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世界論壇

<- 社交登陸。【論壇使用幫助】
郭守仁:《雜阿含經》的精神與內涵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郭守仁:《雜阿含經》的精神與內涵

1
1 Users
0 Likes
995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24
Topic starter  

北傳《雜阿含》對應於上座部的《相應部》


《雜阿含經》的精神與內涵

◎郭守仁(美國紐澤西佛光會會長)


四阿含代表著世尊住世時之身行言教的記錄,使後世學佛者得以親近一位偉大覺悟者的智慧與胸懷,做為自己向上提升之典範。

 《雜阿含經》,四阿含之一;世尊於雙樹林般涅盤之後,其五百大弟子結集於七葉窟,由阿難尊者口誦教法,優婆離尊者口誦世尊戒律,經與會弟子共同審定之後,奉為往後弟子的準則;其中世尊對諸眾弟子、天龍八部或外道言教之類集,摻雜諸大弟子奉行世尊教化之言行,被結集為《雜阿含》;另以雜阿含中簡潔之句法,或記敘其因緣,或演繹引申世尊教法之涵意,或加入諸佛、世尊及弟子的前世宿行及今世德行奇蹟等,構成較長篇幅的《中阿含》及《長阿含》;又為便於誦持,以數目相次之法而組織為《增一阿含》。在浩瀚佛法三藏十二部之中,四阿含代表著世尊住世時之身行言教的記錄,使後世學佛者得以親近一位偉大覺悟者的智慧與胸懷,做為自己向上提升之典範。

在《雜阿含經》中,我們看到世尊將自己證得的所知所見,不厭其煩地傳授給無論是出家在家弟子、或是外道婆羅門、或是天龍八部等芸芸眾生,教他們如何厭色、離欲,以斷其攀緣外境之妄念,以證得大自在解脫的涅盤境界。

 綜觀本經,我們可將其精神與內涵,總結為六:

一、不放逸的:

要以一種不放逸的修道態度,使自身時時摒除外緣,繫於正念。如第六三七經中,世尊告誡弟子要善攝心念,住四念處,要有如一個貪生怕死的人,手捧裝滿油的碗,後面跟著一個當他掉落一滴油在地上時,就會拔刀取其性命的殺人者,步行穿越充滿世間美色歌舞與圍觀大眾的街道,那種心系油碗,戒慎恐懼,不敢東張西望的態度;又如第一零零四經中,世尊告誡弟子每日出外托乞食時,若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則一見女人即會起不正念,生貪慾心;另於第二六六經中,世尊更明白指出:「……我今已作,汝今亦當作其所作,於空閑樹下,房舍清凈,敷草為座,露地、冢間,遠離邊坐,精進禪思,慎莫放逸,令後悔恨!此則是我教授之法。」

 

二、自力的:

完全是由自己做起,自己求解脫,聽聞佛法,是自我思維解脫之道,而非去攀緣外力以獲得解脫。如第二六六經中那位智者一樣,以自己的力量躲避毒蛇與群賊,再自行做木筏渡過湍急的大河,而到達安穩快樂的彼岸;又如第二六九經中,世尊告誡詢問解脫方法的比丘,要獨處專精思維正知正見,才是心的解脫之道,否則有如想知道緊獸花的形狀,而詢問了三個人,卻得到三種因個人觀察角度不同的答案,終究不會知曉真正的緊獸花形狀。

另在第一三三五經中,則藉一段比丘與天神的對話,顯現出自力的修道精神:一名患眼疾的比丘聽從醫生的建議,坐在水池邊嗅聞蓮花香味治療,被水池的主人--天神指為賊,天神認為此比丘有如一件潔白的衣服,只要沾染一絲污點即會引人注目,所以要更加追求清凈,比丘受教後要求天神要常常提醒他,天神卻答說:「我又不是你的奴婢,為何要跟著你提醒,你應自己知道該怎麼做!」

 

世尊明白告知修行的目的,就是求大解脫。如第七九七經中,世尊分別了世俗之八正道及出世間八正道的修行方法,並指出出世間八正道的殊勝在於超越一切生死輪迴。

四、智慧的:

世尊於本經中開示的教理教法,皆以「因緣果」的邏輯方法導出,並非地上突然蹦出來的神話神語;如第三二四經中,世尊指出因緣法及緣生法是「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表示諸佛只是覺知這世間萬象之間本有的「因緣果」邏輯關係,而把它加以顯發出來。

另外這種智慧的精神內涵,亦活潑地表現在本經許多世尊隨機開示說法,以及弟子隨機證悟的例子中,顯示智慧在眾生解脫路上的重要性;第一三五二經中隨機用功的例子非常可愛:有一比丘夜住林中,一偷瓜賊在林邊偷瓜,見月亮出來了,即念打油詩:「明月汝莫出,待我斷其瓜;我持瓜去已,任汝現不現。」這比丘心想,連小偷都可以作詩,我豈能不回答呢?即念出:「惡魔汝莫出,待我斷煩惱,斷彼煩惱已,任汝出不出。」念完後即靜靜地進入禪定中。

五、人間性的:

既然「因緣果」的關係是世上本有的,所以眾生在了知這萬物萬相之間的邏輯後,只要自我精進思維及體證,皆可成聖成佛,連世尊自己亦是如此,這代表世尊所開示的教理的可親近性,非如天上星辰般遙不可及,若依此法修行,即能超越世俗塵染,走向解脫之路;世尊在第八四經中一再宣示:「…莫令我異於世人…」,代表世尊認為他跟世人一樣,只是他能自知自見世間真理而已;而在第四六九經中,世尊宣示當凡夫與聖人中箭時,都會產生身受之苦,聖人不會因其體證佛法而瞭然無痛,只是他不受貪嗔疑之毒而避免了心受之苦。

六、一貫的:

本經涵蓋世尊從證道至涅盤這四十九年間的弘法活動,而其「緣起」、「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四念處」、「三十七道品」及「中道」等思想,卻一致地貫穿於全經中,無論是與弟子、外道、六道眾生或對天龍八部隨機說法。可見本經所彰顯世尊教理教法的完整性,不會因人、事、時、地、物而有所不同。

整部《雜阿含》所顯示的不放逸、自力、究竟、智慧、人間性、一貫的精神與內涵,正是我們學佛求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願我們聽聞世尊在《雜阿含》中教授的修行實踐法門之後,能夠時時有如諸經中的比丘一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引用
Share:

【聲明】:禪世界論壇尊重言論自由,任何人可討論佛學、政經、生活和科技等話題。在言論發表前請根據常識和法規自審。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任何不當內容。使用本論壇即表示接受【禪世界論壇規則】【論壇使用幫助】。 【禪世界免責聲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