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55【禪世界版】

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禮敬那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第五篇  大品

《相應部》卷55【禪世界版】

第十一章   入流(Stream-Entry)相應(相應五十五)

第一品 – 第二品

SN.55.1-20


第一品  竹門品

SN.55.1-10

SN.55.1  轉輪王(Wheel-Turning Monarch)經

在舍衛城。在那裡,世尊如是說道:

“比丘們!儘管轉輪王對四洲履行了最高主權統治,隨着身體的破裂,死後在一個好的目的地(善趣),在一個天界中重生,與三十三天眾為伴,並且在那裡的歡喜園中,由眾天女隨從相伴,他享受以五種天界感官享樂之索提供和賦予的自我,可是因為他沒有擁有四種事物,他還是沒有從地獄、畜生界和餓鬼界解脫,沒有從悲慘之界(苦界)、諸惡目的地(惡趣)和下界解脫。比丘們!儘管一位聖弟子以一塊塊施食維生,穿一些破碎布袍,可是,因為他擁有四種事物,他還是從地獄、畜生界和餓鬼界解脫,從悲慘之界(苦界)、諸惡目的地(惡趣)和下界解脫。

是哪四種事物呢?比丘們!在這裡,聖弟子對佛陀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是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他對法(the Dhamma)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他對僧團(the Sangha)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地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他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 – 完整的、未撕開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解脫的、智者所稱讚的、不取着的和導向定的。

他擁有這四種事物。而且,比丘們!在對四洲的主權的獲得和四種事物的獲得之間,對四洲的主權的獲得不值對四種事物的獲得的十六分之一。”


SN.55.2  有基礎的(Grounded)經

“比丘們!一位擁有四種事物的聖弟子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

是哪四種呢?比丘們!在這裡,聖弟子對佛陀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是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他對法(the Dhamma)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他對僧團(the Sangha)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地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他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 – 完整的、未撕開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解脫的、智者所稱讚的、不取着的和導向定的。

比丘們!一位擁有這四種事物的聖弟子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而且,比丘們!在對四洲的主權的獲得和四種事物的獲得之間,對四洲的主權的獲得不值對四種事物的獲得的十六分之一。

這就是世尊所說。說了這個後,善逝、大師進一步如是說道:

“那些擁有信念與戒德,

擁有信心和法的眼力的人,

適時地抵達

基於梵行的快樂。”


SN.55.3  長壽優婆塞(Dıghavu)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園栗鼠庇護處。當時,長壽優婆塞生了病,備受折磨,重病纏身

那時,長壽優婆塞對他的父親屋主樹提(Jotika)如是說道:“來吧!屋主!請你去拜見世尊,用我的名義以頭觸他的雙足而向他禮敬,並且說:“大德!長壽優婆塞生了病,備受折磨,重病纏身;他以頭觸世尊的雙足向他禮敬。”  然後說:“大德!如果世尊出於憐憫能來到長壽優婆塞的住處,那就好了!””

“好的,親愛的兒子!” 屋主樹提回答道,然後他就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屋主樹提對他說道:“大德!長壽優婆塞生了病,備受折磨,重病纏身。他以頭觸世尊的雙足,說道:“大德!如果世尊出於憐憫能來到長壽優婆塞的住處,那就好了!”” 世尊默然應允。

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着缽與僧袍,前去長壽優婆塞的住處。抵達後,在設置好的座位上坐下,對長壽優婆塞說道:“長壽!我希望你承受得住,我希望你在好轉。我希望你的痛苦感受在平息而不是增強,並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平息而不是增強。”

“大德!我承受不了了,我不在好轉。強烈的痛苦感在增強而不是在平息,並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增強而不是在平息。”

“長壽!因此,你應該如是自我修學:“我將是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的信心之人:“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我將是對法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之人……對僧團……我將是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你應該通過這種方式自我修學。”

“大德!關於世尊所教導的這四種入流支,它們在我當中存在,並且我遵循那些事物而過活。

大德!因為我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的信心…..對法……對僧團……我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完整的……導向定的。”

