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12【禪世界版】7

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第二篇 因緣篇

《相應部》卷12【禪世界版】7

第一章 因緣相應 (相應十二)
第七品 大品

SN.12.61-70


SN.12.61 未受教導經 (1)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一個未受教導的凡夫或許能對由四大組成的身體厭離(revulsion)、冷靜離欲(dispassionate)和解脫(liberated)。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可以看見這個由四大組成的身體的成長與衰老,看見拿起和放在一旁。因此,一個未受教導的凡夫或許能對由四大組成的身體厭離、冷靜離欲和解脫。

可是,比丘們!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對稱為心(mind)、心態(mentality)、識(consciousness)的事物,不能厭離、冷靜離欲、解脫。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長久以來,他對此堅持(held to)、據為己有(appropriated),如是執取(grasped):「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 因此,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對此不能厭離、冷靜離欲和解脫。

比丘們!寧願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把四大組成的身體當作為我,而不是把心當作我。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可看見這個由四大組成的身體有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或更久的持續。可是,比丘們!那稱為心、意和識的事物,日日夜夜都在作為一個事物生起,而作為另一個事物息滅。

比丘們!猶如在一片山林里遊盪的猴子,抓住一根樹枝,放掉後抓住另一根樹枝,然後再放掉又抓住另一根樹枝一般,同樣地,那稱為心、意和識的事物,日日夜夜都在作為一個事物生起,而作為另一個事物息滅。

在那裡,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如是密切和仔細地注意思惟:「當這個存在,則有那個;當這個生起則那個生起;當這個不存在,則那個不會生起;這個息滅,則那個息滅。即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以行為條件而有識;……這就是整個苦蘊的集起。但是以無明的無餘消褪與息滅而行滅;以諸行的息滅而識得到息滅;……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息滅。」

比丘們!當如是觀察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會對色(form)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諸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冷靜離欲(dispassionate),因冷靜離欲而其心解脫。當它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它解脫了」。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SN.12.62  未受教導經 (2)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一個未受教導的凡夫或許能對由四大組成的身體厭離(revulsion)、冷靜離欲和解脫(liberated)。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可以看見這個由四大組成的身體的成長與衰老,看見拿起和放在一旁。因此,一個未受教導的凡夫或許能對由四大組成的身體厭離、冷靜離欲和解脫。

可是,比丘們!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對稱為心(mind)、心態(mentality)、識(consciousness)的事物,不能厭離、冷靜離欲、解脫。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長久以來,對此堅持(held to)、據為己有(appropriated),如是執取(grasped):「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 因此,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對此不能厭離、冷靜離欲和解脫。

比丘們!寧願這位未受教導的凡夫把四大組成的身體當作為我,而不是把心當作我。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可看見這個由四大組成的身體有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或更久的持續。可是,比丘們!那稱為心、意和識的事物,日日夜夜都在作為一個事物生起,而作為另一個事物息滅。

比丘們!猶如在一片山林里遊盪的猴子,抓住一根樹枝,放掉後抓住另一根樹枝,然後再放掉又抓住另一根樹枝一般,同樣地,那稱為心、意和識的事物,日日夜夜都在作為一個事物生起,而作為另一個事物息滅。

在那裡,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如是密切和仔細地注意思惟:「當這個存在時,則有那個;當這個生起時,則那個生起;當這個不存在時,則那個不會生起;當這個息滅時,則那個息滅。」

比丘們!以體驗為快樂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快樂的受。隨著體驗為快樂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快樂的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以體驗為痛苦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苦受。隨著體驗為痛苦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苦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以體驗為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受。隨著體驗為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

比丘們!猶如把兩條木柴合在一起磨擦,生熱著火;當分開那兩條木柴並放在一旁,產生的熱便會息滅和平息一般,同樣地,以體驗為快樂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快樂的受。隨著體驗為快樂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快樂的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以體驗為痛苦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苦受。隨著體驗為痛苦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苦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以體驗為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的觸為緣而生起一個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受。隨著體驗為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的觸的息滅,相應的以此觸為緣所生的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樂的受便會息滅(ceases)和平息(subsides)。

比丘們!當如是觀察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會對觸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冷靜離欲(dispassionate),因冷靜離欲而其心解脫。當它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它解脫了」。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SN.12.63 兒子的肉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有這四種營養物,令已投生的眾生得到保持,並幫助將要投生的眾生得到投生。是哪四種營養物呢?第一種是或粗劣的或精細的可食營養物,第二種是觸營養物,第三種是意思(精神意志;mental volition)營養物,第四種是識營養物。這四種營養物,令已投生的眾生得到保持,並幫助將要投生的眾生得到投生。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可食食品營養物呢?

