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12【禅世界版】5

龙象
This World
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第二篇 因缘篇

《相应部》卷12【禅世界版】5

第一章 因缘相应(相应十二)
第五品 屋主 (The Householder)

SN.12.41-50

SN.12.41  五种可怕的敌意经 (1)

在舍卫城。

(1)

那时,屋主给孤独(Anathapindika)去拜访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如是说道:

“屋主!当一位圣弟子的五种可怕的敌意(five fearful animosities)已经平息,具备四预流支(th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四入流支),以智慧善见、善洞察圣道(the noble method)时,如果他愿意,他就能为自己授记:“我已除尽地狱(finished with hell)、畜生界(the animal realm)、饿鬼道(the domain of ghosts)。我已除尽悲惨之界(the plane of misery) 、诸恶趣(the bad destinations)、下界(the nether world)。我是入流者(stream-enter;须陀洹),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为我的终点。

是哪五种可怕的敌意已平息呢?屋主!一位杀生者,因杀生之行而产生当生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不杀生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平息。

屋主!一位未给予而取者(who takes what is not given),因未给予取而产生当生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这样,对非未给予而取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平息。

屋主!一位邪淫者(who engages in sexual misconduct) ,因邪淫而产生当生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非邪淫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平息。

屋主!一位妄语者(who speaks falsely),因妄语而产生当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的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非妄语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平息。

屋主!一位对果酒、烈酒、麻醉品沉溺者,因沉溺于果酒、烈酒、麻醉品而而产生当生可怕的敌意,也产生来生可怕的敌意,也使自己体验内心的痛苦和不快。这样,对不沉溺于果酒、烈酒、麻醉品者来说,可怕的敌意已平息。这些是已平息的五种可怕的敌意。

(2)

什么是他具备的四预流支呢?屋主!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如是具备一种确认的的净信:“此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御者们的无上调御者、众天人之师、佛陀和世尊。” 圣弟子对法具有一种确认的的净信:“法是由世尊谆谆教导的的、直接可见的、即时的、吸引人来见的、适宜的和明智者自己体验的。”  圣弟子对僧团具有一种确认的的净信:“世尊的弟子僧团实践善道(the good way),实践直道(the straight way),实践真道(the true way),实践宜道(the proper way),是四双之人(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八辈之士(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的圣者;世尊的弟子僧团值得受人供养(gifts),值得殷勤相待(hospitality),值得受人布施(offerings),值得虔诚的致敬(reverential salutation),是此世间的无上的福田。”

圣弟子具有高贵者们所推崇的戒德:“无毁坏的(unbroken)、无撕裂的(untorn)、无污点的(unblemished)、无杂色的(unmottled)、自在的(freeing)、受明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ungrasped)和导致定的(leading to concentration)。”

这就具有四预流支。

什么是以智慧善见、善察的圣道(noble method)呢?屋主!在这里,一位圣弟子能对缘起如是密切地和仔细地如理思维:“当这个存在,则有那个;当这个生起,则那个生起。当这个不存在,则没有那个;当这个息灭,则那个息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诸行;以诸行为条件而有识(consciousness);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处(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处为条件而有触(contact);以触为条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craving);以渴爱为条件而有取(cling);以取为条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但以无明的无余褪去(the remainderless fading away)与息灭(cessation)而诸行息灭;以诸行息灭而识息灭;以识息灭而名色息灭;以名色息灭而六处息灭;以六处息灭而触息灭;以触息灭而受息灭;以受息灭而渴爱息灭;以渴爱息灭而取息灭;以取息灭而有息灭;以有息灭而生息灭;以出生息灭而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息灭,这样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这就是以智慧善见、善察圣道。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种可怕的敌意平息下来,具备四预流支,以智慧善见、善洞察圣道时,如果他愿意时,他就能为自己授记:“我已除尽悲惨之界(the plane of misery) 、诸恶趣(the bad destinations)、下界(the nether world)。我是入流者(stream-enter;须陀洹),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为我的终点。”


SN.12.42 五种可怕的敌意(2)

“比丘们!当一位圣弟子的五种可怕的敌意(five fearful animosities)已平息,具备四预流支(th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四入流支),以智慧善见、善洞察圣道(the noble method)时,如果他愿意,他就能为自己授记:“我已除尽地狱(finished with hell)、畜生界(the animal realm)、饿鬼道(the domain of ghosts)。我已除尽悲惨之界(the plane of misery) 、诸恶趣(the bad destinations)、下界(the nether world)。我是入流者(stream-enter;须陀洹),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为我的终点。

(本经的其他内容与SN.12.41 五种可怕的敌意(1)的内容相同,除了本经是对“比丘们”所说)。


SN.12.43  痛苦经

在舍卫城。“比丘们!我将给你们教导苦的集起与息灭。你们要谛听!你们要密切注意!我要说了。” –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1)

