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我”与轮回、业力】一文中初步解释了什么是轮回和业力,由于需要这篇内容做铺垫,并没有完全说明白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些问题,从认知上解决“无我”与“轮回”看似相悖的矛盾,我们先要认识世俗谛与究竟谛,才能明白问者与答者的立场,才能明白佛法
标签: 禅修
行者阿一:“无我”与轮回、业力-转
在【认识“我”与“无我”】一文中解释了佛法的无我观,知道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可问题来了:
“既然五蕴无我,那是谁在轮回?”
“如果是五蕴在轮回,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都说业力是推动轮回,那业力是如何将每一期生命一一对应?”
“业力是自做自受,还是他做他受?抑或我做他受,他做我受?”
行者阿一:认识我与无我-转
不管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古往今来,这些关于“我”的问题都是人们安放自我意识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也是宗教和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禅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禅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METTA MEDITATION CENTER
慈悲修行中心由禅世界之友建立。修行中心参照传统中国大乘佛教寺庙的典型布局。
南传上座部佛教常诵的《慈经》
KN.5.1.8 第八章 善意经;慈经;Goodwill
【注】:此经以《慈经》之题闻名,很多上座部佛教修行人作为日常所诵之经。
Snp.1.143
一个要获得突破达致寂静境界的
擅长于诸目标的人会做到:
有能力,正直,直率,
易于教导,柔和,不狂妄我慢,
【预告】禅世界研讨会:止观的介绍与学习-1
禅世界学习组
美国东部时间 2020年5月22日 周五 晚8:00-9:30pm EDT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3日 周六早晨 8:00-9:30am)
作为一个长期的研讨主题,介绍和学习止观。
涉及大乘佛教禅修和上座部佛教禅修的知识性介绍与基础学习。
做佛陀的学生,努力学习,一起成长。
【关键词】:止观、上座部禅修、大乘禅修、天台
美国佛教会Zoom禅修网络共修-菩提比丘-吉祥比丘
美国佛教会 ZOOM 禅修共修
菩提比丘 周三 7:00–8:00pm EDT
吉祥比丘 周日 7:00–8:00 pm EDT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略讲南怀瑾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着作。全书凡一百卷,八十馀万字,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目标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宗镜录》的书名即由此而来。《宗镜大纲》为清雍正皇帝御录的二十卷本(維基百科)。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积数载之功,怀继绝救孤之心,更为欲研《宗镜录》而不得其门者,不惜眉毛拖地,开演《宗镜》要以,以其熠熠之智,使和氏玉璧顿剖,衣珠乍现;谆谆之言,令后学妄情渐驯,慈慧尽生。后根据南怀瑾先生当初讲课录音整理成书,名之为《宗镜录略讲》
梅塔:现代人所需要的出离
中文博大精深很有意思,如果从字面上看一个概念,是无法知道其确切含义的,比如厌离、舍离、出离和断离等,对现代人来说不太容易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只是名相的游戏,佛陀他老人家如果看到这种文字游戏,要么保持圣默,要么直斥荒谬,因为这种名相游戏与佛教的目标即解脱觉悟毫不想干。
苟嘉陵:寻找佛教现代化「见和同解」的修行基础
在现代这种崇尚优胜劣败与高度竞争的人类文化环境里,什么才是弘扬佛法最好与最合适的模式呢?这个问题对关心佛法现代化的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个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而且必将会是众说纷纭。笔者仅能就自己的所知所见提出几点供大家参考。讲的是对还是不对,还要请十方的善知识们不吝指正。
启发觉音撰写《清净道论》的《中部-六清净经》
该经包含了佛陀清净道的修行之法,可以用它来衡量自己修行的程度。当然对于那些自称有解脱证悟成就的人,本经是试金石或能破之金刚。据说该经启发觉音撰写《清净道论》。
关于皈依和禅修 – 尊者阿难的讨论 (MN.3.108)
“婆罗门!没有任何单独一位比丘在每一个和所有方式中具备已经证悟和遍正觉的世尊所具备的所有那些品质。因为世尊是未生起道的唤起者,未产生道的产生者,未宣告道的宣告者;他是道的知道者、道的发现者和道的娴熟者。而他的弟子们现在住于道的随行,并且以后变成道所拥有者。”
【转载】道一法师大觉寺《让心经融入生活和修行》讲义PDF
道一法师的《让心经融入生活与修行》及带领大家共同参与的《禅修观空工作坊》圆满结束了。再一次真诚地感谢法师,煞费苦心地为基础各自不同的学员採撷教材,严谨而善巧地解释佛法的结构。谢谢!
山海会:什么是怀疑?
现代为什么会被称为「末法时代」呢?是因为与佛陀在世时相隔了「多少年」吗?事实上这个说法不只是似是而非,而且也是不合佛法的。因为时间也是万法中的一法,是没有自性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圣龙树才会在中观论裡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如果是这样,何以现代会是末法时代,而使得修行佛法好似变得比登天还难了呢?其实答桉仍是在修行人自己,而非关时间或时代的事。
梅塔:怀疑精神与佛教现代化
传统的佛教宗派如上座部、大乘和金刚乘等,一般来说对待佛陀和其教导是万分崇敬的。虽然在历史上中国禅宗某些禅师“呵佛骂祖”(如云门文偃),可是会其意者知道他们本意是破除修行人对佛陀和佛教教条的的盲目崇拜,要求佛学修行人自立自强而已。甚至佛陀提到的所谓使心烦恼而障碍智慧的五盖中的“怀疑”也是禅宗大师们所鼓励的 – “有疑才有悟”,他们参禅让人累积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