“長壽!因此,已經在這四入流支上建立了道,你應該更深入地修習帶有明的六種事物。在這裡,長壽!住於觀察思考在一切諸行(all formations)中的無常性,覺察認知在無常事物中的痛苦,覺察認知在痛苦的事物中的無我,覺察認知捨棄,覺察認知褪盡,以及覺察認知息滅。你應該通過這種方式自我修學。”

“大德!關於世尊所教導的帶有明的這六種事物,它們在我當中存在,並且我遵循那些事物而過活。大德!因為我住於觀察思考在一切諸行(all formations)中的無常性,覺察認知在無常事物中的痛苦,覺察認知在痛苦的事物中的無我,覺察認知捨棄,覺察認知褪盡,以及覺察認知息滅。可是,大德!我想道:“在我逝去後,願這位屋主樹提(Jotika)不要陷入悲痛!””

“親愛的長壽!你不要關心這個事情。現在來吧!親愛的長壽,要密切注意世尊在對你所說的。”

那時,世尊把此教誡給了長壽優婆塞後,起座離開。那時,在世尊離開後不久,長壽優婆塞去世了。

於是,眾多比丘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

“大德!那位世尊所簡要教誡的名叫長壽的優婆塞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是什麼,他的未來目的地是什麼呢?”

“比丘們!長壽優婆塞是賢智的。他如法實踐,沒有因為法而打攪我。比丘們!隨着五下分結的徹底摧毀,長壽優婆塞已經變成了一位化生者,將不會從那個世間轉回而成就涅槃。”


SN.55.4  舍利弗經 (1)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與尊者阿難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那時,尊者阿難在傍晚時,從隱退獨處中起來……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難對尊者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學友!因為擁有多少種事物,世尊才宣稱他們為入流者,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呢?”

“學友阿難!因為擁有四種事物,世尊才宣稱他們為入流者,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是哪四種呢?學友!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信心的人:“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我將是對法擁有如是證實的信心之人……對僧團……我將是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學友!因為擁有這四種事物,世尊才宣稱他們為入流者,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


SN.55.5  舍利弗經 (2)

那時,尊者舍利弗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然後世尊對尊者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人們說“一個入流支(A factor for stream-entry)、一個入流支”。舍利弗!什麼是一個入流支呢?”

“大德!與高級的人們相交(Association with superior persons)是一個入流支,聽聞正法(Hearing the true Dhamma)是一個入流支,仔細注意(作意)(Careful attention)是一個入流支,如法實踐(隨法行)是一個入流支。”

“舍利弗!很好!很好!舍利弗!與高級的人們相交(Association with superior persons)是一個入流支,聽聞正法(Hearing the true Dhamma)是一個入流支,仔細注意(作意)(Careful attention)是一個入流支,如法實踐(隨法行)是一個入流支。

舍利弗!人們說“流(The stream)、流”。舍利弗!什麼是“流”呢?”

“大德!這八聖道就是流,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right view, right intention, right speech, right action, right livelihood, right effort, right mindfulness, right concentration)。”

“舍利弗!很好!很好!舍利弗!這八聖道就是流,即:正見……正定。

舍利弗!人們說“入流者(A stream-enterer)、入流者”。舍利弗!什麼是“入流者”呢?”

“大德!擁有這八聖道的人,就稱為入流者:這樣一個名子和這樣一個族姓的這位尊者。”

“舍利弗!很好!很好!舍利弗!擁有這八聖道的人,就稱為入流者:這樣一個名子和這樣一個族姓的這位尊者。”


SN.55.6  內臣們經

在舍衛城。當時,眾多比丘在為世尊製作一件衣袍,想道:“三個月後,隨着他的衣袍製作完成,世尊將出發巡迴遊行。”

當時,內臣梨師達多與富蘭那(Isidatta and Purama)因某事務正住在沙督迦(Sadhuka)。他們聽說:

“據說眾多比丘眾多比丘在為世尊製作一件衣袍,想道:“三個月後,隨着他的衣袍製作完成,世尊將出發巡迴遊行。””