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什么是痛苦的集起呢?以眼和色为条件而有眼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痛苦的集起。

以耳和声音为条件……

以鼻和气味为条件……

以舌和味道为条件……

以身和所触为条件……

以意(the mind)和诸法(诸精神现象;the mental phenomena)为条件而有意识(mind-consciousness)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痛苦的集起。

(2)

比丘们!什么是痛苦的息灭呢?以眼和色为条件而有眼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这种渴爱的无余消退和息灭,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息灭。比丘们!这就是痛苦的息灭。

以耳和声音为条件……

以鼻和气味为条件……

以舌和味道为条件……

以身和所触为条件……

以意和诸法为条件而有意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这种渴爱的无余消退和息灭,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息灭。这就是痛苦的息灭。


SN.12.44 此世间经

在舍卫城。“比丘们!我将给你们教导此世间的集起与息灭,你们要谛听!你们要密切注意!我要说了。” –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1)

世尊如是说道:“比丘们!什么是此世间的集起?以眼和色为条件而有眼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此世间的集起。

以耳和声音为条件……

以鼻和气味为条件……

以舌和味道为条件……

以身和所触为条件……

以意和诸法为条件而有意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以渴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比丘们,这就是此世间的集起。

(2)
比丘们!什么是此世间的息灭呢?以眼和色为条件而有眼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这种渴爱的无余消退和息灭,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aging-and-death)、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息灭。比丘们!这就是此世间的息灭。

以耳和声音为条件……

以鼻和气味为条件……

以舌和味道为条件……

以身和所触为条件……

以意和诸法为条件而有意识的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这种渴爱的无余消退和息灭,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这就是此世间的息灭。


SN.12.45 在(At-)那提迦(artika)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砖屋(the Brick Hall)。

(1)

那时,当世尊独自禅修时,如是宣说法义:

“依赖于眼与诸色(the eye and forms)而眼识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

依赖于耳与诸声音(the ear and sounds)……依赖于鼻与气味……依赖于舌与味道……依赖于身与所触……依赖于意与诸法(the mind and metal phenomena)而意识(the mind-consciousness)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出生,以出生为条件而有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生起(come to be)。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

依赖于眼与诸色而眼识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但就是以这渴爱的无余褪去与息灭而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息灭。这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依赖于耳与诸声音……依赖于鼻与诸气味……依赖于舌与诸味道……依赖于身与诸所触……依赖于意与诸法而意识生起,三者在一起便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渴爱。但就是以这渴爱的无余褪去与息灭而可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出生的息灭,出生的息灭带来老死、悲伤(sorrow)、哀恸(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恼(displeasure)和绝望(despair)的息灭。这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2)

当时,某位比丘站立聆听世尊的宣说。世尊看见那位比丘在那里站立聆听,对那位比丘如是说道:

“比丘!你听见对此正法的阐述了吗?” – “是的,大德!” – “比丘!要学习对此正法的阐述。比丘!你要掌握它,要忆持它。对此正法的阐述是有益的,是梵行的相应基础。”


SN.12.46   某位婆罗门经

在舍卫城。那时,有位婆罗门去拜访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位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个造作者与一个感受结果者是同一个人吗?” – “婆罗门!这是第一种极端:一个造作者与一个感受结果者是同一个人。” – “那么,乔达摩先生!怎么样:造作者是一个,感受者是另一个人吗?” – “婆罗门!这是第二种极端: 造作者是一个,感受者是另一个人。婆罗门!不转向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如来以中道教导正法:“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诸行,以诸行为条件而有识……这就是一个整个苦蕴的集起。但是就以无明的无余褪去与息灭而诸行息灭;以诸行息灭而识灭息;……这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当如是所说时,那位婆罗门对世尊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我去皈依乔答摩大德、法和比丘僧团。从现在起请乔答摩先生作记我为一位优婆塞,直至命终,终生皈依!”


SN.12.47  若奴索尼(Janussoni)经

在舍卫城。那时,若奴索尼婆罗门去拜访世尊。抵达后,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位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存在吗?” – “婆罗门!这是第一种极端:一切存在。” – “那么,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不存在吗?” – “婆罗门!这是第二种极端:一切不存在。婆罗门!不转向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如来以中道教导正法:“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诸行;以诸行为条件而有识;……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起。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但是就以无明的无余褪去与息灭而诸行息灭;以诸行息灭而识灭息;……这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当如是所说时,若奴索尼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终生皈依!”