比丘們!設想一對夫婦帶著他們親愛的獨子,要穿過一個沙漠,只帶了有限的資糧(provisions)。比丘們!那時,在沙漠的中間,他們的資糧已經用完和耗盡,而餘下的沙漠還有待穿過。那對夫婦會想道:「我們有限的資糧用完和耗盡了,而餘下的沙漠還有待穿過。讓我們殺了這鐘愛的獨子,然後製成五香肉乾。通過吃我們兒子的肉,得以穿過餘下的沙漠。不要讓我們三人全都滅亡。」

比丘們!於是那對夫婦殺了他們鍾愛的獨子,然後製成烤肉乾。通過吃兒子的肉,他們才能得穿過餘下的沙漠。 他們在吃兒子的肉時,搥胸而嚎:「我們的獨子,你在哪裡啊?我們的獨子,你在哪裡啊?」

比丘們!你們怎樣想呢?難道他們他們吃食物是為了享樂,或是為了快樂,或是為了得到身體的美麗,或是為了吸引力嗎?」

「不是,大德!」

「比丘們!難道他們吃食物只是為了要穿過沙漠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可食營養物。當一個人能全部了知可食營養物後,他能全部了知感官享樂的五縛(the five cords of sensual pleasure) 的慾望;當聖弟子能全部了知感官享樂的五縛(the five cords of sensual pleasure) 的慾望時,則沒有結縛使他再次返回此世間。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觸營養物呢?

設想一頭破損了皮膚的母牛。如果它站起來把破損的部位暴露給一堵牆時,那些住在牆壁上的小生物便會走來咬它。如果它站起來把破損的部位暴露給一棵樹時,那些住在牆壁樹上的小生物便會走來咬它;它站在水裡把破損的部位浸在水中時,那些水生的小生物便會游來咬它;它站起來把破損的部位暴露在空中時,在空中的小生物便會飛來咬它。比丘們!不論那頭破損了皮膚的母牛靠近哪裡,都有那裡的小生物會咬它一般,同樣地,比丘們!我說應該這樣看待觸營養物。」 比丘們,當一個人能全部了知觸營養物時,他能全部了知三受;當一位聖弟子能全部了知三受時,我說他沒有更高的修行需要去做。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意思營養物? 比丘們!猶如有個比人還深的火坑,堆滿燃燒著的火炭,沒有火焰和煙;那時,一個想活命不想死、想快樂不想痛苦的人走來。兩位強壯力的男子各捉住其一邊的手臂後,將他拉向火坑。比丘們!那時,那人將會生起遠避火坑的意向、期望、決心。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那男子心想:如果我掉進了火坑,便會因此而死,或接近死亡之苦。」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意思營養物。

比丘們!當一個人能全部了知意思營養物後,他能全部了知三類渴愛;當一位聖弟子能全部了知三類渴愛後,我說我說他沒有更高的修行需要去做。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識營養物?

比丘們!猶如一個衙差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國王面前。」陛下!這是一個盜賊罪犯,任由你對他作出判決處罰吧。」

國王會立刻如是說道:「先生!去吧!請你早上用矛刺這個盜賊一百次吧!」

於是,那個盜賊早上被矛刺了一百次。

然後,國王在中午如是問道: 「那個盜賊怎麼樣了?」

「大王!他仍然活著。」

國王會立刻如是說道:「先生!去吧!請你中午再用矛刺那個盜賊一百次吧!」 於是,那個盜賊中午再被矛刺了一百次。

然後,國王在晚上如是問道:「那個盜賊怎麼樣了?」

「大王!他仍然活著。」

國王會立刻如是說道:「先生!去吧!請你晚上再用矛刺那個盜賊一百次吧!「 於是,那個盜賊晚上再被矛刺了一百次。

比丘們!你們怎樣想呢?那人在一天之內被矛刺了三百次,會不會因此而帶來苦惱呢?」

「大德,即使被矛刺一次,也會因此而帶來苦惱,更不用說被矛刺三百次。」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識營養物。

比丘們!比丘們,當一個人能全部了知識營養物時,他能全部了知名色;當一位聖弟子能全部了知名色時,我說他沒有更高的修行需要去做。」


SN.12.64  貪慾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有這四種營養物,令已投生的眾生得到保持,並幫助將要投生的眾生得到投生。是哪四種營養物呢?第一種是或粗劣的或精細的可食營養物,第二種是觸營養物,第三種是意思(精神意志;mental volition)營養物,第四種是識營養物。這四種營養物,令已投生的眾生得到保持,並幫助將要投生的眾生得到投生。

比丘們!如果在可食營養物上有貪慾,有歡喜,有渴愛,識便在那裡確立和增長;無論識確立和增長在何處,那裡就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的降生之處,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的生長之處,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的產生之處,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如果在觸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意思(精神意志)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識營養物上有貪慾,有歡喜,有渴愛,識便在那裡確立和增長;無論識確立和增長在何處,那裡就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的降生之處,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的生長之處,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的產生之處,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設想一位藝術家或畫家,以染料(dye)、蟲漆(lac)、 薑黃(turmeric)、靛藍(indigo)、深紅(crimson),在磨得很細小的木板(plank),或牆壁(wall),或畫布(canvas)上,創作出男人或女人的細節完整的形象一般,同樣地,比丘們!如果在可食食品營養物上有貪慾,有歡喜,有渴愛,識便在那裡確立和增長;無論識確立和增長在何處,那裡就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的降生之處,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的生長之處,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的產生之處,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如果在觸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意思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識營養物上有貪慾,有歡喜,有渴愛,識便在那裡確立和增長;無論識確立和增長在何處,那裡就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的降生之處,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的生長之處,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的產生之處,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如果在可食營養物上沒有貪慾,沒有歡喜,沒有渴愛,識在那裡不會確立和增長。在識不會確立和增長之處,不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不會降生之處,不會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不會生長之處,不會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不會產生之處,不會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不會有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不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如果在觸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意思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識營養物上沒有貪慾,沒有歡喜,沒有渴愛,識在那裡不會確立和增長。在識不會確立和增長之處,不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不會降生之處,不會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不會生長之處,不會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不會產生之處,不會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不會有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不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比丘們!設想有一個重閣或重閣堂,在北邊、南邊、和東邊有窗戶,當太陽升起時,陽光穿過窗戶後,會在何處確立呢?」