於是,內臣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在路邊布置了一位男子,告訴他道:“善男子!當你看見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來時,你要通知我們。” 那位男子站了兩、三天後,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看見他後,男子去見內臣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告訴他們道:“先生們!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來了。請你們隨宜尊便而來。”

於是,內臣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然後緊隨其身後。那時,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在設置好的座位上坐下。 內臣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並對他說道: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舍衛城出發在拘薩羅人中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遠離我們。” 接着,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舍衛城出發在拘薩羅人中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遠離我們。”

進一步,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拘薩羅人中出發在末羅國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遠離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拘薩羅人中出發在末羅國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遠離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末羅人中出發在跋耆國(Vajjian country)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遠離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末羅人中出發在跋耆國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遠離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跋耆人中出發在迦屍國(Kasian)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遠離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跋耆人中出發在迦屍國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遠離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迦屍人中出發在摩揭陀(Magadha)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遠離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迦屍人中出發在摩揭陀巡迴遊行,那時,悲傷和苦惱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遠離我們。”

可是,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摩揭陀人中出發在迦屍國(Kasian)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摩揭陀人中出發在迦屍國(Kasian)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接近我們。”

進一步,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迦屍人中出發在(Vajjian country)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迦屍人中出發在(Vajjian country)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接近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跋耆人中出發在末羅國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跋耆人中出發在末羅國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接近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末羅人中出發在拘薩羅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已經從末羅人中出發在拘薩羅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將從拘薩羅人中出發在舍衛城巡迴遊行,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將接近我們。” 接着,大德!當我們聽說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那時,興高采烈和快樂在我們當中生起:“世尊接近我們。”

“因此,內臣們!在家生活是限制,是塵垢之路;出家象露天。內臣們!它足以使你們精勤不放逸。”

“大德!我們屈從於甚至更具限制的並被看作比之前更具限制的另一個限制。”

“可是,內臣們!你們屈從於甚至更具限制的並被看作比之前更具限制的另一個限制是什麼呢?”

“大德!在這裡,當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要遠足到遊樂園,在我們準備了他騎坐的諸象後,我們還要把波斯匿王的親愛的和寵愛的后妃們安置在她們的座位上,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此時,大德!那些貴婦們的香味就象只短暫地打開香料盒的香味;那些王家女士們所穿戴的香味也是如此。而且,大德!那些貴婦們的身體上的接觸就象棉絨或木棉絨;那些王家女士們也是如此精細地安養。當時,大德!那些大象們必須得到守衛,並且那些貴婦們必須得到守衛,而且我們自己必須得到守衛,可是我們不記得對那些貴婦們生起一種心的邪惡狀態。大德!這個就是我們屈從於甚至更具限制的並被看作比之前更具限制的另一個限制。”

“因此,內臣們!在家生活是限制,是塵垢之路;出家象露天。內臣們!它足以使你們精勤不放逸。內臣們!擁有四種事物的聖弟子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

是哪四種呢?內臣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信心的人:“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擁有對法如是證實的信心之人……對僧團……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擁有這四種事物的聖弟子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其目的地。

內臣們!你們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信心:“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擁有對法如是證實的信心……對僧團……。無論在你們的家庭中的任何能施之物,你們毫無保留地在那些有戒德和有好的人格的人中分享那一切。內臣們!你們怎麼想呢?對於布施和分享在拘薩羅人中有多少人與你們相同呢?

“大德!這是我們的獲得,大德!我們很好地獲得了它。世尊很好地了知了我們。”


SN.55.7  竹門的人們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與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人中巡迴遊行,抵達名叫竹門的拘薩羅人的婆羅門村。那時,那些竹門村的婆羅門屋主們聽說:“先生們!據說,釋迦人之子、從一個釋迦家庭出家的沙門喬達摩,與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人當中巡迴遊行,已來到了竹門。現在流傳着一份關於喬達摩大師良好聲譽的報告:“那位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他親自以自己的證智(his own direct knowledge)證悟(realized)後,為包括眾天神、眾魔羅和眾梵天的此世間,和包括眾沙門、眾婆羅門、眾天子及眾人的這一代宣說法。他教導的法在開首、中間和結尾都是美善的,涵義和言辭正確;他揭示(開示)了一種圓滿和清凈(perfectly complete and pure)的精神生活(梵行)。” 很好能看見如此那樣的阿羅漢們。”

