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關於涅槃

關於涅槃

苟嘉陵
2021.01.17

涅槃是古印度文化裡的宗教用語,並非佛教所獨有,也非佛陀所首創。它基本上是一種古印度人的修行目標。但當時各家學說與宗派對它的含義為何,及如何才能到達到這個目標,可說是看法各異。但在佛教裡涅槃的含義很明確,即佛陀所說四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裡的苦滅———煩惱的止息。

但因為涅槃這個字( Nibbana)源自動詞 nibbati 有「被吹滅」或「被熄滅」的意思,會讓人感覺是火焰的「由有到無」,所以它也常被人誤解為「生命的不再存在」。而這個誤解是來自於印度當時的世俗文化,所以這個最原始的誤解在佛教裡,是一直存在且延續至今的。

另外在佛陀離世以後的兩千多年裡,涅槃一詞也被詮釋與論述了許多次,而被複雜與神秘化。甚至隨著佛教的遷流而產生出了各種不同種類與版本的涅槃。但這些都是後人的創作與臆測,並非佛法本義。所以現代人如果不能在佛法的修行目標上有正確的知見,極可能會對此感覺困惑。因為涅槃原先就只是一個被借用的詞,是隨順世俗的觀念。

故修行人對涅槃這個詞,我建議應是「依義不依語」,也毋需把它想成太複雜。因為它的意義其實只是煩惱的止息而已,很明確也很直接。它是佛陀用來說明人如何才能「不苦」的修行架構裡的一個環節。就好像點、線、面等觀念在幾何學裡一樣,是佛陀在「滅苦學」裡用來表達「苦滅」的。學者如果離開了幾何學而想在真實人生裡找到點、線、面,會是徒然。修行人如果離開了四聖諦的「苦滅模式」而想要在天地間找到涅槃,也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我不會去追求任何絕對意義的涅槃。但我肯定也支持人在各種不同的人生場景裡「見涅槃」,也就是體驗各種煩惱的止息,與其中的喜悅與安寧。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能跳脫各種傳統與世俗觀念的綑綁。

這個說法聽起來會有點前衛,但其實很實際,也符合佛陀所說「苦滅」的四諦法義。

例如最近聽聞法友以為「有神教是戰爭的主要來源」,就引發了我所參加的一些網路群組裡關於基督教與上帝的論辯。有法友就以為佛法的修行立場應是肯定無神論(atheism),也就是否定了基督教裡所講的全知全能上帝的存在。我聽了就感覺這好像並不是我所瞭解佛法的修行。因為修行如實觀的人,應不會去和人辯論自己所不知道的事。而我也真地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

我只知道基督徒相信上帝的存在,而無神論者不相信。但除此之外,關於上帝的有無我確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是個無神論者,也不是個有神論者。若有人因此就說我是個「虛無主義者」,我也只能報以原諒的微笑。

但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就不會去講關於有神或無神的利弊。也就不會心有不安。因為講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是有違於佛陀所立的基本五戒裡的———不妄語戒。

但其他人如果要去否定上帝的存在,我不會去和他們爭論。因為我非魚,焉知魚之不樂?也許他們真地比我知道得多多,也說不定⋯⋯ 但作為朋友,我會告訴他們根據我的瞭解,佛法覺觀的修行應是不會去做這種「批判性論述」的。

只要是已經告訴了友人這個看法,我就可以安心而沒有煩惱了。因為就不會有「對朋友未講真話」的不忠過失,也就是「所作已辦」了。

這就是我所支持的「見涅槃」,也就是要能不起煩惱。對朋友不講真話對我來說,是會起煩惱的。正如我也明白「希望別人的想法都和我一樣」,也會是「煩惱因」一樣。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