「大德!在西邊的牆壁。」

「比丘們!如果西邊沒牆壁,會在何處確立呢?」

「大德!在地面上。」

「比丘們!如果沒地面,會在何處確立呢?」

「大德!在水面上。」

「比丘們!如果沒水面,會在何處確立呢?」

「大德!會無處確立。」

「同樣的,比丘們!如果在可食營養物上沒有貪慾,沒有歡喜,沒有渴愛,……比丘們!如果在觸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意思營養物上……比丘們!如果在識營養物上沒有貪慾,沒有歡喜,沒有渴愛,識在那裡不會確立和增長。在識不會確立和增長之處,不會有名色的降生。在名色不會降生之處,不會有諸行的生長。在諸行不會生長之處,不會有未來再生的產生。在未來再生不會產生之處,不會有未來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在未來不會有出生、衰老和死亡之處,我說那不會有悲傷(sorrow)、苦惱(anguish)和絕望(despair)相伴。


SN.12.65  城市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取得正覺之前,如是想道:「唉!這個世間陷入了苦難,在其中它有出生、有衰老、有死亡,它逝去後並且重生(reborn)。然而,它卻不了知由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方法。現在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領悟從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方法呢?」

接著,比丘們!我如是想道:「當什麼存在時,則會有老死呢?以什麼為條件而有老死呢?」

於是,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有出生時,會有老死;老死以出生為條件。」』

接著,比丘們!我如是想道:「當什麼存在時,則會有出生呢?以什麼為條件而有出生呢?」 ……有有……有取……有渴愛……有受……有觸……有六處……則會有名色呢?以什麼為條件而有名色呢?」

於是,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識存在時,則會有名色;名色以識為條件。」

接著,比丘們!我如是想道:「當什麼存在時,則會有識呢?以什麼為條件而有識呢?」

於是,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名色存在時,則會有識;識以名色為條件。」

接著,比丘們!我如是想道:「這識轉回;往前不超越名色。就在這個範疇內,一個人可能出生、衰老和死亡,可能逝去和重生(reborn)。即,當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時,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這就是整個苦蘊的集起。」

「集起!集起!」 – 比丘們!針對從前沒有聽過這些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生起智(knowledge),生起慧(wisdom),生起明(true knowledge),生起光(light)。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什麼不存在,則沒有老死呢?以什麼息滅而老死會息滅呢?」

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沒有有出生,則不會有老死;隨著出生的息滅,則會有老死的息滅。」

我如是想道:「當什麼不存在時,則沒有出生呢?……沒有有……沒有取……沒有渴愛……沒有受……沒有觸……沒有六處……則沒有名色呢?以什麼息滅而會有名色的息滅呢?」

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沒有識時,則沒有名色;以識的息滅而名色息滅。」

我如是想道:「當什麼不存在時,則沒有識呢?以什麼息滅而識息滅?」

比丘們!我通過仔細地注意思惟,以智慧在我當中產生突破:「當沒有名色時,則沒有識;以名色的息滅而識息滅。」

接著,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我已經發現這通往正覺的道路,即以名色的息滅而識息滅;以識的息滅而名色息滅;以名色的息滅而六處息滅;以六處的息滅而觸息滅……這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息滅!息滅!」針對從前沒有聽過這些事物,在我之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生起智(knowledge),生起慧(wisdom),生起明(true knowledge),生起光(light)。

比丘們!設想在山林中漫遊的一個男子,會看見到一條古道,一條在過去人們旅行的古路。他會隨之而行,會看見一個古代城市,一個過去人們居住的古代都城,當中有公園、叢林、池塘、城牆,一個令人喜悅的地方。

比丘們!那時,男子會通報國王或國王的大臣:「真的,大德!你應該知道,我在山林中漫遊,看見到一條古道,一條在過去人們旅行的古路。我隨之而行,看見一個古代城市,一個過去人們居住的古代都城,當中有公園、叢林、池塘、城牆,一個令人喜悅的地方。大人!請你修復(renovate)那座城市吧!」

那時,那國王或國王的大臣會修復那座城市。過些時候,那座城市會變得成功和繁榮,人口眾多,熙熙攘攘,達成增長和擴展。

同樣的,比丘們!我確實看見到一古道,一條在過去遍正覺者們旅行的古路。什麼是那古道,在過去遍正覺者們旅行的古路呢? 就是八聖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我跟隨這條古道而行,行踐這條古道使我直接證知了老死、證知了老死的集起、證知了老死的息滅、證知了老死息滅之道。