於是,那些竹門村的婆羅門屋主們去拜見世尊。抵達後,一些人向世尊禮敬,在一旁坐下;一些人和世尊相互致意。致意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一些向世尊合掌禮敬後,在一旁坐下;一些在世尊面前報上自己的名字和族姓後,在一旁坐下;而一些人保持靜默,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竹門村的婆羅門屋主們對他說道:

“喬達摩大師!我們有這些諸期望、諸慾望和諸希望:“讓我們能住於多子之家!讓我們能享用迦屍的檀香(Kasian sandalwood)!讓我們能戴花環、塗香和香膏!讓我們能享有金銀!讓我們隨着身體的破裂,死後在一個好的目的地(善趣),在一個天界中重生!”  因為我們有這些諸期望、諸慾望和諸希望,請喬達摩先生通過如此一個方式教導我們,讓我們能住於多子之家,讓我們能享用迦屍的檀香(Kasian sandalwood),讓我們能戴花環、塗香和香膏,讓我們能享有金銀,讓我們隨着身體的破裂,死後在一個好的目的地(善趣),在一個天界中重生。”

“屋主們!我將給你們教導與其人相關的一個法的呈示。你們要諦聽並密切地注意,我要說了。”

“是的,先生!”那些竹門村的婆羅門屋主們回答道。世尊如是說道:

“屋主們!什麼是與其人相關的一個法的呈示呢?

屋主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我是一個期望過活,不期望已經去世的人;我希望快樂和規避痛苦。因為我是一個期望過活,不期望已經去世的人,希望快樂和規避痛苦,如果某人要取我的性命,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現在,如果我要取另一個人的性命 – 一個期望過活,不期望已經去世的,希望快樂和規避痛苦的人 – 那對另一個人來說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事物對另一個人來說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節制放棄對生命的摧毀,贊成對生命的摧毀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身體上的行為(身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對我未給予而取,即犯了偷盜,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對他人未給予,即犯了偷盜,那對他人來說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的。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事物對另一個人來說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節制放棄未給予而取,教誡其他人對未給予而取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身體上的行為(身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與我的妻子們通姦,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與另一個人的妻子們通姦,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自己節制放棄邪淫之行,贊成對邪淫之行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身體上的行為(身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要用妄語毀壞我的福利,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要用妄語毀壞另一個人的福利,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自己節制放棄妄語,贊成對妄語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言語上的行為(語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要用離間之語(divisive speech)離間我和我的朋友們,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要用離間之語(divisive speech)離間一個人和他的朋友們,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自己節制放棄離間之語,贊成對離間之語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言語上的行為(語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要用粗言粗語(harsh speech)對我說話,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要用粗言粗語(harsh speech)對另一個人說話,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自己節制粗言粗語(harsh speech),贊成對粗言粗語(harsh speech)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言語上的行為(語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再者,屋主們!一位聖弟子如是反思:“如果有人要用無聊的言語和閑聊(frivolous speech and idle chatter)對我說話,那對我來說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如果我要用無聊的言語和閑聊(frivolous speech and idle chatter)對另一個人說話,對另一個人來說,那也是不愉快和不合意的。我怎麼可能用對我來說不愉快的和不合意的事物來折磨另一個人呢?”  如是反思後,他自己節制無聊的言語和閑聊(frivolous speech and idle chatter),贊成對無聊的言語和閑聊(frivolous speech and idle chatter)的節制放棄。這樣,這個他言語上的行為(語行)在三個方面得到清凈化。

他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信心:“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擁有對法如是證實的信心……對僧團……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屋主們!當一位聖弟子具備這七種良好的品質和這四種令人希望的狀態,如果他希望他能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當如是所說時,竹門的婆羅門屋主們對他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大師!……我們皈依喬達摩大師、法和比丘僧團。從今天起,請世尊作記我們為眾優婆塞並終生皈依。”


SN.55.8  磚堂(The Brick Hall)經 (1)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親戚村的磚堂(at Ñatika in the Brick Hall)。 那時,尊者阿難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

“大德!名叫薩哈的比丘(the bhikkhu named Salha)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他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 名叫難陀的比丘尼已經去世了,她的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她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 名叫善施的優婆塞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他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名叫善生的優婆夷已經去世了,她的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她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呢?”