SN.12.48  一位顺世论者(A Cosmologist;一位宇宙论者)经

在舍卫城。那时,一位顺世论婆罗门去拜访世尊。抵达后,……在一旁坐好后,顺世派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存在吗?” – “婆罗门!“一切存在”,这是最古老的顺世论(宇宙论)。” – “那么,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不存在吗?” – “婆罗门!“一切不存在”,这是第二种顺世论(宇宙论)。” – “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都归于一体(a unity)吗?” – “婆罗门!“一切都归于一体”,这是第三种顺世论(宇宙论)。” – “那么,乔达摩先生!怎么样:一切是一种多数(a plurality)的吗?” – “婆罗门!“一切是一种多数”,这是第四种顺世论(宇宙论)。

婆罗门!不转向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如来以中道教导正法:“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诸行;以诸行为条件而有识;……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起。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但是就以无明的无余褪去与息灭而诸行息灭;以诸行息灭而识灭息;……这就是整个苦蕴的息灭。””

当如是所说时,那位顺世论婆罗门对世尊如是说道: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终生皈依!”


SN.12.49  圣弟子经 (1)

在舍卫城。“比丘们!一位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会如是想道:“当什么存在时,则有什么呢?以什么的生起时,则什么生起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诸行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识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名色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六处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触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受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渴爱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取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有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出生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老死呢?

然而,比丘们!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依赖于他人,会有此智(knowledge about this):“当这个存在,则有那个;以这个的生起,则那个生起;(当无明存在时,则有诸行;当诸行存在时,则有识)当识存在时,则有名色;当名色存在时,则有六处;当六处存在时,则有触;当触存在时,则有受;当受存在时,则有渴爱;当渴爱存在时,则有取;当取存在时,则有有;当有存在时,则有出生;当出生存在时,则有老死。”

他如是了知:“通过这种方式,此世间集起。”

比丘们!一位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会如是想道:“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什么呢?以什么的息灭,则什么得到息灭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诸行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识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名色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六处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触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受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渴爱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取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有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出生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老死呢?”

然而,比丘们!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依赖于他人,会有此智(knowledge about this):“当这个不存在时,则没有那个;随着这个的息灭,则那个得到息灭;(当无明不存在时,则没有诸行;当诸行不存在时,则没有识)当识不存在时,则没有名色;当名色不存在时,则没有六处;……则没有有;……则没有出生;当出生不存在时,则没有老死。”

他如是了知:“通过这种方式,此世间息灭。”

比丘们!当一位圣弟子能如实了之此世间的集起和息灭时,他就可以称为一位具有正见(view)、具有正眼(vision)、已达真实正法(arrived at this true Dhamma)、看见真实正法、具备有学智(a trainee’s knowledge)、具备有学明(a trainee’s true knowledge)、进入法流(the stream of the Dhamma)、具洞察智慧(with penetrative wisdom)、在通向无死之门前坚定不移(stands squarely before the door to the Deathless)的圣弟子。”


SN.12.50  圣弟子经 (2)

在舍卫城。“比丘们!一位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会如是想道:“当什么存在时,则有什么呢?以什么的生起,则什么生起?(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诸行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识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名色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六处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触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受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渴爱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取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有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出生呢?当什么存在时,则有老死呢?

然而,比丘们!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依赖于他人,会有此智(knowledge about this):“当这个存在时,则有那个;以这个的生起时,则那个生起;(当无明存在,则有诸行;当诸行存在,则有识)当识存在时,则有名色;当名色存在时,则有六处;当六处存在时,则有触;当触存在时,则有受;当受存在时,则有渴爱;当渴爱存在时,则有取;当取存在时,则有有;当有存在时,则有出生时;当出生存在时,则有老死。”

他如是了知:“通过这种方式,此世间集起。”

比丘们!一位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会如是想道:“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什么呢?以什么的息灭,则什么得到息灭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诸行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识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名色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六处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触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受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渴爱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取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有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出生呢?当什么不存在时,则没有老死呢?”

然而,比丘们!已受到教导的圣弟子不依赖于他人,会有此智(knowledge about this):“当这个不存在时,则没有那个;随着这个的息灭,则那个得到息灭;(当无明不存在时,则没有诸行;当诸行不存在时,则没有识)当识不存在时,则没有名色;当名色不存在时,则没有六处;……则没有有;……则没有出生;当出生不存在时,则没有老死。”

他如是了知:“通过这种方式,此世间息灭。”

比丘们!当一位圣弟子能如实了之此世间的集起和息灭时,他就可以称为一位具有正见(view)、具有正眼(vision)、已达真实正法(arrived at this true Dhamma)、看见真实正法、具备有学智(a trainee’s knowledge)、具备有学明(a trainee’s true knowledge)、进入法流(the stream of the Dhamma)、具洞察智慧(with penetrative wisdom)、在通向无死之门前坚定不移(stands squarely before the door to the Deathless)的圣弟子。”

第五品屋主终。


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Chanworld.org】2017.08.15-2018.12.12-1.2-MG

退出移动版