我直接證知了生……證知了有……證知了取……證知了渴愛……證知了受……證知了觸……證知了六處……證知了名色……證知了識……。

我跟隨這條古道而行,行踐這條古道使我直接證知了諸行,證知了諸行的集起,證知了諸行的息滅,證知了諸行息滅之道。

直接證知了它們後,我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解說。 比丘們!這一梵行變得成功、繁榮、擴大、流行和廣布,並在天神和眾人中得到廣泛讚揚(well proclaimed)。」


SN.12.66  探索 (Exploration)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一個名叫葛馬沙達馬的俱盧國城俱盧國人中。在那裡,世尊對比丘們說道:「比丘們!」 – 「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世尊如是說道:「比丘們!你們有沒有進行向內的探索呢?」

當如是所說時,有位比丘對世尊如是說道:「大德!我進行了向內的探索。」

「比丘!你如何進行了向內的探索呢?」

那位比丘於是作了解說,但是其解說不能使世尊滿意。 於是尊者阿難對世尊如是說道:「世尊!現在恰逢其時。善逝!現在恰逢其時。請世尊解說向內的探索。聽聞世尊的解說後,比丘們將會憶持。」

「既然這樣,阿難!你們要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世尊如是說道:「比丘們!當進行向內的探索時,一位比丘如是探究:「在此世間由老死領頭而生起的種種不同種類的痛苦:什麼是其來源呢?什麼是其集呢?從什麼其出生和產生呢?當什麼存在時,則有老死呢?當什麼不存在,則沒有老死呢?」

當他探究時,他如是了知:「在此世間由老死領頭而生起的種種不同種類的痛苦:獲取依著(acquisition)是其因,獲取依著是其集,從獲取依著其出生和產生。當獲取依著存在,則有老死;當獲取依著不存在,則沒有老死。」

他了知老死,了知老死的集,了知老死的息滅,以及了知導致與老死的息滅相符合(conformity)之道。他通過那種方式修行,並隨法而行。這就稱之為一位為了痛苦的完全摧毀、為了老死的息滅而修行的比丘。

那麼,進行更深入的向內的探索,他如是探究:「什麼是獲取依著的來源?什麼是其集呢?從什麼其出生和產生呢?當什麼存在時,則有獲取依著呢?當什麼不存在,則沒有獲取依著呢?」

當他探究時,他如是了知:「渴愛是獲取依著的來源,渴愛是其集,從渴愛其出生和產生。當渴愛存在,則有獲取依著;當渴愛不存在,則沒有獲取依著。」

他了知獲取依著,了知獲取依著的集,了知獲取依著的息滅,以及了知導致與獲取依著的息滅相符合(conformity)之道。他通過那種方式修行,並隨法而行。這就稱之為一位為了痛苦的完全摧毀、為了獲取依著的息滅而修行的比丘。

那麼,進行更深入的向內的探索,他如是探究:「當這渴愛生起時,它在哪裡生起呢?當它已安頓(settled down)時,它在什麼上面安頓呢?」

當他探究時,他如是了知:「在此世間無論什麼有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 (nature),渴愛就在這裡當生起時生起,就在這裡當安頓時安頓。”

那麼,什麼是在此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呢?眼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渴愛就在這裡當生起時生起,就在這裡當安頓時安頓。耳也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鼻也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舌也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身也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意也有一個在世間中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渴愛就在這裡當生起時生起,就在這裡當安頓時安頓。

比丘們!過去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常、視為快樂、視為我、視為健康的、視為安全,他們培育渴愛。當培育渴愛時,他們培育獲取依著。在培育獲取依著時,他們培育痛苦。當培育痛苦時,他們沒有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沒有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沒有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未來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常、視為快樂、視為我、視為健康的、視為安全,他們將培育渴愛。當培育渴愛時,他們將培育獲取依著。在培育獲取依著時,他們將培育痛苦。當培育痛苦時,他們將不能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將不能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將不能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常、視為快樂、視為我、視為健康的、視為安全,他們在培育渴愛。當培育渴愛時,他們培育獲取依著。在培育獲取依著時,他們培育痛苦。當培育痛苦時,他們便不能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不能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不能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設想有一青銅杯飲料,色、香、味俱全,但是混合了毒藥。那時,一個男子受酷熱的煎熬折磨(oppressed and afflicted),十分疲倦、熱透(parched)和焦渴的人走來。人們對他說:「喂!男子!這青銅杯盛的飲料,色、香、味俱全,但是混合了毒藥。如果你願意就喝了吧。如果你喝了它,它將以色香味使你喜悅,但喝了它,你會遭遇死亡,或死亡般的痛苦。」 未經沉思,他會突然喝了飲料 – 他不會拒絕它 – 因此他會遭遇死亡,或死亡般的痛苦。

