当它们在另一个时间生起之时。”
SN.3.5 守护自己经
在舍卫城。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
“大德!在这里,当独自隐退远离时,我在心里如是反思:“谁守护自己呢?谁不守护自己呢?” 接着,大德!我想道:“那些以身行恶、以语行恶和以意行恶的人,他们没有守护自己。” 即使象军团会守护他们,或骑兵团会守护他们,或战车团会守护他们,或步兵团会守护他们,而他们仍未守护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守护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因此,他们未能守护自己。大德!但是那些以身行善、以语行善和以意行善的人,即使没有象军团守护他们,或没有骑兵团守护他们,或没有战车团守护他们,或没有步兵团守护他们,他们仍然守护了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这些守护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因此他们守护了自己。”
“它的确如此,大王!它的确如此,大王!”
“大王!那些以身行恶、以语行恶和以意行恶的人,他们没有守护自己。即使象军团会守护他们,或骑兵团会守护他们,或战车团会守护他们,或步兵团会守护他们,而他们仍未守护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守护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因此,他们未能守护自己。大王!但是那些以身行善、以语行善和以意行善的人,即使没有象军团守护他们,或没有骑兵团守护他们,或没有战车团守护他们,或没有步兵团守护他们,他们仍然守护了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这些守护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因此他们守护了自己。
389 以身克制为好,
以语克制也为好;
以意克制为好,
到处能克制为好。
小心谨慎,处处克制,
一个人就能称之为得到保护。”
SN.3.6 很少经
在舍卫城。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大德!在这里,当独自隐退远离时,我在心里如是反思:“在此世间这样的人们很少,当他们获得优越的财富时,不沉迷、不疏忽放逸、不贪求诸感官享乐和不恶待其他众生。” 而在此世间那些人们却更多,当他们获得优越的财富时,他们沉迷、疏忽放逸、贪求诸感官享乐和恶待其他众生。”
(世尊:)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
“大王!在此世间这样的人们很少,当他们获得优越的财富时,不沉迷、不疏忽放逸、不贪求诸感官享乐和不恶待其他众生。” 而在此世间那些人们却更多,当他们获得优越的财富时,他们沉迷、疏忽放逸、贪求诸感官享乐和恶待其他众生。”
(世尊宣说此偈:)
390 “在他们的诸欲望和财富上迷恋,
贪婪,被诸感官欲望惹得头昏目眩,
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
犹如鹿堕入设置的陷阱。
之后他们会得到更苦的果报,
因为恶行是其结果。”
SN.3.7 法庭经
在舍卫城。拘萨罗国(Kosala)波斯匿(Pasenadi)王,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大德!在这里,当我坐在法庭中时,我看见甚至那些大富的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屋主,尽管他们富庶,有很多财富和财产,大量的金银,很多财宝和物产,以及钱财和谷物,他们借诸感官娱乐为名,以诸感官娱乐为由,为了诸感官娱乐的缘故,有意地存心说谎。接着,大德!我想道:“现在我对法庭受够了!” 现在让“贤面”依他的诸裁断让众人所知吧。”
(世尊:)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大王!甚至那些大富的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屋主,尽管他们富庶,有很多财富和财产,大量的金银,很多财宝和物产,以及钱财和谷物,他们借诸感官娱乐为名,以诸感官娱乐为由,为了诸感官娱乐的缘故,有意地存心说谎。那将导致他们在以后很长时间的损害和痛苦。”
391 “在他们的诸欲望和财富上迷恋,
贪婪,被诸感官欲望惹得头昏目眩,
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
犹如鱼儿陷入撒开的罗网。
之后他们会得到更苦的果报,
因为恶行是其结果。”
【注】:关于“贤面”,庄春江大德注:“「现在贤面将以法庭被看到」(bhadramukho dāni aḍḍakaraṇena paññāyissatī’”ti),菩提比丘长英译为:「现在是好面将被知道他的审判。」(Now it is Good Face who will be known by his judgements.)。按:《显扬真义》说:当国王坐在法庭中时知道大臣(amaccā)收贿(lañjaṃ),而想:「毘琉璃(viṭaṭūbho, Viḍūḍabho)将军现在将主持自己的统治。」依此,「贤面」是国王的儿子毘琉璃,但菩提比丘长老依〈本生〉No.465的因缘(序)说前将军Bandhula的可能性比毘琉璃大。”
SN.3.8 茉莉(Mallika)经
在舍卫城。当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与茉莉王后一起去宫殿上层。然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茉莉王后说道:“茉莉!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你对你自己更亲爱吗?”