“阿難!已經去世的薩哈比丘以諸煩惱的摧毀,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和慧解脫,親自用證智實現它。阿難!已經去世的難陀比丘尼以五下分結的徹底摧毀而變成一位化生者,在那個世間不迴轉應成就涅槃。阿難!已經去世的善施優婆塞以三結的徹底摧毀和隨着貪婪、瞋恨和妄想痴迷的逐漸縮小,變成在回到此世間只一次後將終止痛苦的一位一還者(a once-returner)。阿難!已經去世的善生優婆夷以三結的徹底摧毀,變成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她的目的地的一位入流者。

阿難!一個人會死去不是令人驚訝的。可是如果每次某人已經去世,你來見我和詢問這樣的事情,那對如來來說會很麻煩。因此,阿難!我將給你教導稱為法鏡的一個法的呈示,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那麼,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的呈示呢?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呢? 阿難!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擁有對法如是證實的信心……對僧團……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的呈示,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SN.55.9  磚堂經 (2)

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難對世尊說道:

“大德!名叫無憂(Asoka)的比丘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趣處)是什麼?他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大德!名叫無憂(Asoka)的比丘尼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無憂(Asoka)的優婆塞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無憂(Asoka)的優婆夷已經去世了,她的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她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

“阿難!已經去世的薩哈比丘以諸煩惱的摧毀,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和慧解脫,親自用證智實現它……(餘下部分與SN.55.8相同)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的呈示,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SN.55.10  磚堂經 (3)

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難對世尊說道:  

“大德!名叫大鹿(Kakkat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趣處)是什麼?他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大德!名叫迦哩巴(Kaaing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尼迦達(Nikat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迦低沙哈(Katissah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滿足(Tutth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善滿足(Santutth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吉祥(Bhadd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大德!名叫善吉祥(Subhadda)的優婆塞在親戚村已經去世了,其目的地(趣處)是什麼?他的未來目的地(趣處)是什麼?”

“阿難!已經去世的大鹿優婆塞以五下分結的徹底摧毀而變成一位化生者,在那個世間不迴轉應成就涅槃。阿難!已經去世的迦哩巴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尼迦達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迦低沙哈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滿足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善滿足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吉祥優婆塞……阿難!已經去世的善吉祥優婆塞以五下分結的摧毀而變成一位化生者,在那個世間不迴轉應成就涅槃。

阿難!五十多位在親戚村已經去世的優婆塞以五下分結的摧毀而變成一位化生者,在那個世間不迴轉應成就涅槃。阿難!九十多位在親戚村已經去世的優婆塞以三結的徹底摧毀和隨着貪婪、瞋恨和妄想痴迷的逐漸縮小,變成在回到此世間只一次後將終止痛苦的一位一還者(a once-returner)。五百零六位在親戚村已經去世的優婆塞以三結的徹底摧毀,變成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他們的目的地的入流者。

阿難!一個人會死去不是令人驚訝的。可是如果每此某人已經去世,你來見我和詢問這樣的事情,那對如來來說會很麻煩。因此,阿難!我將給你教導稱為法鏡的一個法的呈示,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那麼,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的呈示呢?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呢? 阿難!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擁有對佛陀如是證實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師,正覺者和世尊。”  擁有對法如是證實的信心……對僧團……擁有聖者們所親愛的諸戒德的人:“完整地……導向定的。”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的呈示,具備它的一位聖弟子,如果他希望,那麼他可以親自宣稱他自己:“我是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悲慘之界、壞目的地(惡趣)和下界已盡的人。我是一個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縛於下界,命運決定以正覺作為我的目的地。””

第一品竹門終。


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28-2018.12.11-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