同樣地,比丘們!過去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常、視為快樂、視為我、視為健康的、視為安全,他們培育渴愛。……未來任何沙門或婆羅門……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常、視為快樂、視為我、視為健康的、視為安全,他們在培育渴愛。當培育渴愛時,他們培育獲取依著。在培育獲取依著時,他們培育痛苦。當培育痛苦時,他們便不能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不能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不能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過去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無常、視為痛苦,視為非我、視為疾病、視為害怕:他們捨棄渴愛。在捨棄渴愛之中,他們捨棄獲取依著。在捨棄獲取依著之中,他們捨棄痛苦。在捨棄痛苦當中,他們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將來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無常、視為痛苦,視為非我、視為疾病、視為害怕:他們將捨棄渴愛。在捨棄渴愛之中,他們將捨棄獲取依著。在捨棄獲取依著之中,他們將捨棄痛苦。在捨棄痛苦當中,他們將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將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將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無常、視為痛苦,視為非我、視為疾病、視為害怕:他們在捨棄渴愛。在捨棄渴愛之中,他們在捨棄獲取依著。在捨棄獲取依著之中,他們在捨棄痛苦。在捨棄痛苦當中,他們在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在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在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設想有一青銅杯飲料,色、香、味俱全,但是混合了毒藥。那時,一個男子受酷熱的煎熬折磨(oppressed and afflicted),十分疲倦、熱透(parched)和焦渴的人走來。人們對他說:「喂!男子!這青銅杯盛的飲料,色、香、味俱全,但是混合了毒藥。如果你願意就喝了吧。如果你喝了它,它將以色香味使你喜悅,但喝了它,你會遭遇死亡,或死亡般的痛苦。」 那時此人會思考:「我可以用水、乳清(whey)、粥或湯來解渴,但我不會喝那個飲料,因為喝了飲料會導致傷害和長期的痛苦。」 沉思後,他不會喝飲料,而會拒絕它, 因此他不會遭遇死亡,或死亡般的痛苦。

同樣的,比丘們!過去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無常、視為痛苦,視為非我、視為疾病、視為害怕:他們捨棄渴愛。在捨棄渴愛之中,他們捨棄獲取依著。在捨棄獲取依著之中,他們捨棄痛苦。在捨棄痛苦當中,他們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比丘們!將來任何沙門或婆羅門……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若把一種令人喜愛和愉悅的性質視為無常、視為痛苦,視為非我、視為疾病、視為害怕:他們在捨棄渴愛。在捨棄渴愛之中,他們在捨棄獲取依著。在捨棄獲取依著之中,他們在捨棄痛苦。在捨棄痛苦當中,他們在從出生、衰老和死亡之中獲得解脫;他們在從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之中獲得解脫。我說,他們在從痛苦之中獲得解脫。」


SN.12.67  蘆葦束(The Sheaves of Reeds)經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Mahakotthita),住在波羅奈(Baranasi)鹿野苑(the Deer Park)中仙人墜落處(Isipatana)。 那時,尊者摩訶拘絺羅在傍晚時,從獨處禪修中起來,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與尊者舍利弗相互致意。致意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對尊者舍利弗如是說道:

「怎麼樣,舍利弗學友!老死是自己造成的嗎?是別人造成的嗎?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嗎?或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的嗎?」

「拘絺羅學友!老死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不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可是,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怎麼樣,舍利弗學友!出生……有……取……渴愛……受……觸……六處……名色是自己造成的嗎?是別人造成的嗎?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嗎?或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的嗎?」

「拘絺羅學友!名色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不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可是,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

「怎麼樣,舍利弗學友!識是自己造成的嗎?是別人造成的嗎?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嗎?或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的嗎?」

「拘絺羅學友!識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不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可是,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

「現在,我們知道尊者舍利弗如是陳述:「名色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不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可是,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 現在,我們也知道尊者舍利弗另一種如是陳述:「識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自己與別人所造成的;不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所造成的,是無緣無故而生起」。可是,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 可是,舍利弗學友!這陳述當中的義理,應該如何而得見呢?」

「既然這樣,學友!我為你作一個譬喻,有智能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陳述當中的義理。猶如兩束蘆葦互相依傍而互相都能豎立一般,同樣的,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這就是整個苦蘊的集起。

學友!如果一個人拿走其中一束蘆葦,另一束會倒下。如果拿走另一束蘆葦,這一束會倒下一般,同樣地,學友!以名色的息滅而識息滅;以識的息滅而名色息滅,以名色的息滅而六處息滅;以六處的息滅而觸息滅……這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不可思議啊,舍利弗學友!非同尋常啊,舍利弗學友!尊者舍利弗說得多好啊。我們對尊者舍利弗關於這些三十六種地方(grounds)的陳述感到隨喜。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老死的厭離、褪去和息滅教導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宣說正法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了老死的厭離、褪去和息滅修習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按照正法修行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通過對老死厭離、褪去和息滅,以不執取而解脫,可稱之為一位在此生獲得涅槃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了出生的厭離、褪去和息滅教導此正法……為了有……為了取……為了渴愛……為了受……為了觸……為了六處……為了名色……為了識……為了諸行……如果一位比丘為了無明的厭離、褪去和息滅教導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宣說正法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了無明的厭離、褪去和息滅修習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按照正法修行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通過對無明厭離、褪去和息滅,以不執取而解脫,可稱之為一位在此生獲得涅槃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了出生的厭離、褪去和息滅教導此正法……為了有……為了取……為了渴愛……為了受……為了觸……為了六處……為了名色……為了識……為了諸行……如果一位比丘為了無明的厭離、褪去和息滅教導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宣說正法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為無明的厭離、褪去和息滅修習此正法,可稱之為一位按照正法修行的比丘。