“大王!没有任何其他人比我对我自己更亲爱。可是,大王!有任何其他人比你对你自己更亲爱吗?”
“茉莉!对我来说也是着这样,没有任何其他人比我对我自己更亲爱。”
然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从宫殿下来,去拜见世尊。抵达后,他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世尊说道:“大德!我与茉莉王后一起去宫殿上层。然后我对茉莉王后说道:“茉莉!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你对你自己更亲爱吗?” 大德!茉莉皇后对我说道:“大王!没有任何其他人比我对我自己更亲爱。可是,大王!有任何其他人比你对你自己更亲爱吗?” 大德!我对茉莉皇后说道:“茉莉!对我来说也是着这样,没有任何其他人比我对我自己更亲爱。”” 世尊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含义后,于是宣说此偈:
“以心游历一切之处后,
从未在任何地方发现比自己更亲爱自己的人。
同样地,每个人都对自己最为亲爱;
因此亲爱自己的人,
不应该伤害其他人。”
SN.3.9 牲祭(Sacrifice)经
在舍卫城。当时,一个大牲祭已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准备完备: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头山羊、五百头公羊,被带到柱子上作为牺牲。他那些被惩罚和恐惧吓坏的奴隶、奴仆和工人们,泪流满面地忙着准备工作。
那时,众多比丘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进入舍卫城托钵乞食。
比丘们在舍卫城为了托钵乞食而行,从施食处返回,食毕,去拜见世尊。抵达后,比丘们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说道:“大德!一个大牲祭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准备完备: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头山羊、五百头公羊,被带到柱子上作为牺牲。他那些被惩罚和恐惧吓坏的奴隶、奴仆和工人们,泪流满面地忙着准备工作。”
那时,世尊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含义后,当时宣说这些偈颂:
393 “马祭,人祭,
掷棒祭,酒祭,无遮祭(Sammapasa, vajapeyya, niraggala):
这些充满着暴力的大祭,
不会带来大果报。
–
394 秉持正行的圣人们不会参加那种牲祭,
那里种种的山羊、绵羊和牛群,
被屠宰和杀戮。
–
395 但是当诸牲祭没有暴力时,
总是由家庭的习俗而供奉,
那里没有种种的山羊、绵羊和牛群
被屠宰和杀戮:
秉持正行的圣人们,
会参加这样的牲祭。
–
396 一个智者应该供奉,
这一种带来大果的牺牲。
对供奉这样的牺牲的一个人来说,
它的确较为良善,而不是更为邪恶。
这样一个牺牲确实巨大,
并且天神们也会十分高兴。”
SN.3.10 系缚(Bondage)经
当时,一大群人被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绑缚 – 有些用绳子,有些用脚镣,而有些用锁链。
那时,众多比丘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进入舍卫城托钵乞食。
比丘们在舍卫城为了托钵乞食而行,从施食处返回后,食毕,去拜见世尊。抵达后,比丘们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说道:“大德!一大群人被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绑缚 – 有些用绳子,有些用脚镣,而有些用锁链。”
那时,世尊知道这件事的含义后,当时宣说这些偈颂:
397 “用铁、木或绳索制作的系缚,
智者们说它们并不坚固;
迷恋于珠宝和耳环,
焦虑于妻子和孩子们 –
398 智者们说这个却是坚固的系缚,
下作、柔软,却难解脱。
但是甚至他们切断这个而出家漫行,
无所希冀,已经舍弃诸感官享乐。”
第一品(初品)终。
SN.3.1-10、SN.3.11-20 和 SN.3.21-25。
【Chanworld.org】2017.6.29-2018.05.26-1.2-MG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