學友!如果一位比丘通過對無明厭離、褪去和息滅,以不執取而解脫,可稱之為一位在此生獲得涅槃的比丘。


SN.12.68 拘睒彌(Kosambi)經

有一次,尊者茂師羅(Mosila)、尊者殊勝(Savittha)、尊者那羅(Narada)、尊者阿難(Ananda)住在拘睒彌的瞿師羅園(Ghosita』s Park)。那時,尊者殊勝對尊者茂師羅如是說道:「茂師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你能如是親身證得:「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茂師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茂師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行為條件而有識」……「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

「茂師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茂師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出生的息滅而老死息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出生的息滅而老死得到息滅」。」

「茂師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茂師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有的息滅而出生得到息滅」……「以取的息滅而有的到息滅」……「以渴愛的息滅而取得到息滅」……「以受的息滅而渴愛得到息滅」……「以觸的息滅而受得到息滅」……「以六處的息滅而觸得到息滅」……「以名色的息滅而六處得到息滅」……「以識的息滅而名色得到息滅」……「以諸行的息滅而識得到息滅」……「以無明的息滅而諸行得到息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無明的息滅而諸行得到息滅」。」

「茂師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茂師羅有如是的個人智:「涅槃為有之息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涅槃為有之息滅」。」

「那麼,尊者茂師羅是煩惱已盡的阿羅漢。」

當如是所說時,尊者茂師羅保持沉默。

那時,尊者那羅對尊者殊勝如是說道:「殊勝學友!如果我被問到這一系列問題,那就好了!請你問我這一系列問題,我來回答你。」

「那麼,讓尊者那羅來回答那一系列問題。我要問尊者那羅那一系列問題,請尊者那羅回答我。那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那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那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那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

「那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那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出生的息滅而老死得到息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出生的息滅而老死得到息滅」。」

「那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那羅有如是的個人智:「以有的息滅而出生得到息滅」……「以無明的息滅而諸行得到息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以無明的息滅而諸行得到息滅」。」

「那羅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尊者那羅有如是的個人智:「涅槃為有之滅」嗎?」

「殊勝學友!除了凈信(faith),除了個人偏愛(personal preference),除了口頭傳統,除了推斷沉思,除了思考之後接受一種見(view),我如是了知,如是看見:「涅槃為有之滅」。」

「那麼,尊者那羅是煩惱已盡的阿羅漢。」

「學友!我雖然能以正慧如實善見「涅槃為有之滅」,但我不是煩惱已盡的阿羅漢。學友!設想沿著一條荒漠道路有一口井,但是既沒有繩索,也沒有水桶。那時,一個受酷熱的煎熬折磨(oppressed and afflicted),十分疲倦、熱透(parched)和焦渴的男子走來。他會俯看水井,知道「井裡有水」,但不能親身接觸到水一般,同樣地,學友!我雖然能以正慧如實善見「涅槃為有之滅」,但我不是煩惱已盡的阿羅漢。」

當如是所說時,尊者阿難向尊者殊勝問道:「殊勝學友!當他這樣說時,針對尊者那羅你會說什麼呢?」

「阿難學友!當他這樣說時,除了善好和令人讚許之外,我找不到其他話語來形容那羅尊者所說。」


SN.12.69 洶湧(The Surge)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在那裡,世尊說道:「比丘們!大海波濤洶湧,使大河洶湧;大河洶湧 ,使小河洶湧;小河洶湧 ,使湖泊洶湧;湖泊洶湧 ,使小池洶湧 一般,同樣地,比丘們!無明洶湧 ,使諸行洶湧;諸行洶湧 ,使識洶湧;識洶湧,使名色洶湧;名色洶湧 ,使六處洶湧;六處洶湧 ,使觸洶湧;觸洶湧 ,使受洶湧;受洶湧 ,使渴愛洶湧;渴愛洶湧 ,使取洶湧;取洶湧 ,使有洶湧;有洶湧 ,使出生洶湧;出生洶湧 ,使老死洶湧。

比丘們!大海消退 ,使大河消退;大河消退 ,使小河消退;小河消退 ,使湖泊消退;湖泊消退 ,使小池消退一般,同樣地,比丘們!無明消退 ,使諸行消退;諸行消退 ,使識消退;識消退 ,使名色消退;名色消退 ,使六處消退;六處消退 ,使觸消退;觸消退 ,使受消退;受消退 ,使渴愛消退;渴愛消退 ,使取消退;取消退 ,使有消退;有消退 ,使出生消退;出生消退 ,使老死消退。」


SN.12.70  蘇屍摩(Susima;須深)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園栗鼠庇護所。

(1)

當時,世尊受到恭敬(honored)、敬重(respect)、尊崇(esteemed)、禮敬(venerated)、尊敬(revered),並且他得到衣袍、施食、住處和醫藥必需品。比丘僧團也受到恭敬(honored)、敬重(respect)、尊崇(esteemed)、禮敬(venerated)、尊敬(revered),並且他們也得到衣袍、施食、住處和醫藥必需品。而其他外道遊行者們沒有受到恭敬(honored)、敬重(respect)、尊崇(esteemed)、禮敬(venerated)、尊敬(revered),並且他們沒有得到衣袍、施食、住處和醫藥必需品。

當時,遊行者蘇屍摩(須深)與大遊行者眾一起住在王舍城。 那時,他的同伴對遊行者蘇屍摩如是說道:

「來吧!蘇屍摩學友!你到沙門喬達摩那裡過梵行生活,掌握他的法後,把它教給我們。我們將掌握他的法,對在家人宣講。這樣,我們也會受到恭敬(honored)、敬重(respect)、尊崇(esteemed)、禮敬(venerated)、尊敬(revered),並且我們也得到衣袍、施食、住處和醫藥必需品。」

「好的,學友們!」 遊行者蘇屍摩回答道。接著他就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與尊者阿難相互致意。致意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遊行者蘇屍摩對尊者阿難如是說道:

「阿難學友!我想要在這法和律中過梵行生活。」 那時,尊者阿難帶著遊行者蘇屍摩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禮敬,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如是說道: 「大德!這位遊行者蘇屍摩如是說道:「阿難學友!我想要在這法和律中過梵行生活。」」

「既然這樣,阿難!讓他剃度出家吧。」

遊行者蘇屍摩在世尊面前出家,受具足戒。

(2)

當時,眾多比丘在世尊面前記宣稱究竟智: 「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此存在的狀態不再。」

尊者蘇屍摩聽到後,他去見那些比丘。與尊者阿難相互致意。致意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尊者蘇屍摩對那些比丘如是說道:「聽說尊者們在世尊面前記宣稱究竟智: 「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是真的嗎?」

「是的,學友!」

「那麼,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行使(wield)各種神通(spiritual power),例如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和消失;無礙地穿過一堵牆,穿越一道壁壘,穿越一座大山,猶如穿越空間那樣;在大地潛入和潛出進猶如在水中那樣;在水上行走猶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盤腿而坐,猶如鳥兒那樣在空中旅行;用手能觸摸和輕拂如此強大和雄偉的日月;運用身體善巧遠至梵天世界呢?」

「不能,學友!」

「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以清凈和超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還是近的聲音嗎?」

「不能,學友!

「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知道其他眾生和其他人的心,用你們自己的心環繞它們呢?你們了知一顆有貪慾的心為有貪慾的心;了知一顆離貪慾的心為一顆離貪慾的心;了知一顆有瞋恨的心為一顆有瞋恨的心;了知一顆離瞋恨的心為一顆離瞋恨的心;了知一顆有妄想(痴)的心為一顆有妄想的心;了知一顆離妄想的心為一顆離妄想的心;了知一顆收斂(contracted)的心為一顆收斂的心和一顆散亂(distracted)的心為一顆散亂的心;了知一顆高尚(exalted)的心為一顆高尚的心和了知一顆不高尚)的心為一顆不高尚的心;了知一顆可超越(surpassable)的心為一顆可超越的心和一顆不可超越的心為一顆不可超越的心;了知一顆專註得定的心為一顆專註得定的心和一顆不專註得定的心為一顆不專註得定的心;了知一顆解脫的心為一顆解脫的心和一顆為解脫的心為一顆未解脫的心嗎?」

「不能,學友!」

「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回憶起過去多生的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aeons of world-contraction)、許多成劫(many aeons of world-expansion),如是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我以這樣的姓氏為名,有這樣的容貌,有這樣的食物,有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命;從那裡逝去後,我在別處重生,在那裡,我以這樣的姓氏為名,有這樣的容貌,有這樣的食物,有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命;從那裡逝去後,我在這裡重生」嗎?象這樣,你們回憶起過去多生的住處和它們的行相(模式;modes)與細節嗎?」

「不能,學友!」

「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以清凈和超人的天眼,看見眾生逝去和重生,下等和上等,美和丑,幸運和不幸,並且了知眾生如是依業過活流轉:「這些造作了身惡行、語惡行和意惡行的眾生,謾罵聖者,擁有邪見,行於邪見,隨著他們身體的崩解,死後重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而造作了身善行、語善行和意善行的眾生,不謾罵聖者,擁有正見,行於正見,隨著他們身體的破裂,死後重生到善趣和天界。」 象這樣,你們以清凈和超人的天眼,看見眾生逝去和重生,下等和上等,美和丑,幸運和不幸,並且了知眾生如是依業過活流轉嗎?」

「不能,學友!」

「尊者們如是知、如是見,能否以身體觸及他們後住於那些超越諸色(forms)和諸無色成就(attainments)的諸寂靜解脫(peaceful deliverances)嗎?」

「不能,學友!」

「現在在這裡,諸位尊者!這個回答與這些法的未獲成就,學友們!這怎麼可能呢?」

「蘇屍摩學友!我們由慧而解脫。」

「學友們!我不了知尊者們簡要所宣說的詳細義理。如果尊者們用能使我了知簡要所宣說的詳細義理的一種方式為我解說,那就好了。」

「不論你能否了知,蘇屍摩學友!我們由慧而解脫。」

(3)

那時,尊者蘇屍摩起座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禮敬,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蘇屍摩將他與那些比丘間的交談全部告訴世尊。

「蘇屍摩!首先有法住智(knowledg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Dhamma),然後會有湼槃智(knowledge of Nibbana)。」

「大德!我不了知世尊簡要所宣說的詳細義理。如果世尊用能使我了知簡要所宣說的詳細義理的一種方式為我解說,那就好了。」

「蘇屍摩!不論你能否了知,首先有法住智,然後會有湼槃智。

蘇屍摩!你認為怎樣呢?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東西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痛苦和屈從於變化的東西是契合「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的嗎?」

「不是,大德!」

「受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東西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痛苦和屈從於變化的東西是契合「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的嗎?」

「不是,大德!」

「想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

「諸行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東西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痛苦和屈從於變化的東西是契合「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的嗎?」

「不是,大德!」

「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東西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痛苦和屈從於變化的東西是契合「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的嗎?」

「不是,大德!」

「蘇屍摩!因此,無論任何色,不論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大的或細小的,低級的或高級的,遠處的或近處的,所有色應該以正慧如實地如是看到:「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無論任何受,不論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大的或細小的,低級的或高級的,遠處的或近處的,所有受應該以正慧如實地如是看到:「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無論任何想……無論任何行,不論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大的或細小的,低級的或高級的,遠處的或近處的,所有行應該以正慧如實地如是看到:「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無論任何識,不論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大的或細小的,低級的或高級的,遠處的或近處的,所有識應該以正慧如實地如是看到:「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蘇屍摩!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體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諸行厭離,對識厭離。體會厭離,他就變得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得到解脫。當解脫時,就有「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蘇屍摩!你看到「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你看到「以有為條件而有生」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你看到「以取為條件而有有」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你看到「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嗎?」

「是的,大德!」

「「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蘇屍摩!你看到「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諸行」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你看到「以出生的息滅而老死得到息滅」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你看到「以有的息滅而出生得到息滅」嗎?」

「是的,大德!」

「「以取的息滅而有的到息滅」……「以渴愛的息滅而取得到息滅」……「以受的息滅而渴愛得到息滅」……「以觸的息滅而受得到息滅」……「以六處的息滅而觸得到息滅」……「以名色的息滅而六處得到息滅」……「以識的息滅而名色得到息滅」……「以諸行的息滅而識得到息滅」……蘇屍摩!你看到「以無明的息滅而諸行得到息滅」嗎?」

「是的,大德!」

「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行使了各種神通:例如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和消失;無礙地穿過一堵牆,穿越一道壁壘,穿越一座大山,猶如穿越空間那樣;在大地潛入和潛出進猶如在水中那樣;在水上行走猶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盤腿而坐,猶如鳥兒那樣在空中旅行;用手能觸摸和輕拂如此強大和雄偉的日月;你運用身體善巧遠至梵天世界嗎?」

「沒有,大德!」

「那麼,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以清凈和超人的天耳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還是近的聲音嗎?」

「沒有,大德!」

「那麼,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知道其他眾生和其他人的心,用你自己的心環繞它們:了知一顆有貪慾的心為一顆有貪慾的心」……了知一顆已解脫的心為一顆已解脫的心嗎?」

「不,大德!」

「那麼,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能回憶起過去多生的住處,即一生……象這樣,過去多生的住處和它們的行相(modes)與細節嗎?」

「不,大德!」

「那麼,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以清凈和超人的天眼,……了知眾生如是依業過活流轉嗎?」

「不,大德!」

「那麼,蘇屍摩!當如是知道和如是看見時,你以身體觸及他們後住於那些超越諸色(forms)和諸無色成就(attainments)的諸寂靜解脫(peaceful deliverances)嗎?」

「不,大德!」

「現在,在這裡,蘇屍摩!這個回答與這些法的未獲成就,蘇屍摩!這怎麼可能呢?」

(4)

那時,尊者蘇屍摩拜倒(prostrated)在地,以頭頂禮世尊的雙足,然後對世尊如是說道:

「大德!我犯了罪過!我如此愚蠢(foolish)、如此糊塗(confused)、如此笨拙(inept),我竟然在如此諄諄教導法和律之中出家來盜取法!大德,願世尊原諒我,把罪過當作為了將來約束我自己的罪過。」

「蘇屍摩!你確實犯了罪過,如此愚蠢(foolish)、如此糊塗(confused)、如此笨拙(inept),竟然在如此諄諄教導法和律之中出家來盜取法。蘇屍摩!設想他們去捕一個盜賊罪犯,把他押到國王面前,說:「陛下!這人是一個盜賊罪犯,任憑你對他判決處罰。」 那國王會對他們如是說道:「先生們!去吧!將這位男子的雙臂以堅固的繩索牢牢地反綁在背後,剃光頭,打著鼓,領著他街道接著街道,廣場接著廣場地示眾。從然後帶出南門,到城南砍頭。」  於是,他們拿粗繩綁了那個盜賊,雙臂反綁在背後,剃光頭,打著鼓,領著他街道接著街道,廣場接著廣場地示眾。從然後帶出南門,到城南砍頭。蘇屍摩!你會怎麼想呢?那男子會因此而感受到痛苦與悲傷嗎?」

「會的,大德!」

「蘇屍摩!雖然那男子會因此而感受到痛苦與悲傷,但在諄諄教導的法律中出家來盜取法,會帶來為更痛苦、更苦楚和更深遠的果報,它導致下界(the nether world)。

但是,由於你看見你的罪過為罪過,並且如法懺悔,我們原諒你。蘇屍摩!當一個看見自己的罪過為罪過,並且如法懺悔時,便會在聖者的律中成長,並在將來約束自己。」

第七品大品終。


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08.15-2021.09.05-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